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再見啦,這個可愛的世界。」
這是上海18歲高三女孩欣欣離開前,留給世界最後的話。
11月7日凌晨2點後,這個孩子離開了家;
11月7日4點左右,她出現在學校附近的河邊。
11月7日上午10點左右,欣欣的遺體在河中被打撈上岸。
警察排除他殺可能,證明是溺亡。
沒有人知道,這個女孩,在初冬的寒夜裡,究竟經歷了怎樣痛苦的抉擇和盤算,毅然決然地淌進刺骨的水中,一步步走向絕望的河底。
臨走前,她留下了一封遺書,字跡清秀而整齊,語氣平靜而克制:
「請不要指責我,抱歉,再見啦,這個可愛的世界。」
這個世界真的可愛嗎?
對欣欣來說,應該不是吧。
因為在這封遺書的後面,她寫到了自己選擇離開的原因:
「我沒有早戀,也沒有作弊,請不要再懷疑我了」
查看關於這個新聞事件的報導,大概可以理清這個女孩生前的一些經歷,以及找到她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原因
——不被信任。
不被老師信任,不被父母信任。
放眼望去,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相信她。
欣欣的聊天記錄裡,表達了她不被老師和學校信任的傷心:
昨天就全班面前懷疑我上次月考作弊,因為我月考前平時班級周測都挺差的。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沒有想過戀愛,老師好像很喜歡懷疑同學早戀。
不被老師信任也許還好,但不被父母和家人信任,才是真的傷了她的心。
欣欣的表哥稱,欣欣曾多次向父親說過被老師懷疑,老師也曾因為早戀的事給她父親打過電話。
可是父親,沒有選擇站在她這邊。
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欣欣的父母願意站出來,說一聲:孩子,我們相信你。
那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01 不被信任的殤,我們真的懂嗎?
看過知乎的一個話題:
問「從不被父母信任是怎樣一種體驗?」
有很多留言,讓人揪心:
告訴過父母一個小秘密,反覆叮囑他們不要告訴別人。
結果,回頭父母就把秘密當作一個笑話聊了出去,我當時還在場,而且我越尷尬,他們笑得越歡。
初一上學期,我開始寫日記,那時候暗戀一個男生,就把喜歡也寫了進去。
後來才知道,我媽對我這些事知道得一清二楚,哎!
有一次,腿不小心摔折了,但見過我父母后,他們第一句話都是:
你怎麼又不聽話去打球了,沒人問問我疼不疼,痛不痛。
高一的時候,大姨送給我一臺iPhone,我媽答應我考試進前一百,她就給我。
可當我考進後,她翻臉不認了,問我說過這話嗎?你有證據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寧願選擇相信他人,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孩子。
甚至很多孩子,一直在父母的懷疑和冷漠中成長。
有的孩子,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有一個名叫周義的男孩,因沉溺上網被父母送去戒網癮學校。
剛到第一天,他就被關進小黑屋,吃發臭的飯菜,稍微惹教官不滿,輕則毆打,重則被電擊、被鋼筋製成的「龍鞭」抽打。
深夜10點豫章書院的罰站照片
豫章書院的龍鞭
男孩受不了,哭嚎著向父母發出求救:
「爸爸媽媽,他們打我!我想回家!」
但是,就在孩子和「學校」之間,父母還是選擇相信了「學校」。
極度的恐懼和絕望之下,男孩留下一句「我再也不會相信父母了」,吞下洗衣液自殺身亡。
周義病危通知書
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觀感很大程度,都來源於父母。
當父母給孩子足夠的信任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被愛的,他們在明媚的陽光中,感受著暖意和欣喜;
當父母質疑、貶低甚至打壓孩子時,久而久之,他們就認定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是個廢物,處處受敵,一無是處。
就像男孩周義一樣,他寧可在這個充滿了欺騙和傷害的世界,自己哭斷氣,然後殘忍地自我毀滅,也絕不願意再承擔來自父母的二次傷害。
02 我們每一點信任,都是孩子世界的光
身為父母,我們都想拼命護孩子周全,但誰也都沒有三頭六臂,能擋住外部世界的全部敵意。
但我們可以做的,是給予孩子信任的養分,在他們被誤解時有人守護,在別人詆毀時有人發聲,在他們無助時有人安慰。
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信任的磁場,讓他們心底更有自信和勇氣,去面對人生的發難。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能夠給孩子充分信任與支持的父母呢,我覺得下面三點很重要。
1. 換位思考,知道被信任對孩子的重要
不知道你的身邊,是不是常聽到父母這樣對孩子說:
不就是冤枉你了嗎?
你至於這樣嗎?
有什麼好哭的?
作家蔣方舟在節目裡講到:
「大人與孩子的世界比例是不同的。」
很多成年人大而化之的「小事」,孩子們往往信以為真。
而這樣不加區分的粗暴教導,只會給孩子留下最深的傷害。
之前看過一個抖音視頻, 是森碟母親葉一茜,專門出鏡解釋女兒的身高。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葉一茜有點小題大做。
直到她非常嚴肅動容地說道:
因為廣告拍攝中,導演要求森碟踮起腳尖,所以她看起來很高。
森碟覺得她欺騙大家了,哭鼻子了,難過了好幾天。
所以,葉一茜一定要專門解釋。
這並不是在給導演或者廣告開脫,而是,這樣的做法,才能保護森碟那顆小小的善良的心。
作家鄭淵潔曾這樣寫道:
孩子未成年前,只有父母欠孩子,沒有孩子欠父母。
當孩子還沒長大,當他們的判斷力總是習慣性地被世界「屏蔽」時,身為父母,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傾聽他們最真實的渴望。
做他們的「發聲筒」,讓他們被世界聽見、被世界看見。
2.不先入為主,堅定地表達愛與相信
電影裡《銀河補習班》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給了我很多觸動。
他的兒子馬飛在學校成績倒數,又調皮搗蛋,學校主任說他「缺根弦」,甚至一度要開除他。
望著「不爭氣」的兒子,馬皓文卻說:
「記住,不要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你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
誰能想到呢,就是這個「垃圾學生」,最後一躍成了佼佼者,實現了心中的航天夢,肆意在廣袤的天空翱翔。
馬飛無疑是幸運的,他有一個信任他到骨髓的父親。
每一次,當他自我否定、想要放棄的瞬間,都有父親牢牢抱住他,奮力向更高的地方託舉。
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是鄧超。
他說,他的開掛人生,也慶幸有這樣的父母。
少年時叛逆,連老師都給他判了死刑,「這孩子是社會上的人。」
是母親站了出來:
「我不同意你這樣說,我的孩子是一個善良的人。」
正是父母近乎執念的相信,鄧超一路考取中戲,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教育學家盧勤說過:
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
身為父母,我們要成為孩子脆弱時最堅強的臂膀,用我們的執著和堅信,推著他們在人生路上奮力疾馳,一往無前。
3.站在孩子身邊,和他們一起勇敢面對
前幾天,看到了一則暖心的新聞。
一個10歲男孩被疑劃傷一輛奧迪車,被車主要求索賠。
兒子一臉堅定地發誓:
「爸爸,我沒有劃車!」
可調出監控,那段時間裡,只有小男孩靠近過車。
男孩父親沒多說什麼,立即表態,願意賠償修理費。
但回家之後,孩子就話也不說、情緒很低落。
男孩父親很快又決定再和警察聯繫,深入調查,看看能不能還孩子一個清白。
他獨自驅車,前往新的監控點,在翻查監控幾個小時後,終於撥雲見霧了!
原來這輛奧迪車在進入停車場時,就已經有劃痕,孩子被證明是無辜的。
這下,小傢伙在採訪中激動壞了:
「原來頭一直昏昏的,這下,頭也提起來了。」
這個事件裡,我覺得男孩父親的做法真的很贊。
你錯了,我絕對不護短包庇,我們承認錯誤,去彌補挽回;
你沒錯,我也絕對不置之不理,就算踏破鐵鞋,也要查明真相,還一個遲到的清白。
03 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
有三道自測題,可以問問我們自己。
你的孩子願意向你坦白他的焦慮、恐懼和不安嗎?
孩子被別人質疑時,你緊緊握住他的手,給過他堅定的眼神嗎?
你是孩子世界上最信任的人嗎?
如果三道題,答案都是肯定,那請你感謝一下自己。
如果三道題,答案都是否定,那請你擁抱一下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監護人,更是孩子的引路人。
當我們的眼裡有信賴的光,他們心裡才會有披荊斬棘的勇氣和力量。
永遠記得,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
想起《麥兜的故事》裡一段溫暖的臺詞:
全世界的人不愛你,我都只愛你;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
我愛你愛到心肝裡,我信你信到腳趾頭裡。
願這樣的話,我們每個父母都記在心裡,然後用一生的時間,慢慢陪孩子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