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爭辯是必要的,但不能因爭辯而失去真理,辱沒了真理,更不能因爭辯而讓教會蒙羞受損。
文 | 大漠
某個教會裡只有兩位牧師,一男一女,平時還算融洽,配合也算默契,兩人在講道上的恩賜也各有千秋。可是 ,有一天兩人卻因為舉行聖餐禮的一些事宜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辯。
具體細節不提,最終男牧師怕因此影響教會的合一,便停止爭辯,一切都依照了那位女牧師的意見。
誰知,即便如此,那位女牧師還是不屑一顧地離開了這個教會。本來教會就僅有兩位牧師,突然離開一個,教會的牧養力量自然受到折損。
最可怕的是,平時傾向與追隨那個女牧師的一些信徒,也隨之離開這個教會,還有一些信徒看見牧師之間的矛盾與分裂,即刻便被絆倒,也離開教會而不再信仰。
這一串的連鎖反應,讓主的教會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對聖經真理的爭辯,應該是為了堅守這一真理,但結局卻讓教會遭遇了一場不該有的損失,使得對真理的爭辯損害了教會,絆倒了信徒,主的真理也隨風飄走。
類似事情不僅在牧者與領袖之間發生,在信徒之間也是經常發生的。
真理自然可以爭辯,爭辯的目的是讓人更加認清真理,得著生命的造就。
如果陷入爭辯的輸贏上,陷入爭辯的對錯上,一個人內在的私慾就自然會從裡向外蹦跳出來,幹擾聖靈的工作,被撒旦所利用,成為阻礙我們信仰的絆腳石。這就從根本上顛覆了我們爭辯的實際意義,不但不能從中受益,反而因此失去真理。
如果長此以往,內在的信仰也就因此不復存在了。
×××
我們爭辯得越是激烈,越是尖銳,就越是容易進入撒旦的網羅。所謂的堅守真理,自然也就成了一個空洞的說教。
十九世紀著名布道家司布真對此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他說,有兩位學問高深的博士在討論著食物的本質,兩人爭的面紅耳赤,都很生氣。但有一位頭腦簡單、沒文化的鄉下人,卻在一旁正盡情地吃著那擺在他們面前的食物。
這個比喻告訴我們,在主內有一些好爭辯、愛批評和喜歡懷疑的基督徒,他們就像那兩位博士一樣,總是在為真理爭辯,不但自己不能彼此得到益處,對其他人也沒有好處。
所以,我們只有效法那個頭腦簡單的鄉下人,以神的話語作為精神食糧,才會真正的得著神的造就。
其實,在教會裡類似鄉下人的信徒很多,都在默默地「吃喝」著主的真理,滋養著自己的靈性生命。
這樣的信徒可能沒有什麼文化,但只要記住了牧師講的一句話語,便會義無反顧地按著真理的要求去遵守和踐行。
在教會裡,凡是好爭辯、愛挑剔的信徒,幾乎都是比較聰明的信徒,對聖經真理也是比較熟悉的人,更是肯學習和鑽研神的真理的人。對在信仰上出現的問題也比較敏感,如果教會給以正確的引導,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護教衛道的基督勇士。
在當下,異端學說、曲解聖經的現象很是普遍,教會也是需要這樣的勇士的。
猶大書裡告訴我們:「親愛的弟兄啊,我想盡心寫信給你們,論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因為有些人偷著進來,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罰的,是不敬虔的,將我們神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並且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猶1:3-4)」
所以,爭辯是必要的,無論是牧者還是信徒之間,發現有人歪曲篡改聖經、扭曲亂解神的真理,就一定要給以指出,勸其悔改。
如果我們在真道的行進中是非不分,在走向永生之路上就完全可能迷失自己。
因此,我們「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做準備,要成為屬靈爭戰上的勇猛者。
讚美詩歌《奇異恩典》的作者約翰·牛頓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我們看重基督的榮耀,我們就會看重他教會的和平與合一,我們若看重教會的和平與合一,也會看重教會的純潔。說的更深入一點,如果我們對於任何、全部的爭辯都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這很有可能意味著我們對於真理本身也是無所謂的。」這無疑說出了爭辯的重要意義。
顯然爭辯是必要的,但不能因爭辯而失去真理,辱沒了真理,更不能因爭辯而讓教會蒙羞受損。
在爭辯中,「 唯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誡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提後2:23-26)」
這就告誡我們,爭辯不但是有界線的,也是要講究態度和信仰的,尤其是那些牧者和領袖更要如此。
一句話,不能因為爭辯脫離了信仰的軌道,脫離了主的真理。我們爭辯是為主的真理而辯,不是為了個人私慾爭辯。是為捍衛主的真理而辯,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屬靈」而辨。
一切脫離了主的真理的辯論,都是屬於肉體的衝動與激情,很容易滑向給人定罪的歧路上去 ,釀成教會的紛爭與分裂。這是我們時刻都要加以警醒的。
△△△
添加小編微信
交流信仰,探討話題
基督時代
信仰、靈魂、希望
初心不變,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