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遇見村上春樹新作 | 2·3大方書店線上活動預告

2021-02-17 大方閱

她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曾留學日本,並在當地孔子學院教授中文課程,現從事出版業。譯著有《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人間失格》《潮騷》《原來我們都沒長大》等。

本期將為我們帶來主題為「當我遇見村上春樹新作——《棄貓》譯者分享會」的語音直播。《棄貓》是村上春樹2021年的最新作品,在這本書中,他首次完整談起父親、自我、回憶與他最愛的貓。

自我存在意義的認同、與世界的隔閡、承接家族歷史的艱難,這些村上文學的根源問題都在本書中得到展現和解答。

2月5日19:30分,譯者燁伊將為你講述這本書《棄貓》,以及她在翻譯這本書中發生的故事。

活動主題

當我遇見村上春樹新作——《棄貓》


活動時間

2021年2月5日19:30

嘉賓


燁伊

活動地點


大方書店線上活動分享群

參與方式

掃碼添加服號「大方君」

並發送指令「燁伊」

我們將邀請您加入線上分享群

活動將以語音的形式開展

嘉賓介紹:燁伊


譯者燁伊,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曾留學日本,並在當地孔子學院教授中文課程,現從事出版業。譯著有《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人間失格》《潮騷》《原來我們都沒長大》等。

【1】

「某個夏日的午後,父親和我一同去海邊遺棄一隻貓。」故事始於貓,也止於貓。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串起村上家族的往事,與他個人的成長經歷。「

正是這一件件小事無窮地累積,才讓我這個人長成如今的模樣。」村上冷靜書寫父親的整個人生,將自己與父親漫長的隔閡、決裂與和解轉換為看得見的文字,毫不避諱地向讀者展示,父親人生中經歷過的動搖與恐懼,如今成為了村上對世界的迷茫與不安。

村上也寫到真實的歷史,反思戰爭,批判惡行,思考個體與集體間的對立,找尋單個人生與世界歷史間的關聯。

自我存在意義的認同、與世界的隔閡、承接家族歷史的艱難,這些村上文學的根源問題都在本書中得到展現和解答。

這是村上用大半生時間醞釀終於寫下的人生之書。

問有多少文學大家是開酒吧出身的?村上春樹在22歲那年擁有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爵士樂酒吧——彼得貓。

白天是咖啡館,晚上賣威士忌。黑膠唱片的刻痕、血腥瑪麗中伏特加與番茄汁的比例、成口袋堆積的新鮮洋蔥……酒吧及其所有物,永遠是現代都市最閃亮的名牌。

他在這裡完成了處女作《且聽風吟》,這間酒吧如今已跡不可考。人們總認為村上文學的起點,就是那間縈繞著威士忌味道、讓每一位來客沉醉於浪漫之中的彼得貓。但村上文學真正的緣起,其實遠比彼得貓中收藏的陳年威士忌更有歲月的味道。

「 阪神間少年 」大阪-神戶工業區是日本位列第三的工業區,位於大阪和神戶之間,擁有日本最大的貿易港。

村上春樹自6歲開始,就生活在這裡,並在之後的年歲裡一直稱自己為「阪神間少年」。只有在這裡才成片出現的獨門大宅,漆黑稠密的雕花鐵欄,燈火閃耀如寶石的商業街…… 

不過,只有這些,也無法造就後來的村上春樹。沙灘旁孤零零的自動販賣機,夜晚寂靜又朗闊的海面,在收音機的雜音裡,躺在沙灘上感受夜晚的海風。

這才是他帶著「沉寂的反叛」,卻仍循規蹈矩的少年期。在蘆屋海岸積累沉默的少年,是通過兩樣東西走向文學世界的。

「 兩個男人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 」村上與父親的衝突,其實和世界上大多數父子衝突一樣,都是源自性格的摩擦。

村上說,兩人性格中都有相當倔強的部分,既不輕易順從,又不善表達自我。在這一點上,兩人算是同類,卻也因此難以成為交心的親人。

2008年,村上的父親村上千秋罹患癌症去世。在那之前的二十年間,村上和父親幾乎斷絕往來。

直到父親去世前不久,兩人才終於在病房相見,進行了人生中最後一場交流。那場交流使村上不容分說地感受到,儘管有如此多的分歧,但在兩人血脈深處,確實有種類似緣分的東西,在推進二人的和解。

可能是終於接納了那個名為父親的男人,感受到了他對自己——無論好壞——的重要影響。一向避而不談家人的村上在父親去世後的十幾年間,一直想要寫下一些像樣的文字來紀念父親。2020年,村上春樹的長篇散文《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正式出版,這是他第一次完整談起父親、自我、回憶與貓。

上文中一些關於村上與父親的人生細節,也出自這本書。寫下這本書時,年過七十的村上可能終於接納了父親的一切。

他在《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中寫道:恐怕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呼吸著不同時代的空氣,背負著時代本身的重量活下去,也只能在時代的洪流中默默成長吧。沒有好壞之分,而是順其自然。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也正沒完沒了地讓他們的父母那代人頭疼一樣。《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是村上對過去的記錄,也是他與歲月的和解。終於回答了自己半生命題的村上,今後又會寫下怎樣的文字,走出怎樣的人生?

(本文內容來源於磨鐵書訊,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性,導師,村上春樹
    7月19日,香港書展上還在銷售中的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突然收到了書展主辦方香港貿發局通知,要求立刻下架,其中甚至包含專程從日本運來的日文版
  • 村上春樹,第一次遇見
    如果那中國來講,或許上一輩的人最接觸了解較多的如蘇聯作家譬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或者《靜靜地屯河》可能是地緣政治的影響吧。在的印象中比較深刻還是那個叫「娜塔莎」的名字。日本作家當屬川端康成給我印象深刻,譬如《伊豆的舞女》《雪國》《千紙鶴》,作者以敏銳的感受,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日本人民精神實質。作者在60年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劉歡「遇見」村上春樹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譯者嶽遠坤、作家蘇更生、17歲的樂壇新人塗議嘉以及她的新歌《春上村樹》的製作人劉歡等人現場分享了各自與村上春樹之間的特殊連結。讀唱會現場,《中國好歌曲》第一季學員塗議嘉首先講述了她的新歌《春上村樹》與村上春樹的神奇連結。「當時歌曲創作完要取名,不能直接叫『樹』,相關的名字我們想了很多,比如『木又寸』等等。
  • 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終於來了!
    繼《1Q84》之後,村上春樹七年磨一劍的長篇懸疑推理巨作《刺殺騎士團長》(中文簡體版),終於來了!● ● ●村上春樹新作承認南京大屠殺《刺殺騎士團長》在日本上市3天就開始在各大銷售排行榜霸榜,佔據首位,首發達到130萬冊,掀起又一輪「村上春樹式」購書熱潮。
  • 影響青年村上春樹的 3 間爵士咖啡店
    「村上春樹史上初次,自己導演,配合主題的選曲、解說!」點擊閱讀:《村上春樹史上首次當電臺DJ,他都說了什麼?》首次登場的美國外援約翰·希爾頓選手,漂亮地完成了一個二壘打,球場上響起掌聲。 此時坐在觀眾席的村上春樹,突然想到「對了,說不定我可以寫寫小說。」
  • 村上春樹七年突破之作《刺殺騎士團長》:不得不看的5個理由!
    以及再次宣告下: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長》今天起正式開始全渠道預售各種福利、各種禮包、各種周邊必有一款適合愛村上春樹的你參與預售的電商、實體書店清單及詳細請往後看與以往作品裡面經常沒有明確的時間、地點設定的寫作手法不同,新作《刺殺騎士團長》裡有明確的時間點—— 3·11 東日本大地震的前幾年;明確的舞臺——神奈川縣小田原郊外山上;明確的第一人稱視角—— 36 歲遭遇中年危機的「我」。
  • 閱讀的力量·預告|村上春樹——書裡的孤獨,書外的孤獨
    今天(3月17日)20:00-21:00,澎湃新聞將直播「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活動。本次「悅讀時刻」直播間的主題:村上春樹——書裡的孤獨,書外的孤獨嘉賓:林少華(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內容:講述村上春樹創作生涯中有關閱讀和孤獨的故事,並與你共讀村上春樹作品,解讀那些書裡書外的孤獨,尋找孤獨的應對之策,發掘孤獨帶來的力量。
  • 《刺殺騎士團長》:最豐厚的村上春樹
    以為是他佔了資深古典音樂樂迷的便宜,就又去讀他的《大蘿蔔和難挑的鱷梨》《碎片,令人懷念的1980年代》《無比蕪雜的心緒》等散文集,跑步也好、懷舊也好、日常生活也好,村上春樹總能用他獨有的輕捷筆調,將風雲變幻裡的感悟寫成了時代的小確幸。 散文優,小說一般,已成了我對村上春樹作品的個人判斷。假如沒有那樣的造勢,我會閱讀村上春樹的新作《刺殺騎士團長》嗎?
  • 林少華:我印象中的村上春樹
    本文作者(右)與村上春樹合影關於為人:做「心不 化 妝」之 人我見過兩次村上春樹。一次是2008年10月底,借去東京大學開「東亞與村上春樹」專題研討會之機,和同樣與會的村上作品的臺灣譯者賴明珠女士等四人一同去的。另一次是2003年初我自己去的。兩次相見還是第一次印象深。
  • 在石頭與雞蛋之間,我永遠選擇站在村上春樹這邊
    她不但有村上春樹的所有作品,而且每種都不止一本,有各種版本。他懷疑只要國內有的她都買齊了。甚至還有日文原版的,雖然她不懂日語,「我可以學啊!」她唱歌般地說。只要有空,她就會隨手拿起一本村上春樹,隨便翻到哪一頁,開始看。看著看著,她的眉頭就會微微蹙起來,光潔的臉似乎突然長了幾歲。書架上,沙發上,床頭甚至洗手間的梳妝檯上,都放著村上春樹。有的合著,有的打開封面封底朝上趴著。
  • 村上春樹父親 村上千秋 的孤獨和懺悔
    讀村上春樹的新作《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我兀自想起了英國小說家約翰·勒卡雷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 硬核致敬 | 當音樂人遇見村上春樹,他的「讀後感」是這樣的
    我認為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一開始選曲的時候有三四十首曲目,但是我們最後精選出來十幾首。"  音樂會選曲幾乎都出自村上春樹的作品,原著的文字會滲透入樂曲中,變成爵士經典作品的一部分,以旁白、朗讀等形式出現。
  • 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有多好看?這裡有5個必買理由!
    距離村上春樹親自在《挪威的森林》腰封上寫下廣告語——「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轉眼已經過去 30 個年頭。小資界標配村上大叔時隔 7 年之久,再次推出了多卷本長篇大作。難能可貴的是,儘管已是 68 歲的年紀,我們仍可從新作中清楚看到村上君突破自我的「野心」,昭然顯示著他撕去「小資作家」標籤的決絕。
  • 林少華做客南大談翻譯觀:沒有百分之百的村上春樹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村上春樹開始在中國有了不少擁躉,作品一時成為許多文學愛好者追捧的對象,在文壇上形成「村上熱」。這有賴於村上春樹作品的譯者——林少華。可以說,對中國內地的讀者而言,大多都是讀的林少華的譯本。
  • 村上春樹與諾貝爾 誰更需要誰
    我覺得,十有八九,他會對北京的那家書店的行為來個「我抗議」的。當然村上的言行比他要緩和得多。我相信,即使今年他沒能獲獎,可接受諾貝爾的饋贈也總歸是遲早的事。以每天堅持長跑的村上良好的身體素質,我覺得他堅持到那一天絕對沒問題。6月下旬,我曾去紐約一遊,在著名的「斯傳德書店」(Strand Bookstores)裡磨蹭了半下午。這家位於百老匯街828號的獨立書店在紐約知識界享有盛譽,也是紐約的文化地標之一,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書店,如果將店裡的書一本一本排起來可達「十八英裡長」。
  • 閱讀的力量|林少華談村上春樹:走出孤獨,邁向剛性與冷色
    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30多年間,林少華翻譯了40多部村上春樹的作品。談到村上春樹,常常離不開林少華的名字。「眼下正值疫情,少了遊花逛景、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感到孤獨亦是人之常情。」3月17日,在「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活動中,林少華來到直播間,從「孤獨」出發,講述村上春樹寫作背後的故事。
  • 又吉直樹VS村上春樹!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這超過了村上春樹於2013年發表的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105萬冊的發行量。又吉直樹不但榮獲了村上春樹沒能獲得的芥川獎,而且還在作品的發行量上超越了村上春樹。出版大手の文芸春秋は21日、第153回芥川賞受賞が決まったお笑いコンビ「ピース」の又吉直樹(35)の小説「火花」を20萬部増刷することを決め、累計発行部數は124萬部になると発表した。
  • 72歲的「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村上春樹就是這種人。 一般來說,一個作家的大器晚成,無非是寫作多年,一直籍籍無名,直到某一天突然遇到伯樂,開始大放異彩。 但村上不是這樣。 在29歲之前,他從未寫過小說,也從沒產生過要寫小說、要當作家的念頭。 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京都市,爺爺是個寺廟住持,父親則是一名語文老師。村上春樹12歲時,他父親和家附近的書店打了招呼,讓他能夠去書店自由地賒帳買書,每月給他結算一次。
  • (贈書)村上春樹《棄貓》:我拼了命把這本書寫出來,作為寫作之人的職責
    村上春樹:我拼了命把這本書寫出來,作為寫作之人的職責讀村上春樹的新作《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我兀自想起了英國小說家約翰·勒卡雷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兩本小說內容不像,勒卡雷寫的是間諜戰,村上春樹寫的是父親的獨角戲。
  • 村上春樹跑步前都做了什麼?
    村上春樹說:「我的文章能夠配上安西水丸的畫作,真的是非常幸福。「村上春樹在成名前經營爵士酒吧,和酒吧常客安西水丸結識。村上常以他的名字作小說主角,《挪威的森林》中「渡邊君「之名就來自他。他們斷斷續續合作小說封面、插畫等,直到2014年3月安西水丸因腦溢血搶救無效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