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李女士,3年前小腹經常出現脹痛的情況,然後開始尿頻,一天要跑20多趟廁所,而且每次都只有一點點尿。剛開始李女士還以為是自己水喝多了或者吃錯什麼東西了,要麼就是上了年紀的人可能都會這樣,所以沒太注意。直到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女士的尿頻不但沒有緩解,而且還在持續加劇,最後不得不去醫院檢查,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才得以恢復正常。
現實生活中,像李女士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人往往在一開始都和李女士一樣,不太會把單純的尿頻、尿多太當回事兒。事實上,尿頻往往是某些身體問題的表現症狀,雖然它本身不一定是某種疾病,但通常也表示著我們身體的某一方面出了問題,如果不及時反省,可能最後就會演變為不得不去治療的疾病了。
人每天有多少尿?
我們體內的兩個腎臟,每天產生的原尿量有180升,換算成重量的話差不多相當於3個普通成人的體重。不過,由於腎臟的重吸收濃縮作用,最終形成的尿只有1000-2000毫升,也就是2-4瓶礦泉水的量。
一天尿幾次算正常?
根據上文來算,假設一個正常人24小時總尿量是1500毫升,每次尿尿會排出300-400毫升,按350毫升算,那麼就要尿4.3次。當然,這只是個平均數,正常健康的成人白天會尿3-6次,夜間尿0-1次。如果24小時尿了8次以上,夜尿超過2次,每次尿得還特別少(小於200毫升),就屬於「尿頻」了。
尿頻有哪些原因?
正常情況下,平時生活中的飲水量、溫度高低以及出汗量等因素都會影響排尿次數,人在生病時也會尿頻,特點是排尿次數增加,而每次尿量比較少。要提醒大家的是,喝完水就尿一般都是正常的,當我們在大量飲水時,水分被胃腸吸收進血液,馬上就會被身體監控到,當身體知道「水多了」,便會通知腎臟趕快排水,尿也就來了。關鍵是不同的人,這個反應時間長短並不一樣。所以,喝了水很快就上廁所完全可能是正常的,反而說明你的身體監控靈敏,一般不用太擔心。
需要注意的是,多數情況下的尿頻是因膀胱儲存尿液能力降低所致,當你的膀胱本身存在炎症、結石、異物、腫瘤或神經源性膀胱等疾病,或者膀胱周圍組織器官疾病如子宮肌瘤、盆腔膿腫等,都可以導致膀胱儲存尿液的能力下降,因此當膀胱內的尿液比正常少的時候,就會出現想上廁所的感覺,從而出現尿頻。
除此之外,焦慮、恐懼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以引起尿頻,特點是白天尿頻明顯,夜間入睡後消失。至於很多人會將尿頻、尿多與腎不好聯繫到一起,這其實也屬於過度擔心了。因為首先每個人的尿量都是「善變」的,比如天氣熱出汗多,尿自然會減少,要是水喝多了,尿就會增加;其次,腎不好更多的表現恰恰是尿少,當尿少到不能滿足人體需要時,抽血檢查就會發現腎功能異常,而尿多只在一些急性腎功能損傷的過程中會短暫出現。
因此,當你出現尿頻、尿多甚至尿急、尿痛等症狀時,如果能夠想到明顯的誘發因素,比如喝水多、寒冷刺激、勞累或抵抗力下降等,可以解除誘發因素後觀察症狀能不能改善,如果想不到明顯的誘發因素,尤其這幾種症狀同時出現或伴隨有其他不舒服時,建議及時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