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何意?下半句十人九不知,

2021-02-13 史學界的9527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許多人都能夠很輕易的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來進行閱讀;而傳統文化中的四大名著,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尤其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在農村廣為流傳,裡面的人物故事,許多農村老人都能夠娓娓道來;並且農村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下句十人九不知,讀書背後有何玄機?

完整的一句話應該是:「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為什麼農村老人會有這樣的說法呢?讀書的背後又有什麼玄機嗎?答案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從字面上我們就能夠直白的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看不懂作品的深意

之所以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樣的說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看不懂作品背後的深意」!年少時不讀《水滸傳》,是因為閱歷淺;看不懂梁山好漢背後的利益糾葛,甚至還有互相傾軋。年老之後不讀《三國演義》,是因為人生如夢,壯志難酬。

因此才會有這樣的說法,即「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第二個原因:理解容易出現偏差

對於年輕人來說,《水滸傳》裡面有許多打打殺殺的描寫,並且背後的邏輯值得商榷。比如黑旋風李逵對於圍觀的吃瓜群眾,都是「排頭砍去」,這完全就與好漢不搭邊!並且文章裡不少人物都遭受滅門之災,梁山好漢的座次排位就更是令人髮指。這樣的理念對於很容易將小孩子「帶到溝裡」,因此才會說「少不讀水滸」!

除此之外,《三國演義》裡面也有許多權謀詭計,對於老年人來說,看慣風雲之後,在人生的暮年應該安享晚年。如果還想著「折騰風浪」,難免會不得善終,因此才會說「老不讀三國」!

其次,「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從字面上我們很容易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一說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個原因:過度解讀,理解功利化

對於許多觀眾朋友來說《西遊記》幾乎就是每個暑假的「標配」,一方面是因為《西遊記》的經典文學作品,另一方面又是經典影視作品;兩者的結合,相得益彰!

但是一些男生看完西遊之後,難免會認為被孫悟空「打死的都是沒背景的妖怪,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救走了」;甚至還有人認為取經的孫悟空,其實就是六耳獼猴。

這些行為都是過度解讀,理解過於功利化;進一步則會影響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方式,因此才會有「男不讀西遊」的說法!

第二個原因:看不懂經典,理解過於膚淺

《紅樓夢》的四大名著中為難理解的作品,甚至因此而衍生出了「紅學」。由此可見,《紅樓夢》確實非常難以讀懂;因此也就造成了不少年輕女生看不懂經典,理解過於膚淺!女生因為多愁善感,很容易被主人公林黛玉所吸引,從而對自己的人生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才會有「女不讀紅樓」的說法!

總而言之,四大名著雖然是經典作品,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這句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其實還是有些道理;面對文學作品,我們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對經典最好的傳承!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歡哪一部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 名著又何止千千萬可足夠分量稱得上是四大名著的也只有《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了曾聽過一句話 覺得有幾分意思 特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稚子喜愛西遊 紅顏偏愛紅樓而熱血男兒所好 則是水滸與三國意氣風發 血氣方剛 江湖浪蕩 沙場拼殺無一不令人神往
  •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金聖歎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如果年輕人看了《水滸》,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一套,碰了鎮關西就打,遇了潘金蓮就殺,那還不天下大亂?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還要不要?雖然也有偉人說過「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那前提是「亂了別人,好了自己」,如果亂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別人,那還是不亂的為好——此所謂「少不讀水滸」。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水滸傳》是《古惑仔》系列電影?
    古語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古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結論,是有一定道理的。先說《水滸傳》這本小說,其實這本書對於封建社會而言,就像是現代的《古惑仔》系列電影。那麼,「老不讀三國」又是為何?小說《三國演義》是以正史《三國志》為基礎改編而成,從東漢末年,張角發起黃巾軍起義為起始,而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再到三分歸晉為終止。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戰亂史中,湧現出了很多深入人心的歷史人物。
  • 為什麼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從清朝起始,就有關於閱讀四大名著的一句名言,叫做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 張大春:「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有沒有道理?
    對於老一輩,三國是戲臺上戰長沙的紅臉關公,是說書先生口中酣暢淋漓的「三英戰呂布」;對於中年人,三國是兒時捨不得放下的連環畫,是央視版《三國演義》片頭經久不絕的「滾滾長江東逝水」;而對於更年輕的一代,三國的內涵早已不限於原始的文本。它是朋友聚會飯桌上的「廝殺」,也是攻城略地的SLG(策略類)遊戲,甚至成為二次創作的「鬼畜」素材。
  • 都知道「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你知道嗎
    都知道「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你知道嗎?導語: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從古至今也流傳著很多名人名言,它們有的教人向善,對我們為人處事都有很大的幫助。有的則是一個故事的縮影,比如「二桃殺三士」、「巧借東風」等等。
  • 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
    三國和水滸都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國有很多的人喜歡看這兩本書,但是為什麼會有」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呢?少不看水滸,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水滸傳主要講的是草莽義氣,而且書中很多都是教人如何謀反,所以會給很多的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很有可能一些孩子學習其中的情節,給社會帶來許多的不穩定因素,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金聖歎先生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何解?所謂「老讀三國是為賊」,賊是奸詐之意。還有一種說法,「老讀三國淚空垂」。還有一個原因在於,三國讓人感到世事無憑,富貴難長。所以說,「老不看三國」是為避免老人多思多慮,與其平添無謂的煩惱,不如享享清福。「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的俗語,告訴人們要在適當的年齡做適當的事。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
    少不讀水滸這是因為少年閱歷淺,看不懂梁山好漢的貌合神離,也品不出利益角逐的人物悲哀,比如梁山排座次,心腹之人和有背景權勢之人得到宋江重用比如霹靂火秦明不願意入夥,梁山就誣陷他殺了青州百姓,使得秦明全家老少都被斬首;美髯公朱仝不肯入夥,李逵就一板斧劈死朱仝要保護的四歲小孩,之前朱仝和這個孩子情同父子。因此,水滸的三觀不正,而十幾歲正是孩子三觀樹立的時候,常讀水滸會影響他們的三觀,故少不讀水滸。
  •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句流傳已久的俗話,已不知出自何人之口,但傳播範圍的確是廣,幾乎無人不知,對於這句話有人不屑一顧,也有人奉為至理,那麼它究竟有沒有道理呢?其實要讓我說這句話既有道理又沒道理,為何我會這樣說呢?且看我的分析。
  • 為什麼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我們一直在宣揚開卷有益,人醜就要多讀書的道理。四大名著自然在列,可是金聖歎卻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是為什麼那?
  • 俗語「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是什麼意思?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跟我們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無聊的說法,我們的教育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或者說是推卸責任,喜歡把對孩子教育的缺失,推卸到外物身上。
  • 怎麼理解「少不讀水滸」?
    古人不主張少兒讀水滸,我想一個主要原因,是這書裡面有大量消極的東西。這點我們聽評書、聽故事往往察覺不到,但是如果讀原著的話,問題就大了。
  • 俗語:「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中國有句古話叫「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因為年少血氣方剛,容易衝動,而水滸又經常攻城劫獄為本事,以打家劫舍為好漢的行為。少年人,看到更多的兄弟義氣,江湖地位和強者為尊的殺戮。老話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柱香。老不看三國三國是一個誕生英雄和謀士的時代,這個時代充滿著談笑風生,爾虞我詐,攻城拔寨,檣櫓灰飛煙滅的壯觀場景。而人上了年紀,經常看這些熱血沸騰的場景。
  •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 有沒有道理呢
    四大名著家喻戶曉,關於四大名著,有這樣一個說法,廣為流傳,叫「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後來人們也繼續補充了一句,叫「男不看西遊,女不看水滸」,
  • 閒話《水滸》:「少不讀水滸」為那般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為什麼呢?
  • 俗話說: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要是看了會怎麼樣?
    為什麼不讓看西遊記呢? 是啊,到底為什麼不讓小孩子看西遊呢? 這句「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的俗話,是出自一位叫做金聖歎的人。金聖歎是明末清初時期的文學家,點評過《水滸傳》和《西廂記》等作品。其實,金聖歎說的並不是「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而是「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 金聖歎所說的「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文學史上流傳甚廣的話,相信大家都曾經聽過。這句話據傳是我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所說。話中的「三國」、「水滸」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對於這兩部傳世的名著,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在做點評時也曾高度評價過這兩部作品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成就。
  • 不讀這個人的話,你只怕永遠也不能懂三國
    ,單說這五關斬將,三顧茅廬,七擒孟獲,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為什麼這些大事都與某種特定數字相關?大家別以為看三國的人很多,真正讀懂的人,其實真不多。若要初步讀懂三國,看鑑君今天向大家推薦一套三國文化必讀書——《毛宗崗評三國演義》。
  • 少不讀水滸,揭秘水滸傳真相(一)
    金聖歎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