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8 10:04:26 來源:合肥晚報
在合肥,如果想擇一處清靜、得一處悠閒,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就會聯想起廬陽區三十崗鄉。養生水源地、慢城三十崗,合肥西北處這一片土地,如今已成為...
在合肥,如果想擇一處清靜、得一處悠閒,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就會聯想起廬陽區三十崗鄉。「養生水源地、慢城三十崗」,合肥西北處這一片土地,如今已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最美鄉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廬陽區城市近郊生態鄉村,三十崗鄉近年來憑藉「生態+科技+文化」這一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正發展成為合肥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張全新名片。
從「賞花」到「搶地」
村民「腰包」鼓起來
三生三世三十崗,十裡春風看桃花。對合肥人來說,每年春天到三十崗鄉赴一場「賞花之約」是春天郊遊的必備打卡項目。
這場「約會」起源於2013年的3月,那年一群城裡人湧入三十崗鄉,為的就是一睹「十裡桃花」的盛世美顏。也是從那時起,三十崗鄉村民以「花」為媒,鋪下了「中國·合肥」桃花節這條致富之路。春賞花、夏吃瓜、秋收果、冬看景……「賞花經濟」帶來的變化是顯著的,遊客一年年增多,鄉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村民「腰包」一天天鼓起來了。數據顯示,自2013年廬陽區舉辦首屆桃花節以來,七屆桃花節共吸引遊客約3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約2.4億元。
人流不斷湧入,名氣也隨之而來,盛大的活動也輪番上演:在三十崗鄉,中日韓三國圍棋名人混雙賽已連續舉辦七屆,三十崗國際鄉村馬拉松賽已連續舉辦五屆,「螞蟻在路上音樂節」已在三國新城遺址公園連續舉辦三屆……眾多的大型賽事和活動為三十崗鄉的生態旅遊增色添彩,三十崗鄉的文化旅遊品牌也越來越響亮。
就在今年夏天,三十崗鄉獨闢蹊徑,大膽嘗試共享農田模式,又爆發了一次「搶地熱」,桃蹊水果農場首批推出的100塊共享農田,僅推出半天就被城市人搶租一空。
人氣旺了,美食相伴自然少不了。在三十崗鄉的東瞿美食村,60餘家餐飲店沿村而立,讓該村成為集農家美食、民宿體驗等於一體的美食村,並獲中國人居環境獎範例獎。「最好的時候,每天要接待三四十桌客人,雖然辛苦點,但是收入多了,也很高興。」說起生活的變化,東瞿美食村農家樂老闆李霞很是高興。據統計,2018年該鄉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四萬元。
廬陽區三十崗鄉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三十崗鄉大力發展「賞花經濟」,打造「崗上桃蹊」鄉村振興先行示範區,大力推介三國文化遊覽、滁河乾渠觀光、農耕生態體驗等旅遊活動,在廬陽區形成了「都市中見田園、田園中見都市」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從半空心村到藝術小鎮
鄉村氣質雅起來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如何鑄魂?用文化來振興,用文化來引領,全面提升農村「氣質」。這是廬陽區三十崗鄉在踐行中探索出的一條鄉村文化振興之路。
沿著鄉村公路進入崔崗藝術小鎮,藝術家工作室、當代藝術館、咖啡館、畫廊……各種文化元素將一排排閒置農房裝扮得韻味十足。「沒想到我們這個偏僻村子,也能有這樣的繁榮景象。」三十崗鄉崔崗村村民丁本琪說道。就在七年前,這裡還只是偏僻貧瘠的「半空心村」。
2012年6月,藝術家謝澤第一次來崔崗踏青,對這裡一見傾心,萌發了在農家小屋裡開工作室的想法。隨後,他在這裡承租一處閒置農房,將房屋修葺一新,取名為「瓦房工作室」。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十幾位藝術愛好者慕名而來,爭相與當地村民洽談租用閒置農房事宜。
藝術家進駐崔崗,引起了廬陽區高度重視。廬陽區隨即作出決定,探索實施讓現代文化藝術與傳統農業文化完美融合的發展路徑。在充分尊重群眾和藝術家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的基礎上,該區設立了議事協調會議制度,建立了政府、村民、藝術家三方溝通平臺,設置了崔崗藝術家準入機制,出臺了相關規範和獎補政策,讓這些閒置農房成為了藝術工作室、鄉村民宿、客棧等藝術家藝術創作和經營的場所,從而形成了政府、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藝術家「四贏」局面。
如今,崔崗藝術小鎮已有38家藝術家工作室,並成功舉辦了6屆崔崗藝術節。2015年,藝術家與村民共生共融的「崔崗現象」,成為安徽省唯一案例入選中宣部《全國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2017-2018年,崔崗藝術小鎮先後榮獲安徽省省級創意文化服務集聚區、合肥市首批市級特色小鎮、合肥潛力地標等殊榮。2018年11月,「崔崗現象」又成為長三角「三省一市」(江蘇、浙江、安徽、上海)政治學會2018年聯合學術會議暨改革開放40年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革案例評析研討會上的典型案例,受到包括來自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40多名專家學者的關注和研討。
把藝術揉入鄉村,用文化改變鄉村。如今的三十崗鄉,與文旅共生,與藝術相融,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最美鄉村到科研聖地
科學之「翼」飛起來
「合肥西北望,有鄉三十崗,春花夏草盛,秋雲冬雪茫,阡陌縱橫野,四季好風光。」三十崗鄉南瀕碧波蕩漾的董鋪水庫,北依蜿蜒秀麗的滁河乾渠,自然條件優越,有著「天然氧吧」的美譽。廬陽區牢牢把握了這一先天優勢,不斷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綠文章」,打好生態牌。近年來,三十崗鄉境內森林覆蓋率達44%,林木綠化率達80%,「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裡落地生根發芽。三十崗鄉也先後獲得了「國家生態鄉鎮」「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安徽省森林城鎮」「安徽省文明鄉鎮」等一系列「綠色」榮譽。
多年來對綠水青山的堅守,最終也為三十崗鄉換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2017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正式確定落戶三十崗鄉;2018年12月14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變堆園區工程正式開工,國際聚變能聯合中心在此成立……未來,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將集聚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裝置集群,並結合董鋪國家溼地公園、三十崗鄉境內生態綠地等自然風景,形成全球最美科研聖地。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今有著生態之「核」、藝術之「魂」、科學之「翼」的三十崗鄉在廬陽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大力推動鄉村片區發展轉型,積極打造濱水生態科技區,託起了農民的小康生活夢。
餘挺生 方菲菲 合肥晚報 ZAKER合肥記者 朱萍
責任編輯:李東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