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底是誰殺了晁蓋?
關於這個問題,自《水滸傳》誕生的六百多年,猜想數不勝數。至今,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的通的答案。
如果因為一隻【刻有史文恭名字的毒箭】篤定兇手就是史文恭的話,只能說明自己對於古代冷兵器了解的稍微少一點。弓箭上刻字,早在先秦時候就已經有了,只不過不是刻名字而是刻使用者的姓氏、符號或者圖騰。先秦時期的秦國達到了鼎盛,秦國的二十級軍功制度給了普通士兵建功立業的機會,為了確定自己的戰利品,除了割下敵人首級之外,弓箭上也往往刻字或者符號,通過尋找弓箭確定射殺人數,也是確定自己戰利品的方式之。
隨後大漢王朝取消了秦朝的二十級軍功制度,弓箭上刻字的也就越來越少了。常規打仗的時候弓箭作為陣前武器,更多的時候發揮限制敵方衝鋒、或者限制敵方陣型的目的。弓箭上刻字行為方式,也就不用於戰場之上了!但弓箭上刻字的行為並沒有消失,後代王朝也保留了下來,但只在特定場合出現。
第一:圍獵期確定獵物歸屬:比如皇帝大閱時期,或者諸侯、刺史狩獵期間。
第二:皇宮內院和邊疆為了便於管理,也往往通過刻字確定歸屬(包括戰後歸屬等)和戰功。
除此之外,普通的莊園比如祝家莊,他們不會在弓箭上刻字的,又麻煩又費事!倘若加強管理的話,不如穿一個印有祝字的衣服來的方便。即便史文恭是曾頭市的武術教練,他也不會大會周章的在弓箭上刻字。直接弓箭上塗毒,它不香嗎?可見在箭上刻全稱名字,既不合情,更不合理!此為理由一。
理由二:殺死梁山頭領任何一位頭領,都不是曾頭市的本意,他們的本意和祝家莊一樣,活捉宋江、晁蓋、吳用等人。不然曾頭市不會如此做事,如此說話。
……只見曾家陣裡推出數輛陷車,放在陣前。 曾塗指著對陣罵道:「反國草賊,見俺陷車麼?我曾家府裡殺你死的,不算好漢!我一個個直要捉你活的,裝載陷車裡,解上東京,碎屍萬段!你們趁早納降,再有商議。」(節選第六十回)
既然如此,曾家府的人沒有必要放冷箭要人命,不然囚車留著幹嘛?嘲諷嗎?擺設嗎?
理由三:武藝高強的史文恭不屑於用弓箭傷人。
雖然《水滸傳》中的花榮和彭萬春以百步穿楊名聞水泊梁山,可是真的到了攻城戰的時候,花榮很少用弓箭,更多的還是選擇馬上真刀真槍的幹一架。因為弓箭傷人屬於小人行為,即便花榮也不願意背負暗箭傷人的小人名號,更不要說武藝更加高強的史文恭了。像史文恭、林衝、關勝等馬上功夫高強的人,他們不屑於弓箭傷人,也不會弓箭傷人。
理由四:史文恭並不在晁蓋偷襲的北寨。
曾頭市面對晁蓋的攻城,他們安了五個營寨!北寨是增塗駐紮,中寨是史文恭駐紮……晁蓋偷襲的是北寨,史文恭為何會在北寨呢?如果史文恭半夜偷偷去了北寨伏擊晁蓋的話,原文中肯定明確交代。按照明清小說的習慣,如果沒有交代,那麼北寨只能是增塗駐紮,史文恭不在其中。
理由五:面頰中箭的晁蓋,解釋不通。
晁蓋聽信二個和尚的假話,偷襲了曾家北寨。晁蓋進入村子之後,兩個和尚不見了,呼延灼見情理不對,立馬做出如下反應
軍士卻慌起來,報與晁蓋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裡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節選第六十回)
作為前鋒的呼延灼一發現情況不對就立馬回頭,眾人紛紛尋找原路往回走,如果此時曾頭市眾人射箭的話,即便射到了晁蓋,也應該背部中箭或者後腦中箭,怎麼箭就射中了晁蓋的面頰呢?完全解釋不通。
理由六:曾頭市的曾老爺也不知道誰射中了晁蓋。
一年後宋江再次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曾老爺為了避免曾頭市滅頂之災,選擇寫信求和宋江。
向日天王率眾到來,理合就當歸附。奈何無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奪馬之罪,雖百口何辭!原之實非本意。(節選第六十八回)
如果真的是史文恭或者其他人射中了晁蓋,他們必然向曾老爺請賞。因為正是這一箭,晁蓋等人才敗北,才回了水泊梁山。曾老爺的信明確的告訴了宋江,他們也不知道誰射死了晁蓋,他們也是一頭霧水。一心想求和的曾老爺,斷然不會此時說假話。
理由七:宋江的回信太耐人尋味。
宋江打著為晁蓋報仇的旗號攻打曾頭市,按理說宋江的第一選擇找出是射死晁蓋的兇手才對,然後,宋江的回信內容居然沒有提起【找出晁蓋兇手】的事情。
梁山泊與曾頭市自來無仇,各守邊界。奈緣爾將行一時之惡,惹數載之冤。若要講和,便鬚髮還二次原奪馬匹,並要奪馬兇徒鬱保四,犒勞軍士金帛。忠誠既篤,禮數休輕,如或更變,別有定奪(節選第六十八回)
找出射殺晁蓋的兇手徹底淪為幌子,宋江連掩飾都懶得掩飾了。
真是耐人尋味,回味無窮!
宋江和曾老爺心照不宣的忽視了晁蓋中箭一事,面對曾老爺矢口否認曾家府人射殺晁蓋的事,宋江既沒有追究也沒有繼續追問。
宋江如此行為只能說明兩點,
第一:宋江知道晁蓋中箭非曾頭市所為,那麼在沒有第三方參與的情況下,兇手不是出自曾頭市,必然來自梁山。
第二:宋江此行的目的為晁蓋報仇是假,搶奪曾頭市從段景住、石勇和楊林手中截取的二百餘匹馬是真,蕩平曾頭市是真,搶奪曾頭市錢糧是真,殺史文恭滅口是真……
那到底是誰殺了晁蓋?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但兇手肯定不是來自曾頭市是事實。
文丨紅樓小黑
原創文章,歡迎一起討論,營造和諧的讀書場所!
喜歡的話,關注,點讚,每天分享不同的讀書感悟!
參考:
《水滸傳》百回 袁無涯刊本
《水滸志傳評林》
《水滸傳》
《水滸傳》百二十回 張竹坡點評版本
《忠義水滸傳一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