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京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剛剛過去的2020年,面對歷史罕見的疫情衝擊、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南京人民保持戰略定力、激揚鬥爭精神、攜手共克時艱,全面小康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交出了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的溫暖答卷,書寫了「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的精彩篇章。面對未來,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用科技產業高峰的創新畫卷、兩個循環相互促進的活力畫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人民共同富裕的幸福畫卷四幅畫卷勾勒了未來發展計劃。
南京勇往直前、創新創造,地區生產總值逆勢增長4.5%,經濟規模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十強。張敬華介紹,2020年雖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南京人民聞令而動、不畏艱險,做到了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聚焦城市建設、科技創新、社會民生等領域,創造經濟逆勢增長的新局面。2021年南京將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切資源優先向創新配置,一切力量優先向創新聚合,一切政策優先向創新傾斜,加快形成以創新為第一動力的增長方式。
為描繪勇攀科技產業高峰的創新畫卷,南京將打造最具內涵的創新載體。推動紫金山實驗室、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加速崛起,實現高新園區、城市矽巷提質增效,加快大學創新港、科創大走廊建設步伐。把制度創新貫穿全面創新,聚力形成全面領先的創新環境,推動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同時,將培育最具韌性的創新產業,聚焦「十四五」高企超2萬家目標,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打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世界級產業集群,並且持續優化完善人才政策,深入實施紫金英才計劃、打響「海智灣」品牌。
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雙循環」戰略,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我國新一輪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帶動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不僅有利於社會生產總量的提升,也為南京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帶來了嶄新機遇。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南京將如何繪就兩個循環相互促進的活力畫卷?記者了解,南京將充分發揮區位、創新、產業、樞紐等特色優勢,搶抓發展機遇、釋放發展活力,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連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通道。對內,南京將緊盯供給和需求兩端、消費和投資兩翼,在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位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等領域持續投入,堅定不移擴消費、強投資、優供給,增強「南京市場」 「南京製造」「南京服務」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對外南京將構建安全暢通的開放通道,樹立國際視野、對標國際要求、體現國際水準,以制度性改革推動制度型開放,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
此次疫情的蔓延,再度觸發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而在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方面,南京將走好綠色低碳的發展新路,落實生態補償、排汙權交易、綠色考核和責任追究、環境執法監管等制度,加快建立綠色低碳的產業體系,推進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減汙降碳協同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把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推進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園等建設。繼續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深化汙染防治、推進產業轉型、實施十年禁漁,一體推進生態修復、風貌保護、文脈延續、品質提升。
如今,一幅為人民謀幸福,讓生活更美好的都市絢麗畫卷正在南京徐徐鋪展。為了保障人民生活更小康,南京將堅持「人民城市」的前進方向,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深入實施健康南京行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此外,也將通過推進老城更新、建設新城新區、幫扶薄弱地區、加快鄉村振興,大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江蘇經濟報記者 張韓虹 朱夢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