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讀時已是五十年過去
有些書,再讀才能讀出好,《磨坊書簡》就是這樣的書。
法國19世紀大作家都德一生著述豐厚,光是長篇就有14部,但是真正讓人記住的,也就是長篇小說《小東西》、包括《最後一課》《柏林之圍》在內的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和這部11萬多字的散文隨筆集《磨坊書簡》。
50年前曾經看錯過它。那是在陜西安康,雖在文革中卻因軍人之便搞到了一批封存的書,其中就包括賈芝譯的這本《磨坊書簡》。因為薄才看完,不然會「不忍卒讀」。為什麼?全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情調呀,根本聞不到一點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味道。唯一留下些好印象的,就只有一篇《磨坊主戈裡耶的秘密》,因為裡面講了全村人幫助戈裡耶反擊磨粉廠的資本家。那點好印象又是打了折扣的,戈裡耶畢竟也是個磨坊主,應當在「富農成分」這個檔次,屬於專政對象。
直到28年前的1992年,還是看輕了它。當然覺出了《磨坊書簡》的好,那種人性中的暖意,還有不動聲色就已打動你的力量等。就是同一篇的《磨坊主戈裡耶的秘密》,也看出了格外的好,看出了人類對於大自然的嚮往、對於機器之前人與人之間美好溫情的留戀。但還是覺得白、淺顯,還有些廉價與簡陋,而且還暗自「大度」地寬恕著:雖是都德26歲時的成名作,也算他的處女作,有些不足在所難免。
最近,找別的書卻碰到它,有種親切的笑意就在書面上乾乾淨淨地逗我,忍不住就在書櫥前站著翻翻。誰知就吸住了我,兩天的時間,不覺間就吃完了218頁的書。合上書,閉閉眼,才知有些酸累,可在精神上引起的溼潤,一如閃動著陽光的小溪一寸寸洇過了溪床。從心底生起著佩服,知道世界經典自有它的妙微處,光是這種明淨的樸素、簡潔中所含藏的深深淺淺的情味,還有看似無意淺顯的溝壑處的蘊涵,就不是隨意可以達到的。這也許就是歲月的饋贈吧?非要等到你的閱歷周折成某種海田,才給你顯露曾經遮蔽的東西。但關鍵是不能停止閱讀,而且要認準那些有益的書,一個人的生命是那樣短促,「博覽群書」更要精讀惜讀。
塞甘先生的那隻山羊
《塞甘先生的山羊》是書是深深打動我的一篇。主角是一隻名叫布朗格特的雪白的小山羊,她「馴良」、「溫柔」、「美麗」。山羊有著「獨立不羈」、「希望到大自然中去獲得自Y由」的傳統,而且「不惜付出任何代價」。這讓塞甘先生特別苦惱,因為「無論它們主人深情厚誼,也無論是狼的兇殘,都不能使它們留下來」。
塞甘先生終於從布朗格特身上看到了希望:聽話,不亂動。為了表示對於這隻簡直天使一樣的小山羊的喜愛,塞甘先生將它拴在草場中間的木樁上,還將拴它的繩子留得長而又長,給了布朗格特充分活動的空間。聽聽塞甘先生快樂的抒情:「終於有這麼一隻,在我家裡並不感到厭煩啊!」
但是布朗格特一天天地看著遠處的山野,終於還是有了新的思想:「生活在那上面該多好啊!沒有這根該死的勒破頸項的長繩,讓我能在灌木叢中跳來跳去是何等舒暢啊!」塞甘先生到底還是發現了布朗格特的危險思想,他用一隻雄壯的大山羊雷諾德與狼戰鬥了整整一夜還是被吃掉的教訓,恐嚇教導布朗格特。但是那種沒有繩索、在天地間自由的日子,是那樣的強烈地吸引著這隻小山羊:她堅持自己的異想天開,不想妥協——哪怕你塞甘用再長的繩索也是繩索!
塞甘也露出了狼一樣的猙獰,他乾脆將懷著自主思想的布朗格特關進黑暗的牲畜棚。
獨立的思考是關不住的,布朗格特不顧一切地從窗戶中逃脫,自己解放自己到山野之中。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獲得自由,空氣,陽光,豐美的草與花,還有自由的風!她蹦呀跳呀,甚至衝上了山頂將世界一覽無餘,還毫無禁忌地與一隻純黑的小羚羊談起了戀愛,並在「樹叢中消失了一兩個鐘頭」——沒有繩子,沒有木樁,她幸福得有些醉了,她有生第一次嘗到了自Y由的滋味。讀到此處,我閉上眼睛,「不正經」地想它們這一兩個鐘頭都幹了些啥。想不到都德想到了我會「不正經」地探究,竟然調侃地告訴我:「如果你想知道它們彼此間究竟幹了什麼,就去問那些從苔蘚下暗自流去的潺潺泉水吧。」
在自由狀態下的一切都是美的,掙脫了繩索的布朗格特更是美到引起一座大山的驚吧與狂歡。都德的這一段描述讓我讚佩不已:「白色的山羊來到山上,引起一陣狂歡。老松樹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東西,像對待一個小皇后一樣地接待它(都德老哥,此處應當用「她」)。板慄樹為了親近它,把它們的枝條全都低垂到地面。在它經過的路上,金蝴蝶全開了花,而且盡其所能地噴射出香氣。滿山都在為它祝賀。」
小山頭當然也要在黑夜來臨之時遇到她最大的難題:狼來了。而且是一隻「好大的一個傢伙」,眼睛裡寒光閃閃,低沉的吼鳴震動山嶽,而此時她曾的主人塞甘先生正一遍遍吹響著呼喚她的喇叭:回來呀,回來呀……
布朗格特曾經動搖了。但是她「一想到木樁、繩子,園地四周的籬笆,它便想到它再也不能適應這種生活了」!於是她向著那兩隻「豎得直直的短耳朵」,向著懸掛在火絨般的嘴唇上的「一條又紅又大的舌頭」,低下頭向前衝起自己的兩隻角。她不知道有個叫亨利的已經說過「不自由,毋寧死」,她更不會知道一百年後,會有一個叫揚·帕託切克的捷克人又在說出「有些事情是值得為之受難的」,她只是從活著的最根本的意義上明白:要為自由而挺身戰鬥。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夜晚,她用她的那兩隻角一直戰鬥到黎明,「它倒在地上,偃臥在浸透了血液的雪白而美好的皮毛裡」。
寫著以上的文字,而窗外上午的陽光正好,紫薇吐著淡幽的香,讓細碎的花精神在微風裡,一隻麻雀驚飛了三兩隻蜜蜂。我悄然地問自己:你有那隻山羊好嗎?尤其在長長短短的繩索織成密不透風的網絡的時候,甚至狼與塞甘沆瀣一氣的時候,你的頭長角了嗎?敢於向著沆瀣一氣的他們向前衝出角嗎?真不能遽然回答,卻也分明地知道:只要一隻只長角的山羊,都敢於抵首衝角,狼的牙齒與塞甘的繩索都會被粉碎。
草於2020、3、22上午,周生龍電話,說下午送來一些《迎風之燈》
作者簡介:
李木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高級編輯。1952年生於山東濟寧農村,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出版詩集《翠谷》、傳記《布衣孔子》、散文集《喬木森森》等。散文集《午夜的陽光》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獎,散文《微山湖上靜悄悄》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獲中國散文協會冰心散文獎,作品入選全國各種選刊、選本、大中小學讀本及初、高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