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障生活》說課稿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論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以後的教師職業生涯中,大家都要經歷說課這個環節。因此,中公教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法律保障生活》這一節課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
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第九課第二框的內容,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七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框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第九課第二框的內容。設置本單元主要是幫助青少年了解社會生活不僅需要道德更需要法律。本框只包括兩方面知識點,分別是法律的特徵以及法律的作用,通過法律特徵及其作用的學習,明確「法不可違」,從小樹立維權意識,指導家庭、學校、社會、司法保護等方面的責任,學會採取正當的方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終成為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二、說學情
關注學生,以學生為本是新理念所倡導的,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需要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青春期的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但往往又很片面。如對「規矩」「法律」的認識,學生往往只看到「規矩」「法律」約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認識到「規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條件,對「規矩」「法律」產生反感,從而不能自覺遵守「規矩」「法律」,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對青少年進行法律保障生活的教育勢在必行。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知道法律的特徵,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
2.能夠說出法律的規範作用和保障作用。
【能力目標】
能夠遵守法律、利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能夠同違反法律的行為作鬥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提高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熱情,增強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
法律的特徵、作用。
【難點】
理解法律與其它規範的區別。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本節課我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自主學習法。這有利於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夠在開課之初就牢牢抓住學生的吸引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表達對法律的感受。進而引出對本框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新課講授主要講解兩個大的知識點,分別是法律的特徵以及法律的作用。
1.法律特徵
法律有三個特徵,分別從其來源看、實施看、適用範圍三個角度來學習。
活動一:從來源上看法律
首先我會通過多媒體連結展示材料,並配相應圖片:在我國,制定法律的權力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的制定過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審議、表決和公布四個環節。法律案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後,由國家主席籤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實施。
讓學生想一想:(1)從法律的來源上看,法律有什麼特徵?
(2)法律與道德的來源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學生分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
最後我進行總結: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道德規範、風俗習慣是人們長期共同生活而約定俗成、自發形成的,道德等其他行為規範不是由國家制定的。
這裡多媒體它集聲、像、形為一體,使與知識點相關的問題的提出由抽象變具體,由無形變有形,更加直觀形象。同時學生結合所見所聞所學分析討論,討論中觀點碰撞,從而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從實施上看法律
首先多媒體展示資料:「6.26」國際禁毒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5起毒品犯罪案件進行了集中公開宣判。當天宣判的案件均為一審案件,分別是文禮紅販賣、製造毒品案,劉家良等走私、販賣毒品案,被告人張亨等製造毒品案,尼特爾坡運輸毒品案,蘆龍等製造、販賣毒品、非法持有槍枝案。在審理的這5起案件中,劉家良、文禮紅等四人一審被判死刑,張亨等四人獲無期徒刑。
學生思考回答:這起案件嫌疑人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說明了法律具有什麼特徵?
學生回答後,我進行總結: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而其他行為規範主要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慣、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證實施。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於道德等行為規範的最主要特徵。
以製毒販毒問題作為切入點,創建了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
活動三:約束範圍上看法律
首先多媒體出示視頻、文字資料:
2015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書記周永康涉嫌受賄、濫用職權、故意洩露國家秘密一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經依法指定管轄,移送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審查起訴。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周永康進行了一審宣判,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財產。
讓學生思考: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書記周永康被依法制裁,說明了法律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學生發言後,我進行總結: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周永康位高權重,同樣被法律追究,說明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誰也不能例外。
引用社會熱點話題,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
2.法律的作用
(1)法律規定權利和義務(法律的規範作用)
活動四:從內容上看法律
此部分內容講解回歸課本案例,讓同學們打開課本P93.讀一讀第一處「探究與分享」欄目並思考相關問題。
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回答回答,接著我進行總結:法律規範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
(2)法律是「保護神」(法律的保護作用)
活動五:學法用法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P93.讀一讀第二處「探究與分享」欄目,並分組進行小品表演:「小雲的問題解決了」。
活動內容:請同學們自行分組,並選出組長,由組長分配角色:小雲、小雲的爸爸、小雲的同學、老師、政府人員、律師等,在組內排練小品,自行編劇設計,先組內預演,再上臺為全班同學表演,先自評再互評。
討論角色分析:①小雲的受教育權被侵犯了,她很無奈。②小雲的父親為了生意節省開支,讓小雲輟學,很固執。③同學、老師同情和幫助小雲,但沒有好的解決辦法。④政府人員多次做小雲父親的思想工作,沒效果。⑤律師出面,問題解決了。
緊接著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想想律師的出面用的是什麼辦法?靠的是什麼解決了?
學生討論,小組代表發言後,我進行總結:在生活中,我們既受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保護神」。
通過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活躍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結合案例討論,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環節三:鞏固提高
此部分通過表格的形式呈現法律的作用,首先請同學們閱讀下面的表格:
法律名稱 | 主要目的 |
食品安全法 | 保障食品安全 |
建築法 | 保障居住安全 |
產品質量法 | 保障生產、生活用品安全 |
交通安全法 | 保護安全出行 |
治安管理處罰法 | 維護社會治安秩序 |
安全法 | 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
義務教育法 | 為義務教育提供保障 |
…… | …… |
並提出問題:從表格中,你讀出法律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
學生自由發言後我進行總結: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為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周全的保障,使我們能夠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法律將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通過表格的呈現,易於學生結合生活,體會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為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周全的保障。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在師生共同回憶的基礎上,我採用了歸納式小結。通過小結環節,使同學們對本課內容形成一個整體認知。
作業:我讓同學們自學課本P91.讀一讀「探究與分享」欄目以及想一想國家強制力包括哪些方面?下節課請同學們分享這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其實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補充與完善,通過作業的形式進行學習,實現知識的完整性,讓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個更全面的掌握。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師口頭講述的輔助手段,是知識的高度凝集與集中。因此,我特別重視對板書的設計。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所示: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