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誰殺了晁蓋?兇手肯定不是來自曾頭市,理由有七條

2020-12-23 追悼紅軒

那到底是誰殺了晁蓋?

關於這個問題,自《水滸傳》誕生的六百多年,猜想數不勝數。至今,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的通的答案。

如果因為一隻【刻有史文恭名字的毒箭】篤定兇手就是史文恭的話,只能說明自己對於古代冷兵器了解的稍微少一點。弓箭上刻字,早在先秦時候就已經有了,只不過不是刻名字而是刻使用者的姓氏、符號或者圖騰。先秦時期的秦國達到了鼎盛,秦國的二十級軍功制度給了普通士兵建功立業的機會,為了確定自己的戰利品,除了割下敵人首級之外,弓箭上也往往刻字或者符號,通過尋找弓箭確定射殺人數,也是確定自己戰利品的方式之。

隨後大漢王朝取消了秦朝的二十級軍功制度,弓箭上刻字的也就越來越少了。常規打仗的時候弓箭作為陣前武器,更多的時候發揮限制敵方衝鋒、或者限制敵方陣型的目的。弓箭上刻字行為方式,也就不用於戰場之上了!但弓箭上刻字的行為並沒有消失,後代王朝也保留了下來,但只在特定場合出現。

第一:圍獵期確定獵物歸屬:比如皇帝大閱時期,或者諸侯、刺史狩獵期間。

第二:皇宮內院和邊疆為了便於管理,也往往通過刻字確定歸屬(包括戰後歸屬等)和戰功。

除此之外,普通的莊園比如祝家莊,他們不會在弓箭上刻字的,又麻煩又費事!倘若加強管理的話,不如穿一個印有祝字的衣服來的方便。即便史文恭是曾頭市的武術教練,他也不會大會周章的在弓箭上刻字。直接弓箭上塗毒,它不香嗎?可見在箭上刻全稱名字,既不合情,更不合理!此為理由一。

理由二:殺死梁山頭領任何一位頭領,都不是曾頭市的本意,他們的本意和祝家莊一樣,活捉宋江、晁蓋、吳用等人。不然曾頭市不會如此做事,如此說話。

……只見曾家陣裡推出數輛陷車,放在陣前。 曾塗指著對陣罵道:「反國草賊,見俺陷車麼?我曾家府裡殺你死的,不算好漢!我一個個直要捉你活的,裝載陷車裡,解上東京,碎屍萬段!你們趁早納降,再有商議。」(節選第六十回)

既然如此,曾家府的人沒有必要放冷箭要人命,不然囚車留著幹嘛?嘲諷嗎?擺設嗎?

理由三:武藝高強的史文恭不屑於用弓箭傷人。

雖然《水滸傳》中的花榮和彭萬春以百步穿楊名聞水泊梁山,可是真的到了攻城戰的時候,花榮很少用弓箭,更多的還是選擇馬上真刀真槍的幹一架。因為弓箭傷人屬於小人行為,即便花榮也不願意背負暗箭傷人的小人名號,更不要說武藝更加高強的史文恭了。像史文恭、林衝、關勝等馬上功夫高強的人,他們不屑於弓箭傷人,也不會弓箭傷人。

理由四:史文恭並不在晁蓋偷襲的北寨。

曾頭市面對晁蓋的攻城,他們安了五個營寨!北寨是增塗駐紮,中寨是史文恭駐紮……晁蓋偷襲的是北寨,史文恭為何會在北寨呢?如果史文恭半夜偷偷去了北寨伏擊晁蓋的話,原文中肯定明確交代。按照明清小說的習慣,如果沒有交代,那麼北寨只能是增塗駐紮,史文恭不在其中。

理由五:面頰中箭的晁蓋,解釋不通。

晁蓋聽信二個和尚的假話,偷襲了曾家北寨。晁蓋進入村子之後,兩個和尚不見了,呼延灼見情理不對,立馬做出如下反應

軍士卻慌起來,報與晁蓋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裡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節選第六十回)

作為前鋒的呼延灼一發現情況不對就立馬回頭,眾人紛紛尋找原路往回走,如果此時曾頭市眾人射箭的話,即便射到了晁蓋,也應該背部中箭或者後腦中箭,怎麼箭就射中了晁蓋的面頰呢?完全解釋不通。

理由六:曾頭市的曾老爺也不知道誰射中了晁蓋。

一年後宋江再次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曾老爺為了避免曾頭市滅頂之災,選擇寫信求和宋江。

向日天王率眾到來,理合就當歸附。奈何無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奪馬之罪,雖百口何辭!原之實非本意。(節選第六十八回)

如果真的是史文恭或者其他人射中了晁蓋,他們必然向曾老爺請賞。因為正是這一箭,晁蓋等人才敗北,才回了水泊梁山。曾老爺的信明確的告訴了宋江,他們也不知道誰射死了晁蓋,他們也是一頭霧水。一心想求和的曾老爺,斷然不會此時說假話。

理由七:宋江的回信太耐人尋味。

宋江打著為晁蓋報仇的旗號攻打曾頭市,按理說宋江的第一選擇找出是射死晁蓋的兇手才對,然後,宋江的回信內容居然沒有提起【找出晁蓋兇手】的事情。

梁山泊與曾頭市自來無仇,各守邊界。奈緣爾將行一時之惡,惹數載之冤。若要講和,便鬚髮還二次原奪馬匹,並要奪馬兇徒鬱保四,犒勞軍士金帛。忠誠既篤,禮數休輕,如或更變,別有定奪(節選第六十八回)

找出射殺晁蓋的兇手徹底淪為幌子,宋江連掩飾都懶得掩飾了。

真是耐人尋味,回味無窮!

宋江和曾老爺心照不宣的忽視了晁蓋中箭一事,面對曾老爺矢口否認曾家府人射殺晁蓋的事,宋江既沒有追究也沒有繼續追問。

宋江如此行為只能說明兩點,

第一:宋江知道晁蓋中箭非曾頭市所為,那麼在沒有第三方參與的情況下,兇手不是出自曾頭市,必然來自梁山。

第二:宋江此行的目的為晁蓋報仇是假,搶奪曾頭市從段景住、石勇和楊林手中截取的二百餘匹馬是真,蕩平曾頭市是真,搶奪曾頭市錢糧是真,殺史文恭滅口是真……

那到底是誰殺了晁蓋?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但兇手肯定不是來自曾頭市是事實。

文丨紅樓小黑

原創文章,歡迎一起討論,營造和諧的讀書場所!

喜歡的話,關注,點讚,每天分享不同的讀書感悟!

參考:

《水滸傳》百回 袁無涯刊本

《水滸志傳評林》

《水滸傳》

《水滸傳》百二十回 張竹坡點評版本

《忠義水滸傳一百卷》

相關焦點

  • 水滸傳:宋江為何攻打曾頭市?為晁蓋報仇是假,其他三個目的是真
    如果不是因為段景住、楊林、石勇北上買馬再次被曾頭市搶奪了去,真不知道什麼時候,宋江會再次攻打曾頭市。或許是晁蓋的在天之靈的保佑,宋江北上買馬失敗,曾頭市再次成為宋江不得不面對的村莊,這一次宋江打著替晁蓋報仇的旗幟再次兵臨曾頭市莊前。面對宋江的來勢洶洶,曾家老爺不得不再次舉起自保的旗幟。
  • 曾頭市之戰,晁蓋用8個字,說出自己被宋江架空的處境?
    今天通行的繁本水滸,共有一百二十回合,而晁蓋之死,在第六十回合,正好是全書一半的時候。晁蓋之所以會死,是因為他攻打曾頭市,中了史文恭的毒箭。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晁蓋是被宋江架空,所以才要自己帶兵出徵,攻打曾頭市。
  • 晁蓋到底被誰害死,遺言早已挑明兇手就在梁山,惜無人敢動他
    晁蓋臨死前,他的遺言是誰抓住兇手就坐上寨主之位,完全與晁蓋之前對梁山英雄所說的相矛盾。以前,晁蓋告訴兄弟們,梁山寨主的位子應該由宋江來坐。現在晁蓋快要死了,卻不把寨主之位讓給宋江。由於不想讓宋江做寨主,很明顯,真正害死晁蓋的兇手就是宋江,那麼為什麼晁蓋說誰抓住了殺了他的兇手才能成為梁山的寨主呢?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晁蓋暗示林衝可以當首領,因為當時有108位英雄,只有林衝才是表面上殺死晁蓋的史文恭的對手。
  • 晁蓋親徵曾頭市,吳用公孫勝為何不肯同去?宋江派戴宗下山幹啥?
    晁蓋以弱勢兵力主動進攻曾頭市,其實是在與宋江賭氣:段景住的照夜玉獅子只肯送給宋江,擺明了是不把我託塔天王放在眼裡,我去奪回那寶馬,看宋三郎敢不敢要!徵討有五七千人馬的曾頭市,晁蓋居然只帶了五千嘍囉和二十個頭領,這擺明了是去送死: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晁蓋的人馬還沒曾頭市多,這場仗能打成平手就不錯了。
  • 除了史文恭,誰都可以殺晁蓋:關於水滸的3大著名"陰謀論"
    第一,為什麼要打祝家莊?這類"陰謀論"患者,缺乏最基本的邏輯分析能力,正如心理學家彭凱平先生說的:"只要真相的複雜性超出了一些人的理解能力,陰謀論就永遠有市場。"3、 "射殺晁蓋的不是史文恭""誰最受益誰就是兇手",所以晁蓋之死的幕後黑手肯定是宋江,這事就只有晁蓋自己不同意。小說中人死後,哪怕是武大都按照"冤有頭,債有主"的套路來託夢或者顯靈。晁蓋死後,先是給宋江託夢救他,然後是纏著史文恭讓他落敗。第65回,宋江攻打大名府時,晁蓋入夢:"特來救你。如今背上之事發了,只除江南地靈星可免無事......"
  • 晁蓋在攻打曾頭市時才明白:自己早就被架空了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水滸傳》,對於裡面的故事情節也是非常熟悉的,其中不乏許多感人的英雄事跡,雖然故事主要是圍繞梁山108將展開的,但是真正能稱得上好漢的屈指可數,最飽受爭議的便是宋江,本身宋江是無緣梁山第一把交椅的位置的,但是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就已經謀劃好了如何從晁蓋手中奪走老大的位置
  • 如果水滸傳中晁蓋不攻打曾頭市而死,梁山好漢最後一個也剩不下
    《水滸傳》中梁山泊的一把手易了三次主,第一次是白衣秀士王倫,此時的梁山就以名揚天下了,不過在外人看來,梁山只不過是一群土匪的聚集地,況且想要入夥還要納投名狀,就是去山下殺一個人。林衝因奸臣陷害,殺了人後逃往梁山,也是被王倫處處壓制。
  • 晁蓋曾頭市之死有太多「蹊蹺」,看梁山泊宋江與晁蓋的生死博弈
    水滸傳中晁蓋之死非常有蹊蹺,晁蓋在帶隊攻打曾頭市的時候被一支暗箭射殺,關於晁蓋之死,因為在水滸傳裡面一直沒有說出來到底他是被誰殺掉的,以及背後的主使是誰。這一直成為一個謎團,那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個謎團。
  • 《水滸傳》晁蓋曾頭市中毒箭,到底是意外事件?還是意氣用事?
    縱觀整部《水滸傳》,梁山好漢們最後悲劇實際上就是從晁天王戰死開始的。曾頭市晁天王中了史文恭毒箭,被林衝從敵群中拼死救回。熟悉《水滸傳》的讀者和觀眾也許都為梁山泊眾好漢受招安之後的命運感傷和嘆息,甚至於有很多人說,都是當大哥的宋江誤了眾兄弟。其實,這也是這部偉大作品之所以傳世幾百年的重要緣由。如果宋江真成了劉邦,那還有《水滸傳》這部小說嗎?也許江湖上流傳的就是《水滸英雄傳》了。
  • 晁蓋之死疑點重重,誰才是真正幕後黑手?他臨終前17字遺言隱玄機
    從宋江的這一句話可以看出,他已把權威駕凌於晁蓋之上了。這也是宋江城府極深的體現。要知道,當時的宋江剛上梁山,雖然有武松、李逵等20來位忠實粉絲,但他們畢竟還寸功未立,如果晁蓋排座位,他們肯定要屈居林衝等梁山舊人之下,這對宋江的日後「發展」顯然是不力的。
  • 《水滸傳》解讀——晁蓋命喪曾頭市
    宋江聽聞這個消息後,低頭思考一番,曾家兄弟劫寶馬是為了進獻給皇上,有意想讓朝廷招安的宋江,心想何不借著這個機會,試探一下朝廷是否願意招安。於是他先是派出了花榮,讓花榮去給曾家兄弟送了一封信,信上說明,梁山是替天行道行俠仗義,若是他們劫了寶馬送給皇上,底下署名寫上梁山的名字,他會立馬調轉兵馬,不再攻打曾頭市。哪知曾家兄弟看到信後,竟口出狂言:掃蕩梁山,剿除晁蓋,生擒宋江!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水滸傳》中人物眾多,但施耐庵對於其中108位英雄的刻畫卻可以用入木三分來描述。也正是如此各有特點、各有不同的英雄形象才讓這本書在後世的傳播之中有了超強的生命力,供後人點評,得以位列四   原標題: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水滸傳》中人物眾多,但施耐庵對於其中108位英雄的刻畫卻可以用入木三分來描述。
  • "水滸大揭秘:晁蓋之死跟林衝和花榮無關,原來是這兩人所為"
    "晁蓋之死,絕對是《水滸傳》中第一大懸案,歷來眾說紛紜,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
  • 《水滸傳》108將的倒數10位都是誰?有一個女人差點殺了武松
    能夠盜取金國王子的照夜玉獅子馬,可見其偷盜的手段不是一般的強,《水滸傳》應該發生在北宋末年,當時北方正好是金國崛起,逐漸取代遼國的時期;這個小人物後來更是導致了水泊梁山的整個格局改變,晁蓋戰死、宋江上位,雖然是小人物,但是在整部《水滸傳》中,地位卻至關重要。
  • 晁蓋死於第一把交椅
    列位聽聽,這哪裡有晁蓋的份!在晁蓋攻打曾頭市之前上梁山的,基本都是衝宋江而來,或者就是衝梁山泊而來,沒有一個是單單衝晁蓋而來的。當初晁蓋要斬楊雄石秀,你道當真是晁蓋因為楊雄石秀時遷用梁山名目去偷雞而想殺他們嗎?非也!實則不想讓宋江又多兩三個粉絲也!由此可見,晁蓋心中的怒火已經積壓到了極點!終於,段景住的一匹馬,戴宗的一番話,斷送了晁蓋的性命。
  • 《水滸傳》最大謎案:宋公明計殺晁天王,史文恭背鍋上千年
    雖然晁蓋在襲擊曾頭市時被刻有「史文恭」三個字的毒箭射中,但是在作者沒有蓋棺定論的時候,還是能推演出很多的可能性。箭有可能不是史文恭的。誰也沒規定只有史文恭的箭能刻自己的名字,他是曾頭市的槍棒教師,他的學生裡興許就有他的崇拜者,把老師的名字刻在自己的箭上,以求得有跟老師同樣的箭術也可以理解吧。
  • 晁蓋被人射殺,為何說小李廣花榮嫌疑最大?其實背後另有主使
    晁蓋之死,宋江、吳用、花榮三人難脫干係,而其中吳用和花榮的嫌疑最大,宋江或許並不知情。縱觀整個《水滸傳》,可以說掌握梁山泊實權的人其實並非宋江,而是軍師吳用。別看吳用只是一個文弱書生,但其實他胸懷志向,大有野心。
  • 解密;託塔天王晁蓋之死,到底是不是宋江設計謀害?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晁蓋(託塔天王)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他武功超群,平生仗義疏財,為人義薄雲天,敢於為民請命。晁蓋因與劉唐、吳用、公孫勝、阮氏三雄合謀智取生辰綱事發後遭官府追殺,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在梁山伯當上一把手後,卻因為攻打曾頭市而中了冷箭。託塔天王晁蓋那麼晁蓋怎麼死的呢?
  • 花榮這暗夜一箭,坐實放毒箭射死晁蓋的,根本不是史文恭
    花榮一箭而服梁山,其人高超的箭術,在原著中有多次描寫,尤其在晁蓋曾頭市中毒箭之前,施耐庵饒有心機的多次暗示了花榮的「暗夜之箭」。
  • 重讀《水滸傳》隨筆:仇人晁蓋
    二 這次測試的名著賞讀題,考的正是《水滸傳》。考前當然沒忘記複習,依舊是發一份羅列知識點的講義,說一聲好好去看,然後孩子們早讀課一陣亂背了事。第一場便是考語文。因為心裡沒底,拿到試卷的第一反應,就是看看名著考什麼。乍一看,是「晁蓋研究專題」;再一看,第一條題我就不會。題目是這樣的,「晁蓋為何被人稱作是託塔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