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林德宏: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南大哲學系

2020-12-20 南京大學哲學系

12月3日上午,南京大學哲學系原系主任林德宏在哲學系樓104做了題為「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南大哲學系」的講座,本次講座是哲學系關工委「百年南哲,薪火相傳」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哲學系「學四史,做棟梁」主題教育講座。

林老師的講座以南大哲學系歷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三篇文章開始。它們分別是1978年胡福明老師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65年還是南哲學生的劉林元老師發表的《關於調查研究方法的幾點體會》和1985年宋龍祥老師(筆名馬丁)發表的《當代我國經濟研究中的十大轉變》。

其中,林老師著重介紹了胡福明老師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從成文到發表的經過。林老師指出,這篇文章的寫作和發表絕不是偶然。胡福明老師在進入南京大學後,除了刻苦鑽研,還始終關注現實,關注我國的政治生活。早在這篇文章發表前,胡老師就已經寫作了《評張春橋的〈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為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學風》《「四人幫」批判唯生產力論就是反對歷史唯物論》等文章,並發表在南大學報上。由此可見,胡福明老師始終秉持著嚴謹的治學精神,對當時的社會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這也為他寫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奠定了基礎。

胡福明老師通過對革命導師的理論研究,以及對中國社會現狀的分析,完成了文章的初稿,並引起了光明日報編輯的關注。經過多次修改完善,文章最終在中央黨校內刊理論動態60期上發表,1978年5月11日,又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的身份發表在《光明日報》上。12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轉載了這篇文章。文章一經發表,就引起了轟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關於真理問題的大討論。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說: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討論,這個爭論非常重要,的確是思想路線問題,是政治問題,是關係到黨和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林老師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不僅僅是全國高校哲學教育的奇蹟,也是全黨全國政治生活的奇蹟。因為關於這篇文章的討論引起了從中央領導到億萬群眾的關注,這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接下來,林老師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大學哲學系各個學科的輝煌發展,總結了新時期南大哲學系對於國內的哲學研究乃至多個學科的研究所作出的卓越貢獻。他的介紹讓同學們對於哲學系和哲學學習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進一步明晰了自己的未來規劃。

最後,林老師對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指出,南京大學哲學系之所以能夠在科研上取得巨大成就,是因為基礎紮實,視野開闊,思想活躍,關注現實。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南哲要創造新的輝煌,離不開各位師生的努力。首先,要有真心,系訓「惟真是求」不僅是做學問的真諦,更是做人的真諦;其次,真心源於真愛,哲學是愛智慧,追求智慧也就是追求愛,而真善美融為一體就是最珍貴的愛,我們要進行愛的教育,愛的學習;最後,真愛求知會求到真知,學到真知識和真本領,同學們要遵守知識的道德,在老師的教育下獲得知識,並通過概括升華逐步達到真理的認識。真理要用真知探索,用真心敬畏,掌握真理即掌握規律,也就是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講座結束後,林老師走到同學中間,和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無論是對於學業生涯和專業知識的困惑,還是對生活的感悟和體會,林老師都認真傾聽並給予了反饋和解答。林老師指出,許多知識是綜合性的,同學們對於知識要深入鑽研,觸類旁通,一定要有開闊的視野。同學們以熱烈的掌聲對林老師的分享表達了感謝。

(講座開始前,林德宏教授與哲學系領導、老師的合影)

圖片|王瑞敏

文編|唐銥涵

美編|樊岸奇

相關焦點

  • 專訪:與中國改革開放大潮共激蕩——訪著名美籍華人靳羽西
    新華社紐約11月24日電 專訪:與中國改革開放大潮共激蕩——訪著名美籍華人靳羽西  新華社記者徐曉蕾 馬建國 謝鍔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元年,外界對剛剛颳起改革春風的中國尚不熟知。無論作為媒體人、企業家,還是「時尚教母」,靳羽西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參與者。  「(上世紀)七十年代,西方不了解東方。」近日,靳羽西在她的公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回憶那個東西方相互隔離的時代。當時,她感到自己作為美籍華人,有責任讓美國社會了解一個真實並且開始發生變化的中國,於是創辦《看東方》節目。
  • 【中華藝術宮 | 講座】四季品劇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上海劇協新劇本朗讀會 10/14(周日)
    【四季品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上海劇協新劇本朗讀會」
  • 南哲學科|南京大學邏輯教學的回顧與展望
    1960年南京大學恢復哲學專業不久即設立了邏輯學教研室,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2年獲得邏輯學碩士學位授權以來,南京大學邏輯學科獲得了長足發展。2001年開始招收邏輯學方向博士生,2003年獲得邏輯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並以本專業為主體設立「南京大學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2011、2017年作為哲學一級學科分學科先後入選江蘇省優勢學科工程、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建設工程。
  • 南大「最萌小學妹」走紅
    眼下正是高校開學季,一張「超萌小學妹」照片在網絡中走紅。照片中,一個留著質樸學生頭,上身著牛仔襯衫,下身著牛仔式長裙的清純女生,看了讓人怦然心動。  記者看到,這張照片最初是「南大哲學系」在主頁裡發出的,圖片配的說明是「等到學妹啦~(哲學系13級小學妹,南大最萌小師妹~)」,隨後該照片被大量的南大學生評論,其中大部分是男生。學子們的評論各種各樣,但是無一例外都是對女孩的清純和質樸表現出讚嘆和欣賞,如「好萌的妹子啊,簡直像是天使」,「這麼年輕的妹子,真的成年了嗎?哪個男生敢追她啊,看上去好小好清純。」
  • 上交所成立30周年: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消息,30年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應運而生。隨著黃浦江畔一聲清脆的開市鑼聲,中國資本市場開啟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徵程。上交所「三十而立」再出發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
  • 南哲印象|張生:「他們都富有文學的情味」——也談南大哲學的學術...
    所以藉此機會反思一下南大哲學系所走過的道路,從中既可知先賢篳路藍縷之功,也可啟未來之門,更何況哲學本來就是反思的學問,對以反思為己任的哲學系的反思當然更應是題中之義。南大哲學系1920年正式成立於其前身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時期,是繼北大設立「哲學門」之後南方的國立大學建立的第一個哲學系。
  •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到南大附中市一中舉辦《學校發展與...
    11月22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到南大附中市一中東坡講堂舉辦題為《學校發展與校長領導力》的講座。儋州融媒全媒體記者   韋斌   攝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11月22日,南大附中市一中東坡講堂氣氛熱烈,掌聲陣陣,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在此舉辦題為《學校發展與校長領導力》的講座。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教育局黨委書記溫龍出席講座。
  • 中國科技改革開放40年的回顧與展望
    【摘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科技事業不懈開拓、持續精進,取得了可喜成就,積累了堅持自主創新和創新驅動發展的寶貴經驗。依據中央對科技事業作出的全局性重大決定,把中國科技改革開放劃分為探索期、啟動期、深化期、系統推進器、躍升推進期,分別進行總結回顧。
  • 中鐵隆大講堂特邀著名學者武力宣講改革開放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武力應邀以「改革開放42年:歷程與經驗」為題開講。武力在講座中從改革開放前29年的歷史、改革開放的內外因素、改革開放的整體面貌、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四個方面解析和闡述我國的改革開放。
  • 院士領銜,南大首屆「科學之光」五門通識課開課
    「同學們,『科學之光』通識課是今年南大的首創,這無疑是一場學術盛宴,希望你們能從名家名師身上感受科學精神、科學風範。" 呂建校長對同學們說,你們從中學考進南大,要敢於突破知識界限,勇於追求真理,傳承南京大學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謀國家之強盛、求科學之進步的光榮傳統。
  • 【經濟論壇】做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探路先鋒
    肩負著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的崇高使命,深圳經濟特區從小漁村起步,櫛風沐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時代大潮中迅速崛起,成長為中國版圖上的亮眼地標。深圳的成功實踐和輝煌成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生動縮影,同時也雄辯地證明:黨中央興辦經濟特區的偉大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改革開放的方向是完全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得對、走得通、走得好,是一條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是通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 求是網評論員: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道路
    「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是經濟特區40年成功實踐的深刻啟示。40年,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對深圳而言,卻是「換了人間」的滄桑巨變。
  • 示範、融合、合力——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香港與內地電影發展之路
    新華社香港11月28日電 題:示範、融合、合力——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香港與內地電影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丁梓懿 洪雪華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電影與內地文化的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改革開放初期的示範與合作  香港因東西方文化兼容、獨特的社會體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電影發展歷史久、產量高、類型多,影響力遍及海內外,成為電影史上的傳奇故事。  改革開放初期,正逢香港電影發展的黃金時代。上世紀70年代起,香港電影已高度商業化,並開始在內地影院放映。
  • 智庫講壇回顧 | 魏紅霞: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智庫的中國觀
    魏紅霞研究員圍繞「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智庫的中國觀及其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這一主題,分階段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智庫學者對中國的研究角度和視點,並與參會學者展開熱烈討論。1980年代,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美國智庫處於開始認識中國的一個新階段。隨著中美兩國在1979年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兩國氣氛相對友好。中國和美國都相繼設立了一些研究機構和項目,雙邊交流擴大。
  • 楊採兒主演為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電影《熱土》
    11月29日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泰富酒店隆重舉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重點影片宣傳推介」會,推介九部影片,其中包括被國家電影局列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重點影片《熱土》,該片也是湖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和迎接共和國誕辰七十周年的獻禮電影,堪稱電影工作者用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方式推出精準與改革開放緊密相關的精品電影
  • 南大首批「科學之光」通識課開講 首席教授全是「腕兒」
    正式開課前,中科院院士、南大校長呂建還為邢定鈺院士、祝世寧院士和陳鵬飛教授頒發了南京大學首批「科學之光」首席教授聘書。「『科學之光』通識課是今年南大的首創,這無疑是一場學術盛宴,希望你們能夠從名家名師身上感受科學精神、科學風範。」呂建還饒有興致地和學生們一道聽了邢定鈺院士的第一節課。大咖開講,課堂上滿是會心的笑聲。
  • 「流行」的歷史衍變 ——改革開放後大陸流行歌曲的歷史回顧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後的通俗音樂開始於通俗歌曲,此類歌曲在改革開放初發展有一個過程。它出現了兩種情形:先在民間發展迅猛,但是國家政策層面卻比較謹慎。經過五六年的民間實踐之後,通俗歌曲才在我國獲得合法地位。本文將結合通俗歌曲的歷史發展狀況,考察通俗歌曲的發展規律及其最終為何改為「流行歌曲」這個名稱。
  • 新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關係研究
    因此,回顧和剖析中共十八大前後社會及學界對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關係的認知及其動態,對於進一步加強中共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和順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有著重大的歷史價值和實際意義。
  • 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
    現實由歷史發展而來,在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上,回顧經濟特區創辦的背景,梳理經濟特區發展的過程,明確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的地位,對於開創經濟特區工作新局面,在新的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偉大實踐,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篇章,無疑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論壇在中國社科院哲學所...
    安啟念教授指出,改革開放的每一步都與實踐聯繫得十分緊密,改革開放每一步都推動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可以按照改革開放的實踐歷程把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1976年粉碎「四人幫」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這是改革開放的醞釀階段;第二,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92年南方談話前,這是改革開放思考探索階段;第三,1992年南方談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