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專欄 | 李安:做電影要有一個殺手的本能

2020-08-31 cinewoo

「雖然我表面上比較溫和,可我覺得做電影有一個殺手本能。」

——李安

提及李安,許多人腦海中或許會第一時間湧現很多耀眼的頭銜——近乎改行卻「觸底反彈」的電影堅守者、兩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真正意義上躋身好萊塢A類導演名錄、被西方主流社會所認可的華人導演。

的確,李安棲身於中西兩岸,作品維度顯得十分豐富。既有能體現對東方文化細緻入微的「父親三部曲」,也有做足了好萊塢類型的商業佳作《綠巨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近年來,李安又不斷探索著電影技術的突破,及技術對故事本體與電影語言的影響。

李安導演於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連線現場

8月25日,李安做客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講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師班。他溫和、謙遜地談及了對技術的困惑與摸索、跨度中西兩種文化的體驗,與創作這麼久以來的心得,字字透露出一種儒雅的藝術風範,也不乏平易近人的自謙與玩笑。但當提及自己的創作動機時,李安又彰顯出完全不同的犀利姿態,說道:「雖然我表面上比較溫和,可我覺得做電影有一個殺手本能。」


東西文化碰撞

電影是內心的一種解析


棲居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之間的李安,在作品中不斷體現出兩種文化的交疊與碰撞。在看待自己電影中這種特性時,李安表示,這是受到自己生命中「外人」這個標籤的影響。

「在臺灣我是外城人,到了美國我是外國人,所以這樣的成長經驗。本身我們是在一個現代社會,不止我一個人,所有的人都受到了中西文化現在還有過去很多的衝擊。」

電影《藏龍臥虎》中版海報

電影《藏龍臥虎》美版海報

千禧年的影片《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在製片人詹姆士·沙姆斯的推動下,第一次在美國市場吸引了觀眾對華語電影的關注。李安基於小說原著作出了十分個性化的改編,影片所展現的不只是一個表面的揮刀舞劍的江湖,而是東方文化神韻下人內心的情慾與紛雜。李安說,原著中兩個動人的主角,完美促成了他在影像中構建一個俠義世界的夢想。

提及對東方文化的理解,李安認為,東亞擁有著幾千年農業社會的文化形式,它本身敬畏天地,對集體充滿一種尊重,講求個體如何融入這樣的社會,有序地生存。「我覺得有一種敬畏。我們要去講一種意境,東方是非常講意境的,在有意和無意之間有一個似有似無的東西。我們的東方繪畫裡面,人都很小,天地山水非常大,裡面的留白非常多。」

電影《臥虎藏龍》中的意境與留白

在李安眼中,西方文化則更天然地帶有一些遊牧民族的徵服性,強調個人意志對世界的改變。但東西方文化中的美,卻並非不能夠有機結合起來。李安認為,觀眾對新技術與新作品的需求,就是一個很好地將東方文化展示出來的機會,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怎麼樣把我們習慣的東西、我們擅長的東西、我們的強項發揮出來」。

「我不覺得有一個西方什麼樣、東方什麼樣的說法,其實我們人就是一個混雜的東西,我們就是用最適合的題材,我們最能夠上手的題材,把它表達出來。電影不是給人解答,而是我內心的一種解析,對日常生活的一種觀察、表達。它不是一種陳述,並不是說人生該怎麼樣。我們用電影的形象,還有一個故事,來共同體驗,共同交流,去啟發大家的思路。」

《臥虎藏龍》(2000)


技術探索

摸著石頭過河


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39;惑'」


在現場,處於不同年齡層的青年導演也對李安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喊·山》的導演楊子提到,自己即將邁入四十大關,向李安導演請教了這一人生階段題材選擇上的思考。

李安則回應道:「孔老夫子講四十不惑,我想他講的是做人處世的道理,我覺得你作為一個藝術家,惑其實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放掉,覺得自己不惑的時候,那個電影就很乏味,就是在說教,不會很真誠。我比較相信老子講的道可道,非常道。做藝術家的話,我覺得你需要不斷地去發現自己的惑,然後真誠地呈現出來。我覺得這個東西是最可貴的,我希望你永遠不要放掉心裡那個惑。

李安導演在《臥虎藏龍》拍攝現場

而當《春江水暖》的顧曉剛導演問及較之三十多歲,李安拍攝電影自覺變化是什麼時,李安則認為拍攝經驗越來越多,搞不定的難題越來越少,題材的尋找也越來越難。但有一點是李安三十多年創作生涯都沒有發生改變,讓他引以為豪的心情:自己始終在尋找純真的東西。現在的李安,自覺看問題的視角不會像從前那樣帶有一股憨勁,而是更尖銳了。

在文藝與商業,東方與西方多個方向都打磨出不同類型作品的李安形容到:「我最安全的舒適圈是冒險。如果我不冒險,我會非常焦躁不安。」李安稱,是因為自己的溫和表象下的「殺手本能」,才驅動自己經歷了三十年的行業生涯,走到了這一步。

李安導演在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攝現場

「人是有很多層次的,我也是在摸索為什麼我內心會那麼勇敢。因為在現實生活裡可以說有點懦弱、很溫和的一個人,常常也很膽小,我不知道內心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需求。在工作裡面,多年來的歷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跟著我一起投入。不知道為什麼有一群人會幫你,我覺得這個東西才是一個本能——我為什麼會對某些東西有興趣。」

學生時期的李安導演

在大師班的尾聲,李安收起了談及創作時的凌厲,恢復了清澈柔和的神色。他用平實的語氣對所有人祝福到「希望大家保持健康,與正面向上的精神,一起來創造一個新的電影世界」。這句樸素的結尾卻顯得格外有力,似乎一時間讓人明白了李安的影片為什麼如此誠摯動人。

我想,只要我們還擁有這樣的導演,「新的電影世界」就並不會在遙遠的未來。


*本文由cinewoo獨家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directed by


相關焦點

  • Feature 專欄 | 李安製片人詹姆士·沙姆斯的大師班隨堂筆記
    但是一個製片人,卻不能單純地說「不」——「作為製片人你也不能一直跟導演說這個不能做哪個不能做,……而是要給導演另外的一些選項,……要學會創造性的給導演一些選擇,一個經常跟導演說不的製片人他很快就會產生疲勞幹不下去,他無法和導演進行可持續的創意上的互動。」
  • 李安的《雙子殺手》撲街了,但李安卻還是贏了
    文 | 林鹿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編輯 | 不飛 前段時間,李安導演的電影《雙子殺手》上映,無數明星為他打call。
  • 李安聊《雙子殺手》:拍電影,我是一個貪心的人
    《雙子殺手》李安說:2D電影一百多年來發展得非常好,它是了不起的藝術,但有一個新的東西在召喚我《雙子殺手》李安說:從拍3D電影開始,我發覺我們的眼睛更尖了,需要的解析度跟電影語言要與時俱進《雙子殺手》李安說:任何一個新的事態出現,它都會逼問我們——自己存在的意識與價值到底是什麼
  • 李現力推的李安電影《雙子殺手》真的有那麼好看嗎?
    近日,李現安利了李安導演的電影《雙子殺手》,還表示自己追星成功,看到了自己崇拜的李安導演,他表示《雙子殺手》技術上的效果從方方面面都給予了視覺上的衝擊,而導演對於很多場戲的處理、鏡頭、動作設計也與眾不同,仿佛置身其中。他一直覺得導演非常擅長的情感處理,也得到了很有趣的傳遞。
  • 未來電影是什麼樣?李安的答案是《雙子殺手》
    —— 李安無論你是普通影迷、電影從業者,還是對未來好奇的極客,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都是你一定要走進影院看的作品。而且至少要看一次 60幀+3D 版本的。△ 《雙子殺手》定檔10月18日它是「處於電影產業鏈最頂端」的奧斯卡金獎導演,為了推動行業邊界而做的創新。這裡面有李安眼中電影的未來。《雙子殺手》劇本成型於1997年,那是《終結者》《黑客帝國》等動作硬漢和硬核科幻盛行的年代。
  • 《雙子殺手》:這是李安最差的電影
    這就好像一個人做了一個名畫的贗品,還非要自己花大價錢做了一個超高清放大鏡,然後對大家說「快來看啊,我這贗品簡直跟真的一摸一樣.」這邏輯到底在哪裡?當然,這個世界總有無腦的粉絲,只要偶像做任何事情,就願意唱讚歌;也總有一些資本,即便最終是一個爛生意,也會以種種高尚的名頭和所謂未來趨勢來粉飾失敗。
  • 李安眼中的電影工業下一步:新片《雙子殺手》即將上映,李安談為何...
    時隔三年,李安終於帶著新片回歸。備受關注的李安新作《雙子殺手》近日發布了一組「李安說」話題劇照,剖白了李安拍完這部新片後,內心的感悟和思索。《喜宴》、《臥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從影30年,李安不僅為大家帶來了許多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更難得的是,李安幾乎每一部作品都在尋求突破,一次次踏出安全區,探索新的類型。這一次,時隔三年回歸影壇,李安又玩起了「新花樣」,不僅嘗試科幻動作題材,更首次挑戰超燃動作場面。
  • 李安|電影還能做什麼
    就在今晚,《雙子殺手》正在上海舉辦首映禮,導演李安和主演威爾·史密斯聯袂到場,還有不少前來「追星」的明星,一同為這部最優秀的華人導演的新作造勢。不過,有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已經於上周在美國搶先上映的《雙子殺手》,口碑並不好。IMDB給出5.6的評分,爛番茄新鮮度更是慘不忍睹的25,似乎,這是一部爛片?我們很有理由擔心,過兩天,等《雙子殺手》正式和國內觀眾見面之後,會不會迎來的是一片罵聲?
  • 《雙子殺手》:李安僅僅講了一個複製人的故事嗎?
    豆瓣評分僅7.1分,比李安之前的所有電影都要低,而且票房上映五天僅獲1.67億票房,照這個趨勢,想回本難上加難。一、一場明知必死卻仍要去做的偉業《雙子殺手》上映之初,李安便表示:「我現在不知道是開了一個新的希望,還是捅了一個新的簍子。」原因很簡單:人們早已習慣了2K/24幀的普通電影模式,雖然,3D/4K/120幀電影模式早已不是什麼技術難題,但卻沒人願意冒險改變現狀。於是,李安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遺餘力地推廣3D/4K/120幀電影模式。
  • 超級3D電影《雙子殺手》背後:李安的實驗,復星的大棋局
    戲劇系出身的他,完全沒有《雙子殺手》中運用的120幀+4K+3D及構建虛擬角色的技術背景,甚至鮮有同道中人,很多事只能獨自摸索。「現在就我一個人這麼拍,所以到底有什麼問題,是我有問題還是世界有問題。」李安也向大眾袒露自己的焦慮與困惑。目前看來,李安的這份擔憂可以稍稍減緩,國內顯然願意給予他巨大的支持,無論是在資本還是在技術上。
  • 李安《雙子殺手》定檔,掀起高格式電影觀影熱潮!
    相信各位對4K、3D之類的高科技電影技術早已見多識廣,所以小編打算跟大家好好講講《雙子殺手》最大的看點,也是李安導演最看重的120幀究竟有多香~先公布一個事實:120幀的高速畫面顯示是這個時代電影院最高逼格的放映標準,無之一!在電影畫面裡,一副靜止的圖像被稱為「幀」。24幀/秒以上的畫面頻率則被統稱為高幀率FPS。
  • 探班李安《雙子殺手》,超詳細技術解析如何拍攝120幀電影
    Junior由WetaDigital公司與劇組聯合打造,是一個標誌性的電腦生成的角色,半部電影中都有其身影。此外,通過使用特製工具和工作流,該片實現了4K、3D、120幀率的拍攝格式。李安是使用高幀率拍攝技術的先行者,其前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便以此幀率拍攝,當時跟他合作的攝影指導是ASC會員約翰·託爾。《美國電影攝影師》雜誌受邀到訪《雙子殺手》片場,劇組正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取景。
  • 李安最差的電影《雙子殺手》,卻在科技上成就了他
    一個演員分飾兩角,面對從51歲到23歲的年齡跨度,不僅要在外形轉換上做到天衣無縫,也要在情感切換上毫無違和。需要做的工作遠不止這些,他們還要模擬肌肉運動、血液循環、呼吸頻率... 李安說「有些人說這是技術,但事實上這就是藝術。」「我們模仿的是上帝造人的過程。創造一個鮮活真實,看起來有自己思想的真人。」Bill Westenhofer自嘲「上帝造人花了130億年,而我們只有兩年。」
  • 李安導演的《雙子殺手》到底怎麼了???
    這樣的觀點,似乎成為很多朋友的一個共同的觀點:我們很愛李安,也很佩服他在120幀上做的影像探索與實驗,但是,我們還是沒辦法真正喜歡上《雙子殺手》這樣的電影。記得當初宣傳《比利·林恩》的時候,李安導演就曾說過,用120幀3D拍攝電影,其實還有太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包括攝影、燈光、場面調度,甚至演員的表演,其實都要跟過去拍電影不一樣,也都需要有新的探索。於是,李安導演更像是在重新學習拍電影。
  • 李安和他的《雙子殺手》為電影行業帶來了什麼
    直到現在聊起《比利·林恩》的反響,李安依然倍感遺憾。李安的想法沒有變,他始終認為120幀才是電影的未來。三年後,李安帶著《雙子殺手》120幀、4K、3D的高規格歸來,在李安的堅持下,他的《雙子殺手》為電影行業帶來了什麼。
  • 《雙子殺手》撲街:人們不再相信李安的魔法
    文|桂魚秋風鍍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編|謙種素有一種流行,叫做「李氏旋風」。旋風所至,寸草不生,李氏出徵,一步巔峰。沒錯,他就是李安。一個集萬千才華與榮耀於一身的導演。都說有個「李開復」,他用「AI技術」極大地「開復」了我們的視野。
  • 《雙子殺手》票房慘敗,李安真的輸在這部電影上了嗎?
    威爾史密斯把一個毛頭小子世界觀崩塌後不知所措的少年青澀感、無力感表現得淋漓極致,和亨利作為一個經驗豐富、老道的特工的沉穩的表現力完全不同。在影片中,有兩個角色扮演了小克「父親」的身份。一個是一直陪伴了小克成長的養父,作為創造小克的人,他給小克規劃好了成為殺手的每一步。
  • 電影《雙子殺手》正式上映 李安引領電影新革命
    10月18日,李安導演,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雙子殺手》在全國正式上映。
  • 李安的《雙子殺手》,會成為 120 幀電影的絕唱嗎?
    ▲ 圖片來自:《比利林恩》這部電影在北美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雙重慘敗,當時李安表示自己最怕的,是這個世界下一部 120 幀電影還是他拍的, 三年後,李安最怕的事還是發生了。李安在《雙子殺手》上進行了第二次高幀率實驗,然而這次北美連一家放映 4K/3D/ 120 幀版本的電影院都沒有了。比起《比利林恩》,《雙子殺手》遭遇了更嚴厲的批評。
  • 認「幀」看李安!《雙子殺手》引領電影技術革新
    1905電影網訊日前,由李安導演,威爾·史密斯主演的影片《雙子殺手》正式登陸中國院線。影片採用了3D+4K+120幀高技術規格製作,再次在全球影視創作領域掀起新潮。《雙子殺手》是李安第14部導演作品。曾製作《阿凡達》《指環王》《復仇者聯盟》的好萊塢頂級特效團隊聚集了數百位特效師,潛心打磨足足2年,最終呈現出這場電影史上前所未見的奇觀。李安表示:「用數碼去重新創造一個角色,在故事中取信於人,這個挑戰是從未有過的。」對於《雙子殺手》這樣一部走在時代前列的技術革新電影,顯然,選擇120/60幀的高幀率版才能夠獲得最酣暢淋漓的觀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