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案件》是由奧託 普雷明格導演製作的一部經典法庭片。本片雖然是在上世紀中期上映的但人們對此片的評價一直頗高。這是一部拍的非常引人入勝的法庭推理電影,編導手法稍有誇張,臺詞深刻有力,起因、經過、高潮、結局起伏有致,加上演員精彩的表現,能夠很好的抓住觀眾的內心,吸引觀眾時刻跟隨情節,引發觀眾的共鳴。
《桃色案件》片名翻譯的非常準確,確實比較「桃色」。影片中提到了很多次「the panties」,關於蘿拉遺失的那條內褲,沒錯,就是「內褲」,當它作為證據第一次在法庭上被提及時,法官還專門暫停了庭審進程,召集控辯雙方律師一起討論,以期能得出一個針對那條「內褲」可以有個相對嚴肅、適合於在法庭上討論的形容詞,然而很遺憾沒有找到內褲,「the panties」不得不出現很多次。「the panties 」的多次出現很好的貫通了法庭審判的這一情節,而且也可以與片名相呼應,不得不說,桃色案件是很「桃色」。 影片開始,黑白色調的畫面配上極具戲劇感的音樂給人一種緊張的感覺。
影片當中的高潮部分當屬眾人在法庭上相互對峙的這一情節。法庭上比格勒和控方律師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的辯論確實非常精彩,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比格勒兩人對於證人帕蓋特的交叉質詢。在控方律師質詢下的帕蓋特顯得更加放鬆、自信,甚至在對待蘿拉 曼尼昂問題的態度上有些輕浮,認為案發那天晚上是蘿拉自己穿著放蕩、舉止風騷,甚至整晚都在勾引死去的奎爾,他的證詞導致辯論被帶向不利於被告一方的情況,控方律師果然立刻抓住機會引導大家認為即使蘿拉和奎爾存在性行為關係也是蘿拉主動勾引的奎爾。在形勢已經非常不利於被告一方的情況下,比格勒憑藉一己之力扭轉了這個局面,在他看似混亂毫無邏輯的一頓問詢下帕蓋特明顯地慌亂了,甚至於緊張得咬手指,一系列問答後形勢瞬間又逆轉了。整個庭審過程中帕蓋特被傳召兩次,而兩次都在面對比格勒時表現得慌亂不安,演員們動作細節上的設計也側面反映出比格勒作為律師這一角色形象的專業精湛和思維敏捷。
法庭上的相互質詢,雙方之間的精彩問答,一波三折,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可以很好的增強影片的戲劇性、可讀性。演員的語氣、表情、動作,配合誇張的表現手法,讓人物內心的心理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
最後比格勒和他的助理忙活半天也沒得到應有的報酬似乎像是對他們跨過法律邊界的懲罰——「因為不可抑制的衝動而離開」,這個藉口是比格勒給出的,最後也讓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也是讓人感到些許的幽默詼諧。
我們都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為是好人的人,做了壞人的人,為壞人辯護的人,為以為是好人的人辯護的人,各種各樣的人都會存在。原來沒有那麼多事事非非,你可能是好人,也可能是壞人,在自己眼中你是一個好人,也許在別人眼中你就是一個壞人。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場辯論而已,一個立場的選擇罷了。
不過,我們當然要去做一個好人,一個在別人看來也同樣是一個好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