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雖然已經很少有人說俗語,但不可否認的是俗語依然有市場。俗語作為古代先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或者說可以指導生活的人生哲理。由於特別貼近老百姓的現實生活,所以才會跨越千年流傳至今。
作為一種具有鄉土氣息的特色文化,俗語就像人們碗中的粗糧一樣,雖然不經常吃但永遠也不會忘記。
早在100多年前的晚晴時期,很多衣食無憂的八旗子弟,為了打發悠閒自得的生活,經常手提鳥籠四處閒逛。大家千萬別小看遛鳥,如果沒有財力還真玩不轉。
當然,也有一大部分八旗子弟,對釣魚也特別情有獨鍾。這兩個日常生活中的小愛好,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且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
實際上「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還有特別經典的下半句,將這兩句俗語連在一起,才會發現其中的奧秘和道理。
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
一、具體含義和意義
在現代人眼中,釣魚和玩鳥,都是比較尋常的興趣愛好,但是在古代社會卻比較冷門。這主要是因為釣魚、遛鳥,都是有錢紈絝子弟的喜好。
疲於奔命的老百姓不僅沒有錢,而且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享受生活,所以才會有「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的說法。
就算是在現代社會,釣魚、玩鳥,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愛好。
這主要是因為購買漁具、魚食,就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而且在釣魚的時候還會耗費很多時間,以及大量的精力和耐力。如果工作特別繁忙根本沒時間,去為這個興趣愛好買單。
至於玩鳥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在一些比較偏僻的花鳥魚蟲市場,雖然可以看到很多嘰嘰喳喳的小鳥,但真正熱愛養鳥的人越來越少。這主要是因為很多人都住上了樓房,在樓房裡養鳥不僅衛生而且還擾民。
雖然很多老年人,依然保留了這個愛好,但也都是家中有陽臺,並且每天都要耗費大量精力,拿著鳥籠去戶外遛鳥。由於這個愛好特別耗費時間,所以很多人正在逐漸放棄玩鳥。除非是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才會在閒暇時間和鳥逗趣。
二、釣魚、玩鳥都不如狗攆兔、戀上鷹
很多人雖然都知道這句俗語,並且也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俗語其實還有下一句。而且將兩句俗語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原來下一句俗語才是核心。但由於大家很少關注這方面的內容,所以已經逐漸被人們淡忘了。
「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下一句為:「一朝學會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若是戀上鷹,兩眼含淚望天空」。
從字面意義上去理解可以發現,這句俗語其實說的也是興趣愛好。狗攆兔、戀上鷹的結果,只能是「兩眼含淚望天空」。
實際上,這句俗語說的是古代社會紈絝子弟的休閒生活。因為只有家庭財力雄厚的孩子,才可能有精力去招貓逗狗。如果家庭環境比較貧困,依然擁有這些愛好將是一場災難。因為連飯都吃不上,又怎麼可能有資格玩呢!
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人,基本上都有打獵的習俗。而且家家戶戶都會飼養獵犬,人們在打獵的時候將獵犬撒出去,這種犬就可以自己去攆兔子。
事實上兔子雖然不值錢,但是狗攆兔的過程這充滿了樂趣,但這種樂趣的基礎就是金錢。
古代社會中的普通老百姓,每天都要為填飽肚子而忙碌。如果經常外出打獵或者馴鷹,那麼就很容易耽誤農活或其他活計。
當然在這裡要將獵戶家庭排除在外,因為獵戶主要依靠打獵為生。他們並沒有將狗攆兔,或者說馴鷹唱歌娛樂活動。
只有有錢又有閒的人,才會有比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因為所有的興趣愛好,都需要花費金錢和耗費時間,很顯然並不適合老百姓。尤其是家境比較貧寒的人,他們就算有這份心也無能為力。其實,這兩句俗語也有一點諷刺的意味。
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富足,因為在這種前提下就可以四處遊玩。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貴族階級,作為有錢又有閒的一小撮人,只有他們才會釣魚、玩鳥、攆兔、戀鷹。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而言,他們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填飽肚子。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