《金剛川》:歷史再現與政治抒情的高度統一

2020-11-05 孫庸思

看完《金剛川》我總覺得心緒激蕩,久難平復,強烈的崇敬和感佩之情油然而生。抗美援朝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並生動踐行的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砥礪奮進、頑強拼搏的信仰動能。

《金剛川》將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再現銀幕,謳歌了英雄們為國為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情操,無私無畏、捨生忘死的犧牲精神以及堅韌不屈、百折不撓的堅毅品格。

歷史語境的精神記憶與現實語境的文化需要在這部影片得以充分體現並和諧統一。上個世紀50年代的悲壯慘烈的支援戰爭,在歷史長河中可能就是一瞬,但其中積澱和迸發的民族意志、國家精神、軍人風骨歷久彌新。

戰爭與英雄

為給南朝鮮李承晚集團以沉重打擊,我國決定繼續集結兵力,在金城對美軍和南朝鮮軍發起入朝以來規模最大的攻堅戰。《金剛川》描述的便是金城戰役期間,工兵連冒著敵人猛烈炮火在金剛川上架設一座載重橋,保證大部隊人員物資及時順利運輸的故事。

架橋,炸橋,修橋、護橋,圍繞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運輸通道的成功建立,影片展現了步兵、工兵、炮兵的精誠協作、不畏艱險、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

說著各地方言的戰士匯聚在一起,體現保家衛國成為了全國上下的一致信念,多兵種積極配合,表明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堅定決心。以張飛、關班長為代表的炮兵,尤其表現突出,他們為爭取修橋的時間,甚至使用有意暴露自己吸引敵軍注意力的方法。面對敵機的狂轟濫炸,他們堅守陣地,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用血肉之軀鑄就戰鬥的勝利。

這是一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戰鬥,這是在我國境外實施的複雜攻擊,其困難程度幾乎到了極致。然而這一切都是基於對國家和民族、人民的護衛,為了國泰民安,為了祖國大地春常在,戰爭不可避免,勝利迫在眉睫。抗美援朝的宏大歷史背景中,國家、黨、人民、軍隊合而為一,兵種、隊伍、個人擰成一股繩,攥成一個拳頭,這種無堅不摧的鋼鐵長城就是最高意義的政治。

出發與回家

影片中旁白是親歷老兵的述說,「當時,我們都是17、8歲的孩子……」

隱藏在山間叢林的戰士血氣方剛,勇猛正直,他們離家舍業,遠赴朝鮮戰場,為的是祖國後方百姓的安全幸福。他們的足跡艱辛曲折,他們的經歷充滿坎坷困苦,但他們的出發神聖耀世。

影片末尾,紀實呈現了英烈骨灰被接送回歸的影像。老兵駐足沉思,感慨萬千,數不盡的英烈用生命與鮮血換來了祖國長久的和平與安寧。他們的豐功偉績國人當永世勿忘。

「十八把軍參;忠骨埋他鄉」。一趟出發,書寫的是民族大義,彰顯的是愛國情懷。當下的時代,和平環境中成長的生機勃勃的青年們,是否同樣具備為國捐軀、為公奉獻的優秀品質,是否也能危難之中顯身手,是否具有昂揚的鬥志和攻堅克難的意志。他們的志氣、血氣、骨氣是否依然熠熠生輝,照耀著國家和民族進步發展的康莊大道。

「魂魄託日月,肝膽映河山」。一次回家,將英烈骨灰接回來,預示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子孫要將英烈們敢於犧牲、勇於勝利的偉大精神繼承下去,弘揚下去,革命英雄主義永不落伍,革命愛國主義永不凋謝。

影片中的出發與回家昭示著精神血脈的延續,革命進程的拓展。抗美援朝精神是中華復興之路上永恆的豐碑。

光影塑造與信仰共振

修橋工兵面對6米寬、4米深的金剛川,面對天上敵機轟炸,水下炸彈威脅,毅然越挫越勇,槍林彈雨,毫不畏懼;艱難險阻,義無反顧。

時間緊迫,任務未成。最終,連綿湍急的河水中矗立起一座高大威挺的人橋,戰士們人疊人、人撐人、人扛人,用身軀作橋架,用手臂作扶欄。河水、汗水、血水溶在一起,木板、繩鏈、手掌黏在一塊,幾支大部隊從橋上疾馳而過,一些重要的物資被成功輸送到對岸。

灼傷眼睛的戰士,站上人橋,他聽到身體兩側呼嘯而過的足跡,聆聽到洶湧的鬥志正在乘風破浪。壯烈的「油畫」,人橋的「浮雕」,光影的烘託,音效的互動,一切艱難和危險被「人定勝天」的神跡所淹沒。

閆連長肩背木料,無情的火焰將他活活吞噬,他面朝大橋,屹立不倒。張飛一臂一腿被炸傷,卻堅強的一人操作高跑,擊落敵機。他的身軀亦於火焰中定格。光影中的人物即是精神的塑像,他們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所有觀眾的心。

片尾的《英雄讚歌》將人橋延伸到無限的時空,將所有分立的元素聚攏起來,將觀眾的情緒推向高潮,艱苦卓絕的戰爭,震撼人心的淬鍊、感人至深的壯舉,叩擊靈魂的影像,一切塑造都化為觀眾可視、可感、可習的激情、動力及使命——任何人沒有理由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任何人沒有理由不發揚與踐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金剛川》重新喚醒了民眾的革命記憶,激發了大家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激情。我們都是無數英烈壯士奮鬥獻身的受益者,我們有責任繼承他們的遺志,把不畏艱險、無私奉獻、奮不顧身的革命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帶回「家」——崗位和生活。

相關焦點

  • 禮讚英雄的《金剛川》
    首先跟「別人」比:都是戰爭電影,《金剛川》跟《敦刻爾克》《血戰鋼鋸嶺》《父輩的旗幟》《1917》等戰爭片相比,美學上的差異在哪兒?其次是跟「自己」比:與《英烈千秋》《地道戰》《大決戰》等經典創作相比,今天的中國戰爭片是否有所超越?無論結論如何,分歧性的看法基本反映了在新的技術條件和文化語境下,制約創作者理解、表現戰爭的一系列困擾——戰爭片創作應該走向歷史敘事還是政治抒情?
  • 《金剛川》:歷史在人與橋中再現
    戰士們高度緊張、時刻戒備。聳立在湍急河水上的大橋,是暗夜中的唯一光亮。電影《金剛川》的故事由老兵的回憶展開。影片與以往戰爭片表現那些著名戰疫的殘酷廝殺不同,《金剛川》瞄準了抗美援朝戰爭金城戰役關鍵一戰——金剛川,著重刻畫了護橋之戰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 《金剛川》發布幕後特輯 以光影書寫歷史告慰英靈
    不俗的票房與口碑成績,不僅意味著市場與觀眾的認可,更是影片歷史情懷與時代價值的體現。影片日前發布「光影慰英靈」幕後特輯,主創們從創作角度出發,回憶影片拍攝中各展所長、分工協作的經歷。在「打仗般」緊張的製作周期中,以高效團結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呈現英雄歷史、致敬最可愛的人,正是全劇組工作人員的創作初心。
  • 《金剛川》影人集結銘記初心 以光影書寫歷史告慰英靈
    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的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截至11月8日,影片票房已近9億,躋身國產戰爭電影票房第四名。不俗的票房與口碑成績,不僅意味著市場與觀眾的認可,更是影片歷史情懷與時代價值的體現。
  • 《金剛川》熱映背後,金城戰役的政治真相
    《金剛川》的故事原型,網上也有不少文章分析過,是取材自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在連長張振智帶領下,於金剛川上捨命架橋的戰例。可當時——金剛川寬達60米,水流湍急;時間僅有8天,物資接近於零;敵人狂轟濫炸,平均每天落彈三百多枚。
  • 《金剛川》如果這樣拍?我保證這部電影不會被罵
    《八佰》把當前國產戰爭片的工業水平,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金剛川》因為拍攝的時間太過倉促。整體水平相比之下就有些粗糙了。但是因為同一個製作團隊,同時團隊也有經驗。「上甘嶺」表面陣地丟失進入坑道防禦作戰以後,為保證部隊在組織上、思想上、戰鬥指揮上的高度統一。
  • 評抗美援朝戰爭大片《金剛川》:再現英雄壯舉,謳歌獻身精神 | 名家
    影片真實地再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壯舉,謳歌了他們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無私奉獻精神,以電影藝術的形式致敬歷史與英烈,大力弘揚和傳承抗美援朝精神。一、以紀實手法再現歷史事件影片《金剛川》取材於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場戰役——金城戰役的真實歷史事件,敘述了志願軍某部為確保金城戰役勝利,使大部隊能順利通過湍急的金剛川河,按期抵達前線,他們在敵我裝備非常懸殊的情況下
  • 管虎郭帆路陽合拍《金剛川》,再現70年前志願軍熱血犧牲
    現在答案即將揭曉:這三位重量級導演聯手執導的電影《金剛川》本周五就將正式上映。《金剛川》的故事背景是,在當年的金城決戰前夕,志願軍大部隊需要渡過金城外的金剛川才能進入正面戰場歷史上,志願軍將士在金剛川上搭建了數十個渡河通道,在被炸毀後又迅速搭建起具備載重功能的橋梁,看似是奇蹟,背後都是他們用血肉之軀堆砌出的生命之橋。
  • 《金剛川》震撼熱映,精誠之作致敬歷史紀念英雄
    》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邱天、周思羽主演,歐豪友情出演,共鑄歷史中動人群像。在主戰場之外,戰士們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之上,完成著戰鬥與生命的儀式,隆隆的炮聲在遠方迴響。「吳京、鄧超、李九霄與角色高度融入,而魏晨的扮相也超脫偶像桎梏,硬漢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 《金剛川》震撼公映,精誠之作致敬歷史紀念英雄
    、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邱天、周思羽主演,歐豪友情出演,共鑄歷史中動人群像。在主戰場之外,戰士們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之上,完成著戰鬥與生命的儀式,隆隆的炮聲在遠方迴響。「吳京、鄧超、李九霄與角色高度融入,而魏晨的扮相也超脫偶像桎梏,硬漢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 熱血金剛川,在哪兒?
    這不能不令人想起2000年的另外一部電影名為《北緯三十八度線》,它以真實歷史時間和歷史人物,反映了韓戰的全貌;由於噹噹時中美關係正處一個相對非常好的時期, 所以該片自拍攝完成後,至今未能發行, 電影成為了政治的溫度計和風向標。
  • 「觀影」《金剛川》與《戰爭哀歌》的歷史互闡
    其中,「小」與「大」、「本」與「末」、「局部」與「整體」之間交互往復的循環闡釋過程,在《金剛川》的多重敘事中,可謂運用圓熟。導演管虎遮沒也是錢迷?此問姑且存疑。昨晚去看了《金剛川》,恰好越南作家保寧的《戰爭哀歌》讀畢,索性引用闡釋學理論,對電影《金剛川》和長篇小說《戰爭哀歌》進行歷史互闡,以向錢先生和管虎導演致敬,更向兩個大的戰爭中犧牲的英雄致敬。
  • 《金剛川》奪冠《長津湖》開機 國產戰爭片爆發!
    所有的一切在片尾化為一座偉岸的紀念豐碑,成為抗美援朝歷史的記憶坐標與精神圖騰,實現了主旋律表達與藝術形式風格的高度融合統一。 抗美援朝電影的新熱潮 接力《金剛川》的《長津湖》一樣以地名作為片名,對照影史經典《上甘嶺》,故事聚焦韓戰中最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
  • 《金剛川》奪冠《長津湖》開機 國產戰爭片爆發
    所有的一切在片尾化為一座偉岸的紀念豐碑,成為抗美援朝歷史的記憶坐標與精神圖騰,實現了主旋律表達與藝術形式風格的高度融合統一。抗美援朝電影的新熱潮接力《金剛川》的《長津湖》一樣以地名作為片名,對照影史經典《上甘嶺》,故事聚焦韓戰中最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
  • 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今日上映
    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聯合執導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的電影《金剛川影片此前便獲得了業內人士"目前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的最好體現"的高度評價,預售也拿到了超兩千萬元的票房。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齊力塑造70年前的志願軍戰士形象,傳遞不滅的中國風骨。三位導演聯合執導管虎郭帆路陽各取所長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為主題,講述了志願軍戰士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軀無悔許國的故事。
  • 《金剛川》再現「生命之橋」守衛戰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電影《金剛川》即將在電影院上映。日前,《金剛川》曝光首支預告片。預告以一段帶著方言味兒的獨白開場:「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觀眾就跟隨著戰爭親歷者的視角,一段實力懸殊的戰爭往事大幕徐徐拉開。
  • 《金剛川》票房破3億感動熱映 精誠之作致敬歷史紀念英雄
    影片不僅吸引了年長觀眾前往影院重溫崢嶸歲月,更有青少年觀眾在大銀幕光影中走進歷史,自發起立鼓掌,激動表示:「感謝《金剛川》讓我看到了爺爺奶奶年輕時的樣子,感謝祖國記得他們。」也正是觀眾的好評讓影片票房持續堅挺,有望走出長線。
  • 也許比起《金剛川》的保守,真實的抗美援朝才是大國政治的犧牲品
    戰爭片行列,向來並沒有那麼容易收穫所有人的認可,畢竟歷史的重現不容易,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那些沒有經歷過任何美化的現實。所以電影《金剛川》的上映,一方面面臨抗美援朝70周年的關鍵時期,另一方面,在以犧牲換取的和平面前,那確實是一段過於嚴肅也不該有任何藝術加工的過去。
  • 電影《金剛川》上映:「金剛天團」再現70年前志願軍熱血壯行
    《金剛川》同樣是由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而來。金剛川是朝鮮一條河流的名稱,在這裡搭建起了一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木橋,也發生了抗美援朝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據了解,為了儘可能還原當時戰場上緊張的作戰狀態,《金剛川》的演員們也是嚴格要求自己,張譯、吳京提前半月接受高射炮操作訓練,力求熟練掌握每一個環節。李九霄、魏晨也學習了使用槍械甚至攀爬施工塔吊。
  • 電影《金剛川》解析
    電影《金剛川》解析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後,電影《金剛川》搬上熒幕帶我們走近歷史,致敬英雄,厚植家國情懷。10月23日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等眾多明星加盟的電影《金剛川》公映,電影故事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時空背景?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