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表面上比較溫和,可我覺得做電影有一個殺手本能。」
——李安
提及李安,許多人腦海中或許會第一時間湧現很多耀眼的頭銜——近乎改行卻「觸底反彈」的電影堅守者、兩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真正意義上躋身好萊塢A類導演名錄、被西方主流社會所認可的華人導演。
的確,李安棲身於中西兩岸,作品維度顯得十分豐富。既有能體現對東方文化細緻入微的「父親三部曲」,也有做足了好萊塢類型的商業佳作《綠巨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近年來,李安又不斷探索著電影技術的突破,及技術對故事本體與電影語言的影響。
李安導演於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連線現場
8月25日,李安做客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講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師班。他溫和、謙遜地談及了對技術的困惑與摸索、跨度中西兩種文化的體驗,與創作這麼久以來的心得,字字透露出一種儒雅的藝術風範,也不乏平易近人的自謙與玩笑。但當提及自己的創作動機時,李安又彰顯出完全不同的犀利姿態,說道:「雖然我表面上比較溫和,可我覺得做電影有一個殺手本能。」
東西文化碰撞
電影是內心的一種解析
棲居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之間的李安,在作品中不斷體現出兩種文化的交疊與碰撞。在看待自己電影中這種特性時,李安表示,這是受到自己生命中「外人」這個標籤的影響。
「在臺灣我是外城人,到了美國我是外國人,所以這樣的成長經驗。本身我們是在一個現代社會,不止我一個人,所有的人都受到了中西文化現在還有過去很多的衝擊。」
電影《藏龍臥虎》中版海報
電影《藏龍臥虎》美版海報
千禧年的影片《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在製片人詹姆士·沙姆斯的推動下,第一次在美國市場吸引了觀眾對華語電影的關注。李安基於小說原著作出了十分個性化的改編,影片所展現的不只是一個表面的揮刀舞劍的江湖,而是東方文化神韻下人內心的情慾與紛雜。李安說,原著中兩個動人的主角,完美促成了他在影像中構建一個俠義世界的夢想。
提及對東方文化的理解,李安認為,東亞擁有著幾千年農業社會的文化形式,它本身敬畏天地,對集體充滿一種尊重,講求個體如何融入這樣的社會,有序地生存。「我覺得有一種敬畏。我們要去講一種意境,東方是非常講意境的,在有意和無意之間有一個似有似無的東西。我們的東方繪畫裡面,人都很小,天地山水非常大,裡面的留白非常多。」
電影《臥虎藏龍》中的意境與留白
在李安眼中,西方文化則更天然地帶有一些遊牧民族的徵服性,強調個人意志對世界的改變。但東西方文化中的美,卻並非不能夠有機結合起來。李安認為,觀眾對新技術與新作品的需求,就是一個很好地將東方文化展示出來的機會,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怎麼樣把我們習慣的東西、我們擅長的東西、我們的強項發揮出來」。
「我不覺得有一個西方什麼樣、東方什麼樣的說法,其實我們人就是一個混雜的東西,我們就是用最適合的題材,我們最能夠上手的題材,把它表達出來。電影不是給人解答,而是我內心的一種解析,對日常生活的一種觀察、表達。它不是一種陳述,並不是說人生該怎麼樣。我們用電影的形象,還有一個故事,來共同體驗,共同交流,去啟發大家的思路。」
《臥虎藏龍》(2000)
技術探索
摸著石頭過河
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39;惑'」
在現場,處於不同年齡層的青年導演也對李安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喊·山》的導演楊子提到,自己即將邁入四十大關,向李安導演請教了這一人生階段題材選擇上的思考。
李安則回應道:「孔老夫子講四十不惑,我想他講的是做人處世的道理,我覺得你作為一個藝術家,惑其實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放掉,覺得自己不惑的時候,那個電影就很乏味,就是在說教,不會很真誠。我比較相信老子講的道可道,非常道。做藝術家的話,我覺得你需要不斷地去發現自己的惑,然後真誠地呈現出來。我覺得這個東西是最可貴的,我希望你永遠不要放掉心裡那個惑。」
李安導演在《臥虎藏龍》拍攝現場
而當《春江水暖》的顧曉剛導演問及較之三十多歲,李安拍攝電影自覺變化是什麼時,李安則認為拍攝經驗越來越多,搞不定的難題越來越少,題材的尋找也越來越難。但有一點是李安三十多年創作生涯都沒有發生改變,讓他引以為豪的心情:自己始終在尋找純真的東西。現在的李安,自覺看問題的視角不會像從前那樣帶有一股憨勁,而是更尖銳了。
在文藝與商業,東方與西方多個方向都打磨出不同類型作品的李安形容到:「我最安全的舒適圈是冒險。如果我不冒險,我會非常焦躁不安。」李安稱,是因為自己的溫和表象下的「殺手本能」,才驅動自己經歷了三十年的行業生涯,走到了這一步。
李安導演在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攝現場
「人是有很多層次的,我也是在摸索為什麼我內心會那麼勇敢。因為在現實生活裡可以說有點懦弱、很溫和的一個人,常常也很膽小,我不知道內心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需求。在工作裡面,多年來的歷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跟著我一起投入。不知道為什麼有一群人會幫你,我覺得這個東西才是一個本能——我為什麼會對某些東西有興趣。」
學生時期的李安導演
在大師班的尾聲,李安收起了談及創作時的凌厲,恢復了清澈柔和的神色。他用平實的語氣對所有人祝福到「希望大家保持健康,與正面向上的精神,一起來創造一個新的電影世界」。這句樸素的結尾卻顯得格外有力,似乎一時間讓人明白了李安的影片為什麼如此誠摯動人。
我想,只要我們還擁有這樣的導演,「新的電影世界」就並不會在遙遠的未來。
*本文由cinewoo獨家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direct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