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許多人都能夠很輕易的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來進行閱讀;而傳統文化中的四大名著,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尤其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在農村廣為流傳,裡面的人物故事,許多農村老人都能夠娓娓道來;並且農村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下句十人九不知,讀書背後有何玄機?
完整的一句話應該是:「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為什麼農村老人會有這樣的說法呢?讀書的背後又有什麼玄機嗎?答案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從字面上我們就能夠直白的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看不懂作品的深意
之所以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樣的說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看不懂作品背後的深意」!年少時不讀《水滸傳》,是因為閱歷淺;看不懂梁山好漢背後的利益糾葛,甚至還有互相傾軋。年老之後不讀《三國演義》,是因為人生如夢,壯志難酬。
因此才會有這樣的說法,即「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第二個原因:理解容易出現偏差
對於年輕人來說,《水滸傳》裡面有許多打打殺殺的描寫,並且背後的邏輯值得商榷。比如黑旋風李逵對於圍觀的吃瓜群眾,都是「排頭砍去」,這完全就與好漢不搭邊!並且文章裡不少人物都遭受滅門之災,梁山好漢的座次排位就更是令人髮指。這樣的理念對於很容易將小孩子「帶到溝裡」,因此才會說「少不讀水滸」!
除此之外,《三國演義》裡面也有許多權謀詭計,對於老年人來說,看慣風雲之後,在人生的暮年應該安享晚年。如果還想著「折騰風浪」,難免會不得善終,因此才會說「老不讀三國」!
其次,「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從字面上我們很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一說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個原因:過度解讀,理解功利化
對於許多觀眾朋友來說《西遊記》幾乎就是每個暑假的「標配」,一方面是因為《西遊記》的經典文學作品,另一方面又是經典影視作品;兩者的結合,相得益彰!
但是一些男生看完西遊之後,難免會認為被孫悟空「打死的都是沒背景的妖怪,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救走了」;甚至還有人認為取經的孫悟空,其實就是六耳獼猴。
這些行為都是過度解讀,理解過於功利化;進一步則會影響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方式,因此才會有「男不讀西遊」的說法!
第二個原因:看不懂經典,理解過於膚淺
《紅樓夢》的四大名著中為難理解的作品,甚至因此而衍生出了「紅學」。由此可見,《紅樓夢》確實非常難以讀懂;因此也就造成了不少年輕女生看不懂經典,理解過於膚淺!女生因為多愁善感,很容易被主人公林黛玉所吸引,從而對自己的人生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才會有「女不讀紅樓」的說法!
總而言之,四大名著雖然是經典作品,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這句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其實還是有些道理;面對文學作品,我們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對經典最好的傳承!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歡哪一部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