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20餘項國家專利!義烏「發明大王」靠這兩字取勝

2020-11-19 騰訊網

人物名片丨吳志民

義烏市輸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八方電氣分公司生產經理,負責生產和研發工作。任民革義烏市基層委員會委員,義烏市十二屆、十三屆政協委員。國網浙江省電力供電公司「撥浪鼓工作室•勞模工坊」和義烏市「吳志民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頭人,浙江省勞動模範,金華市「八婺工匠」,浙江「最美工匠」,浙江好人(敬業奉獻類),2019年浙江民革驕傲人物。金華市第四批職業技能帶頭人,享受金華市政府津貼;浙江省「百千萬」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優秀技能人才」。義烏市首席技師,義烏市職業教育首席創業導師。高級工程師,高級電工維修技師,義電工匠。金華市職工技術協會理事、義烏市勞模協會副秘書長、義烏市消防宣傳公益使者。

自10月15日公示了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人選後,作為金華電力系統首個入選全國勞模的吳志民這兩天接到不少問候和祝賀的電話、微信。

從1994年參加工作,今年48歲的吳志民紮根電力生產一線20餘年,先後幹過檢修、生產製造、營銷等多個崗位。從小就「愛搗鼓」的他,每到一個新崗位,都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尤其在生產工藝環節,發現有產品或工具因在設計方面的不足,對一線生產帶來不便或安全隱患,就會千方百計去鑽研新設備、新方法、新工藝。

手握28項實用新型專利的吳志民專註解決電力應用問題中的科技創新,是電力行業公認的「發明達人」。可誰又料到,這個「國網工匠」並非科班出身,初入行時甚至是個「電力小白」。

一次小改動帶他走上發明之路

「我是職高生,學的是鉗工,那時候對電幾乎一竅不通。」靠著一路自學、向師傅學、在實踐中學,吳志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像孩子玩遊戲,再難都會無師自通。因為感興趣,就會用心去鑽研,想盡辦法去搞懂弄通。」

他對電力發明的興趣,來自一次偶然。2003年,吳志民擔任運行工區變電操作值班員。他發現,當時變電所的開關櫃都是用手動操作柄完成分閘、合閘,而操作手柄都是水平或垂直方向插入操作孔。

「這種設置,對個子不高的同事,尤其是女工很不『友好』,容易造成有勁使不上,從而使合閘不到位的狀況。」這時候,鉗工出身、略懂機械的經歷給吳志民帶來了靈感,「這個問題我想想不難解決,只要在手柄部位加個滑輪,在任何方向都能轉動扳手就能使上力了。」

經過3個月的試驗,他終於研製出一種可以自由選擇操作角度的操作杆,改造成本僅需百元,「用過的同事都說方便多了」。後來,這項技術革新成果參加了QC比賽,竟一舉斬獲金華供電公司QC成果一等獎、浙江省QC成果一等獎,吳志民所在班組被為當年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

「我也想不到,一個小小的改造,就像遊戲打了通關一樣,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了最高獎。」這些發明得到的收穫,讓吳志民在義烏電力系統暫露頭角,也大大激發了他繼續發明創造的熱情和動力。

把搶修車變成一個移動「小倉庫」

嘗到「甜頭」後,吳志民更加留心生產一線中,有哪些環節和問題可以通過改進工藝、設備來解決。平時,跟同事交流時,他也會有意識地去打探,「就喜歡聽他們講工作中碰到什麼問題,怎麼改進會更好。雖然他們不知道具體要怎麼改,但在一線工作,最清楚問題出在哪裡。」

2010年,吳志民調任義烏市八方電力設備製造公司總經理助理。在工作中,他得知因10kV中置櫃後櫃體空間極小,僅可容納一個成年人蜷縮身體鑽進櫃內工作。「傳統的電流互感器安裝方法,是要1個人鑽進櫃內託起重達25至40公斤的電流互感器,櫃外另一人配合安裝固定螺栓。工作時既費時費力,也很不安全。」於是,他開始琢磨怎麼既保障安全,又能為員工減負,提高工作效率,最終研製成功了10KV中置櫃電流互感器液壓安裝小車。有了這個「神器」,原本需兩人配合的活一人就能搞定,省時省力、安全高效。2012年11月,由吳志民名字命名的「電流互感器安裝操作法」被浙江省總工會命名為「浙江省先進職業操作法」。

接連的發明創新,既實用又見巧思,很快在義烏電力系統推廣。在這個過程中,吳志民也不斷向高難度挑戰,遇到不懂的問題,就通過向網絡、向其他行業專家求教。各個環節、模塊弄通後,他來「集成組裝」,最典型就是發明「快速響應的低壓配網電力搶修車」。

2014年,吳志民任義烏市供電公司大陳供電所所長。「我發現鄉下的電力搶修很耗時,一般接到指令後,搶修工會根據用戶描述去領取需要的耗材。但到了現場,發現故障問題需要其他材料,就得回去取。一來一回,可能本來15分鐘就能修好的問題,最後需要2個小時。途中接到其他地方的報修,因為車上沒材料,又得先返回所裡,影響搶修效率不說,群眾也不滿意。」他就想,能不能像德國的維修車一樣,裡面配件齊全,一般問題到現場都能解決,一趟出去可以搶修多地,避免往返重複勞動,使搶修工作更規範、高效、安全、經濟。

於是,他把目光瞄準搶修車輛,試行技術改造。這可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就拿置於車頂的搶修梯來說,本來是用鋼絲簡易固定,取時需要一人站在車踏板單手解開鋼絲,另一人在車尾將梯子拉下來,導致每輛搶修車車頂都是拉痕,既耗人力也不安全。吳志民就想了一套自動裝置,只需按一下遙控器,攜帶搶修梯的自動裝置就會從車頂側滑下來,一個人就可以安全地將梯子從裝置上取下來,隨後將自動裝置復位即可。而這樣的人性化設計在改造後的搶修車上比比皆是:不同材料分類歸置,可以隨用隨取;模仿航空座位,在箱體上設置可收納的小桌板,便於書寫記錄,還能當臨時餐桌……

改造後的搶修車成了一個能移動的「小倉庫」,一經推出效果立竿見影,不僅大大提升故障快修能力、提高勞動效率,也減少了居民停電時間,提升了用戶滿意度。該成果很快就在義烏其餘的11個供電營業所(站)推廣應用,麗水縉雲、遂昌等地的供電部門也慕名而來,甚至開了9輛搶修車過來,讓義烏電力部門幫忙「複製」。這項命名為「快速響應的低壓配網電力搶修車」的發明,也榮獲義烏市首屆先鋒創業創新大賽一等獎,並在全省電力行業推廣應用。

為頻繁跳閘臺區戴上「心電圖」

隨著發明創造越來越多,吳志民越來越專、越鑽越深,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在八方電力設備公司任職時,他負責成套開關設備工藝優化改進工作和新產品的研發,成功主持建設了氣動工具項目,大大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使產品的一致性及合格率大幅提高。氣動工具應用實施後,同期比較產值提高20%,達2000餘萬元,創造經濟效益220萬元,裝配合格率由原來的94.5%提高到98.5%。

2016年,他發現智能總保管理是農網運維中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成為農電基層一線員工面臨的最頭痛的低壓電網故障,也容易引起用戶的投訴。「比如一些隱性漏電造成總保跳閘,牽連幾十戶人家停電。搶修人員到現場,一合閘有電了。前腳剛走,一作業又跳閘,很頭疼。」為此,吳志民著手開發了一套易安裝、便攜帶,利用物聯網通信技術對客戶漏電情況實現在線監控的裝置系統,相當於為頻繁跳閘臺區的客戶佩戴一個「24小時的心電圖」。「哪裡有問題,每家每戶都能監控到。誰家什麼時候漏、漏了多少,在系統裡實時可以看到數據,手機會收到短消息通知,可以快速找到這個故障點,從而杜絕臺區頻繁跳閘問題。」

針對雨雪颱風天,山區線路出故障,搶修人員要徒步上山處理,有時沒有信號容易導致失聯,安全無法保障的問題,近期吳志民的研究領域又拓展到了通信技術。「我們想用無人機代替人力巡山,但面臨無人機飛不遠、信號回傳困難的問題。」他思來想去,查閱了很多資料,後來從「空中預警機」中獲得靈感,「可以採用兩架無人機一起配合,還是可以找到解決辦法的。」

「老帶新」繼續攜手克難攻關

得益於參加各類競賽和評比,吳志民收穫了不少高技能人才、各類工匠的「朋友圈」。在他的手機裡,有「浙江工匠」「義烏大師群」等多個微信群,「遇到其他領域的難題,除了網上搜資料自學,還可以向他們請教,少走些彎路。」他的鑽研精神也感染了身邊不少人,年輕職工愛圍著他一起做項目,遇到在這方面感興趣、有天賦的同行,他也樂於分享、帶徒。

2015年,他在蘇溪供電所任職時帶的徒弟張潮跟上他愛創新、愛發明的步伐,今年在省公司技能比武時也斬獲二等獎,並入選了浙江省「百千萬」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優秀技能人才」培養項目

在工作崗位上,吳志民始終懷著初心創新不止步,先後主持研製開發了「GPRS遠程重合報警終端」「BFZU-4810新型不間斷電源系統」「交直流逆變一體化電源」「D0600配電網自動化裝置」等科技創新項目。其中,「交直流逆變一體化電源」獲省電力公司2014年縣級供電企業科技成果二等獎,力促企業由「製造」向「創造」轉型。2016年,義烏市供電公司年產值達到2.8億元,排名義烏市工業企業第14位,2018年成功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走進吳志民的辦公室,一張略顯凌亂的工作檯桌上擺滿了各種工具、零件,方便他隨時研究實踐。在他的抽屜裡,則放著一大摞各種證書。他研發的「一種搶修車」「一種電力抽屜櫃裝置」「一種箱載多用表」等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還有「智能語音報警短路接地線」「一種可無線傳輸數據的電流表」等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2項。他參與的質量管理小組在活動中,5次榮膺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並先後3次被授予「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推進者」稱號。此外,他還在國家雜誌發表科研論文7篇,榮獲科研成果獎19項,獲市、省、國家級獎勵32項。

「發明創新就像是我的興趣愛好,花再多心思我都甘之如飴。在不斷研發這些貼近工作、貼近生活的創新發明中,既能給企業提質增效、給他人帶來便利,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近期吳志民又入選了金華市第二屆高技能領軍人才技能大師和首席技師擬定人選公示名單,他說很感恩公司給了他發揮所長的舞臺,也收穫了這麼多肯定和鼓勵,希望今後能帶領更多人投身技術創新,一起攻克更多難關、創造更多價值。

關注「金報義烏」,

獲取更多「讀佳」消息

記者 龔喜燕

通訊員 陳姣姣

編輯 喵喵

相關焦點

  • 中國真正專利大王,靠專利20年「躺賺」5個億,卻因專利到期前途堪憂
    實際上,除了華為,國內還有一個堪稱「中國專利大王」的企業,靠發明一種影響世界的小型存儲設備――U盤,20年"躺賺"5個億,這家公司便是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而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僅僅靠著一個專利就讓三星和索尼乖乖交錢,這一王牌專利便是U盤,朗科也正是依靠U盤崛起,並叱吒風雲20年。而說起U盤,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朗科科技創始人鄧國順。
  • 「中國專利大王」沒落,曾20年躺賺5億,因發明到期,前途堪憂
    靠著收取專利費用,高通一年便有將近400億人民幣的進帳,令人羨慕。而在中國,也有一家企業靠專利躺著賺錢20年,被稱作「中國專利大王」。它便是朗科科技。
  • 200餘項創新成果亮相廣西發明展
    展會上,200餘項創新成果集中亮相,讓廣大市民大開眼界,近距離感受創新科技的魅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廣西搭建中國-東協智慧財產權運營平臺、廣西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信息發布平臺,促進智慧財產權成果轉化運用。全區智慧財產權融資7.2億元,科技成果登記達13000多項,全區輸出吸納技術合同5000餘項,金額376.9億元,有力支撐產業轉型升級,智慧財產權運用效益大幅提升。
  • 運城發明達人趙樹海:痴迷發明創造,28年申請64項專利
    有的人熱愛收藏,有的人熱愛健身,有的人熱愛旅遊,而在我們身邊,卻有這樣一位奇人,他熱愛調動所有腦細胞進行發明創造,並在28年的時間裡痴迷其中,總共獲得了51項國家專利、4項國際專利和9項國外專利,演繹了一個普通人熱愛生活、善於琢磨的神奇故事。  他,就是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運城供電公司退休幹部趙樹海。日前,記者見到了這位發明達人,傾聽了他對「專利」的獨到見解和榮譽背後的故事。
  • 洛陽年過七旬癱瘓老人原是「發明大王」
    實驗最終因為零部件出故障未能順利進行,但他展出的29本「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讓人大吃一驚。這還只是他諸多發明創造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趙松辰已癱瘓近10年,大部分發明創造是在他癱瘓以後取得的。  老人雙腿癱瘓,發明玉米收割機脫粒裝置  8日上午,天津路上一家小型機械加工廠裡面擠滿了人,靠裡的空地上擺著一臺機器,那就是趙松辰發明的玉米收割機脫粒裝置。  75歲的趙松辰坐在電動輪椅上,精神矍鑠。他2004年患上脊髓炎,治療後雙腿落下殘疾。
  • 市勞動模範∣唐天勇:從業18年,帶領公司團隊申請專利70餘項
    唐天勇作為廣東凱晟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領頭人,從事照明行業及本公司從事燈頭、燈座、LED散熱套件、新能源汽車散熱結構件、通訊電子結構研發工作18年,擁有豐富的產品開發經驗,至今已與團隊申請專利70餘項。
  • 發明怪才朱曉義引來跨國專利爭端
    在1991年6月,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在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市舉辦了第二屆世界青年發明家成果展覽會,來自28個國家的青年發明家們帶著2000多項發明成果,在這裡角逐全球最具權威性的發明獎。 這些青年發明家的發明成果,經過演示效果檢驗、嚴格科學論證與最終評委投票評出300餘項金獎,而其中僅有兩枚最高大獎,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理事會總幹事長大獎,其中一枚授予東道國保加利亞,另一枚授予最傑出的一項發明成果,被來自中國四川省雅安市的青年朱曉義斬獲。
  • 極米科技:國內投影機第一,16項發明專利全部被提無效!
    極米核心產品被指專利侵權,峰米索賠4600萬!公告顯示,涉案專利號為 ZL201110086731.9,發明名稱為「高亮度激發方法及基於光波長轉換的發光裝置」,峰米科技系該專利的專利權人。7月21日,光峰科技(688007.SH)再發布公告稱:公司針對成都極米科技所持有的的包括「多投影屏幕拼接方法及裝置」、「熱失焦補償方法裝置及投影設備」在內的16項發明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當前已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具的16份《無效宣告請求提交回執》。
  • 2019年,重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46件
    同時,重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已經達到了10.46件,也就是,每一千人就有一項發明專利。4月21日,在2019年重慶市智慧財產權保護狀況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在過去一年智慧財產權方面結出的累累碩果,被逐一展示。
  • 愛迪生沒有發明電燈泡?為打壓特斯拉,愛迪生有項難以啟齒的發明
    如果問你誰發明了燈泡?那麼,90%以上的人都會脫口而說是愛迪生。沒錯,全世界的人都是這麼認為的。除此之外,對於愛迪生這個「發明大王」,我們還能說出好幾個故事。「在火車上做實驗被列車長打了一耳光」、「用鏡子反光蠟燭給媽媽的手術照明」、「試了一千多次才找到最適合做燈泡絲的竹絲」,等等等等,愛迪生的勵志故事已經成為小學生語文教材的必讀課文。
  • 海安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半年完成全年指標
    519件,平均一天約產生3件發明專利,增量名列南通九縣市區第一,由此使得海安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7.25件,提前完成南通市下達的全年考核指標24.39件。   發明專利是製造業企業創新轉型、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聚焦點,誰家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技術工藝,就能夠在這個行業中擁有話語權。尤其是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海門經濟發展要實現追趕超越、爭當先鋒,必須依靠創新這一「第一動力」強支撐。
  • 學生發明束胸獲國家專利
  • 南京醫生20年磨一劍 發明新型割刀治腱鞘炎獲國家專利
    南京市中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陳榮國,20年磨一劍,發明割刀治腱鞘炎成功幫助1000多位患者告別了這一疾病,日前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在南京市中醫院搬到大明路新院區後,他在南京首開腱鞘炎專病門診,欲讓更多的患者告別這一疾病的困擾。
  • 前瞻全球專利周報第15期:反超高通!華為10個月拿下8607項無線專利
    神思電子取得人臉臉勢識別等4項發明專利證書神思電子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4項發明專利證書,4項發明專利分別為:一種基於人臉臉勢識別的人臉檢索方法、一種基於軌跡的基站路測點選擇方法、一種基於日誌學習的對話系統自動優化方法、一種視頻聯動攝像機鏡頭變焦方法。
  • 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發布:海爾智家居首位
    10月19日,全球權威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20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TOP20),該榜單顯示,中國企業在智慧家庭專利領域的布局數量最多,海爾智家、華為等7家中國企業上榜;美國以6家企業上榜緊隨其後。  據了解,該榜單是基於今年1-9月已經公開的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的。
  • 【公開】中國大陸成液態鏡頭相關專利公開數量最多地區;千餘件手機...
    1、【專利解密】康耐視發明用於機械臂視覺系統的自動「手眼標定」方案2、液態鏡頭來了?中國大陸成相關專利公開數量最多地區3、千餘件手機殼涉嫌侵犯小米商標權 杭州海關正式對該批貨物扣留調查4、HTC勝訴!
  • 焊接也能拿下國家專利!裡水80後勞模如何修煉成「發明家」|致敬...
    焊接也能拿下國家專利!7年間從一名普通維修員成長為主任工程師帶領團隊完成多項自主研發創新項目擁有5項國家發明專利申請獲市區多個行業的技術能手技能人才稱號……今日,裡水君帶你閱讀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設備主任工程師
  • 阜陽一中學,15人獲國家發明專利!
    今年,在皖新教育杯安徽省青少年科技發明大賽中,取得了特等獎一項,二三等獎各一項;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三項。 2013年至今,該校共獲得國家級及以上獎21項,安徽省一等獎9項,省級及以上獎52項;參加WER世界教育機器人錦標賽,獲國際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2項。
  • 官宣|寬音域轉調排簫 喜獲兩項國家專利
    6月20日喜訊傳來,由吉林建築科技學院吉林省竹笛研究中心申報的《一種寬音域轉調排簫》及《一種寬音域轉調排簫用調音塞》獲得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開創了吉林建築科技學院吉林省竹笛研究中心樂器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 愛迪生並非「發明大王」只是成功商人
    故事中的愛迪生搞發明創造不僅靠聰明才智,更靠艱辛的科學實踐;他發明電燈時,光收集資料,就用了200本筆記本;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先後用過銅絲、白金絲等一千六百多種材料……總之是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最好的燈絲材料。 可事實上,愛迪生既沒有發明的燈泡,也沒有成功申請到現代燈泡(白熾燈)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