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1年斷交後,美古兩國關係經歷將近1.98萬個日日夜夜的跌蕩起伏,兩國終於在7月20日正式復交。
喜、怒、哀、樂,在這一重大外交事件的現場,什麼人都有,什麼心情都有,但大家的共識便是:這確實是歷史性的一天。
人民日報記者溫憲剛剛親歷這一重大時刻。
▌溫憲
古巴很小,與美國相比,似乎很弱,也很貧窮。但小與大、強與弱、貧與富,所有這些在歷史老人的掌中都有著辯證發展的迴旋空間與時間。小而韌便高大,弱而奮便自強,貧而勤可富。在古巴的堅韌面前,禁運、制裁、顛覆、控制一籌莫展。孤立人者變得愈發孤立。歷史老人青睞的是民心,民心不喜歡霸道與強權。
公元2015年7月20日,是一個讓歷史老人很開心的日子。
美國駐古巴大使館關於美古建交的文件截屏。
剛過午夜,古巴在華盛頓的利益代表處就在推特上改名為大使館。在哈瓦那,美國利益代表處在臉譜和推特上改名為「美國大使館哈瓦那」。美國在哈瓦那的副代表康拉德·特裡博在推特上說,剛從美國駐哈瓦那使館向美國國務院行動中心打去電話。自1961年1月後,這個使館不再存在。
這一天美國首都華盛頓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上午10時30分,古巴共和國國旗在位於華盛頓市西北16街2630號的古巴駐美國大使館冉冉升起。當古巴國歌響起,三名來自古巴的儀仗兵護衛著的藍、紅、白三色星旗在華盛頓上空冉冉升起時,現場早已聚集在那裡的數百人一片歡呼,中間也夾雜著些許抗議。
圖為時隔54年後,古巴國旗再次飄揚在華盛頓上空。 溫憲 攝
在現場,還有數百人正在瞪大眼睛捕捉著每一個鏡頭。這就是常駐美國的各國記者和來自美國各個媒體的同行。這是筆者駐美6年多來所見到的各國駐美記者和美國媒體因為某一外交事件齊聚人數最多的一次現場採訪。
在現場採訪這一重大外交事件的各國記者。 溫憲 攝
喜、怒、哀、樂,在這一重大外交事件的現場,什麼人都有,什麼心情都有,但大家的共識便是:這確實是歷史性的一天。
在此之前,古巴國旗在美國國務院大廳樹起,按字母順序排在克羅埃西亞與捷克之間。
在現場支持美古建交的民眾。 溫憲 攝
只有從歷史的高度才能掂量出這一面國旗在這裡升起的分量。
古巴離美國很近。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墨西哥灣中的西礁島是美國陸地最南端。在西礁島南大街與懷特黑德大街匯合處,有一個美國大陸最南端標誌物。它像一隻被倒置的巨大陀螺,上面標有此處「距古巴90英裡」的字樣。90英裡,大約為144公裡。
美國大陸最南端標誌物。它上面書寫著「距古巴90英裡」的字樣。 溫憲 攝
至近者至遠。1961年1月3日,在冷戰中意識形態愈發偏執的美國容忍不了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卡斯楚,宣布與這個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國鄰居斷交。自那以後的54個春秋中,美國對這個眼中釘、肉中刺般的鄰居使盡禁運、制裁、顛覆、控制、孤立甚至暗殺手段。有統計表明,有著美國中央情報局背景的刺殺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的未遂事件共計638起,使卡斯楚成為世界上被暗殺次數最多的人物,這一紀錄於2011年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如今,菲德爾·卡斯楚還在。美國總統從甘迺迪開始,一直經歷了詹森、尼克森、福特、卡特、裡根、老布希、柯林頓、小布希再到歐巴馬,菲德爾·卡斯楚的韌性熬退了、熬老了、熬死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
在現場支持美古建交的美國人。 溫憲 攝
古巴很小,與美國相比,似乎很弱,也很貧窮。但小與大、強與弱、貧與富,所有這些在歷史老人的掌中都有著辯證發展的迴旋空間與時間。小而韌便高大,弱而奮便自強,貧而勤可富。在古巴的堅韌面前,禁運、制裁、顛覆、控制一籌莫展。孤立人者變得愈發孤立。歷史老人青睞的是民心,民心不喜歡霸道與強權。
在西礁島上,筆者感受到了民心。在西礁島諸多標識中,惟有無言的「古巴」最為顯耀。為了阻止來自古巴等國的「非法移民」,美國邊境安全部門曾於上世紀80年代初在1號公路設下多重路障,對從西礁島北上的行人嚴加盤查。此舉不僅嚴重打擊了西礁島的旅遊業,還造成西礁島居民出行多有不便。在多次申訴無效後,西礁島市政當局於1982年4月23日戲劇性地宣布成立「海螺共和國」,並以拿著一根古巴麵包向一名身著美國海軍軍服的人頭上打去象徵著「武裝反抗」的開始。
在現場支持古巴和委內瑞拉的民眾。 溫憲 攝
西礁島上的「古巴情結」也因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一段經歷而更為濃烈。1931年,海明威搬入西礁島懷特黑德大街907號,並在那裡創作了《喪鐘為誰而鳴》、《午後之死》、《非洲的青山》、《獲而一無所獲》、《吉力馬札羅的雪》、《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等多部作品。1939年,海明威從西礁島來到哈瓦那,並在那裡度過了他一生中超過1/3的光陰。他曾經這樣描述古巴:「我熱愛這個國家,感覺像在家裡一樣。一個使人感覺像家一樣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鄉,就是命運歸宿的地方。」
7月20日上午,在華盛頓古巴國旗升起現場有那麼多人舉著「我愛古巴」「結束對古巴禁運」「歡迎美古建交」等標語牌歡呼之時,也會讓人感到民心的力量。世易時移若此,筆者看到歷史老人也笑了。
在現場支持美古建交的民眾。 溫憲 攝
美古兩國關係將近1.98萬個日日夜夜的跌蕩起伏令人悟道,為國之道恰如為人之道,要學會平等,也要學會尊重,那種「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思維定勢不可持續。公道自在人心。要處理好鄰居關係。在一個國內宣揚民主的國度,在國際關係上也應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各國自有其國情,各國有權根據本國情況選擇發展道路。鞋子是否舒適只有自己的腳知道,而自己的道路一經選擇,就應堅定地走下去。
在經歷了如此一番風浪之後,美國至少在表面上承認了對這個鄰國的平等與尊重。7月20日下午2時38分,美國國務卿克裡與古巴外長布魯諾·羅德裡格斯出現在美國國務院聯合記者會現場,這比預計的時間晚了近一小時。入場時,羅德裡格斯面帶笑容,而柱著拐杖來到現場的克裡則面色凝重。克裡和羅德裡格斯兩人同樣先後以英語和西班牙致辭,都稱進行了建設性會晤。克裡說,這一天標誌著美國以相互尊重開始了與古巴的新的鄰居關係。美國承認原來孤立古巴的道路行不通。今後與古巴全面建立關係還將是一個很長的進程,其間需要耐心。古巴外長則在講話中坦承古美兩國仍在對於人權的認識、國際法等領域有著嚴重分歧。古巴要求美國儘快歸還關塔那摩,儘快解除對古巴的禁運與制裁。
在現場支持美古建交,呼籲解除對古巴制裁的民眾。 溫憲 攝
美國在歷史道路上前進了一步,卻並沒有改變其為美國。它的骨子裡仍有著通過新的形式改變古巴社會制度的衝動。歐巴馬政府在實施與古巴改善關係的進程中,還會面臨國會內反古勢力的強力阻撓。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不少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已經發誓阻止美古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美古關係的新博弈已經展開。
本期編輯:小非哥
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來自微信公眾號鏡鑑(jingjianpd)。
查看歷史消息:文章頁面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查看歷史消息
分享這篇文章:文章頁面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