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樂 |《弦音枕流》修養心性,淨化靈魂

2021-02-07 音樂療愈

山澗有清流,雲岫有孤鶴。弦外有清流,音裡配竹簧。枕榻有幽蘭,流韻過清風。

今晚與大家分享一首馬常勝老師的《弦音枕流》,選自專輯《虛谷》

仿佛是停留在山崗上空淡淡的白雲。眷念不已,不願離去。

——壹心

琴為天地之音,寧靜悠然,曠遠深長,縹緲多情。宋代《琴史》中說:「昔聖人之作琴也,天地萬物之聲皆在乎其中矣。」

 

琴與萬物相通,高山流水、萬壑松風、波光雲影、鳥語蟲鳴皆蘊含其間,寄於弦上。

 

撫琴者,將萬千心事揉入弦中,在弦音中平和泰然,體會到至靜之極。聽琴者,在清寧潔淨的琴音中,洗澈心靈,恍若天樂。

 

嶽飛有詩云:「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仿佛撫琴之人,今生必定有一個知音,不然,縱是奏出天籟之音,亦有無法言說的缺失和遺憾。萬物有情,皆可認作知己,只看你是否願意交付真心。

 

同樣一首曲子,卻因撫琴者的修養、心性不同,而彈出不一樣的意境與妙處。

時而飄逸似明月清風,時而清越如玉泉傾瀉;時而激烈如萬馬奔騰,時而明淨若秋水長天。

 

無論是喧鬧的琴、寂寞的琴,愉悅的琴、悲戚的琴,流動的琴、靜止的琴,最終都將升華至一種天人相和的意境。過往的恩怨,人世的冷暖,皆付諸琴弦之上。

 

馬常勝的這首《弦音枕流》超然於弦外之音,與琴者達到無悲無喜、物我相忘的境界。

 

他仿佛在告訴世人,琴,可以遠離流俗,磨礪心性,滋養情感。這般知交,有如趕赴一場久別的約會,有如歲月平淡的相守。

 

是幾時,我做了那個焚琴煮鶴之人,讓人生風景匆匆擦肩。也曾風雅無邊,竟不知何時心意闌珊。

 

如此塵埃落定,不是為了忘記誰,亦不是為了記住誰。只是心中那根弦,被歲月風蝕,早已彈不出清澈曼妙之音。

也許放下我執,那琴,那弦,可以回歸昨日的安靜和悠遠。

 

也許我們該做那個淡然的撫琴人,不分季節,不問悲歡,於渺渺山河中,彈奏幾曲古調,修養心性,淨化靈魂。

 

人生最好的時刻,就那麼多,相處過,便足矣。你聽,那弦音,分明含蓄多情,而我,心平如鏡。

 

相關焦點

  • 縷縷馨香,薰染著淨化過後的心性
    清香四溢的茶盞裡,修養心性,浮塵,洗心,風雅人生。四盞,如清澈的清泉溪水,淡然風骨,徹悟禪意。入了菩提,入了禪語,心神清爽。由暖熱轉涼薄,如人生,起落間從繁雜回到素簡,慢慢領悟……茶中品味茶的禪理。不言,沉默中觀自心,獨自清歡。
  • 用時光修養心性 以青春追逐夢想
    用時光修養心性 以青春追逐夢想 2020-06-13 0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施建軍:竹笛奏響梵音 禪韻淨化心靈
    丹陽新聞網報導 (記者 李瀟)周三傍晚,夕陽漸紅,位於新民路的禪音笛韻藝術中心裡,一首由竹笛吹奏的《覺鈴風悟》穿透人聲嘈雜,層層深入,扣人心弦,意境悠遠,從這笛聲吹奏的禪音裡,讓人聽出了吹奏人的淡定從容,佛緣深厚。但尋聲走去,你會發現,吹奏人竟然是一位90後小夥兒。
  • 禪樂 |《花開見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音樂療愈》中國最美音樂微刊今晚分享一首李守業老師的《花開見佛》,是一首純音樂的佛樂,清新典雅、超凡脫俗、音韻豳遠深長,使人意念淨化
  • 讀《心經》:關於修養心性,能夠這樣做的人,才是真正厲害的人
    事實上,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對於心情,一直以來有著廣泛、長期的研究,並提供了很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修養心性,可以說千百年來薪火傳承,長盛不衰。《心經》這部簡短卻不簡單的經文,就是這樣一部提供了對治心情絕佳方案的經典。傳說中,只要讀一讀《心經》,心情立刻轉變為喜悅、吉祥,因為有佛菩薩的加持。
  •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義在於提升心性,磨練靈魂
    稻盛和夫先生回答:「提升心性,磨練靈魂。」他說:如果有人問我為何會來到這個世界?我會毫不含糊的回答,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在稻盛先生看來,人從一出生,便要做好準備嘗盡人間的苦樂,經歷各種風浪的衝擊,在活著的每一天裡,都努力地、不停歇地奮鬥,傾盡所有真誠,力爭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過得更好。
  • 禪樂 |《松風問禪》幽寂清遠,身心安寧
    今晚,與你分享的音樂《松風問禪》,出自芮豔明老師的專輯《與子成說》。萬壑松風,空谷幽蘭;琴心歸處,任一盞香茗,半入松風半入禪。風雅至此,好似寂寞美麗的靈魂,悠遠但不沉淪,清高卻不傲世。不知今時今日,還有幾人聽得到這松風聲?君子乘物遊心。每個在城市裡堅守著理想主義的人,皆是自給自足。那些消失了的歲月,他們走不回去。但當時間的餘燼,穿過松風的嘆息,落滿回憶的閣樓時,他們依然會在那厚厚的灰塵上寫下:靜坐閒庭聽風聲。
  • 李牧羲原創佛歌《放下苦惱即是禪》解悟人生
    據悉:近日知名美女作家、詩人、詞曲音樂人、華語樂壇創作型歌手李牧羲原創佛歌《放下苦惱即是禪》全網公開發行,引起大眾共鳴。這首佛歌打破以往的佛歌創作風格,以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為主,歡快的節奏,通俗的語言,向您解悟人生。
  • 《似是故人來》第二期 | 尋找「禪」中那個自由的靈魂
    「佛系」一詞入選2018年度「十大流行語」與「十大網絡用語」,大多數人只知其中「與世無爭」的消極涵義,卻忽略了其間住著一個自由的靈魂。這個自由的靈魂,就是「禪」對生活的影響。問題來了,什麼是禪?關於禪的論述,的確很難一言以蔽之。
  • 禪樂 |《白雲深處》宛轉徘徊,嫋嫋娜娜
    感受禪樂之美靜心
  • 禪樂 |《春花秋月一場夢》淡雅自然,清幽寧靜,一塵不染
    《音樂療愈》中國最美音樂微刊今天和大家分享這首蘇一的《春花秋月一場夢》,一曲禪音,
  • DNF100級淨化的靈魂箱和史詩轉換系統詳解
    DNF100級淨化的靈魂箱系統是什麼意思?史詩轉換系統應該如何操作?快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前言:天界更新了100版本,多出來好多新地圖和新材料,這裡就為大家介紹洞察之眼(韓譯:奧核之眼)獲得的材料——「暴戾搜捕團的黑暗靈魂」以及罐子自選SS的轉換系統。  PS:以下為體驗服測試項目,一切以正式服為準。
  • 「明妙禪瑞:覺囊唐卡展」2月1日在上海展出,為期兩周
    「明妙禪瑞:覺囊唐卡展」2月1日在上海展出,為期兩周 正值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一場別開生面的「明妙禪瑞:覺囊唐卡展」將在上海朵雲軒傾情展出。本次展覽為期兩周時間,從2018年2月1日—14日。
  • 懷素大師一生鍾愛:禪、茶、苦筍和書法
    作者:曹蘭芳禪、茶、苦筍和書法,懷素一生所鍾愛也。從其留下來的《苦筍帖》可略知其意。《苦筍帖》是懷素寫給朋友的一封信,原文是:「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意思說的是:苦筍和茶這兩樣東西太好了,就請直接送來吧。
  • 心靈歌者龔玥新佛樂專輯"禪是一枝花"首發成功
    心靈歌者龔玥新佛樂專輯"禪是一枝花"首發成功   近日,素有心靈歌者之稱的歌手龔玥發行了新佛樂專輯《禪是一枝花》。歌曲在各大音樂網站平臺排名迅速攀升,點擊率一路飄紅,而龔玥也瞬間點燃媒體引線,成為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
  • 《無門檻讀懂楞嚴經》什麼是禪?什麼是定?什麼是四禪八定?No.3
    在《<無門檻讀懂楞嚴經>什麼是禪?什麼是定?什麼是四禪八定?No.2》中,我們談二禪和三禪的境界,現在我們看一下四禪的境界。P372【「阿難!複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 何謂修養?
    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通過接受各種鍛鍊,保持和提升自己待人處世的哲學境界。不同時代、不同信仰的規矩不同,自然處世態度也不同。儒家倡導入世,而道家則倡導出仕。唐朝呂巖《憶江南》中有「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裡。」宋朝趙與石在《賓退錄》曾說過:「 柳公權書如深山道士,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  在當今浮躁的社會裡,我們怎樣去修身養性呢?
  • 有靈魂的靈魂樂—Soul
    soul 是靈魂樂(有人也音譯為「索爾」),是1950年代發源自美國的一種結合了節奏藍調和福音音樂的音樂流派。
  • 禪樂 |《聽》渺渺清音,安然淡泊
    音樂療愈 | 視頻號點擊下方卡片觀看歡喜·祥和音樂盒內置60首禪樂限時特惠:198元/臺點擊圖片 立即購買
  • 「禪定」是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
    【禪】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者。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師禪與佛祖禪的區別。言思維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維研修為因,得以定心,故謂之思維修。言靜慮者是依體立名。其禪那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者,故謂之靜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