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權力最大的尚書令真是被唐太宗李世民實際廢除的嗎?

2021-01-18 鬼說天下

隋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第二次根本性制度改革,唐朝繼續沿用並優化了「三省六部制」,影響持續至今。「三省」的最高長官分別是中書令(中書省)、門下侍中(門下省)、尚書令(尚書省)。

在「三省」的最高長官中,下轄六部的尚書令品級最高、權力最大,是隋唐最有權力的實權官員。但尚書令從貞觀時期開始就不再實際任命。有觀點認為是唐太宗李世民實際廢了尚書令。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唐朝不再任命尚書令的公開理由是唐太宗登基前曾出任尚書令,因此大臣沒有資格擔任皇帝曾經擔任過的官職。這種說法明顯站不腳,要知道很多皇帝在登基前都當過各種官職,又怎麼會只針對尚書令呢?

尚書令最早是漢朝的內朝官,在南北朝後期逐漸演變為最高實權官。正因如此,尚書令在南北朝後期就是不常實授的官職。隋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雖然將尚書令的朝廷最高實權官制度化,但也將其虛化。

在隋朝三十多年的歷史上只出現過一位活尚書令,他就是楊素。然而楊素當了還不一年的尚書令,就因為隋煬帝的猜忌而慢性自殺了。因此隋朝尚書令只存在了不到一年,還比不上唐朝尚書令的存在時間。

可以說「朝廷不實際任命尚書令」在隋朝時就已經成為政治慣例,也就是實際廢除了尚書令。唐太宗登基後只是將這一政治慣例制度化,談不上實際廢除尚書令。

相關焦點

  • 貞觀之後沒有尚書令只是因為唐太宗本人當過這個職務嗎?
    「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隋稱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最高長官分別為中書令(隋稱內史令)、侍中(隋稱納言)、尚書令。但從唐朝貞觀之後,尚書令在實際上就不存在了,尚書省的實際最高長官變成了尚書省左右僕射了。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唐太宗在登基前當過尚書令,所以才不許其他大臣擔任尚書令。但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 李世民曾經當過的「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到底是什麼官職?
    李世民在唐高祖時期擔任的主要官職是:天策上將、領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爵位為秦王。大家對於「天策上將、領司徒、尚書令、秦王」這些官爵並不陌生,那麼「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到底是什麼官職呢?漢武帝建立「內外朝」制度後,原來只是皇帝秘書的「尚書」逐漸發展成為朝廷實際上的宰相。
  • 在「玄武門之變」前,唐太宗李世民擔任的哪個官職權力最大?
    從唐朝統一天下到「玄武門之變」爆發之前,李世民擔任的主要官爵分別是:秦王、天策上將、領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那麼在李世民當時這一長串的官爵頭銜之中,哪個官職實際權力最大呢?秦王雖然是等級最高的爵位,但李世民是皇帝嫡子,秦王的爵位沒什麼特別的。
  • 「丞相」和「尚書令」,誰的地位更高?
    正是因為丞相的權力過大,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正式廢除了丞相這一官職。而對於一些朝代和皇帝,則通過設立尚書令這一官職,以此分擔丞相的權力,甚至來代替丞相的工作。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丞相」和「尚書令」,哪個地位更高?二者又有什麼區別呢?一首先,對於丞相一職,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而就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
  • 難怪想成為天子:看看李世民繼位前的權勢和地位,的確是非常可怕
    了解華夏歷史的朋友們都明白,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是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除掉了自己的手足後,從皇阿瑪那裡奪來了老大的龍椅。但是倘若明白一下唐高祖武德年檢,李世民的權力與地位,就知道後來爆發「玄武門之變」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 小鳥依人一詞居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誇獎大臣的!這些成語也和他有關
    步輦圖,源自網絡有一天,唐太宗問褚遂良:「你這樣天天記錄我的言行起居,我能自己看看嗎?」在疆場上英勇無敵、一貫果毅殺伐決斷的李世民被褚遂良這一番話弄了個大紅臉,可是他還是不死心,繼續問道:「這麼說我真有什麼不好的言論和行為,你也要如實記錄下來嗎?」耿直如褚遂良,繼續答道:「那是我的職責所在,一定無所遺漏!」涉及到自己大臣的職責,李世民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 隋煬帝的蕭皇后與唐太宗李世民之間為什麼會產生「緋聞」?
    在前文《「六味地黃丸」:隋煬帝的蕭皇后真的先後嫁給六位帝王嗎?》中,本鬼提到隋煬帝的蕭皇后一生中只有一次婚姻。然而蕭皇后卻被如今某些人造了很多「緋聞」,其中最過分的是與唐太宗的「緋聞」。
  • 昭陵六駿——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大坐騎
    唐昭陵六駿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所乘過的六匹駿馬。唐太宗在隋唐之際南徵北戰,馳騁疆場,衝鋒陷陣,與戰馬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貞觀十年十一月,他在為自己營建昭陵時,想到了曾經與他屢立戰功的六匹戰馬,決定用青石雕刻六駿的形象,並親自為之作「贊」,以展現六駿的雄姿,同時炫耀他的武功。
  • 擁有十幾個官爵李世民過得怎麼樣?
    尚書令是宰相之一,而且是正二品,是文官系統裡掌握實權的最高級別,內史省的長官內史令和門下省的長官納言都是三品官。李世民這個尚書令看上去官兒很大,但是他經常外出打仗,就相當於名義上的國務院總理,日常工作落在了尚書右僕射裴寂身上。
  • 唐太宗李世民,實現休養生息,開創「貞觀之治」
    距離2021年還有106天 「 LEAD人物,告訴你榜樣的力量 」 唐太宗李世民,隴西狄道人。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李世民少年從軍,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權利到底有多大?
    李淵當時的願景可能是好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世民的戰功越來越大,封賞越來越多,以致於成為太子的眼中釘,肉中刺,兄弟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劍拔弩張,最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奪取皇位成為大唐的第二任CEO。那麼在李世民登基之前,他到底都有哪些官銜和勳位呢?以致於他的勢力一度成為太子最大的威脅。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史載,唐太宗李世民共育有14個兒子。其中長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封建皇位繼承制慣例,這三個嫡出的皇子最有資格接李世民的班。其中長子李承乾是當仁不讓的太子位第一人選。
  • 明朝的六部尚書,哪個權力最大?
    為了加強皇權,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  六部是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明首創的內閣則成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機構。    明朝胡惟庸案後,朱元璋下令「廢除丞相,由六部分朝政」。其廢除丞相制度,是為了讓六部直接按照自己的旨意辦事,從而完全實現君主專制穩固地位。使中央行政機構中直接對皇帝負責!
  • 尚書、僕射、內史、中書令、鸞臺唐朝時期宰相官名為何一變再變?
    比如說關於"宰相"——這個中國古代官職中影響力最大的官,在每個朝代就都有許多五花八門的稱呼。就拿唐朝而言,可以稱之為宰相的官職竟多達20餘種,如尚書令、、僕射、參知政事、同掌機務、同中書門下三品、同平章事,等等。並且,唐朝宰相的數量之多也是中國曆朝當中罕見的。這就讓人不禁思索,為什麼那些唐朝的皇帝喜歡給宰相安排這麼多不同的官職呢?"
  •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 隋唐時期設三省六部制,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和吏部。其中兵部尚書為兵部之首,負責管理全國上下的軍政事務。
  •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娶比他大30歲的蕭皇后?答案很現實
    或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隋唐時期的蕭皇后,曾經迷倒過無數的男人,她讓隋煬帝楊廣瘋狂痴迷,哪怕是改朝換代之後,年近五十歲的蕭皇后依然得到了二十多歲的李世民的傾慕,這讓人不得不懷疑歷史上的蕭皇后究竟有多美,又具有什麼樣的魅力?在晚年時依舊還能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寵愛。
  •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九卿除了6部尚書以外,還有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和通政使。其實,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又被成為大七卿,明顯比大理寺卿、通政使高了半個檔次。那麼,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六部和都察院的權力劃分。在朝廷的六部中,吏部的權力最大,主要負責官員的選拔、升遷和考核。禮部的任務最雜,教育、外交、禮儀等都屬於禮部的工作範圍。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房玄齡跟隨李世民走南闖北,九死一生,為李世民收羅有用的人才,唐朝建立後成為尚書令。入吾彀中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一卷。釋義:比喻牢籠,圈套。賞析:唐朝時,太宗李世民把選拔人才看得非常重要,通過御史府的設立,來補充國家對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