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惡,不輸給惡魔!

2021-02-26 六百擊

溫馨提示

本文有些內容會令人生理不適

不喜者請繞過

正文共計4800字左右 

預計閱讀時間7min

轉載請在後臺回復「授權」

一個叫做傑克的男人。

十二年間,殘忍殺害了六十多人,老人、婦女還有小孩都不放過。

手段之殘忍令人作嘔,爆頭、割乳、獵殺甚至玩弄屍體。

更加可怕的是,傑克在談論這些恐怖之事時,沒有絲毫畏懼和憐憫,而是像在討論藝術一般輕鬆、自信,還時不時泛出幾絲驕傲之氣。

十萬個腦洞都想不到,這些變態行為怎麼會和古爾德、但丁、威廉·布萊克、胡安·格裡斯、高更這些人扯上關係的。

但拉斯·馮·提爾就這麼拍了。

這部新作《此房是我造》依舊「驚世駭俗」,首映現場百餘人憤而離席,覺得受到了巨大的羞辱,稱看這部電影像是經歷了兩個半小時的地獄。

而留下來的人在電影放映結束後站起來就是一陣掌聲。

在國內,評論也是兩極化,有人被噁心的趕緊狠狠地將電腦合上,有人頂禮膜拜慶幸自己親眼見證了一部名垂電影史的大作。

論拉斯·馮·提爾的藝術才能,誰都不敢輕易否認。

論他作品背後表現的思想內涵,恐怕誰都不敢高聲贊同,如果你敢100%認同電影裡的做法,那你100%是個惡魔。

這部電影,我不推薦大家看,但是絕對有必要對這樣的作品進行探討。

畢竟,充滿血腥和變態的「虐殺作品」在全世界有著大量的粉絲,尤其深受年輕人喜歡。

要不然,《電鋸驚魂》、《死神來了》也不會如此大受歡迎。

不論大家承認與否,傑克幹出來的事在歷史中有很多人幹過甚至更恐怖(參考十大酷刑和紅色高棉)。

△波爾布特(Pol Pot,原名Saloth Sar,1925年5月19日─1998年4月15日),原柬埔寨共產黨紅色高棉總shuji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枝隨時綻放的「惡之花」,而這也是拉斯·馮·提爾電影表達的重要母題。

拉斯·馮·提爾

-01- 

丹麥的電影大師都是執拗的「信仰者」。

不過很可惜,從卡爾.德萊葉到英格瑪.伯格曼再到拉斯·馮·提爾,丹麥銀幕形象從一個虔誠聖徒跌落為一個懷疑論者,最後則變成了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

故事情節走向也變得越來越混亂、割裂、麻木甚至是變態。

這種變化,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西歐信仰滑落的景象。

卡爾.德萊葉(1889-1968)代表作《聖女貞德受難》,此片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佳影片之一


對於拉斯·馮·提爾而言,他雖然很自信的告訴世人做一個無神論者很重要,可事實上,他有極強的宗教情結,這甚至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特質。

拉斯·馮·提爾的爸爸是一個猶太人,因此,他對猶太教義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遭遇納粹屠殺的猶太人充滿了同情。

所以,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往往像猶太人一樣都處於極端情況,並總是在極端之處生出一個個可怕的「惡之花」來。

《破浪》女主深愛的丈夫因為意外變成癱瘓,為了喚醒丈夫的生命力,女主竟以一種瘋狂的「情慾」行為來救贖丈夫,最終被人送進了精神病院。

《白痴》中的家庭主婦遭遇喪子之痛而變得敏感脆弱,最終在家人面前佯裝成一個白痴,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變成了一個瘋癲之人。

《黑暗中的舞者》天性善良的女主被身邊的人逼入絕境並最終成為了一個殺人兇手。

《狗鎮》中女主被看似樸實善良的農民欺負、輪姦,徹底絕望後,她讓自己做黑幫老大的父親對小鎮的居民進行了毫不留情的屠戮。

《反基督者》一對夫婦痛失愛子,他們的婚姻也因為這場悲劇要走向奔潰邊緣,夫妻想要通過心理疏導來走出困境,沒想到卻跌入到更大的黑暗和瘋狂之中。

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充滿了人格分裂和自我矛盾,這也像極了拉斯·馮·提爾的家庭,他的爸爸雖然是猶太人,但卻是一個共產黨員。

因此,拉斯·馮·提爾雖然對猶太教很敬仰,但卻是生活在一個無神論家庭中。

後來,當馮·提爾的母親去世時,卻告訴他,馮·提爾現在的猶太人父親其實並不是他的生父,他的生父是一個德國人。

這讓他非常痛苦,馮·提爾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

我感覺自己(對猶太文化)有身份認同,我覺得自己是精神猶太人。

我父親的家庭是並非宗教意義上的猶太人,而是文化上的。

當我母親告訴我真相時,我因為自己不再是猶太人哭了出來。

之後我成為了一個天主教徒,但這樣對我的幫助並不大。

無神論家庭告訴馮·提爾所有罪惡都來源於宗教,而36歲的馮·提爾受洗成為天主教徒則表明他對宗教態度由消極變為積極。

成為天主教徒後,他卻認為宗教是靈魂的誘惑,是一種能夠讓自己感覺良好的宗教,而向神父告解像是某種精神分析。

最後馮·提爾又作回了一個無神論者,他對宗教有著極其複雜的情感。

了解了這些經歷,就不難理解一部驚世駭俗、充滿褻瀆的《反基督者》為什麼會出自他手。

《反基督者》中自認為可以幫助妻子的醫生丈夫,正是用「精神分析」的方式將妻子心中的混亂和邪惡逼了出來。

也就是說所謂的「反基督」的內涵是,馮·提爾認為基督教就是那個狂妄自大、冰冷無情、自以為可以救贖世人的丈夫,但最終卻發現這樣的救贖不僅是無效的,反而帶來了更大的邪惡。

而馮·提爾雖然唾棄宗教,卻又被宗教吸引。

可他卻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天主教徒,因此他用電影創建了自己的「宗教」,這個「宗教」中大量借鑑了基督教的典故、宗教形式,可取代純正信仰內容的卻是殘暴變態和瘋狂到天際的欲望。

這種狂亂從《女性癮者》到現在的《此房是我造》已幾近成魔。


-02-

我在上面的內容中闡明了馮·提爾作品中兩個重要的元素:宗教和人格分裂。

那他作品中的那種不遮不掩的瘋狂和性慾又來自何處?

要闡釋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和大家介紹一下當時席捲丹麥的一個潮流:文化自由主義。

這是一場踩著啟蒙運動、社會達爾文、現代心理學、尼採超人哲學的左翼思潮,反教會、反傳統、反民族主義,提倡言論自由、性解放。

其中一個重要代表人物是保爾·漢寧森,他活躍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是一個建築師、作家、辯論家(個人感覺是傑克的原型)。

△電影中傑克是個工程師,他的夢想就是建一個自己滿意的房子,對藝術有著獨特的品味,喜歡充滿陰暗、神秘氣息、世俗化、表現主義風格的作品和藝術家,傑克有強迫症、性格分裂,稱自己為詭辯先生。

保爾·漢寧森對於藝術、政治、育兒以及性問題上的世俗觀點對年青一代影響深遠,深受他影響的就有馮·提爾的父母。

在這股思潮的影響下,丹麥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廢除反色請法案的國家。

沒有了法律的阻擋,色情文字、圖像、電影充斥在丹麥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丹麥色情電影得以迅猛發展,尺度之大、場面之混亂讓人瞠目結舌。

1978丹麥電影《射手座的特工69詹森》,充滿了淫亂和離奇的情節


而馮.提爾就是成長於這樣的環境。

毫無顧忌地表現性愛、暴力場面成為他作品的追求和特色。

對於《此房是我造》,馮.提爾在採訪中表示:

我從來不畏懼將性和暴力露骨地展示,打擦邊球其實就是慫了,舉例說,你看到有人手持武器,然後鏡頭一轉,伴隨著槍響,你看到一個小孩倒下了。得了吧,這樣的鏡頭我看過不下百次,已經有點厭煩.

除了這種自由表達的狂傲,馮·提爾深受頹廢主義的影響。

頹廢主義也是緣於二十世紀末,頹廢主義藝術家喜歡從病態的或變態的人類情感中以及與死亡、恐怖有關的主題中去尋求創作靈感。

他們喜歡描寫醜惡,是把醜惡當作一種美感來享受,屍體、死亡、遊魂是頹廢主義者創作的永恆主題。

這場思潮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而席捲各地。

拉斯·馮·提爾曾一度醉心於這種頹廢藝術中,並最終發展出自己集宗教、人格分裂、暴力、大尺度性場面、頹廢、死亡衝動和厭女症為一體的個人風格。

驚世駭俗、不知所云、悲觀殘忍又神神秘秘,這樣的電影雖複雜但也可以簡單地看之為「異端邪教」。

你就不要奢望自己能夠全部理解,既不可能,也沒有益處。

拉斯·馮·提爾的自畫像

-03-

有了以上的鋪墊,我們再來看《此房是我造》。


這部電影可以看作是一個變態藝術家的自畫像。

這個藝術家傑克認為人的裡面就是一頭野獸,只要有機會,他就會獸性大發。

對於人性之惡,傑克的觀點並不出奇,甚至是正確的。

可就如何面對這頭野獸上,傑克就開始離經叛道了。

他認為,既然人是野獸,那就大膽承認,不要奢望人有道德,也不要妄想用宗教在這頭野獸的外面披上一層羊皮,裝作一個小綿羊。

傑克否定了所有傳統價值體系,但他也沒有變成一個自我超越的尼採式的超人。

而是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撒旦,馮·提爾說「這個男人,就是惡本身」。


他全然接受自己的墮落,他對自己的殘暴行為毫無羞恥感,他不把人當人,而是當做天生就該被獵殺的動物和創作藝術的材料。

更可怕的是,馮·提爾自己也以一種「毫無羞恥感」的方式將傑克的變態行為全部展現而出。

而且不只是拿人命去開玩笑,而是拿人命去探討藝術。

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被這樣的電影冒犯,它不僅褻瀆了上帝,更侮辱了人的尊嚴!


這部電影要不是有維吉的出現以及最後傑克墜落地獄的情節,傑克的觀點基本上就可以代表馮·提爾自己。

如果這樣的話,馮·提爾被判「反人類罪」也是正常的。

維吉在本片中為地獄使者,在和傑克的對話中指出他的詭辯和大逆不道。

把握住這條思想線,這部電影就容易理解了。

馮.提爾用五段殺人場景去刻畫了傑克複雜矛盾的性格。

第一個故事中,嘴碎女激怒了傑克被他殺害,這給傑克帶來了極大的快感,從此傑克開始其長達十幾年的殺人行為。

第二個故事中,傑克掐死孤寡婦女以發洩自己屢次質疑、被人拒之門外的屈辱,在整個過程中,傑克表現出極嚴重的強迫症。

第三個故事中,他獵殺單身媽媽及兩個孩子,理由是他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愛,而傑克自己詭辯說,這種獵殺的本性每個人都有,他只不過將之用在了人的身上。

第四個故事中,傑克將自己心愛的姑娘殺死,就因為他覺得女人很愚蠢。

第五個故事中,傑克因為覺得自己被背叛便殺死了朋友,隨後又策劃了一出恐怖的殺人實驗。

於是,一個害羞、不滿、自卑、自我毀滅、仇女、病態、扭曲、自以為是的變態呈現在我們眼前。

這是這部電影的主線,接著馮.提爾利用維吉和傑克的對話開始在主線之上蓋房子。

房子第一個支柱是對罪惡的探討。

傑克通過講述納粹屠殺、紅色恐怖、人類對動物的獵殺、社會的冷漠、性別之差來證明人性之惡是事實。

接著,這個事實成了傑克施展暴虐的藉口。

既然人類都是邪惡的野獸,那麼自己獸性大發也無口厚非。

△盧安達大屠殺

房子第二個支柱是對藝術的探討。

傑克通過自己的暴力體驗來觀照對藝術的體驗,並反過來將對藝術的體驗應運在自己的暴行中。

比如傑克認為腐爛是將葡萄製酒術提升到藝術品的關鍵,因此他認為腐爛是一種藝術。

接著他自然把人的死亡和腐爛也看為一種藝術,並自詡自己的殺人行為是一場藝術。

第二個支柱是「宗教」。

這裡的「宗教」當然不是正統的宗教,而是馮.提爾自己在正統宗教的反叛中創立的「邪教」。

第二個故事中,傑克開車拖著屍體逃跑,路上的血跡讓他暴露無遺,可就在這時,忽然天降大雨將血跡全部清理。

傑克為此得意地說:

「我所經歷的這場雨,這場傾盆大雨,確實是上帝的恩賜,而這次殺人就好比一種解脫,我感覺到自己被跟崇高的力量守護著」


他一面否認上帝,一面又將自己的暴行歸功於某種神秘的力量。

而這場大雨的洗禮也正是對基督教以水施洗的反叛。

電影最後,他用冷藏室的屍體堆成了一個自己一直追求的「房子」。


「肉身成為了道」是對基督教「道成肉身」的反叛。

這就是馮.提爾的《此房是我造》,一個黑暗、嗜血、自我割裂、狂妄自大的「藝術」。

如果你喜歡獵奇,一定會被電影中的大尺度場面「震撼」。

如果你是個文青,一定會被電影中豐富獨特的藝術品味所「驚豔」。

如果你是個迷影,一定會被這種論文式的表達而「拍手叫絕」。

如果你是個藝術家,一定會被電影裡的反叛精神所「鼓舞」。

可如果你是個正常人,一定會被這部電影噁心。

出色的表達方式我是認可的。

「人類的惡,不輸給惡魔」的探討我也是認可的。

其他的東西我是唾棄的。

馮.提爾像巫師一樣用電影推倒傳統,卻用血腥和欲望建造這樣一個地獄。

那股反叛精神也並不是什麼勇敢的表現,而是一種毫無敬畏、一頭走到黑的狂妄。

這股潮流迎合了人的罪性,影響了知識分子,進而佔據了高校,俘虜了年輕人,給人們大搖大擺地墮落提供了理論支持。

這也導致西歐逐漸白左化、世俗化、性墮落,如今,暴增的伊斯蘭和恐怖襲擊就是對西歐墮落的提醒。

過去總是在講反叛和拆除,可如今需要的是敬畏和重建。

維吉問傑克的問題值得所有人思考:

多年來你試圖建造一個房子

卻推了又建,建了又推倒。


現在,你該知道了

你的生命,你的房子由什麼建造?


這裡沒有挑逗你眼目情慾的小鮮肉

也沒有挑動你肉體情慾的段子

更沒有膨脹你今生驕傲的雞血

我們只在乎那些最質樸真誠的作品

在那裡我們才能恢復真正的想像力

我們也堅信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ID:Six_hundred_hits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六百擊】

-END-

電影評論

盡情分享朋友圈

蘋果打賞通道

小提示:文末廣告是騰訊配送廣告,內容與本號無關,但您的每次點擊(無需反覆點)都會給平臺帶來幾毛收益,歡迎您點擊支持六百擊。

相關焦點

  • 人類在弱肉強食的世界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惡魔的天性就是殘暴
    人類在弱肉強食的世界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惡魔的天性就是殘暴,他們本身就是"惡",可他們並不是智商低等的生物,隨著魔王的統治,他們變得更加理智更加能壓制自己的本性,如果一個惡魔看到別人悲傷而會感覺到高興,這種想像則被其他惡魔認為是"返祖現象"。
  •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聊聊遊戲中那些入侵人類世界惡魔
    後來有人給惡魔們加上以靈魂為食或是以墮落思維為食的設定,讓他們顯得更加邪惡,總之他們是不幹什麼好事,飲食方面也基本上都不吃啥正經東西。既然從宗教神話中惡魔誕生了,那惡魔也要有自己的居所,人間有人類,上天有諸神,那沒辦法了,只剩下地獄這個生活環境極差的地方分給惡魔了,環境差再加上惡魔設定本身就屬於邪惡,那在這個破地方肯定忍不了,之後就有了一次次惡魔入侵人類世界的故事,不論是影視還是遊戲,惡魔就是為了入侵人類的一群鐵憨憨,而本期我們就來聊聊這些鐵憨憨。
  • 《惡魔人:哭泣之子》真正的惡魔並不是「惡」,而是「偽善」
    「惡魔」都具有極強的暴力欲和性慾,雖然很多惡魔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但是卻絕對不可能消除。其實說到這裡,我們也不難看出「人類」與「惡魔」的相似之處了。,飛鳥了說人類不可能戰勝惡魔。不動明試圖反駁,試圖召集所有的「惡魔人」來對抗「惡魔」。飛鳥了說:如果「人類」與「惡魔人」站在同一陣營還有可能勝利,但是在「人類」眼中,「惡魔人」也不過就是「惡魔」。
  • 10月最不容錯過的動漫,人類男主成為惡魔之孫,在魔界風生水起
    10月最不容錯過的日常系喜劇動漫,那就是《入間同學入魔了》。這是一部漫改動畫,原作漫畫十分有趣,講述的是人類男主,成為惡魔界大佬的孫子,本想不引人注意的靜靜生活,但現實卻是在魔界學校風生水起。入間的父母有多人渣,為了獲得金錢,召喚惡魔並將兒子買了。入間同學從此踏入了魔界,本以為會被惡魔吃掉。然而事實卻是,惡魔大佬一直單身,十分想要一個孫子。於是,入間同學成為了惡魔之孫。
  • 地獄七大惡魔,做了一個人類的保鏢
    每個精靈生來就有學習魔法的天賦,再加上天生的記憶力和傳承下的古老智慧,誕生一位精靈法師遠比培養一名人類法師容易得多。幾次戰鬥下來,法師學院數位法師因為技不如人而犧牲,其中還包括德高望重的聖靈系主任,盛怒之下的法師學院校長烏蘭決定行那古老種族所不恥之事,借用異界的力量。人類要召喚惡魔。戰爭是帝國選擇的,召喚惡魔是法師學院的人選擇的,芒波沒有能力改變。
  • 入間同學入魔了:入間人類身份被揭開!奇裡歐口水直流!
    奧喬和奇裡歐學長一樣,其實也是一個返祖的惡魔,其目的就是要趁問題兒童們陷入幻境時,收集他們的數據,並帶回去給巴力為首的返祖惡魔組織。而以耶格為首的學校老師,也聞到了其中陰謀的味道,並將奧喬射成了重傷,但還是讓他成功將問題兒童們的數據帶了回去。重傷的奧喬而帶回的數據中,最震撼的莫過於入間的數據。入間在陷入歐若博斯的幻境時,在不自覺的時候說出了自己是人類的事實。
  • 扮演惡魔逆襲人類英雄 憤怒的惡魔值得你一試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一款名為憤怒的惡魔的休閒益智遊戲,在以往的遊戲裡,我們往往都是扮演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是在這款遊戲中,我們將扮演惡魔,來體驗一把逆襲英雄的快感。劇情動畫遊戲畫面二、遊戲音效 7遊戲的背景音樂比較像PC遊戲,節奏感較為強烈,算不上好聽,和主題的契合度也較為一般,個人感覺沒什麼亮點,遊戲的聲效設計也比較普通,總體而言遊戲的音效設計中規中矩。
  • 《惡魔人:哭泣之子》何為人
    人類和惡魔,惡與非惡是無法分清的,不動明成為惡魔人是必然的,因為他有著一顆能保持住本性的心,人類在憤怒與淫慾中成為惡魔,而惡魔又以這些人類為食物,諷刺意味不言而喻,而後面,人類在對惡魔的恐懼中自相殘殺,以惡魔為幌子,開展戰爭,開始殺戮,開始懷疑彼此,人類造成的殺戮,遠比惡魔要多。女主想要將接力棒給明,接力棒象徵著什麼,我還是不太清楚,可能,那是希望,或者是對生存下去的執著吧。
  • 豆瓣9.5《我們與惡的距離》: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東野圭吾《白夜行》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近?可能僅僅只是在一念之間。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網民的言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在這自由的背後,充斥著關於人性的反思。縱觀近幾年發生的各種社會事件輿論程度達到某種高度的時候。總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最熱心的永遠是網友,最冷漠的永遠是路人,到底是網友不上街,還是路人不上網?
  • 動畫《惡魔人Crybaby》當人類失去了善和美,那結局也只有被惡魔,或者被自己毀滅.
    動畫有一段不動明在身份曝光後,為了救助被陷害為惡魔的無辜人類,而擋在同為人類的那些施暴者面前的劇情。伴隨著美樹在家中打下自己為明寫下的話語旁白,在場的施暴者中,一個孩子最先走出人群,擁抱了站在原地,流著淚沒有反抗的那個惡魔,而緊接著之後擁抱了不動明的人,也是一群孩子。兒童是純真的代名詞,純真意味著單純和善良,也意味著會被他人所利用,會被周圍的錯誤所引導。
  • 火星CP再聚首,這部惡魔與人類我追了
    最近,韓國tvN電視臺有一部新開播不久的韓劇,也是講述人類把自己的靈魂賣給惡魔的故事——《當惡魔呼喊你的名字時》儘管《火星生活》第二部遙遙無期,但在《當惡魔呼喊你的名字時》這部劇裡,兩人分別飾演出賣靈魂的人類和惡魔,最妙的是,兩人的cp感還是那麼強!
  • 豆瓣9.5《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究竟是天使還是惡魔?
    出於自然這個造物主手中的一切都是善的,到了人手中才變成了惡。——盧梭我們常說,好的電影可以改變社會,改變國家。曾經的《素媛》、《熔爐》、《媽媽別哭》...都銘記著當年曾經發生的傷害,為弱勢群體奔走呼號。最近小眸看了一部臺劇,一部撕開了我們平靜生活中遮羞布,追問當今社會裡,被忽視的傷痕與罪惡——《我們與惡的距離》。
  • 【九哥推書】惡魔君王的反人類法則!
    好了,聊聊咱們今天要推薦的小說《惡魔在紐約》。這本書講的是主角一個惡魔君王穿越成人類,以華裔在美留學生的身份泡妞騎洋馬,發明超級偉哥,救治霍金,開發基因工程,攫取權力,製造壓力,迫使人類進化,創作新人類的故事。這本書要是看九哥我介紹的故事梗概會覺得沒什麼意思,但書嘛,只有讀了才能有不一樣的感覺。同樣的故事,有的人寫得就精彩紛呈,有的人寫得就枯燥無味,這就是水平的問題了。
  • 手把手教你召喚惡魔
    最近有許多的小可愛揚言召喚出了惡魔,各種炫耀、展示、花樣轟炸在惡魔圈引起了新一波浪潮。不少人表示自己的惡魔才是最強的,許多小夥伴都不服氣。 什麼是惡魔呢?簡單來說,就是令人起雞婆疙瘩,腿腳無力,站在它面前你渺小無比,分分鐘能被它捏死的可怖的存在。 追溯惡魔的起源就不得不從信仰宗教,相信神學的歷史上說起了,人類的老老老祖宗們認為善良和邪惡這兩個小人,是掐架的存在,誰也看誰不順眼。
  • 惡魔與契約(二):《黑執事》中的塞巴斯蒂安與夏爾
    世道如此滄桑,總有人願以靈魂為代價向惡魔換取一時的義憤與力量。但惡魔會實現的願望,卻從不給你想要的。當收債之日來臨時,籤下契約的凡人只能在無法反悔的約定面前痛哭流涕。無論是《邪惡力量》還是《巫師3》,都塑造了一個玩文字遊戲的卑鄙惡魔,他們通過鑽規則漏洞的方式玩弄人類,以低微的代價得到了他們的靈魂。
  • 人性的「惡」究竟有多惡?
    我們即便身處慘案、屠殺之中,當人為魚肉,我為刀俎之時,也絕對不可能變成那樣的兇手嗎?我們的道德判斷力和意志有那麼堅強?生動可怕的細節讓南京大屠殺事件惡名昭彰,軍人殘害手無寸鐵的無辜人民,但這只是用不人道的方式對待老百姓(或者可稱為「異已者」) 的人類歷史事件中的一環。
  • 《惡魔人:哭泣之子》沒有絕對的善惡,不代表沒有善惡
    文學和藝術只是把真實的惡呈現出來,讓我們有更大的覺悟在現實生活中拒絕惡,選擇善的幸福的生活,儘管這種善良是掙扎的、非規範教條的、與惡之可能性共存著的善。當然,面對那些愚蠢殘忍而又傲慢固執的人,能逃離就逃離,一定要努力去找那些溫和而相互理解的人,然後一起生活。
  • 《惡童》惡童不可怕,可怕的是否認惡
    天使惡魔之間本就有致命的吸引力,兩人其實是互補的,合作起來才能辦成事、省些力。一個人施展神跡,一個人製造麻煩,讓本就難做的人,難處的世,難度係數陡增。兩人也深諳人性,知道即便他們兩人什麼也不做,不去誘惑,也不去感化,也會有人類去這麼做,且做得比他們更「盡責」,甚至有的人類可以是「雙面人」,亦正亦邪、善惡難辨,手腕比起他們可「厲害」多了。
  •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該怎麼評價這句話?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所謂天堂和地獄是宗教給人最後的安慰,解決人類終極的死亡問題的一個答案而已。  沒有地獄,何來空蕩蕩?  天堂和地獄其實在人的心中,所以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之說。當你的心走向善良一邊,你就是你自己的天使,當你的心走向邪惡一邊,你就是你的惡魔。這一點,無論是哪個宗教都是認同的。道、佛、基督都引人向善,不過就是在善與惡的界限上拉扯人性。
  • 《看見惡魔》|人性的原始探討
    影片《看見惡魔》以一場殘忍的復仇故事揭露了藏於人性深處的黑暗與暴戾,同時《看見惡魔》也是韓國電影史上首部因過於血腥與暴力而被限制上映的商業電影。影片自身定位為驚悚與恐怖,但在其之上,黑色似乎更能夠準確地定位《看見惡魔》的基本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