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劉川向察網的獨家投稿】
2020年2月27日12時司法部網站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條例》(徵求意見稿)。此條例出發點: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是人才與勞動力短缺。「國家出入境管理局」變更為「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是利用了深化體制改革的名號。
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法,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2017年列入了聯合國的文獻。但有些人打著它的旗號,歪曲它的精神,以西方的自由主義和全球化理論錯誤解讀了它,把國家利益等同於他國利益。這類人把中國的國家安全的底線徹底放開。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對中國已經影響滲透到政策制定到落實的層面,這對國家安全是極其危險的,影響也是重大和長遠的。
理論上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法,應加兩根柱子,一個是敵我,一個是你我。作為對外政策,這是非常好的提法,但對內來說,一定要分得清敵我,才能明白誰是真正的朋友。毛澤東主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第一句話就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現在自由主義者和普世主義刻意模糊敵我概念。當前,中國不僅要進行防疫抗疫的人民戰爭,也要打一場意識形態領域內防疫抗疫人民戰爭。這是對中國是否要開放移民這個偽命題,提出的真問題。
從經濟上看,中國是人口大國,卻是資源小國,人均水資源不到世界的1/20,可耕的土地只有7%,還不到世界平均的1/4,石油丶天然氣,更不到美國的1/20,除了煤炭之外,我們基本上都是緊缺的。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達5.32%。從經濟學看,對一國就業人口,還要看失業率與隱性失業率。從社會學與人口學上看,還要看是否改變人口中的人種民族結均。此外,從2018年以來,中國財政赤字已連續兩年,大幅減稅降費支持企業,國家財政收入與支出,已出現了明顯的不平衡,新冠肺炎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已經到來。無論何時,允許大量的移民或者永居者的身份進入我國,國家財政支出將難以承受。如再讓永久居民在華能夠與中國國民同等的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待遇,中國的財政或許將面臨2008年歐洲財政債務危機。當時中國出手救了歐洲五國。但是以中國如此龐大的人口,誰能救得了中國?
從宗教上看,根據我們的實地考察,蘇州工業園區最早就規劃了一座非常大基督教堂,地理位置該園景觀最佳的中心地帶,為的是吸引外籍的高端人才進入該區工作和生活。但結果是,這個教堂吸引的卻是本地的居民,佔區內人口的99%。基督教的滲透,隨著工業區的政策而逐步的進入社區和家庭,包括回遷村。該教堂所有的義工都是當地失業的居民和中老年人,骨幹來自當地園區內外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這是中國基督教公開進入的縮影。最新的廣東中新工業園內外,高新科技集中的地段,政府提供交通便利的優質地段,建起了兩座配套的基督教堂。基督教的滲透,本質是我國主動開放給基督教的。目前,中國已受洗在冊的基督教徒超過1億人,如永居法實施,更難受控。
從社會角度看,我國基層社會不認同、不接受永居法是主流。在廣東的增城丶東莞等失地的農民,現在也面臨著如何再就業的問題。坦率的說,中國根本不缺農業勞動力,而是怎麼樣善用他們,使到他們得到合適的工作,並保障他們的收入足以支撐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而不是領取政府的救濟補貼,而不是盲目引入外來人口。這是實證調查案例之一。近期走訪該當地的居民,包括失地農民,反對聲音佔100%。
從法律本身看,創設這類法律和法規是為了更好的約束社會行為,保障社會的平穩運行,但該條例漏洞百出,不見約束、規範、引進外來人才的嚴謹條款。從近些年的司法實踐來看,國內部分地方政府和高校過度偏向外籍人士,包括給予其事實性的「超國民待遇」。此外,條例出臺後必然會衍生出許多配套法律法規,並且在法規未出臺之時,蘇州外籍人士永久居留工業園已經開始試點,在就業難、創業難的大環境下,這種行為讓本國人民的就業壓力雪上加霜。
從文化上看,中國傳統文化中勤勞、簡樸。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中是普遍保存著的自力更生的理念,其實他們根本不願意領取政府的救濟和補貼,更願意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改善家庭生活。在東莞和增城的調研中,農民和農轉非的人口,對目前大量引入外勞持反對態度的理由之一,就是外國人普遍不如中國人勤奮、簡樸,他們的生活與消費理念對中國傳統破壞力很大,甚至格格不入。他們把年輕的一代已經帶壞了。
最後,從改革開放自身來看,原「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改為「國家移民管理局」,雖然沒有引起中國人民強烈的反應,但引起了不少民眾關注到國家移民局的設立的危害。有些人把改革和開放由手段偷換成目標,已經成為普遍問題,必須深入思考和反思。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偷梁換柱,以改革的名義夾帶私貨。「國家出入境管理局」變更為「國家移民管理局」,是利用深化體制改革的名義破壞改革。有這樣一個「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機構,只要它存在一日,它絕不會無所作為,今後還會伺機推出各類其他相關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規、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