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8年結束還有21天
▽
逆習君說✎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
一個人停止成長的狀態,大概就是這樣子的。不要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停止成長,那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
😝文章末尾有彩蛋。
停止成長的第一個標誌
沉溺娛樂來逃避現實
前陣子見了一位從上海過來的老朋友,將近2年沒見了,他的改變讓我挺吃驚的。
他說自己正在創業,卻很久沒工作了,為什麼呢?因為他的項目遇到了瓶頸,另一個合伙人丟下他去搞別的項目,手頭的東西半死不活,自己更提不起勁去重新找出路,於是每天玩遊戲、刷抖音,得過且過,我和他見面的時候,他也是一邊耳朵帶著耳機,一邊眼睛沒離開手機。
要知道他以前可是行動力和學習力高超的一個人,如今這番狀態簡直讓人唏噓,他大老遠跑來找我,我猜他應該有一些心結需要解開,見他遲遲不開口,我間接問道:最近項目怎麼樣呢?2019年快到了,有什麼打算?
他依然是低著頭看著抖音,小聲的回了我一句:不談這個好不好。
我點點頭就不再說話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不願提及某事的逃避心理,回想自己最初創業慌得一比的時候,別人問起我的進展我也是非常抗拒,我不願面對也無力去改變現狀。
逃避心理是一種趨利避害的人性,美團王興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很多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
當一個人放縱自己沉溺於玩遊戲、刷抖音、看爽文這些即時快感來逃避現實生活的挫折時,他便開始停止了成長,因為他放棄了思考,放棄了努力,連自己都放棄了自己。
然而越逃避越解決不了問題,這樣一來,只會變成惡性循環,甚至從此一蹶不振。
停止成長的第二個標誌
待在舒適區不願改變
我有2個叔叔,兩人都年近60了,年輕時兩個人起點都一樣,一個地方長大,一個學校念書,高中畢業後,處在同一新起跑線上的兩人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叔叔A選擇離開家鄉,下海經商,叔叔B則選擇待在老家,去當一個木工謀生,時間一點點流逝。
叔叔A擺地攤猛吆喝躲城管,叔叔B在量木材挑材料;
叔叔A在學開汽車跑業務四處碰壁,叔叔B在打木榫釘木板;
叔叔A熬夜學計算機練打字,叔叔B在加工木材做家具...
如今,同是60歲的人,享受著移動網際網路的便利,用著相同的智慧型手機,叔叔B由於不了解網絡,深怕被騙而不敢使用網絡支付,只能用手機來打打電話看看視頻拍拍照。
叔叔A則因為生意往來,每月網上轉帳幾十上百萬,手機app各種玩法遊刃有餘溜到飛起,不輸任何一個90後00後,一些新鮮事物他也保持關注並能說出自己獨到的看法。
每逢過節走訪時,叔叔A總能給我講很多的新鮮事,叔叔B說的最多一句話就是:
「算了算了,老了,這個我學不來,不折騰了...」
叔叔B雖然矜矜業業,其實是停止了成長,在自己的舒適的一畝三分地內不願走出來,任由時光匆匆流逝,錯失了太多機會和人生可能性。
這大概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典型也是最深刻的停止成長的案例了。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如此,作家李尚龍曾經說過:把人搞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他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一根網線,再加個外賣APP,他就徹底廢了,哪裡也不願意去了,再之後,是哪也去不了了。
人性都偏好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待著,這種舒適區一旦建立,便不再願意將時間用來提升自己,不肯再嘗試新的調整,那麼一個人也就開始停止了成長。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
停止成長的第三個標誌
學了很多卻沒行動
你身邊應該也見過這樣的人,每天很上進,不斷地看書、報課,時不時在朋友圈曬出自己努力的樣子...然而1年後2年後,他還是老樣子。
我有個朋友,經常可以看到他在朋友圈曬學習的打卡記錄,這個月報了攝影拍攝課程,下個月又報了英語口語班。有次我和他小聚,碰到兩句英語看不懂,問他是什麼意思,他沉默了片刻回答說:
「...我也記不起來了,百度下..."
空氣就這樣突然的安靜了...
後面我無意間翻看他朋友圈拍的照片,發現他即使報名了攝影課程,拍的照也並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還是和以前一樣,構圖無重點,用光沒講究。於是我猜測他的學習狀態大概是:
知識穿腦過,生活仍照舊。
有一種自我滿足型的學習,是單向接收知識的信息,沒有進行轉化輸出,純粹只是享受了「我在學習」「我很上進」的那種成就感,並沒有真正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任何實質性的變化。
一切不能用來強化認知或者化成行動的學習都是無效的。
更可怕的是,這種自我滿足式的學習容易讓人陷入一種自以為掌握了知識的錯覺之中,不僅停止了成長,還讓人自信心爆棚,變得眼比天高,事實卻是命比紙薄。
認不清自己的人,結果大都不會好。
如何讓自己持續成長?
如何持續成長,不斷給自己換新血液,不斷變成更好的自己?以下是我在成長中踐行的3件事,也分享給你們。
1、換個角度,思考逆境教會自己的東西
逆境是每個人成長路上都無法避免的,學著把「這件事為什麼要發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替換成「這件事是想教會我什麼?」,你將發現自己面對逆境時的心態就不一樣了。
首先不會再一味的逃避,哪怕結局是令人難以接受的。面對逆境,我反而會思考這件事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我以後應該如何避免再次發生一樣的問題.
另外,在面對找我聊天的人,我也會透過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來審視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處理,可以如何避免出現?
與其逃避和抱怨,不如在逆境中多點思考和復盤,有時你換個角度,它對你來說會變成一份禮物。
2、功利性學習,階段性總結
有效的學習都是帶有目的性的,先理清自身缺乏的知識點,帶著問題在學習中尋找解決方案,只有明確了目的,學習起來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學習不是單一接收信息,還需要消化後再輸出,就像逆習君每天鼓勵大家看完文章後在留言區打卡的道理是一樣的,哪怕是一小段的輸出,乘以365天都會大大的不一樣。
從收集信息—梳理信息—總結輸出,將知識重新揉碎和自己的血液結合之後,才是真正學到的知識。
總結輸出的過程,本就是強化認知的過程,它會自然而然促進你思考如何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升你的思辨能力和認知水平。
3、即刻開始行動,先做起來。
有句話對我影響很深刻,分享給你們:
「不要因為某個問題解決不了,就停下來解決其他問題。」
這句話提醒了我,很多問題其實在短期內是無解的,能夠被容忍的,只要你不要停下成長的腳步,當你強大十倍、百倍之後,它自然就不是問題了,甚至不需要解決它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為什麼要分享這句話,因為現實中很多人時常會以遇到1、2個問題為藉口,讓自己心安理得不去行動。
沒有什麼問題值得你停下來。
你想學習寫作,想成為一名作家,那就現在開始行動,申請公眾號、註冊簡書,先寫起來,不要管自己的文筆問題;
你想鍛鍊身體,練出迷人馬甲線,那就現在開始行動,定個鬧鐘早起跑步,或者辦個健身卡,不要管自己的精力問題;
你想堅持看書,積累自己的學識,那就現在開始行動,每天堅持看書1小時,或者報名讀書會,不要管自己的時間問題
以上,最大的問題其實只是自己遲遲不肯行動,猶豫徘徊只是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消耗自己的心智資源,不如馬上行動,先做起來再說。
不誇張的說,行動就是一切問題的解藥。
不要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停止成長,那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
而所謂的厭倦、迷茫、焦慮,可能只是因為你停止了成長,我希望你能夠重拾自己,勇敢行動,在不斷的自我提升中,永保對生命的熱愛和活力,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內容,與君共勉。
📌作者簡介:小黑(原名:胡桂創),一個不安分的網際網路運營從業者,寫作愛好者,愛講故事,關注成長及職場等話題領域,希望能用文字和故事給他人帶來一點影響和改變。
💪本文由逆習讀者投稿,逆習君協助優化文章和排版,鼓勵對寫作有興趣的你積極投稿哦~
自從逆習打卡活動開始
有讀者反映
每天讓他期待的不再只有逆習的文章
還有留言區逆習團友們精彩和用心的留言
(向左滑動查看部分精彩留言)
▼
本期逆習「堅持官」得主是
chenruijing
▼
感謝你每天為逆習輸出的正能量
送你一盒巧克力
(第一屆堅持官反映很好吃哦)
▼
堅持,需要意志力。
實驗表明,意志力其實是一種生理機能,每次使用都需要消耗能量。
研究人員偶然發現如果在實驗過程中給受試者喝一點含糖的飲料,比如果汁,他們的意志力就會被增加。而且必須用真正的糖,甜味替代品沒用。據此,研究者推斷:人的意志力能量來自血液中的葡萄糖。
所以,當你感覺意志薄弱、情緒低落時,給自己吃顆糖吧。
驚喜只是鼓勵
本質是希望大家能懂得
堅持的意義
❤
▽
公眾號回復關鍵詞【逆習】
送你一份成長小禮物
點擊「閱讀原文」查收你的人生「逆習」手冊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看文章的正確姿勢:先點讚,再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