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會暈車暈船?

2021-01-12 百家號

可能好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坐車或者乘船時,顛簸的路面,密閉的空間,要不了多久,就開始感覺胃部不適,緊接著噁心感強烈上湧,嚴重的時候甚至嘔吐。下了車就好了。

我們都知道,這是暈車或暈船,英文叫motion sickness。

暈車有史可查的記載可以追朔到遠古。英文的噁心nausea一詞就來自於希臘語的Naus,就是船。看來古希臘人就將噁心跟乘船關聯了起來。希波克拉底曾經寫道「海上乘船證明了移動會讓人不適(sailing on the sea proves motion disorders the body)。1975年的reason & brand一書記載,拿破崙在埃及時曾經準備成立一支駱駝偵察軍團,結果士兵們騎上駱駝,立刻被左晃右擺的駱駝折磨得伏背猛吐,只好作罷。

最著名的暈車名人恐怕就是提出偉大的進化論的達爾文了。達爾文將這個折磨得他痛苦不堪的暈車形容為Pandemonium(亂鬨鬨,混亂不堪)。但可惜,即便是達爾文也沒有能解釋為何人類進化出暈車這個功能來。

古往今來,科學家們對我們為何暈車提出了很多種花樣百出的理論。

1977年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由牛津大學的心理醫生Michel Treisman撰寫的論文提出暈車這一現象可能是人類為了清除吃進去的神經毒素。他認為,如果我們的味覺或者胃腸道的感覺系統不能正確地發現食物中的毒素,也許暈車導致的嘔吐就是一個補救措施。

當然,這樣的假說很多,但都沒有實質的證據。

目前最為學界接受的理論是稱為感覺衝突理論的一種假說。

我們的耳朵,不光是外面可以看到的部分。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內耳有一個器官叫做前庭。前庭裡面充滿了特殊的液體,以及能感受液體變化的細胞。當我們的身體發生傾斜,或者前後移動時,內耳的前庭就能感受到這種變化,從而向大腦發出信息,告訴大腦我們的身體在傾斜或者移動。但大腦感知身體移動與否不光只是通過內耳判斷的。我們的眼睛,通過對周圍環境的判斷,也會及時反饋給大腦身體是否移動。此外,我們身體的皮膚,肌肉和關節都有豐富的感覺受體,能準確的感知四肢的位置狀況,以及移動的速度,也能向大腦提供信息。通常情況下,這幾種感覺信號是一致的,比如你在走路的時候,內耳判斷出身體是在向前移動,眼睛通過看見周圍環境也能判斷是在向前移動,而四肢和關節的感受器也能判斷出前移的速度和方向,同時反饋給大腦,於是大腦就精確的知道了現在的身體是在向前步行。

但是,某些情況下,這幾種同時傳遞給大腦的信號出現了矛盾,大腦就會無所適從,開始出現紊亂。這就是所謂的感覺衝突理論。

舉兩個例子。

一個兩歲的孩子,坐在汽車後座。汽車在一個彎曲的道路前進。孩子的內耳前庭會很準確的判斷現在他的身體是在跟隨汽車的前進而彎彎曲曲的前進。但是,同時,他的眼睛因為只能看見前座的後背,傳遞給大腦的就是」我沒有動「的錯誤信號。他的身體關節感受器也告訴大腦「我的身體是靜止的,沒有移動」。這個時候,就產生了感覺矛盾。

太空人在太空工作時,雖然是無重力狀態,他或她的眼睛是可以準確判斷身體的移動狀況的,但由於缺乏重力的作用,前庭內的液體也是處於失重狀態,前庭於是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因此向大腦發出的是錯誤信息。這兩種信號互相矛盾,讓大腦無所適從。

於是,暈車暈船的感覺出現了。

一個著名的研究為這種假說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發表在1968年的Acta Oto-laryngologica雜誌上,美國海軍所做的研究提供了證據。海軍因為苦惱於水手們在大海上暈船既普遍又嚴重,做了很多相關的研究。他們找來10名先天內耳迷路缺失的病人,和20個正常人。讓這30個人隨艦隊出海。結果發現,在海上滔天的大浪中,所有20名正常人均吐得昏天黑地,而那10名迷路缺失的人沒有一個人出現噁心嘔吐,全部冷眼旁觀,安然無恙。這個研究證實了內耳的前庭功能是誘發暈船的重要一環。

但是,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因為這個感覺衝突理論無法解釋為何女性比男性暈車暈船的多。也不能解釋為何乘坐同一輛車,開車的人很少暈車,而乘客暈車的很常見。

明尼蘇達州大學的Thomas Stoffregen博士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認為,人乘車乘船前的姿勢很重要。人體有一個精妙的,自然的搖擺平衡。他的研究發現,玩電視遊戲的人,如果他的頭歪的越厲害之後出現的噁心嘔吐感覺也就越強烈。而容易噁心嘔吐的孕婦平時走路的姿勢也更傾向於偏向一側。因此,他認為,暈車表現不過是人體對於新的身體姿勢的一種反應,我們的身體必須對新的姿勢進行學習,直到做出合適調整之前,人體的姿勢調節系統就會出現混亂,導致不適。

但這還是還無法解釋為何人體進化出這樣一個不利於人體移動的反應來。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我們一旦學會騎自行車就終身不忘,但即便是老水手,一旦在岸上呆的時間長了,再回船上又會出現暈船。

嘔吐難道是人體對抗暈車的進化出來的一種反應?

1930年,claremont博士在論文中提出,之所以暈車會導致噁心嘔吐,是因為暈車所導致的感覺傳入的衝突紊亂與食物中毒所引起的反應是相同的,大腦無法分辨,因此命令胃做出嘔吐的反應,以排出有毒食物。1977年和1990年的兩個研究也贊同這種觀點。這也許是為何我們進化出暈車這種看似不利的反應的原因。

那為何有些人暈車,有些人怎麼晃也不暈車呢?

統計顯示亞洲人大約有80-90%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暈車,而歐洲人和非洲人只有近50%。2歲以下的孩子很少暈車,但2-12歲的孩子則是暈車最多的人群。

研究發現,不同人的知覺處理能力,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不同敏感度,胃的反應敏感度,以及如血管緊張素等的激素水平都會導致不同人對暈車敏感度的不同。

那麼,暈車暈船怎麼預防或者減輕呢?

有一些暈車暈船藥,最常用的包括外貼的莨菪鹼,或者口服的鹽酸苯海拉明等等。這些藥通常需要在乘車乘船之前使用,以緩解或者預防暈車暈船。

另外還有一些方法:

? 不要吃得太飽,儘量避免太油膩的食物。

? 臉朝前坐。坐飛機時儘量靠近機翼,減少顛簸的可能。

? 坐車時,如可能,坐前排,眼睛看遠方地平線。讓空調吹風口吹向臉部。

? 坐船時,儘量坐到最上層甲板,船身前部,眼睛多看遠方海天交接的地方。

? 不要吸菸。

? 短促緊張的呼吸也會誘發暈車,因此儘量緩慢平穩的呼吸。

? 市場上有很多所謂刺激穴位預防暈車的手鐲或者手帶之類的商品。但是目前為止,所有的大型研究都沒有能證實它們真的有用。

相關焦點

  • 改善寶寶暈車暈船症狀的10大妙招
    作者:寶寶知道 MMYYFF33暈車暈船的難受相信現在很多已為人母的媽媽們很有體會,那種頭暈和天要塌下來的恐懼感,讓人想起仍然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所以,任何一個媽媽都不希望這種痛苦的經歷再發生在自己寶寶身上。因此,對於表達能力還沒發育完全,尤其是口語表達還不好的暈車暈船寶寶,如何發現、預防、改善和治療暈車暈船症呢?
  • 出行增多,怎樣用最簡單方法,避免暈車、暈船?
    說真的,坐高鐵、飛機也有暈的, 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避免暈車、暈船? 成了必備的知識,了解後,對家人及朋友,也是個細緻的關懷。為什麼會突然暈車、暈船?你坐汽車 ,飛機或者高鐵, 你正在用手機或筆記本電腦處理工作,突然, 你暈車了,為什麼呢?
  • 暈船暈車的小方法,風油精最有效
    不過也有朋友不喜歡坐車,因為他們暈車。這種感受很多人親身體會過,那種噁心嘔吐的滋味簡直酸爽極了。有時候甚至看見汽車和船就會吐,是不是很誇張?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妙招,希望可以幫到那些受暈車暈船困擾的朋友。1、生薑片。生薑大家都知道是一種調味料,沒有它的加入菜品不會鮮香美味。生薑還有治療暈車和暈船的功效。
  • 會暈車的人開車為什麼沒事?坐後排為什麼容易暈車?
    來源 | 《萬物》等編輯 | Mirror會暈車的人為什麼開車沒事?坐後排為什麼容易暈車?圖源 | pixabay暈車、暈船、暈機都屬於暈動病(又稱運動病),是由於人體的平衡感錯亂,把大腦弄暈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司機不會暈車,他們需要一直注視著窗外的移動景物,而且掌控著車輛的動向,讓大腦更容易接受你在移動的事實。白煮蛋為什麼有的難剝,有的好剝?
  • 暈車、暈船、暈飛機,一個辦法來幫你
    相信很多朋友都經歷過乘車、乘船、乘飛機時暈車、暈機的症狀。症狀不明顯者可能只會出現輕微的頭暈,症狀較為明顯者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有些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會採取如多喝水,塞鼻子、聽音樂等措施來緩解暈車、暈船而產生的不適感。然而有一些體質特殊的人,暈車、船一度嚴重到了需要通過口服藥物來緩解不適症狀的地步。那麼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 感覺挺健康卻會暈車暈船,原因是啥?如何破?
    暈車不是脆弱,有辦法破 寂寞了一段時間的景點,在呼喚。常出去浪浪,出去浪浪,瞅瞅花兒和姑娘,看看鳥兒和烏龜。當前,油價正處於難得的歷史低位,高速公路還沒有恢復收費。經歷了封閉式防疫生活後,誰不想借著這難得的消費拉動小長假,出去遊蕩呢? 不過,有些人卻挺尷尬,擔心暈車暈船。
  • 為什麼暈車的人開車沒事,但是坐在後排就容易暈車
    暈車,暈船,暈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運動病,它也被稱為暈動病。這是由於人體的平衡感錯亂,導致大腦反應不過來引起的頭昏腦脹。但是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特別奇怪的問題,一個人經常暈車,但是如果讓他開車的話,他就不會暈車,他要是坐到後排就會暈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有些人「暈車」,有些人卻不暈?原來是「它」在搗鬼!
    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出門乘坐交通工具卻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因為他們暈車。暈車是非常難受的一件事情,不僅會頭暈噁心嘔吐,而且還會感覺頭痛腹痛,坐車對於他們而言簡直是受罪。但是有些人不管坐什麼車,坐多遠距離,都不會有暈車感,這是為什麼呢?
  • 為啥VR體驗有點暈 和暈車暈船是一回事嗎?
    聽說過暈車、暈船,但是,暈動症是個什麼鬼?其實,暈車、暈船都屬於暈動症,暈動症本質上指的就是個體因汽車、輪船或者飛機在各種形式的運動過程中,前庭神經受刺激產生的疾病。發病時,患者會出現上腹不適、噁心、面色蒼白、冷汗、眩暈等症狀。而且,研究人員通常會把VR引發的暈動症稱作暈屏症。
  • 澳洲暈車暈船暈機神藥推薦!出去玩的時候再也不怕又難受又沒有心情欣賞美景啦!
    到底人為什麼會暈車呢?  暈動病是汽車、輪船或飛機運動時所產生的顛簸、搖擺或旋轉等任何形式的加速運動,刺激人體的前庭神經而發生的疾病。患者初時感覺上腹不適,繼有噁心、面色蒼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暈、精神抑鬱、唾液分泌增多和嘔吐。
  • 為什麼暈車的人能開車?和不愛暈車的人相比,誰體質更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驗過暈車、暈船、暈飛機,如果你從來都沒有這種體驗,說明你十分幸運。因為這種感受真的很難受,輕則是頭暈、噁心,嚴重的還會出現嘔吐、面色蒼白、心慌意亂等不適,而這些現象都可以被稱為「運動病」,或有「暈動病」的說法。
  • 【郵讀】為什麼坐郵輪不會暈船呢?
    什麼是暈船?暈船是一種最常見的航海疾病。乘坐交通工具發生顯著顛簸或急劇升降、旋轉時,人體位置的頻繁變化,當這些變化超過某些人平衡器官的適應能力或超過內耳前庭系統的耐受限時,前庭精神功能暫時紊亂,在加上旅途中視覺、嗅覺受到不良刺激以及內臟的顛動等因素,有些人便可能發生暈車、暈船或暈機,醫學上統稱為暈動病,是一種平衡失調的疾病。
  • 為什麼有些人會暈車,有些人又不會呢?這麼多年了今天才知道
    嗨各位老鐵們謝謝大家的陪伴,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暈車那些事!小編作為一個資深的暈車患者來說每次坐車的時候那滋味別提有多「爽」了。可是為什麼有的人比如像小編一樣就會暈車呢?而有的人卻從來不暈車。難道是我們的身體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嗎?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暈車背後的奧秘。
  • 暈車暈船,是脆弱的表現嗎?有啥辦法可以破?
    不過,有些人卻挺尷尬,擔心暈車暈船。同樣的人,為何有不同的安排?看上去挺健康的人,為何如此脆弱?這局,該如何破?旅行時,由運動所起嘔吐等綜合症狀,在醫學中,稱為暈動症,表現可以是暈車或暈船,也可以是暈飛機,或者是暈玩具,比如,別人在遊樂場的過山車上談笑風生,自己從旋轉木馬下來後,會暈得跪地不起。暈動症,總體來看,是由於搖擺、顛簸、旋轉等導致的各種不適。
  • 兩節出遊暈車、暈船、暈機太難受,防暈救急貼看這裡!
    但不少人對開心的旅途惴惴不安,因為——暈!實際上,暈車、暈船、暈機統稱為——暈動病。沒錯,這確實是一種疾病。暈動病非常常見,有些人是天生就暈車,有些人則是後天在偶爾某次暈車經歷後,就一發不可收拾。那麼,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好受一點?我們總結了一個超實用的秘笈!用藥注意部分由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吳一福提供。
  • 為什麼有的人會暈車,暈車和什麼有關係?
    為什麼人會暈車呢?其實很多人都會暈車,特別是當車裡擁擠人多空氣不良,有汽油和尾氣的味道,或者汽車顛簸搖晃的時候,暈車主要表現就是頭暈,噁心想吐。但暈車和腸胃沒啥關係,其實暈的是人的眼睛和耳朵之間感受信息的不平衡在作怪。
  •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暈船嗎?
    這類朋友的暈船原因也和先天因素關係很大,只有對應訓練後才能適應海上生活。🔹正常體質型——當海上風浪較大,船體左右搖晃,幾乎站不穩時會出現暈船反應。這種類型的朋友在人群種佔比最大。🔹海上老手型——較普通人於風浪中的搖晃耐受度明顯提高,只有當海上風浪很大,人們必須要藉助外物方能站穩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暈船。
  • 暈車怎麼辦 如何快速解除暈車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難免要因為各種的事情乘坐汽車或者是其他的車輛,但是,有不少的人,都會有暈車的症狀,那麼,一旦出現暈車的症狀,乘車對於這些人來說就是特別痛苦的事情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暈車怎麼辦?
  • 為什麼司機不暈車,乘客會容易暈車?了解一下
    在日常出行中,乘車已經成為了最主要的出行方式,黃金旅遊季一來,多少人按耐不住想要出去浪了,可總有些人,屁股一沾上座位,大腦就開始翻雲覆雨,因為身體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人難免有暈車煩惱,暈車不僅頭疼頭暈還會引起胃部不適,胃裡猶如翻江倒海一般洶湧,想起來就難受,如果是走在崎嶇山路或者緊急剎車,暈車現象會更嚴重
  • 為什麼有人總是暈車,而有的人卻沒啥感覺?是先天體質決定的嗎?
    對於熱愛旅遊的人,或者經常出差的人,暈車是個很痛苦的事情。暈車的人,往往也會暈船、暈機,這不是一種現象,而是一種病。不管暈車、暈船,還是暈機,都是暈動病。在人們的認知中,一般會認為暈車的人,體質相對更差,而不暈車的人體質更好。那麼,這種想法真的正確嗎?暈動病的發生,確實和先天體質有關,但是關聯性是不高的。體質不好的人,確實更易暈車,但是暈車的人未必都是體質不好。兒童就比成年人更容易暈車,女性要比男性也更容易暈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