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金剛川》歸來:無神論者創造的神跡,重拾一段揚眉吐氣的歷史

2020-10-24 裝甲鏟史官

兩個月前剛剛看過管虎導演的《八佰》,儘管題材很贊,然而由於過度的藝術加工和歷史雜糅,拉低了這部電影的水準,成為一部爭議之作,至少筆者覺得好壞參半。有了這種印象在前,在得知同樣由管虎參與執導的《金剛川》即將公映的消息,期望值也就降低了很多。後來聽說整部影片籌備僅四個月,拍攝僅兩個月 ,更加覺得是應景獻禮之作,對其質量也沒太大信心。但是,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央視播放的大型記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將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呈現於眼前,也激發了本人觀影的熱情。

■管虎導演的《八佰》算是誠意之作,製作品質精良,然而藝術加工的痕跡過重。

說真的,這麼多年來國內幾乎沒有正兒八經地拍攝過抗美援朝題材的影片,似乎自從中美建交以來這就是一個禁區,大多數人對抗美援朝影片的印象恐怕還停留在《上甘嶺》、《英雄兒女》的年代,近年來也只有《集結號》略有提及,還有那部拉著一群老藝術家站臺,卻引發輿論風波的《我的戰爭》(我至今沒有興趣觀看)。管虎、郭帆、路陽幾位新生代導演到底會怎樣講述這場70年前的立國之戰?我是帶著疑惑走進影院的。

■在《英雄兒女》中高呼"向我開炮"的王成大概是很多人心中最經典的志願軍英雄形象。

隨著影片開場歷史記錄影片的旁白,我的身心被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情感被劇烈地震撼著,以至於影片結束仍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完了片尾曲,在回家的路上情不自禁地哼起《英雄讚歌》的旋律,感受著眼角沁出的一顆淚滴……作為70後生人,已過不惑的筆者通常是不容易被影視作品感動到流淚,但《金剛川》卻讓我有了淚崩的衝動,因為它傳遞的精神能量遠超預期,也讓我有了寫下感受的想法(以下涉及劇透,慎入)……

■影片《金剛川》提檔海報,對空怒射的37毫米高射炮就是片中志願軍迎戰美軍飛機炸射的唯一武器。

《金剛川》的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就是過橋與炸橋,一支志願軍主力師奉命在決戰前夕渡過金剛川,唯一的路線只有工兵臨時搭建的木橋,為了阻止志願軍過橋,美軍動用飛機和重炮反覆攻擊,炸了修,修了炸,經過一晝夜的拉鋸,橋梁屢斷屢修,屹立不倒,最終保證主力部隊順利渡河,開赴前線,而窮盡手段的美軍只能徒自哀嘆。如果以傳統戰爭片的標準衡量,這個故事背景並不吸引人,既不是場面恢弘、炮火連天的大型戰役,也不是短兵相接、刺刀見紅的近戰搏殺,更不是鬥智鬥勇、曲折詭譎的敵後破襲。影片中直接展開對決的不過是天上幾架飛機,地上兩門高炮而已,這樣的戰鬥有啥看點?

■影片《金剛川》預告片截圖,志願軍的唯一目的就是過橋。

然而,在看過電影後筆者覺得,這場戰鬥夠熱血,夠悲壯,夠慘烈!慘烈到何等程度?片中有名有姓的角色,除了作為倖存老兵加入旁白的戰士小胡外全部壯烈犧牲!他們的軀體被美軍重炮的炮彈拋上半空,被美軍航空炸彈的破片撕裂射穿,被美軍飛機的機關炮彈打得粉身碎骨,被美軍燃燒彈的烈焰燒成焦炭!在這一切發生前,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而在一瞬間,戰友情、老鄉情、師徒情,還有朦朧的愛情,全都在戰火中被吞噬,被湮滅,然而他們不懼死亡的精神也在令人動容的犧牲中得到了升華!一場處於戰線後方的戰鬥尚且如此捨生忘死,那麼最前沿戰鬥的殘酷和壯烈就可想而知了。

■出現在這幅《金剛川》海報中的主要人物無一例外全部犧牲。

在看《金剛川》之前,筆者曾讀過一篇文章,認為該片選擇的戰例不妥當,偏偏選擇志願軍打擊南朝鮮軍的戰例,難道那麼多暴揍美軍的戰例不香嗎?甚至質疑導演和主創團隊的膝蓋是不是跪到美國人那邊去了?可是,觀影歸來,筆者覺得這種觀點實在過於偏頗和先入為主。就整部影片而言,我是沒有看到過一個南朝鮮兵的影子,從始至終志願軍指戰員們都在與聯合國軍中最精銳的力量——美國海空軍航空兵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進行著殊死搏鬥。

■影片《金剛川》中隱蔽在樹林中待命的志願軍戰士。

儘管影片背景已經是戰爭臨近結束的1953年夏季,可是美國依然牢牢掌握著朝鮮戰場上的空中優勢,肆無忌憚地向中朝軍隊拋撒鋼鐵和死亡。為了摧毀金剛川的木橋,美軍運用了諸多手段,從B-26投擲的普通航彈和延時航彈到重型榴彈炮的遠程炮擊,從F4U戰鬥機的掃射投彈到B-29轟炸機的燃燒彈攻擊和地毯式轟炸。相比之下,志願軍的反制手段少得可憐,最有力的反擊就是用"喀秋莎"火箭炮報銷了美軍炮兵陣地,而面對美軍飛機的進攻,唯一能依靠的只有2門備彈不足百發的37毫米高射炮而已。然而,負責掩護橋頭的高射炮班不畏強敵,勇猛迎戰,不惜自我暴露,吸引火力,他們的頑強甚至刺激美軍飛行員擅自駕機出擊,發起一場西部牛仔決鬥式的空地對射!最終,高射炮班以全體犧牲的代價完成任務。

■《金剛川》中由張譯和吳京扮演的張排長和關班長分別指揮兩門高射炮。

除了人物角色的深度刻畫和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金剛川》的敘事方式也讓我感到意外。一部好電影最基本的標準就在於要把故事講清楚,而本片採用了分段多角度敘述的方式,將這場戰鬥的過程講得非常細緻明白。《金剛川》分為四個獨立片段,但前三個片段其實講述的都是同一時間段的事件,只不過分別從過橋部隊、美軍飛行員和高射炮班的角度敘事,因此使得整個戰鬥過程中發生的各種事件都非常全面和立體,而且各個片段之間還相互印證,有助於幫助觀眾完整地了解細節緣由。比如在第一片段中隱蔽在樹林中的部隊突然遭到炮擊,造成人員傷亡,當時筆者還疑惑難道部隊暴露了?後來在第二片段中借美軍飛行員的視角解釋了實際上是美軍炮兵在進行試射時打偏了,炮彈恰好落在部隊隱蔽的樹林中。

■《金剛川》中由鄧超扮演的高連長和李九霄扮演的劉班長均在空襲中犧牲。

在影片的第四段落,經過一夜的較量,當晨曦降臨,已經返航的美軍飛行員聽聞剛被轟炸不到半小時的橋梁再度被修復,只能掉頭查看虛實,愕然地發現志願軍工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當作橋墩,支撐起一座人橋,讓大部隊從身上跑步過河!這種西方軍隊無法想像的獻身精神和頑強韌勁最終令高傲的美軍為之折服,並通過一段美軍老兵的回憶為全片做了註腳:"我知道你們都不信神,但你們的確創造了神跡!"

■《金剛川》中張譯扮演的張排長親自操炮與美軍戰鬥機對射。

總而言之,《金剛川》是國慶檔之後最值得觀看的影片,也是近年來最出色的國產戰爭題材影片(竊以為比兩個月前的《八佰》更好),我甚至覺得可以視為新世紀國產戰爭歷史主旋律影片的一個新標杆,如果以同樣的水準和手法去重新拍攝昔日的經典戰爭題材影片,相信絕對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此外,筆者也覺得《金剛川》的上映恰逢其時,在中美關係日趨緊張的當下,這部影片讓國人重拾一段揚眉吐氣的歷史,讓我們記得早在70年前我們在實力相差極為懸殊的情況下,就敢於挑戰並戰勝了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如今,中美在綜合國力和軍隊裝備水平的差距遠比70年前小得多,難道我們現在還會害怕跟美帝野心狼叫板嗎?

相關焦點

  • 《金剛川》觀後真實感受分享:情節簡單,四個視角容易讓人誤解
    《金剛川》觀後真實感受分享:情節簡單,四個視角容易讓人誤解!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說正在熱映的,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講述志願軍戰士在艱苦卓絕的情況下,依然奮勇向前的電影《金剛川》。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與以往戰爭片不同,
  • 真實的金剛川,「人橋」創造的神跡背後,讓人思考為何戰旗美如畫
    《金剛川》熱映,該片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而抗美援朝的題材,為何我們很少涉及,主要原因,這段歷史是近代宏大而盤根錯節的關係。此片的核心就是「橋」,這是一部以「橋」為核心價值觀的電影,而這座簡陋的木橋,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視角,反反覆覆的出現中,陳述了一段的塵封了70多的歷史,同時這座堅強不屈的「橋」,也賦予了一種精神
  • 《金剛川》| 銘記歷史最好的方式,是現在創造歷史
    ——電影《金剛川》50年前,一首《英雄讚歌》,描繪了慘烈恢弘戰爭場面。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 這就是著名的抗美援朝。 電影《金剛川》正是其中的一個真實故事。1953年4月,一場嚴酷的戰鬥在金剛川打響。所謂金剛川,是一條寬60米的河流,徒涉無法通過,是志願軍後勤物資供應的必經之路。然而也是一條生死補給線。
  • 《金剛川》:以凡人之軀,創造神跡
    這就是國內最新出的《金剛川》,影片中以三個角度方面,還映當時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 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隨著《金剛川》上映,各種各樣的評價也隨之出現,整體上來說,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口碑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 單良小學:觀看《金剛川》,向英雄致敬
    單良小學:觀看《金剛川》,向英雄致敬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9日 10:54:00 | 作者:金鑫鑫 | 編輯:董之震  「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創造了神跡……」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11月17日晚,單良小學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 觀《金剛川》
    這是電影《金剛川》中的兩個鏡頭。在看片之前,我對它的了解,僅限於故事背景和強大的幕前幕後陣容。還有預告片中那一句樸實的獨白——「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哪座橋?它承擔著多重要的意義?如何才能過橋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歷史的這一頁只有模糊認知,缺乏了解。直到看完《金剛川》。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電影《金剛川》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故事就是圍繞著這條河上的一座橋所展開的。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風雲
    《金剛川》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金剛川是朝鮮的一條河,這條河上有一座橋,是通向主戰場的一座動脈橋梁。影片的主要劇情發生在一個晚上的時間內,這座橋不斷被美軍飛機轟炸,志願軍則不停修復,最終成功保障大部隊通過金剛川。
  • 從「羅素的茶壺」到「飛面神教」,看「無神論者」的反擊
    當然,以歷史與現在的人口進行統計,真正的「無神論者」的確始終是少數派。但用「無神論者」稱呼「無神論者」,確實並不能精確的反映「無神論者」們的精神內涵。相對於宗教徒被動的接受灌輸,一個真正的「無神論者」的形成,通常是自覺的思考,深刻的反省的結果,這顯然要困難的多。而需要思考的「無神論」思想,顯然比不需要思考,只需要信仰的宗教思想,更難普及,更何況各種各樣的宗教和超自然主義在歷史經驗中積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灌輸手段。這也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典型事例。
  • 禮讚英雄的《金剛川》
    通過對歷史的重訪再現戰爭現場,當然也是《金剛川》創作的首要目標。影片創作者放棄了全景式的宏大視野,以微觀視角介入歷史,選擇1953年7月12日、金剛川、過橋三個元素為敘事核,以期在時間、空間和事件上精準定位、窺斑見豹。
  • 金剛川的「人橋」裡 藏著戰爭勝利的密碼
    《金剛川》帶給我最大的驚喜,是它創作時間雖短,水準已經超越了大多數戰爭題材影片,不僅催淚,不僅拍出了我心中抗美援朝戰爭真正的樣子,同時又對這場戰爭帶有哲學意味的思考。《金剛川》選擇的並不是公眾熟知的那些著名戰役,頂多算是大戰的前奏,一個敵我雙方並不直接拼殺的戰場:在一場決定性的大戰之前,志願軍要準時抵達前方戰場,必須通過在水流湍急的金剛川上架設的一座木橋。而敵軍想要獲勝,同樣也要盯住這座橋,利用空中優勢炸橋。電影的焦點就放在雙方修橋、炸橋的反覆較量上。
  • 張譯的"電影之年",《金剛川》創造中國電影的4個神話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著種種大事件,新冠疫情面臨的"世界大考",連降大雨的災情爆發,國外勢力的霸權陰險,抗美援朝的歷史記憶。就在今天,抗美援朝整整過去了70周年,為了紀念那群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由管虎、郭帆、路陽三大硬核導演聯合執導的《金剛川》,於7月23日在全國公映,第一天票房就圓滿過億。
  • 電影《金剛川》觀後
    好了,那金剛川的血戰的炮火,不會無端湮滅在歷史的記憶裡,洶湧觀影的人流,已經說明了一切。讓我們丟掉幻想,拿起武器,準備鬥爭。寫於《金剛川》觀後南屋學士20201024晨
  • 《金剛川》:銘記那些最可愛的人
    看完《金剛川》後,我鬆了一口氣,這部片子沒有歷史虛無主義,沒有什麼夾帶私貨,沒有太過強調所謂「反戰」的現代化,就是一部突出志願軍戰士英雄氣概的主旋律電影。影片的問題當然也不少,比如粗糙、拖沓、注水等等,但這些毛病更多是由倉促製作導致,是可以預見到的,不至於太失望。
  • 不該失去「金剛」的《金剛川》——電影《金剛川》觀後
    不該失去「金剛」的《金剛川》——電影《金剛川》觀後>康 宇 近期電影票房市場,除去不斷創出新高的《我和我的家鄉》,緊隨其後的大概當屬熱度濃濃的《金剛川》了。眾所周知,快餐或應時作品在創作中因為缺乏必要的精雕細琢,因而只能熱度一時,難能創造出經典永流傳的奇蹟!其無論熱度多高,也無論褒譽多美,這種一開始就帶有先天不足的作品,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人們淡忘至止,這既是快餐藝術和應時作品的悲哀,更是被功利思想裹挾下的惡果!《金剛川》取材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真實故事。
  •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詳情介紹 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獻禮片,像這種的戰爭片一般都是有歷史作為依據的,也是用來致敬先烈的。《金剛川》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影片,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該片以三個觀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 《金剛川》的亮劍與中國精神
    再忙電影《金剛川》也要去看。原因原因原因有三:一、有關抗美援朝的電影,這些年這是第一部。第一部有缺點,卻是最好的;有不足,卻是最值得肯定支持。二、吳京(飾關磊,關班長)、張譯(張飛,張排長),未來,他倆一定是最好的演員,必看。果然如此,張譯最佳男主角;吳京最佳男配角。
  • 《金剛川》:歷史再現與政治抒情的高度統一
    看完《金剛川》我總覺得心緒激蕩,久難平復,強烈的崇敬和感佩之情油然而生。抗美援朝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並生動踐行的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砥礪奮進、頑強拼搏的信仰動能。《金剛川》將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再現銀幕,謳歌了英雄們為國為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情操
  • 走進《金剛川》—致敬最可愛的人
    作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獻禮片,《金剛川》終於上映了,可謂拉滿了觀眾的期待值。大戰前夕,志願軍奉命穿過金剛川的一座重橋,與對岸的敵人決一死戰,但首要解決的是在金剛川巖裡渡口上架起一座橋,並且保證它的暢通。乍一聽,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在志願軍的哪裡,哪有什麼任務不可能?無懼炮火轟鳴,冒著生命危險,工兵連僅用7天7夜就架起了一座聯通前線和後勤的載重橋。
  • 《金剛川》後《長津湖》吳京張譯易烊千璽將引爆中國歷史戰爭片
    國慶檔後由吳京張譯主演的歷史戰爭大片《金剛川》,上映四天已經突破四億,無數好評,電影上映以來,口碑大爆,貓眼評分一路竄升至9.4分,成功躋身為今年院線片最高分。貓眼專業版預測票房為25億,最終實際票房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