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海上鋼琴師》進入音樂電影的世界
這部《海上鋼琴師》與《天堂電影院》、《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合稱為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海上鋼琴師》改編自亞歷山大·巴利科1994 年的劇本《1900:獨白》。電影採用了閃回的表現手法,從小號手麥克斯的角度講述了鋼琴家 1900 的傳奇一生。1900 是在往返大西洋之間的豪華遊輪維吉尼亞號上被來自鍋爐房的煤礦工人丹尼發現的棄嬰。丹尼收養了他,用他的出生日期起名字叫做 1900。
-
《海上鋼琴師》:與世界的有聲抗爭之路
關於文藝青年一族,有一部電影是值得每一個人一刷再刷的,那就是今天我推薦給大家的《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在我讀大一的時候就看了,那個時候並沒有多少感動,也沒有多少心得,這可能跟我那時候的閱歷有很大的關係,那個時候的我對於閱讀,對於寫作,還沒有非常深的熱愛,更多的只是一種習慣,因此也並不明白電影中1900最後會選擇走上那樣一條路的做法。
-
《海上鋼琴師》
--至死方休---海上鋼琴師影評)我們無處安放的孤獨《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一半是在初中音樂課上看的一半是回了家看的,音樂老師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感受1900在那個鬥琴的經典片段的完美演奏,而我卻被這部電影還有1900吸引了。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去適應環境。
-
《海上鋼琴師》:深度解析1900為什麼不下船?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作者|楊麗萍《海上鋼琴師》是我眾多喜歡的電影之一,最近又三刷了一遍。還是很感動,1900高超的音樂天賦和琴藝讓世人驚嘆!只要他願意回到大陸生活,1900完全可以憑藉他的音樂天賦取得很高的名譽,地位和財富。可到最後為什麼1900寧願死都不下船呢?
-
——評《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1998)又名:1900海上鋼琴師/一九零零的傳奇簡介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編劇:亞歷桑德羅·巴裡克/朱塞佩·託納多雷主演:蒂姆·羅斯/普路特·泰勒·文斯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而麻煩也接踵而至 。
-
草根評《海上鋼琴師》:畫質提升 經典再現
@mythsh 10分非常感謝@新浪觀影團 讓我能在大熒幕上看到這部超級經典的《海上鋼琴師》。再次重溫這部老片 沒想到我能從Max一出場就開始流淚[悲傷]尤其是一遍又一遍聽到1900 彈奏過的那段鋼琴曲。每次看到1900要下船那段 我都希望他能走下去 但又知道不下船才是他選擇的人生[失望]而且我也不敢想像 1900如果真的踏上陸地 該是怎樣的迷茫。
-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下船?」
時隔二十一年,《海上鋼琴師》重映,作為文青聖經,文藝青年應該不止看了一遍,有人喜歡,被1900的恐懼、懦弱和孤獨感染。有人討厭,覺得電影做作,煽情,認為導演做作油滑。這無可厚非,但仔細想來,不相信,不容易被感動,也挺讓人傷感,長了年紀,就失了純真,懷疑大於相信。「中年感」是對應「少年感」的,少年和中年似乎總是無法調和,他們的趣味很難一致,中年笑少年沒見過什麼世面,所以容易輕信,好糊弄。少年笑中年,心上蒙塵,油膩起來,看人間,看世事都帶著一層油光做濾鏡。說穿了,少年和中年無非是時間兩頭的我們自己罷了。
-
《海上鋼琴師》音樂會首映 現鬥琴場面致經典
《海上鋼琴師》1998年上映之後立即風靡全球,斬獲全球各類大獎22項,21年後的11月15日,電影以4K修復版首次登上內地大銀幕,與中國觀眾們見面。 中音弦樂團還原影片傳奇樂章 小鋼琴家致敬震撼鬥琴場面首映禮現場,中音弦樂團演奏了電影《海上鋼琴師》的經典原聲音樂,浪漫、動人、充滿靈性的音樂漂浮在整個禮堂上空。
-
《海上鋼琴師》首映音樂會 再現鬥琴場面致敬經典
11月11日晚,影史傳奇佳片《海上鋼琴師》於中國傳媒大學舉辦「時光回溯」音樂會首映禮,中音弦樂團重現了影片中的經典原聲,兩位屢獲國際獎項的小鋼琴家——12歲的李海銘和11歲的劉芳孜更在現場上演鬥琴大戰,手指下流淌出華麗樂符,以此致敬電影主人公1900名噪一時的鬥琴場面。
-
經典電影排行榜top1《海上鋼琴師》:一個人的世界,需要多大
白露剛過,重看了《海上鋼琴師》,所以來聊聊我看這部電影的感受。當人人都走向新世紀時,黑人丹尼在船上發現了一個棄嬰,他眼睛那麼大,萌化了丹尼的心,於是他被丹尼撫養,丹尼把他取名為1900,意為新世紀的孩子。於是,關於海上鋼琴師的故事,就此開始,時至今日,永不落幕。
-
聽徐老師談《海上鋼琴師》
作為學鋼琴的人,不能說沒看過《海上鋼琴師》,那多不好意思呀!有人說《海上鋼琴師》是鋼琴系的教科書,一點不誇張,作品中有些片斷對於鋼琴音樂的解讀肯定是登峰造極。電影中不少片斷能使人感動得淚流滿面,比如鬥琴、錄音,還有那首主題曲……
-
福利 |《海上鋼琴師》背後的演奏者究竟是誰?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
-
影片《海上鋼琴師》
導演託納託雷似乎比較鍾情於在影片中貫穿一種比較含蓄甚至是有點悲劇色彩的格調,在《天堂電影院》和《海上鋼琴師》這兩部他的代表作中充分體現了他的這個特色,《海上鋼琴師》中1900的與船同亡的結局給觀者留下的不僅僅是對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卻是對這個世界的思考。 下面僅就「鋼琴決鬥」 一場試分析影片的一些視聽特徵。
-
談談《海上鋼琴師》
當我聽說在公映二十一年之後,《海上鋼琴師》終於在中國大陸上映的消息,我感受最強烈的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悅,而是觸目心驚的時光。二十年前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這部電影,十年前我會請求朋友一定去看,現在我卻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二十一年之後,這是個強力者發出最強音的時代,我應該用什麼方法去介紹那些遙遠的美好之上的微光?在任何一個時代裡,都會有人承認《海上鋼琴師》是一個難得的好故事,對得起片名裡的「傳奇」兩個字。
-
《海上鋼琴師》:1900的人生其實並不值得歌頌
生在船死在船1998年的義大利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後首次在中國各大電影院公映。2008年為1900的故事哭溼紙巾的我,到2019年坐在大熒幕前唉聲嘆氣重溫這部影片的我,僅僅隔了11年。這種嘆氣並不來自於感動,而是來自於對1900這個人物的「反感」。
-
電影《海上鋼琴師》:我與另一個我的故事
前言:五一閒著又再次刷起了《海上鋼琴師》,為喜歡的電影留下點足跡,故寫下這篇淺顯的影評!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我,一個與現實中完全不一樣的我,一個活得比現實世界中要好的我,一個活成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樣的我,一個隨心所欲始終如一的我,一個被現實中的我所拋棄的我。
-
《海上鋼琴師》:1900活在自己內心世界的傳奇,你看懂了嗎?
我想只有真正有過人生經歷的人,才能讀懂《海上鋼琴師》背後的那份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這部——《海上鋼琴師》。影片最大的特點是它的場景非常簡單,全篇只圍繞著一艘船來進行,講述了一名傳奇鋼琴師的一生。
-
《海上鋼琴師》為何經典?
我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十年以前,在我初中的音樂課上。那時我的音樂老師先放出了整部電影最抓人的部分,也就是鬥琴之後,我第一次有幸看到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可那時的我還年輕,還看不懂。那時的我不知江湖深淺,不知人心險惡,滿腦子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沒有誰知道我",孤獨者永遠孤獨
海上鋼琴師是一個傳奇式人物,獵人格拉胡是一個傳奇式靈魂。海上鋼琴師名叫1900,那是他出生的年份,他是一個棄兒,他生在船上,長在船上,一生從未離開那艘維尼吉亞號,只是守著一架鋼琴,往返於從歐洲到美國的大海之間。
-
《海上鋼琴師》1900是生性懦弱,還是內心的強大?
義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家1900在一艘巨輪上的傳奇故事。 黑人船工丹尼把嬰兒抱起,當做上帝給他的禮物,給他取名1900,從此維吉尼亞號輪船上便誕生一個鋼琴師,一個從生到死都未離開過輪船一步的天才鋼琴師。 在小孩1900指著報紙上的字,問老丹尼媽媽是什麼?愛賽馬老丹尼說媽媽是一種馬,是世界上最能跑的純種賽馬。此刻我的眼眶不由得溼潤了。但老丹尼給童年的1900全部是快樂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