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金雨
在上海經營外貿生意的塞內加爾姑娘伊莎貝拉,美麗時尚。6月28日,她早早來到非洲國家投資合作推介會會場,很巧就坐在我旁邊。剛落座,她便向身邊的中國企業代表遞名片。很快,她手裡也收到了很多中國與會者的名片。會議間隙,有好幾位中國企業銷售代表把她約到會場外走廊詳談。終於忙完,伊莎貝拉回到座位上與我互加微信。交談中我問她:「你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她回給我一句話:「經濟全球化就像萬有引力——這個地球上,誰能夠拒絕萬有引力?」
如此回答,風趣而不失哲理。這次中非經貿博覽會相當一部分是專業採購商和專業供應商之間的產銷對接。專業觀眾聽得仔細,看得認真,問得積極。伊莎貝拉遇到的場景,屢見不鮮。這正表明,全球化走到今天,全球網絡早已把企業連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能賺到錢的好生意,一定是開著門的生意。經濟全球化,讓企業之間的交往大量而頻繁、務實而卓有成效。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以海納百川之心成就開放,這是企業的大勢,更是城市的大勢。
中非經貿博覽會是湖南第一個國際性、國家級、常態化的經貿平臺。3天時間,14場活動、5大板塊的展覽展示,讓人流、物流在長沙集聚。開放、包容、學習、進步,這場博覽會也是湖南城市管理對接國際的演兵場、檢閱臺。
幾天觀會下來,一個場景印象特別深刻。6月28日傍晚,正值周五下班高峰,會展中心外人流車流比往常更集中。一些客商在炎熱的天氣裡排隊等待換乘巴士,工作人員快速調度,同時緊急召集附近的商務車臨時接送。看著忙碌的中方工作人員,許多客商豎起了大拇指。
精算、應變,交通管理的「繡花功夫」只是城市管理的很小一部分。而量大複雜的會務、展務,讓湖南不少城市的開放水平、接待應變能力借博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博覽會日程進入尾聲,大量社會公眾的到來,讓國際會展中心芒果館人氣更加「爆棚」。博覽會龐大的交流空間,以及它所容納並呈現出的多元、豐富文化,正是值得人們去學習的素材。
在人擠人的手工製品展位,一位大叔風趣地說:「進到了場館,會逼著非洲客商學漢語,逼著市民學英語。」而一家咖啡類企業的代表金先生這樣描述:「看得出來,有些觀眾平時並不太愛喝咖啡,他們來到展臺前,只是想感受非洲咖啡的魅力。他們不沾杯子,很有禮貌,舉止得體。」市民越來越開放的包容心態、越來越積極的學習心態,以及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禮貌的形象,也從側面展現出一場包羅萬象的博覽會之魅力所在。
誰能夠拒絕「萬有引力」?全球化時代,一個開放的國家、城市、企業,都不會「關起門來自己跟自己玩」,也不會只看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有雅量接納八方賓客,有雄心集聚「國際玩家」,中非經貿博覽會讓一筆筆具體的「生意」,升騰為宏觀的「大局」。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6133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姚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