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著名的「常敗將軍」,打仗幾乎沒贏過,卻總能帶走敵軍一大將
在三國的歷史上,劉備曹操之所以能夠從眾人當中脫穎而出,並且屢屢擊敗強敵,開創基業,自然和他們本身優秀的能力離不開關係,但是同樣,也是因為有著諸葛亮
-
三國時期屢敗屢戰的「肉票將軍」,其實被世人嚴重的低估了
夏侯惇在歷史上的戰績可以說很磕磣,幾乎都是敗仗,卻是曹操最信任的手下,因此賞賜最多,很多看過三國歷史的讀者不服氣,為什麼一個常敗將軍可以得到這麼多榮譽,就因為他是曹操親戚家資歷老么?其實不然,雖然說夏侯惇看起來沒啥成就,但是其實夏侯惇被嚴重低估,他的能力其實非常的強,這才能得到曹操的信任。
-
【品論三國】常敗將軍曹仁為何受到曹操的萬分器重
戰場上需要的是克敵制勝的將軍,至於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更是如此。不過曹操似乎不同,格外看重的是曹仁,不僅僅因為曹仁是曹操的兄弟,而且還是一個屢戰屢敗的將軍。那不就奇了怪了,曹操為何對一個常敗將軍青眼有加。你看根據小說的敘述,曹仁可謂是逢戰必敗,能力稀鬆平常的庸將。「諸葛亮火燒新野」體現了曹仁的平庸不智,「雲長攻拔襄陽郡」又體現了曹仁的膽小如鼠。
-
關於三國時期的守城大將,你對他們了解多少?
我們讚賞一個將軍帶兵打仗的才能,往往會用能攻善守來形容。在一些常年戰亂的時代,將領們不僅要帶兵攻城伐寨,還要帶領將士們守住自己打下的城池。而一般主將在調兵遣將的時候,往往會派給攻城的一方更多的兵力,因為攻城的難度相對較大。
-
『一』常敗將軍
這一閉嘴就是五年,大虞國的仗打起來支支吾吾、遮遮掩掩,從不痛快。我方的卒子和敵軍的戰車談起了鄉愁,你來我往之間,我甚至在他家的車轅子上刻起了正字。在戰場上遇上同一條戰車的機會近乎於零,我每次只能刻上一道橫,就沒了下文,大炎的兵笑話我是「酸匹夫」,我虞國的兵也這麼笑話我,一時間互相廝殺的兩撥人有了共同的話題,氣氛眼瞅著融洽起來。
-
三國時期,曹魏有總共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
前將軍是三國時期的重要官職,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一般高於雜號將軍。三國時期魏國,設九品中正,品級設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可以說是十分高級的職務了,而三國時期的曹魏有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我們來看看有哪些人:
-
劉備伐吳失去了十位大將,若他們在諸葛亮北伐必勝,第一讓人心痛
今天筆者要介紹的,就是劉備在伐吳之戰中損失的十位大將。新三國劉備率軍伐吳劇照第十位:傅彤傅彤,在正史中名為傅肜(róng),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南陽義陽(今湖北棗陽)人。傅彤是劉備的心腹大將,擔任劉備的中軍護衛,夷陵之戰時負責劉備的警衛工作。劉備被陸遜夜襲火燒連營時,傅彤為保護劉備率軍斷後,死戰吳軍,精疲力竭,力戰而死。
-
曾手握重兵,但卻被莫名奪權的三國四位大將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一個人能成為大將,肯定不是泛泛之輩,否則,怕是早就被戰火燒成灰燼了。三國時期有那麼幾位大將,他們在各自的集團當中或者手握重兵、或者能徵善戰,都曾經是叱吒疆場的風雲人物,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最終卻被莫名地剝奪了兵權。且看他們都是誰?
-
三國正史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人是誰?不是呂布,也不是關羽和趙雲,而是他!
三國正史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人是誰?;然而從正史來看三國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人是誰?第二次是「從擊譚、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袁紹官渡之戰敗退後不久就病逝了,其子袁尚和袁譚相爭,黎陽之戰是曹操平定河北的一場關鍵之戰,此戰袁尚和袁譚合作大戰曹操於黎陽,樂進表現出色斬殺了袁譚大將嚴敬。
-
三國時期東吳著名人物
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孫權,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黃龍二年(230年),所派將軍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今臺灣)。
-
手持陌刀、一戰封神的神通大將:談笑間,兩千步兵屠六萬敵軍
李嗣業有眾多外號,例如神通大將、陌刀將和超級猛將等。他戎馬一生為大唐,屢立奇功,挽救唐王朝於生死存亡之際。李嗣業率領的陌刀隊為軍前驅,「如牆前進,所向披靡」,硬生生將數次必敗的戰局扭轉過來,由敗轉勝。可是這位神通大將的功業戰績與史書名聲完全不成比例,對於他的了解鮮有人知。李嗣業用盛世大唐創造出的陌刀扶起了搖搖欲墜的衰唐江山。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竟是他們!
在三國時期,諸侯們為了爭霸而互相對抗。這個時期是歷史上少有的亂世。而既然在亂世之中,伴隨著戰爭的出現,自然會因此產生很多猛將。在《三國演義》中,呂布、關羽、張飛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武將,他們也都處於三國頂級武將之列,殺敵無數。不過在正史中,最強大、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是這幾位。
-
三國時期的強力兵種(下)
> 昨天帶大家了解了曹魏正營和蜀漢陣營的強力兵種部隊,得到大量主公們的關注,也收到不少友友們留言提到了白馬義從,陷陣營等註明的三國時期兵種部隊
-
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孫權怎麼死的?
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后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並於赤壁擊敗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孫權自劉備手中奪得荊州,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
歷史上呂布是三國最強?此人曾戰敗呂布兩次,原來都被小說騙了
凡讀過漢末三國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呂布勇武,史書上稱其為「飛將」,在《三國演義》中,更是被公認為三國第一猛將,無論史書還是小說,都可以看出呂布的勇武。但是,還有一個人堪稱三國中最強的虎將,曾連續兩次擊敗呂布,董卓根本不敢惹,還想於其聯姻,卻在一次意外中喪生。
-
三國時期蜀漢五虎將,各自成名戰有哪些?他們之間武力值排名如何
在三國時期,劉備集團有著當時最強的猛將組合——「蜀漢五虎將」,這五個猛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他們都是三國時期的超一流高手,單兵作戰能力也都是最強的。那麼,五虎將之間的武力值該如何排位呢?他們的成名戰是什麼呢?先來說說他們的成名戰!
-
關羽的「蕩寇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徵,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對於關羽來說,偏將軍是其獲得的一個武將官職,並且名義上還是東漢朝廷冊封的,所以具有較高的含金量。當然,雖然曹操厚待關羽,可是後者依然選擇回到劉備身邊。公元208年,劉備聯合孫權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
-
三國時期的孫權為什麼偏安東南,沒有統一三國的雄心?
ID:shuosanguo三國時期的孫權為什麼偏安東南,沒有統一三國的雄心?說起三國時期的吳國,我們往往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認為吳國長期是處於一種「閉關自守」的狀態,赤壁抗曹操,夷陵御劉備!吳主孫權選擇偏安一隅,貌似並沒有逐鹿中原的遠大志向,因此吳國在我們看來也是三國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國了。
-
三國時期發生在庚子年的大事,前後相遇兩次60年甲子輪迴!
三國時期發生在庚子年的大事三國的時間點區分有兩個,有人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算是三國開始時間,還有一個官方認為是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才算三國開始時間,截至公元280年司馬晉滅孫吳,一統天下來看。這段亂世出英雄讓人爽爆的三國歷史前後相遇到了兩個甲子輪迴年。
-
母親被敵軍綁城頭威脅,將軍痛哭後照樣攻城,曹操:此人不可重用
歷史上還有另外一位人物與吳起的經歷,十分相似,他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母親被敵軍綁城頭威脅,將軍痛哭後照樣攻城,曹操:此人不可重用。這人名叫朱靈,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可能大家都對這個人物不怎麼熟悉,因為他比較倒黴,一開始跟了袁紹。當時公孫瓚和袁紹互相攻擊,打得不亦樂乎,雙方的屬下也互相攻擊、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