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智慧|會說話才有好人緣,跟孔子學說話,讓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2020-11-18 丁小悟典

說話是一門藝術,把話說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能發聲音,有一張嘴就能說話,但不一定會說話。說話得不得當,效果截然不同。有的人說話能說到人的心坎上,人們就愛聽;有些人說話刺耳,人就不想聽,即使說話的內容不錯,說得不得當,也會適得其反。表達能力強的人,會比別人得到更多的機會和人脈,他們一開口,就贏了。

在春秋時期,百家爭鳴,諸子就是靠一張嘴要推銷自己的主張;當時說客盛行,遊說諸侯時個個口若懸河,天花亂墜,把那些諸侯國的國君和當權者忽悠得一楞一楞的,心甘情願地採納了他們的主張,委以重任。

諸侯國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搞好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外交特別重要。出使其他諸侯國,如果不會能言善辯,從中斡旋,是很維難完成使命的,說話不得當,就會招來戰爭。而會說話,有可能免受戰爭之災難。因此,會說話成為當時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

孔子周遊列國,遊說諸侯,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靠的是會說話;孔子開辦的私學,主要是培養社會精英,他的教學4門課中就有1門語言課,教學生能說話,會說話,培養出許多會說話的優秀學生。

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是以能言善辯而聞名,是出色的外交家。齊國要攻打魯國,孔子派子貢去遊說,子貢遊走齊、晉、吳、越4國之間,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不費魯國一兵一卒成功地使魯國轉危為安,最終「存魯、亂齊、破吳、強晉」,幾乎影響了列國間十年的大局。

會說話如此重要,怎樣說話才算會說話,孔子教育學生有他的一套說話的方法,對於現代人照樣管用。

一、說話要誠信

誠信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準點,要建立連續的、持久的人際關係,靠的就是誠信。信,是人與言結合,就是人說話要講誠信,不說假話、謊言、大話、套話,才能贏得人們的信任。

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論語·衛靈公》)

子張同學問孔子,怎樣才能在社會上行得通?孔子告訴他,只要說話忠實誠信,做事忠厚、謹慎,即使到不同的族群或者不同的國度,也行得通;反之,如果說話不忠誠、不信實、做事不忠厚、不謹慎,即使是到自己的家鄉,也行不通。

說話是行得通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行得通的關鍵是說話是誠實不欺的,不是虛假騙人的。人與人交往,只有彼此誠信才能彼此信任,才有進一步交往的可能。如果嘴上說一套,行動是另一套,就是失信,以後人就不再相信,還以前自己被以前的假象所迷惑,就會影響到以後的交往,即使不斷交,而交往也會心存芥蒂,沒有了當初的真心實意。

凡是與他人有信約,一定要謹慎思量,所說的話要符合事理,並且能夠兌現,不能大大咧咧亂承諾,信口開河說大話,信口雌黃髮誓言。

二、慎言少過錯

說話很重要,但是不是說得越多就越好,孔子提倡說話要謹慎,因為說出的話要兌現,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說話要謹慎,不該說的話不要說,不要自以為是亂發議論。話到嘴邊留三分,不要快言快語,否則,言多必失,就會犯錯誤。

0 1 說話要謹慎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論語·為政篇》)

子張問孔子怎樣才得到職位?孔子就告訴他要多聽少說,就不會犯錯誤,就能保住職位。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對新工作不一定樣樣都懂,這個時候不要不懂裝懂亂說話,這樣會讓行家貽笑大方。要謙虛一點,少說話,多聽聽經驗豐富的前輩介紹工作經驗,對於自己不能解決的工作要虛心請教,多聽聽別人合理性的建議,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魯定公曾向孔子問過一個問題,就是國君「一言而可以興邦」和「一言而喪邦」。孔子說,國君的一句話還達不到可以讓國家興盛或滅亡的程度,但是為君責任重大,要治國理政,要富國強兵,是不易的。

正是由於國君責任重大,而他說的話別人又不敢違背,說話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能隨便亂說。如果國君說的話都是對的,按照他的話去執行,就能收到好的效果,那麼國家就會興盛;如果說的話是錯誤的,照著執行下去,錯上加錯,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短時間之內可能造成損失,長期以往就有亡國的可能。

0 2 說話要遲鈍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裡仁》)

訥,遲鈍,說話可以慢一點。欲,心裡想,也就是說話說得遲緩一點,不是不善於語言表達,而是有意說慢一點。說的一定是自己能夠做到的,如果說到而做不到,就不是仁者或者君子,他們都是想到自己能否做到後才說的。

相關焦點

  • 論語五分鐘 駟不及舌,孔子的「說話」智慧
    說話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因為言為心聲,通過你說的話,就能知道你的心,所以說話絕對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修養。《論語.顏淵》有這樣一段很有意思,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
  • 鬼谷子:風水無需外求,你的嘴就是你的風水,會說話,路越走越寬
    常有人認為風水好壞決定人生命運。其實,你會發現,在與人交談中,有的人說話,會讓別人感到如沐春風;而有的卻讓人敬而遠之。可見風水無需外求,你的嘴,就是你的風水。又想起當年大家饑寒交迫有難同當時的情景,心情激動,立即封這位舊友為御林軍總管。說話是一門藝術。會說話的人,福從天降;不會說話的人,禍從口出說話的同時,也要揣情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也是鬼谷子的弟子。
  • 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這才是真實的孔子!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從而能做到全始全終,所以孔子由衷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3、孔子弟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孔子說:「給她六鬥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她二鬥四升。」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
  • 孔子的說話之道:開口前先看這三件事
    【譯文】 孔子在家鄉時,非常恭順,好像不擅講話的樣子。他在宗廟裡、朝廷上,有話便會明白而流暢地說出,只是說得非常謹慎。 【慈懷解讀】 孔子在家鄉和鄉親們在一起的時候,非常溫順、謙和,好像不擅長說話的樣子。
  • 《孔子》十八節:學琴師襄
    「但凡君子,都有三項敬畏:一敬畏天命、二敬畏有道德的人、三敬畏聖人的話。此行聽聖人說只有天子和諸侯才可以祭祀名山大川,丘因此不敢違背。」「是啊,是這樣,你不敢違背聖人。」季氏狠狠地瞪了孔子一眼,把頭猛地扭向一邊。「孔丘告辭!對不起了!」孔子低聲說完,行過大禮,退下堂來。他一路憋著口氣,小步匆匆,一直走下臺階,到了外面,這才長長地籲了口氣。
  • 孔子:社交時代,請做一個「不會說話」的人
    文/夢瞻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社交至上」的時代,而有社交的地方,就一定有言語交流。會不會說話,也就成了評判一個人情商高低的重要標準。
  • 名獅微國學丨跟著孔子學孝道
    人這一生中要學很多禮,禮貌、君臣之禮、朋友之禮、同學之禮、鄰居之禮,各種各樣的禮。我還得對其他人的長輩講禮,對其他人的晚輩講禮。但是千禮萬禮,禮之始,最初的禮你先對你的父母吧。父母對你來說是第一層社會關係是你第一要打交道的人。跟他們如何處,所以孝與禮非常重要。孔子特別重視每一個人對父母的禮節。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 孔子的「君子之道」
    孔子提出了君子的三大標準: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話表面很簡單,也就是說人如果有著一顆博愛之心,有著高遠的人生智慧,有著勇敢堅強的意志,那麼就必然會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從而心底寬廣、胸懷坦蕩。在儒家傳統道德中,智慧、仁愛、勇敢是重要的三種基本品德,孔子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具備這三德,成為真正的君子。
  • 混得越差,越要少說這3種話,人脈好起來了,路才會越走越寬
    混得越差,越要少說這3種話,人脈好起來了,路才會越走越寬 一個人想要混得好,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就比如戰場上的將軍,即使將軍再驍勇善戰,如果沒有士兵們跟他一起拼殺,那將軍一個人即使再厲害,也沒辦法打得過這麼多的敵人,自然也就很難打贏勝仗了。打不贏勝仗,將軍又怎麼能得到他現在的地位。同理,其實人的事業發展也是如此,固然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很重要。但是如果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沒有人幫一把,很多機會可能就會白白失去,自己的事業發展也會受到阻礙。
  • 原來富貴於我如浮雲,是出自孔子的話,兩千年前的智慧,至今有用
    一比較,就會不滿足,就會有壓力,繼而讓自己原本快樂的生活變得多煩多憂了。這是兩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孔子的話,出自《論語》。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在其中。如果不行道義,即使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一樣」。
  • 鬼谷子:人生不順時,謹記三句話,路會越走越寬
    鬼谷子認為,欲成大事者,必須有非常強的應變能力,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局勢。尤其是逆境中的反應,更能體現一個人的能力和修養。在遇到突如其來的變故或他人無端的指責時,如果處理不得當,很容易橫生枝節。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果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就暴跳如雷,甚至將脾氣發洩在周圍的人身上。這種做法極其幼稚和不明智,憤怒解決不了問題,隨意對他人發洩更加會讓人看不起你。人在情緒激動時,很容易做出衝動的事,讓自己追悔莫及。因此,遇到不順心的事,首先冷靜下來,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再想對策解決。
  • 只有為自己鼓掌,人生之路會越走越寬廣,人生之路會越走越坦蕩!
    人生最怕什麼都想計較,卻又什麼都抓不牢。失去的風景,走散的人,等不來的渴望,全都住在緣分的盡頭。何必太執著,該來的自然來,會走的留不住。放開執念,隨緣是最好的生活。六、當你全心全意為一個人付出時,這人往往會背叛你。因為你已經全然付出,而毫無新鮮感和利用價值。人性是極可惡的東西,它對得到的往往不珍惜。所以,當你被人傷害,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把自己放低了。
  • 孫楊的啟示:懂得退讓,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道德經》中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巳;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不知退讓地人往往會讓自己陷入到風口浪尖,從而自取禍端。在孫楊地價值觀中,既然我有能力,既然我是對的,那就沒有必要去遮遮掩掩,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就可以了,我是強者,世界都要為我讓路。於是,28歲的孫楊自然是充滿個性,一條條負面新聞接連出現。
  • 幫《孔子世家》說幾句話
    憑太史公過人的史才與史識,兼又對傳主無限之崇敬,如此《孔子世家》,焉能不好?可怪的是,自某個年代以來,這卷書前半,亦即孔子周遊列國那十幾年以及更早時候的諸多記載,卻被一群學者大肆批評,且批評得近乎體無完膚。影響所及,後人遂逐漸輕忽這卷《孔子世家》,也慢慢對裡頭的記載多有生疏。
  • 孔子學院以孔子命名,但孔子學漢語教學和漢語標準化考試才是中心工作
    在美國學者麥可·哈特的著作《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中,他將中國的孔子排名為歷史上對世界影響最大第五個人,由此可見,孔子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有多高。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孔子學院以孔子命名,但並不傳輸孔子的思想理論。
  • 鬼谷子教你一招經典話術,提高表達能力,越會說話的人越好運!
    這個世界上不僅有智商、情商,還有言商。所謂言商,顧名思義就是語言表達能力,又或者稱之為語言的力量。語言的力量有多重要?孔子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由此證明了語言的重要性。萬一有一天公雞不打鳴了,人們會想念,會不習慣,這是為啥呢?子禽說:那是因為公雞打鳴是告訴人們天亮了,一天開始了,因為它的叫聲對人們有用。墨子說:是的,滔滔不絕,喋喋不休的說話不是會說話,因為說的全是廢話。真正會說話的人,只說對人們有用的話。他們說話是為了幫助別人,別人會從中受益,這一種人才叫會說話。把話說到點子上,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收到預想的效果啊!
  • 「越乾淨的女人,越高貴」:真正「乾淨」的人,會有4個明顯特徵
    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有一顆善良的心 的人,生活就會處處充滿陽光,在善良的土地上,種滿鮮花和小草,陽光給她,愛給她。越高貴的女人越「乾淨」,容不得他人染指,這份純真,這份善良,就是聖潔的。三.自信獨立的人格只有自己緊緊抓住,別人搶不走的,才是自己的,比如纖瘦的身體,明媚的眼睛,自信獨立的人格。老話說「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靠別人只是一場賭注,只有堅強獨立,人生才不會輸。女人有自己的底氣,經濟上養得起自己,才會自信。
  • 一汽解放董事長胡漢傑:民族品牌發展之路會越走越寬
    胡漢傑認為有這樣幾個核心關卡需要突破:一是在全球的產銷量達到一定規模,這代表著國際市場的認可程度。如果在國外賣不出幾臺車,何談國際化?二是在細分市場上具備足夠的話語權,在特定國家和地區具有足夠大的市場份額;三是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不能「打腫臉充胖子」,不能長期「賠本賺吆喝」;四是在全球具備一定的品牌認知度。從未來發展布局入手,解放在這四個方面都進行了目標規劃和設計,努力走向全球。
  • 孔子誕辰紀念日|重溫先賢智慧,傳承中華文化!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9月28日——孔子誕辰2569周年的紀念日重溫先賢智慧·傳承中華文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博學多才的孔子,竟被兩個小孩難倒了,小孩究竟提了什麼問題呢?
    李約瑟:孔子是「無冕皇帝」。愛默生: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中華文化的代表!民族精神的化身!和諧社會的象徵!對於孔子我們並不陌生,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修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