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五一閒著又再次刷起了《海上鋼琴師》,為喜歡的電影留下點足跡,故寫下這篇淺顯的影評!
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我,一個與現實中完全不一樣的我,一個活得比現實世界中要好的我,一個活成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模樣的我,一個隨心所欲始終如一的我,一個被現實中的我所拋棄的我。
在我看來,影片中的麥克斯與鋼琴師1900正是這樣的一層關係,而麥克斯找尋1900的過程正是找尋內心自我的一個過程?依據如下:
01只有麥克斯知道1900
麥克斯與1900本是毫無關係的兩個人,前者默默無聞靠賣藝吹小號為生,後者恣意而活天縱英才。麥克斯在1900在最負盛名的時候遇見1900,這個時間點很關鍵,兩種境況成反差,令人不由得產生聯想?1900在海上名揚,引來了麥克斯,而麥克斯此時正是年輕氣盛想施展抱負的年紀,不由得心生一問:他們真的沒有關係嗎?

後來,陸地上有人慕名前來挑戰1900,麥克斯是主戰派,一直激勵1900與其一戰,但1900的反應卻與他截然不同,這兩種世界觀的衝突,以及麥克斯看到1900應對敵手的一系列反應,都忍不住將兩者形成對比:麥克斯覺得1900有才必須表現不容他人輕視,而1900卻是無所無謂但是一旦觸及底線並予以致命一擊,名氣對1900如浮雲,我覺得麥克斯多多少少是嚮往1900的,是想成為1900的麥克斯。
021900的一生幾乎都有麥克斯的參與
麥克斯與1900的交際,正是1900人生的關鍵時間點,1900最負盛名的時候相遇,1900受到挑釁的時候予以支持,1900情竇初開的時候作為一個旁觀者予以過來人予以建議,可以1900說這些重大事件都有麥克斯參與。除去1900的出生、童年到青年,而這段時間正是1900形成他的世界觀的時期,他從沒有受過這社會各種紙醉金迷的誘惑,在他世界裡除了音樂沒有過多紛紛雜雜的社會干擾。而這個時期的麥克斯卻是要為生活奔走,填飽肚子四處演奏,而不是隨心演奏,為過路的人演奏,是一種被迫的並非出於本心的演奏。

再後來1900受到誘惑想要下船時,麥克斯是極力支持他下船的,為了名與利,為了愛情,麥克斯想要同化1900,讓他們成為一樣的人,麥克斯認為他現在的生活才是正常人的生活,但是殊不知1900在海上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屬於1900的生活。我覺得這兩者也是有關聯的,就是當內心的我與現實中的我(另一個我)一種矛盾,而這種矛盾也是普通大眾常有的矛盾,可顯而知如果1900下船後的生活會是怎樣了!這恰恰與下船的麥克斯形成了對比。因為麥克斯成為不了1900,所以他選擇了下船。
03麥克斯找到1900,也拿回小號
一開幕,我們就看到麥克斯活了中年依然為了生計奔走,為了在世上存活下去,甚至賣掉了他的唯一夥伴——小號,他是那麼不舍,他丟棄了他的夢,(雖然文中並沒有講他想成為怎樣的人,但我覺得他是有音樂夢想的)但是又無可奈何。而1900卻是為鋼琴而活,純純粹粹為夢想而活,這樣又形成一個反差。

其實麥克斯在尋找1900的這個過程,很多像是在尋找自己丟失的夢,最後雖然他成功沒有勸1900下船,但是他也好像明白理解了1900,而正是因為如此他也重新拿回了他的小號,雖然是被動拿回的,但我覺得麥克斯以後賺錢了肯定也會拿回小號的,雖然沒有麥克斯的結尾,但我覺得他應該會活成1900,即使不名利加身起碼是為夢想而活。
04總結
這些點點滴滴加起來,我覺得1900就是活成另一個模樣的自己,是一個理想世界的我,假如不被世界同化的話,他將不容於世,而且他也不屑於活於這樣的世界。這部影片也有很濃厚的時代背景,就像鋼琴師的名字叫1900,但是拋卻這一層面的話,我就想簡簡單單把1900當成最初的自己,一個不被俗世玷汙的簡簡單單的我。在我心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有這樣的1900存在了,可能是我面臨一次次妥協後,在現實生活中,真正懂得1900的時間可能需要漫長的時間?你們呢?歡迎下方一起評論,說說你們的1900?(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