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奧斯卡頒獎禮,萌胖的「陀螺」吉爾莫·德爾·託羅和他的[水形物語]登頂,成最大贏家。
在舞臺上,他講自己的迷影情結,鼓勵年輕電影人們去展現幻想和盡情追夢。
©陀螺在奧斯卡上,笑成了花
又想起他在金球獎上說的一句「音樂小點聲好嗎,給我一分鐘,我已經等了25年了。」
從93年的處女作[魔鬼銀爪]開始,他幾十年如一日地拍怪物、拍吸血鬼、拍機甲。
[潘神的迷宮]裡奇思妙想的眼魔怪物和潘神,[地獄男孩]裡已經出現的紳士魚人;
[環太平洋]裡的機甲打怪獸,再到[水形物語]那浪漫的人與怪獸之戀。
所有片子裡都夾著自己的「宅趣味」。
©陀螺和怪獸在一起
有人說今年的奧斯卡又是一次「政治正確」的勝利,我要說,才不是呢!
明明是陀螺式的浪漫幻想的勝利,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終極宅男」的勝利。
01.
陀螺
「終極宅男」的世界
2013年,陀螺一部[環太平洋]的橫空出世,簡直是讓宅圈炸裂。
但凡童年裡,有過日系巨獸、奧特曼、特攝、機甲記憶的人,我覺得都會被打動。
宅圈代表、日本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現已成為陀螺基友)當時就曾發推感慨:
「我從未想到有生之年能有幸看到這樣的影片!孩提時代曾沉迷的動畫、特攝,如今重現在大銀幕上。」
「[環太平洋]絕對是我們所期待的終極御宅族電影,是導演從太平洋彼岸為我們寄來的一封情書。」
©[環太平洋]是一部機甲打怪獸的混搭傑作
其實,從電影末的感謝名單就知道了,除了有54年第一部[哥斯拉]的導演、也是日本怪獸特攝片的宗師級導演本多豬四郎。
還有一眾宅圈大神:《新世紀福音戰士(EVA)》的監督庵野秀明;《機動戰士高達》系列之父富野由悠季;
©95年的《新世紀福音戰士(EVA)》和79年的《機動戰士高達》
巨大機器人動畫開創者《鐵人28號》的橫山光輝,超級系機器人《魔神Z》的原作者永井豪;
©63年的《鐵人28號》和72年的《魔神Z》
開創宅文化的《超時空要塞》監督河森正治;第一次衝擊西方世界的《阿基拉》之父大友克洋...
©82年的《超時空要塞》和88年的《阿基拉》
這些宅圈耳熟能詳的偉人們,既是陀螺童年時的片單,也是[環太平洋]的致敬對象。
電影中的巨型怪獸不僅有著哥斯拉的影子,而且它的英文名字就來自日語「怪獣」的諧音;
從海中而來的侵略者怪獸、駕駛人與機甲的協同操作、貼身肉搏的戰鬥方式等又處處可見「EVA」的影響。
即使是今年的[水形物語],浪漫愛情的包裹下,也少不了陀螺的「宅趣味」。
高大魚人形象的設計,除了直接靈感來自54年的怪物經典[黑湖妖譚]。
©[黑湖妖譚]中的魚人形象對陀螺影響深遠
你不知道的是,它在面部設計上,還參考了奧特曼。
陀螺重視魚人豐滿而性感的臀部,也絕對要設計師給它一個完美的顏值。
而童年偶像奧特曼就成了一個不錯的參考對象,總覺得陀螺對奧特曼的顏值是有什麼誤解。
©初版奧特曼和[地獄男孩]裡的魚人
陀螺還為魚人,花了很長時間來製作粘土泥塑模型,讓演員道格·瓊斯穿上模型來表演。
這樣老派的做法明顯又是師從日本特攝片。
©[水形物語]幕後
而且,據說陀螺在洛杉磯的家,整個就一私人宅品博物館——
他迷戀的弗蘭肯斯坦、狼人、湖怪和吸血鬼,奧特曼、機甲與異形,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手辦和模型。
©陀螺私人宅品的博物館一景
這是真正「骨灰級宅男」的世界,基本上也是理解他電影世界的源頭。
02.
御宅文化
從熱愛到創作
1982年,《超時空要塞》在電視上播出,引發收視狂潮。
而御宅族(OTAKU)這個詞,就出自這裡。
當時負責角色設定的美樹本晴彥和河森正治,是慶應大學出身的「貴公子」,喜歡用敬語「OTAKU(您、閣下、府上)」稱呼彼此。
©美樹本晴彥和河森正治
《超時空要塞》第4話,一個名場面就是女主角以「OTAKU」稱呼男主,打破了以往動畫用語隨意的習慣。
©《超時空要塞》中的男女主角
漫迷間也開始效仿,以「OTAKU」互相稱呼,這樣,「御宅族」群體正式出現。
御宅,廣義上是指熱衷於某種亞文化或次文化,並對該文化有極度深入了解的人。
(要說的是,單純宅在家裡、足不出戶不是御宅,御宅強調對某種次文化的沉溺和考據。)
用「宅社」GAINAX創始人,自稱「御宅王」的岡田鬥司夫的話來說:
「御宅是在被稱為『影象資訊全數爆發』的21世紀中,為了適應這個影像資訊的世界而產生的新型人種。」
©自稱「宅王」的岡田鬥司夫,他的《御宅學入門》成為御宅族聖經
在他看來,真正的御宅對沉迷的次文化要有專業知識和讀解能力,既是消費者、批評家,也可以轉身成為生產者。
事實上也是,比如《超時空要塞》的幕後人員,河森正治這群人,算得上是日本第一批成長起來的宅。
1958年,TV電視《月光假面》開播;63年,TV動畫《鐵臂阿童木》開播。
©《月光假面》和《鐵臂阿童木》成為最早孕育御宅族的電視
岡田鬥司夫、河森正治這群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的人,就成了伴隨著特攝、機器人等電視節目成長起來的第一代。
到了80年代,這群人走出校園,邁入工作崗位,《超時空要塞》就成了第一批宅人們製作的宅傑作。
彼時,《鐵人28號》、《魔神Z》等超級系機器人衰落,《機動戰士高達》系列掀起真實系機器人潮流;
©《機動戰士高達》掀起真實系機器人潮流
而《超時空要塞》走得更遠,不僅將青春戀愛物語加入到了機甲戰爭之中,還有了第一個虛擬偶像林明美。
第一代宅人們的審美趣味直接影響到了後來御宅文化的方向,也就是——
「機甲、美少女、三角戀」三要素的結合。
©《超時空要塞》引入了美少女和歌姬元素
而岡田鬥司夫更是以身實踐他的「從消費者轉身生產者」理論,辭去原本的工作,進入動畫行業。
他成立的公司GAINAX,後來成為製作出跨時代作品「EVA」的公司,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宅社」。
也培養出了庵野秀明、 樋口真嗣等一批業界的中流砥柱。
其實,說日本動畫行業是由御宅族們支撐起來的,一點不誇張。
不同世代的宅人們成長起來,然後進入業界,開拓新的宅系作品,幾乎成為一個共識。
03.
新世代
失落的御宅族
這也是為什麼說陀螺的勝利,是「終極宅男」勝利的原因。
畢竟,不是人人都像陀螺一樣瘋,可以把執著的熱愛,從銀幕下一直延續到銀幕上。
這早已不是岡田鬥司夫心中理想的御宅族世代了。
新世紀來,隨著遊戲機和網絡的普及,日漸「輕型化」的宅族越來越成為人群主流。
©05年的漫畫《電車男》算得上一個轉折點
網絡的普及化,讓幾乎所有作品都可以在網上免費觀看,以前要通過收集DVD或紙媒來珍藏的資料,變得失去其價值。
和把自己的人生、時間與金錢大規模投放到熱愛的次文化的上一輩相比,現在的年輕人只剩下了「喜歡」這一種態度。
他們不太消費、更沒有太多興趣去考據、研究,為興趣創作什麼的就更算了。
畢竟,說到底,真正的御宅文化,是一種關於「熱愛」的文化。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岡田鬥司夫一次次說「御宅已死」的原因了吧。
況且,現在也早已不是怪獸與機甲的時代了。
宅圈裡流行的,是更輕型的偶像、少女、輕小說、同人誌和cosplay等萌系文化。
©萌系文化一景
硬核系的機甲戰鬥,和一次次出擊被打退的怪獸們,變成了保守和老套的代名詞。
御宅在媒體語境裡,也越來越多地被和「家裡蹲」、「廢柴一代」、「社交障礙者」等等聯想在一塊。
年輕人們像趕著時尚潮流一般,爭著以「御宅族」自居。
但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御宅文化,從它開始成為流行文化的那天,就在走向衰亡。
所以,在看到陀螺的[環太平洋]時,我覺得在大洋彼岸的好萊塢找到了一點希望的光亮。
©奧斯卡上的陀螺登頂
陀螺的登頂,絕對算得上是一次「終極宅男」的偉大勝利。
以他強大的「宅屬性」告訴人們:「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還是宅男們的。」
【推薦閱讀】
李小璐 | 約炮簡史 | 嘴是性器官 | 性、謊言 | 性別之戰 | 蜜桃初成熟 | 長安夢 | 操禿 | 生而為人 | 臥槽徐克 | 童顏巨乳 | 星戰8 | 刺青簡史 | 折虐電影 | 性教育 | 蹦迪 | 無問西東 | 惡魔人 | 夢中人 | 英版斷背山 | 跨物種 | 神秘巨星 | 小品喜劇 | 臉啊臉 | 雙性戀 | 養幼女 | 長得美 | 作為演員的蜘蛛 | 男人這東西 | 女人這東西 | 日常尷尬 | 鐵雨 | 話癆 | 忌日快樂 | 掰彎 | 披頭四 | 畸形秀 | 和平飯店 |這篇挺浪的 | 大衛·鮑伊 | 女人上廁所 | 穿什麼搞定劉易斯 | 決鬥 | 對紅寶書誤讀 | 西遊記女兒國 | 窺淫癖 | 與神同行 | 國產劇無窮人 | 死在浴室 | 飯桌上的中產 | 麥當勞電影 | 看完就能長生不老 | 睡愛豆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