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虛,原名王祺,貴州大學新聞學講師。自小痴迷於三國史與諸葛亮,十六歲時立志為諸葛亮作傳。為了書寫真實歷史中的諸葛亮,王祺用十年的資料搜集時間窮盡關於諸葛亮的點點滴滴,繼之以兩年半的筆耕不輟,其間三易其稿,終於著成這部近一百三十萬字的最全諸葛亮傳。
本書將為您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真情實感的諸葛亮。
6歲時,諸葛亮失去父母。14歲時,他領全家南遷,一路謀劃躲過兵亂和仇殺。20歲時,他被公認為「臥龍」,卻安於耕讀不謀仕途。26歲時,對三次來訪的劉備,諸葛亮微笑著講了356個字,天下大勢便如撥雲見日。劉備集團此後三十年的發展戰略,就此奠定。
出山後便逢曹軍壓境,危難中諸葛亮孤身渡江,巧妙激將孫權抗曹,這才有了赤壁大勝。當東吳還在慶功,諸葛亮已定計拿下了最大戰果——荊州四郡。得諸葛亮後不到一年,劉備便從絕境中崛起。
43歲後,諸葛亮獨掌軍政大權,從此開啟了蜀漢十年的強盛期:內用法家富國強兵,外領大軍南徵北伐,打得曹丕一度考慮遷都。直到54歲五丈原臨終前,諸葛亮還將軍政和人事,一一囑咐妥當,並定下退敵之策。死後留下千古名篇《誡子書》和《出師表》。
東漢王朝仿佛是一位養尊處優的豐腴婦人,除了安逸於日復一日的極奢享樂,對世間悲苦百態一無所知。
這是「男兒何不帶吳鉤,策馬關山立功名」的英雄時代,也是「悽愴悲淚別故鄉,萬民赴死橫白骨」的苦難年代;這是鑄就野心家的歲月,也是埋葬犧牲者的世紀。清醒者避世,執著者堅守,人人都得選擇,因為你沒的選擇。
諸葛亮琢磨了一會兒:「可是世人為什麼不喜歡改變?」 「皆因世人安於現狀,目樂田園之景,耳悅絲竹之聲,便不思進取,不求改變,只汲汲於利祿,欣欣於榮耀,隨波逐流,隨世沉浮。」
夏天的夜空澄明如洗,一輪皎月透亮似鏡,唯有幾縷瑕疵絲絲牽連,那是暗度天幕的流雲不小心遺留的足印。
君子恥沒世不名,奈何世事變亂無常,多少人齎志不小,卻最終抱恨終身。
「君子就是心存良善的好人,上以赤心報效國家,下以孝心敬事父母,人家不理解他,他不惱恨不怨嗔,人家誇讚他諂媚他,他不倨傲不凌人。哪怕身處危難之中也能獨善其身,不改遠志,謙和而不自卑,包容而不怯懦,雖千萬人吾往矣。」
北鬥七星,分別是樞、旋、璣、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以象七政,又為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
無垠星空猶如一場光彩的夢,蒼茫星河翻起浪花,那無比輝煌的芒角似流年飛越,指向了未知的宇宙深處。
當今亂世擾攘,富貴落貧窶,凡塵建功名,貴胄作流寇,英雄出草莽,白骨膏於野,餓殍死於郊,城郭成荒丘,鄉社變墳冢,縱是草芥,也躲不過這傾巢之禍。
老人長嘆:「不凡之人,必歷不凡之事,上天酷烈之處正在於斯,然不歷艱難,何能成就偉業,不礪心智,何能彪炳青史。」
弈無常局,法無常法,我不是在模仿你,而是你沒有變。
真正的君子,能持守不變,也當知權變,信念不變,謀略可變;正道不變,形勢可變;目的不變,處斷可變。變者為外,不變者為內。以棋局論,布局、做勢、行子為外,求勝、謀功、成事為內。不變為變之權,變為不變之本,二者不可偏執,亦不可相殺相承,所謂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昨日對弈之局和今日對弈之局已然不同,倘還用昨日之法應付今日之變,便是刻舟求劍的蠢人!
「生逢亂世,有人避世不出,埋首林泉;也有人入世,匡正離亂。你若做前者,這些書於你無益,讀之,只為博聞矣;若做後者,則有大裨益。」
他不知道這世道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死亡尋常得仿佛呼吸,為什麼過上太平日子奢侈得不可企及,為什麼他和他們會流離失所,泣別家園,卻最終仍然沒有找到一方安樂的淨土?
歷史的面孔在吟誦中翻了過來,興亡廢弛,盛衰傾覆,王侯的蟒袍,將相的甲冑,都在每一字的傾吐裡喟嘆,恍然如千年不滅的款款深情,那深情猶如陽光,刺破了歷史的冷酷軀殼。
為主者有八柄:爵以馭其貴,祿以馭其富,予以馭其幸,置以馭其行,生以馭其福,奪以馭其貧,廢以馭其罪,誅以馭其過。
「天大地闊可當屋,山高峰直好做梁。路途迢迢莫行遠,終老還須歸故鄉。忙時犁田休懶散,閒來無事飲杜康……」
讀六經可得禮義人秩,習治國要理;閱《管子》《商君書》《韓非子》可知法制勢術,學理民策略;覽《史記》《漢書》可明朝代盛衰,鑑古諮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天下繁榮時,百姓是用來歌頌統治者偉大功績的工具;天下衰亡時,百姓是鑄就英雄改朝換代的犧牲品。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徵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