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新的衣服、依舊好使的家電、孩子不再喜歡的玩具,出售這些閒置物品,生活環保又節約。眼下,二手電商平臺越來越紅火。但記者調查發現,在正常交易下,一些二手平臺裡還藏著一些「不可描述」的商品,什麼原味絲襪、黃片網盤帳號,甚至有陪過夜的「特殊服務」。儘管多家二手平臺都將這些列入禁售品,但有賣家通過隱晦發布商品信息,隨後在私信裡或乾脆轉戰微信、QQ放肆兜售,以「二手」為幌子傳播低俗乃至淫穢信息,滿足極少數人的變態需求。多個平臺表示,為清理這些有害信息,一直不間斷進行人機共查,但畢竟精力有限,希望用戶積極舉報。
閒魚上被求絲襪
36歲的馬女士手機裡有兩個二手物品交易軟體,不到兩年時間裡,她已經賣出去超過50件閒置物品。可是上個月,馬女士在閒魚發布了一條高跟鞋的售賣廣告後,突然開始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留言,「開始有人問我絲襪賣不賣,我一想,雖然確實有張照片是我穿著絲襪和鞋子的展示,但已經寫得很明確是賣鞋啊。可第二天,我陸續又收到一些站內私信,問有沒有『原味』絲襪和內褲。」看到這些詢問,馬女士覺得一陣噁心,「真不知道這裡面到底藏著些什麼人」。
微博上,有同樣經歷的小段說,「閒魚上掛了一雙高跟鞋,很快就有5個人跑來問我賣不賣絲襪,1個問我賣不賣內褲,200塊錢一條,還有1個要交朋友。」
記者從多家二手平臺搜索發現,馬女士和小段的遭遇並不算罕見,不少掛裙子、鞋的賣家留言區都出現挑逗性的話語,「穿過沒洗的有嗎?」「原味內衣來一套啊,出高價」。
此外,在一些有女性露臉作為模特的頁面裡,留言中更是不乏低俗話語與廣告推廣,語言極其露骨。「這麼低俗的內容如此泛濫,大家都能看得到,真是尷尬又噁心。」有網友評論。
賣家繞開屏蔽詞攬生意
這些不懷好意的買家留言低俗涉黃,而更大膽誇張的是出售「原味內衣」的賣家。記者發現,儘管在轉轉、閒魚、獵趣等多個二手商品交易平臺輸入「原味」「二手內衣」「絲襪」這樣的關鍵詞,已經無法找到相關商品,但賣家繞過這些關鍵詞後,利用某些暴露圖片或某些諧音詞彙進行暗示。不少賣家和買家已有了相當默契,留言區簡單一招呼,便轉入「私聊」。
一旦進入私聊階段,那些看似正常出售全新絲襪、內褲的賣家,就開始直接表示自己賣的是「原味」商品,將價格更改翻倍後,再讓買家拍下付款。也有的賣家會讓買家添加其微信或者QQ,以便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
記者添加了其中一位賣家,對方自稱是一名空姐,平時售賣的絲襪和內褲都是自己和同事、同學們穿過的,絕對「貨真價實」。在其朋友圈,不僅僅有所謂空姐們的日常工作照,還有一當場脫下絲襪的小視頻和給顧客發貨的全過程。「可定製,想要什麼樣式或者品牌的內褲,你買來給我,我穿過後再寄給你,包滿意。」
除了這些,她朋友圈還偶爾發出一些大尺度小視頻,進一步聊天后,對方稱只要記者花199元就可以加入會員群,入群後小視頻可免費贈送,購買原味絲襪和內褲也只需要會員價50元一條,是原價的一半。在幾番勸說後,見記者還沒動心付款,對方不一會兒就將記者拉黑。隨後,記者將該帳戶向平臺進行了舉報。
借賣二手貨提供色情服務
還有一些人盯上二手平臺,實際上根本手裡就沒有二手貨要賣,就連發布的原味內褲、絲襪、內衣也都是幌子,而他們實際的目的,是引導「懂行」人添加微信後,推銷黃色視頻及裸聊、豔舞表演,甚至同城上門服務。
記者添加了其中一個人的微信後,對方主動問詢是否需要A片,隨後發來一個廣告截圖,「國產、動漫、絲襪,總共3200部,打包只需要15元。」
記者通過微信支付15元後,根據對方提供的百度網盤連結加入一個群,群中的共享文件打開後,確實如其所說,幾千個淫穢小視頻迅速顯示在屏幕上。
除了出售A片外,對方稱還能提供「一對一視頻」服務,價格在每小時200元到500元不等,「不同價格服務的內容肯定是不一樣,你可以先選個便宜的體驗一下。」見記者表現出猶豫,對方開始詢問記者到底有何需求,「只要你能說出來,我們就可以辦到。」他表示,自己雖然在湖北,但是如果記者有需要,可聯繫北京的業務夥伴提供上門服務。
■平臺回應
有害信息清理從未間斷
對此,採訪中多家二手平臺都稱早已將所謂的原味絲襪、內衣打入禁銷行列。
閒魚客服表示,雖然公司是二手貨交易平臺,但二手絲襪內衣不允許銷售,他們也一直通過後臺關鍵詞屏蔽和人工搜索,來全面過濾低俗信息,但因確實精力有限,並不能糾察出全部有害內容。此外,對於一些不法分子有意打擦邊球,使用一些敏感度比較低的涉黃詞彙,不管是機器還是人工,都很難一眼識破,工作難度較大。獵趣的工作人員則表示,打擊各類不法信息的工作一直沒有間斷過。其餘幾家平臺均表示,對於發布有害信息的帳號,不論是買家還是賣家,都有嚴格的管理機制,輕者禁言,重者封號拉入黑名單。
不過,他們也都表示,光靠平臺的打擊,往往不能徹底消除這類信息,希望用戶也能自覺維護平臺良好的交易環境,「不要發布或者關注這樣的信息,發現別人發布,也請及時向我們舉報。」
■律師說法
平臺應盡監測排除義務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張新年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網上交易的商品或服務應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涉黃商品和服務本身屬於違禁物品及服務,為法律所明令禁止,經營者在網上進行非法交易應當承擔法律責任,這無可厚非。
但對類似閒魚、轉轉、獵趣這樣的網絡交易平臺,如果存在監管責任缺失的情形,疏於對經營者主體身份及其發布的商品和服務的檢查監控,甚至明知有不法行為還怠於處理,輕則構成行政違法,相關政府部門可依法給予其行政處罰,重則涉嫌犯罪,甚至可以數罪併罰。
張律師認為,網絡交易平臺只要建立符合法律規定的檢查監控制度,對於經營者的註冊和信息發布等行為在事前、事中、事後盡到了法律所規定的注意、監測、排除義務,且對相關的侵權、違法、犯罪信息不明知、不應知,發現違法信息後能及時採取必要措施,一般而言,就可以免予承擔法律責任。
其次,如果平臺未能盡到法定義務,審核、過濾機制不完備,對一些顯而易見的違法信息不能主動屏蔽,甚至對一些用戶已經反映投訴的,仍不能及時處理,則應依法承擔責任。
■記者手記
事前規避比事後甄別更可行
黃色淫穢信息在網上傳播不是啥新鮮事兒,但按以往理解,似乎主要在社交與分享平臺上,這些東西才有傳播的「沃土」。不曾想,連二手購物平臺也被低俗色情內容有組織地侵入。採訪中印象很深的是,幾乎所有二手平臺用戶在聽見或親眼看到這種汙穢信息後,都表現出極大驚訝,被提供色情服務者的「腦洞」所震驚。就像記者之前採訪中遇到過的,網約車平臺上竟然也有人幹起了色情服務勾當。
淨土從來就不存在,沒有監管、沒有約束、沒有糾錯與打擊,連電線桿都不會幹淨,何況網際網路。在社交網絡環境裡,靠二手平臺的「糾察」將不法信息發布者一網打盡確實強人所難。
既然刪除難度這麼大,那麼事前的規避是不是更容易些呢?記者註冊各個二手交易平臺時注意到,只要通過電話號碼或者微信號、qq號,就可輕易登錄網站,隨後不管是買東西還是賣東西,都不需要其他資質審核,發布內容的門檻很低,可以說是一個買賣自由的交易市場。這種低門檻、淺資質,是不是讓不法分子輕易就拿到了入場券?同時,打擊色情是持久戰,有必要發動群眾,微信等社交軟體目前的舉報機制就很強硬與高效,二手平臺不妨認真借鑑。
據《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