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學生一直堅持鍛鍊。
目前,我省各大學正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體質測試。記者近日調查了六所大學,發現近幾年每次體質測試,都會有不少學生不及格,特別是大一、大三、大四的學生,體質弱的問題更加突出。有的學校大一學生跑步、引體向上兩項體測68%不及格,還有高年級的男生,全班體測居然「全軍覆沒」。學生心臟病、高血壓、低血糖、腰椎間盤突出等病症屢見不鮮,甚至有的學生爬四五層樓上課都喊累。有老師指出,為了適應將來就業崗位需要,大學生應像塑造人格那樣塑造體格。
□文/圖 本報首席記者 李梓
全班男生體質測試幾乎「全軍覆沒」
依照有關規定,每年進入10月份,我省各大學會陸續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體質測試。測試項目主要有50米跑、1000米(女生80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女生一分鐘仰臥起坐)。近幾天,記者先後調查了河北師範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地質大學、石家莊學院等6所大學,得知每年都會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學生體測不及格問題。
大一不及格率最高,大三、大四緊隨其後,大二情況最好。
一位大三學生說,他們班10位男生於今年10月進行了體測,1000米跑、引體向上都不及格。比如1000米跑,大三男生跑4分30秒就可得60分,而實際上他們班大都跑了六七分鐘;再比如男生引體向上,做11個就可及格,但他們只能勉強做五六個,有的甚至連做一個的勇氣都沒有。
同一所大學的另一個大三班,10個男生只有2人在1000米跑和引體向上測試中過關。
另一所大學的一位大四男生說,他們班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10個男生有一半放棄了引體向上測試,即使沒放棄的也很少能做11個。
記者在位於高新區的一所大學看到一份2016年物電學院大一學生體質測試表格,顯示247名學生中,有167名1000米跑(女800米)、引體向上(女一分鐘仰臥起坐)測試不及格,不及格率高達68%。其中,女生一分鐘仰臥起坐最低標準26個,但很多同學達不到這個最低標準,得0分者也不在少數。
這所大學一位老師表示,今年學校的體測工作還在進行中,從往年情況看,在所有體測項目中,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引體向上及格率最低。拿引體向上來說,如果嚴格按照要求測試,不及格人數至少80%。另外,學生的身高與體重比例不協調問題也比較突出,過胖過瘦者居多。
弱不禁風,體測成為很多大學生的噩夢
為了促進學校對大學生體質的重視,依照有關規定,記者調查的每所大學都為大一、大二的學生設置了體育課,大學生可按各自的興趣選擇體育活動內容。
但這並未完全調動起所有大學生鍛鍊身體的積極性。一些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完全依賴於每周一兩次的體育課,平時沒課時便宅在宿舍玩電子遊戲或閒聊,晚上不睡覺,早晨不起床,課堂上打瞌睡。還有的經常不吃早飯,想吃飯時叫外賣,想購物時找快遞。長此以往,有的學生要麼肥胖,要麼精瘦,身體免疫力低,動輒就感冒發燒。有個學生,走路不小心還摔傷了大腿,至今腳踝處還有兩顆鋼釘沒取出,無法參加體測。
有學生說,體測成為很多同學的噩夢,他們愁眉不展,很不情願參加體測。體測後,有些學生腰酸腿疼,有的甚至累得倒地不起,一兩天不能正常走路。
有學生不好意思地說:「我們步行到五層樓教室上課都累得氣喘籲籲!」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體育老師透露,因為懶得運動,很多大學生已經出現病理特徵,心臟病、嚴重高血壓、低血糖、腰椎間盤突出等病症防不勝防,近視眼就更別說了。
河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李景升表示,大學生是精英人群,承載著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如果體質差,不但會影響大學生專業學習,而且難以承擔未來就業與生活的重擔,高校更難以達到高質量、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健身,115公斤「胖哥」變成65公斤「帥哥」
大學生作為一個成年人,自己是否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能指望學校和老師督促,而是自己應該擁有健身意識,養成鍛鍊的習慣。
事實也是如此。同是一個學校、一個年級、一個專業,大學生對待體育鍛鍊的認識不同,體測結果也迥然有別,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
一些喜歡體育鍛鍊的大學生,帶動了全宿舍、全班同學鍛鍊身體的積極性,體測中全班「勝利會師」的情景也時有所聞。一所大學的趙班長說,他們班22名女生,只有兩名同學跳遠不及格。另一所大學的尹同學也說,他們班27名女生,在最難的跳遠、跑步測試中,僅2人不及格。
在校大學生李文碩,以前身高172釐米,體重90公斤。大一下半學期,他開始健身,現在身高182釐米,體重71公斤。
李文碩除了參加學校的體育活動,平時也愛運動。他說:「健身是一個孤獨且漫長的過程,我試著去享受這種孤獨,每次健身流汗的快感,疲勞過後的放鬆,以及看到自己身材慢慢變好的那種自豪感,是讓我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所以,他今年體測各項成績在全班均列第一。
李自強同學是一位專接本學生,高中時體重高達115公斤,上大學後他堅持通過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減肥,然後再適當地做一些無氧運動,鍛鍊肌肉。如今,他體重保持在65公斤左右。他說:「剛開始的時候是很難的,特別不想去,但是一想到身體要緊,我就逼著自己去,過一段時間就習慣了!」 這次學校體質測試,他一路凱歌。
體測流於形式,有些學生根本不當回事
河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書記李景升、石家莊學院體育老師李偉認為,造成許多大一新生體質差的原因,主要是他們在中學時期因忙於應試,導致身體亞健康。通過鍛鍊,大二體測時及格率激增。
李景升老師認為,到了大三、大四,由於學校停止了體育課,再加上一些大學生作息時間、生活起居缺乏規律性,健康狀況逐漸下滑,體測結果肯定不理想。
但也有老師認為,體質測試成績與學業掛鈎政策落實不到位,助長了學生們的「懶病」。 另外,我國目前有關體育安全事故的立法制度還不夠完善,一旦體育課出現安全問題,學校和教師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很多老師不敢去真正按體育鍛鍊的強度去上體育課。
還有一個讓很多學校都諱莫如深的原因,就是有些大學對學生體測流於形式,不是在激發學生鍛鍊積極性上動腦筋,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上報數據上,導致一些體質差的大學生對體測結果不關心、不重視。
建議學校規定學生每天至少鍛鍊30分鐘
針對大學生在體測中暴露出的問題,接受採訪的老師和學生們給出了許多建議。李偉老師說,清華大學非但沒有停止大三、大四學生的體育課,而且還把體育課課時提高到每周三四節課。因此,他建議相關學校應向清華大學學習,把體育課貫穿於大學生活的始終。
河北科技大學李景升老師建議學生宿舍統一規定作息時間,並嚴格執行;規定學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參加至少30分鐘的體育鍛鍊,每天下午4時30分至5時為固定鍛鍊時間。
大學生李文碩建議同學們不要老是宅在宿舍玩遊戲,或躺在床上睡覺、玩手機,趁著自己還是一名衣食無憂的大學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養成健身的好習慣。
老師希望大學生們應像塑造人格那樣塑造體格,以適應將來就業崗位和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