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獅面人」康復出院 西安交大一附院醫護人員齊歡送

2021-01-20 騰訊網

6月12日上午,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科教樓大會議室,一場特殊的新聞通氣會正在進行。患有神經纖維瘤症(「獅面」)導致面容嚴重畸形的18歲甘肅小夥子小楊,終於在經歷長期的病痛折磨後,在交大一附院及社會各界的多方籌資努力下,通過7個多小時的精心手術,成功「改頭換面」,笑容重新出現在他的臉上。當天的歡送儀式上,醫院院領導、十餘個相關科室的專家教授相聚一起,為他舉行隆重的康復出院儀式。

「因為面容太嚇人,我自己都不敢照鏡子,更不敢出門!」小楊患有神經纖維瘤病,面部長了一個巨瘤,如同「獅面人」,走路時需將肉瘤掀開方能視物。疾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和痛苦,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瘤子越長越快,面積也越來越大,給一家人心理造成了難以形容的煎熬。家庭的貧困更是雪上加霜,一家人省吃減用節省的錢也是杯水車薪,這個農村家庭根本無力面對將要治療的費用。

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長施秉銀

2018年上半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甘肅省中醫院醫生下鄉支農扶貧見到患者小楊,醫生們被患者的情況震動,面對治療卻無能為力,後經推薦,患者慕名從甘肅轉至西安,找到西安交大一附院整形美容頜面外科主任舒茂國教授希望得到治療。

經過交大一附院舒茂國教授團隊檢查發現,小楊所患的疾病是神經纖維瘤病,面部增生的神經纖維瘤和松垂的皮膚及瘤體不僅影響了面部的外形,同時也遮擋了視野,必須進行手術治療。手術主要要切除增生的瘤體組織和松垂的皮膚及瘤體,將上瞼上提,收緊面部皮膚、切除頦部瘤體。

但是,這麼大面積的纖維瘤要切除,手術前的主要難點在於術前評估切除皮膚及病變組織量以及切口的設計。術中的難點主要在於對於出血的控制,因為神經纖維瘤內富含血竇,並且腫瘤組織很脆。常規的止血方法效果不好。以往這種手術都需要大量輸血,甚至有不幸的患者因失血過多不得不終止手術或手術後繼續大出血出現生命危險。

西安交大一附院整形美容頜面外科主任舒茂國

在完善了各項檢查後,舒茂國主任向醫院醫務部提請重大手術實施計劃。醫務部邀請了全院相關科室進行術前討論,協助制定治療方案。在劉昌副院長及醫務部領導的組織協調下,交大一附院麻醉手術部、血管外科、影像科、神經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生殖醫學中心、輸血科、皮膚科、腫瘤科等十餘個學科的幾十位專家教授一起共同評估了病情,確定了手術方案。

西安交大一附院血管外科主任劉建林

此次手術,專家們經過多次商榷,創造性地提出借用交大一附院複合手術平臺,麻醉後先採用DSA血管造影技術確定瘤體動脈供血,同時採用超選擇性血管栓塞技術栓塞腫瘤瘤體供血血管,血管栓塞完成後立即進行整形外科手術切除部分瘤體,實施整形手術。這樣做的好處是極大地減少手術出血,便於充分暴露手術視野,使相關學科精心配合分步實施手術,最大程度減少手術創傷,使患者儘快恢復。

為了解決患者治療費用問題,醫院開通了治療的綠色通道,科室黨、團支部決定為患者捐款,大家利用眾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適時發布了患者情況,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多的幾百,少的幾元,都是愛心,都是溫暖,為保障患者治療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一切準備就緒,5月30日一大早,患者就被接到了交大一附院複合手術平臺,在這間配備極為先進的兼具介入和外科手術功能的複合手術室裡,進行手術。由於先前預估準確,準備充分,麻醉平穩後,交大一附院血管外科劉建林主任帶領的血管外科團隊通過DSA技術對瘤體的主要供血血管包括:顳淺動脈,頜內動脈以及瘤體供血的動脈進行了超選擇性栓塞;然後舒茂國帶領的整形外科醫生團隊登場,根據患者站立位的標記線設計切口,並於瘤體周圍連續環形縫扎阻斷血液供應,然後開始切除瘤體。在經過多學科醫務人員7小時的緊張操作後,下午15:30,患者手術順利結束。

傳統手術切除神經纖維瘤的時候,術區出血相當厲害,醫生為了減少出血往往會加快手術速度,迅速切除和迅速縫合。加上術野不清晰,切除範圍往往不夠精確,修復也會比較粗糙,術前曾經根據預估,醫務人員為患者手術備血紅細胞:10單位、血漿:1000毫升。但由於此次手術採用了國際領先的手術理念,舒茂國教授等醫務人員從容地將腫瘤和松垂的皮膚予以切除,手術非常順利,術後測血色素為110克每升,這從客觀上也減少了患者的手術花費。

術後患者安全轉移至交大一附院外科ICU繼續復甦,並於術後第二日安全轉回整形美容頜面外科病房繼續治療。經過術後早期的抗感染、營養以及止血等綜合治療,小楊已經於2018年6月10完全拆除手術縫線。

患者小楊目前恢復良好,手術過程及手術效果均較滿意,考慮到小楊家庭困難,醫院決定對其墊付部分手術費用。但是,即使術中術後儘可能減少花費,現在患者實際已經花68573元,但是募集到的費用為46607元,剩餘部分在患者合療報銷一部分後,先由交大一附院進行墊付。

當天是術後第12天,順利康復後的小楊已經迫不及待想回到家鄉,在醫院的精心安排下,我們期待他未來的道路越來越平坦。在今後的日子裡,醫院會時刻關心小楊的恢復情況,定期隨訪並做好後續治療。

相關焦點

  • 「獅面人」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成功完成一期手術康復出院
    歲「獅面人」小楊,因無錢治病,在社會各方援手救助後,經西安交大一附院多科室聯合7個多小時精心手術成功為其實施一期手術。患有神經纖維瘤症導致面容嚴重畸形的18歲小夥小楊,面部長了一個巨瘤,如同「獅面人」,走路時需將肉瘤掀開方能視物。
  • 18歲小夥成獅面人 渴望卸下面部腫瘤的包袱
    18歲小夥成獅面人 渴望卸下面部腫瘤的包袱時間:2018-05-24 15:50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8歲小夥成獅面人 渴望卸下面部腫瘤的包袱 因為面容太嚇人,我自己都不敢照鏡子18歲的小夥成獅面人,小楊患有神經纖維瘤症,面部長了一個巨瘤,導致半個臉皮膚嚴重鬆弛,下垂的肉瘤將雙眼遮蓋
  • 「獅面人」的故事:不幸運的普通人的辛酸與掙扎
    點擊查看 獅面人?一個陌生的概念。如果不是採訪,不斷地、反覆地去接觸這個事情,我也沒辦法去熟知這個概念。故事的主人公叫小楊,甘肅省臨夏人。現年18歲,一個風華正茂的年紀。
  • 小夥成獅面人:自己都不敢照鏡子
    本報訊(記者張黎娜)「因為面容太嚇人,我自己都不敢照鏡子……」18歲的小夥成獅面人,小楊患有神經纖維瘤症,面部長了一個巨瘤,導致半個臉皮膚嚴重鬆弛,下垂的肉瘤將雙眼遮蓋,如同「獅面人」,走路時需將肉瘤掀開方能視物。
  • ——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長施秉銀抗疫半月記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在極度困難的狀況下,又一次挽救了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這個夜晚,對於帶隊出徵武漢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長施秉銀來說,又是一個難眠之夜。「如何提高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這個關鍵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  2月5日早晨,施秉銀帶領3名醫護骨幹先期到達武漢。
  • 警察節特別報導 | 安遠負傷民警張毅康復出院
    1月9日,安遠縣因公負傷的民警張毅在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經過127天的治療,康復出院。他表示,出院後將積極鍛鍊,爭取早日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守護好轄區的平安和穩定。當日上午9時許,市公安部門、安遠縣相關領導前往病房迎接張毅出院。
  •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 揚帆領航鑄輝煌
    然而,作為臨床醫學四大主要學科之一的婦產科是高風險的科室,工作富有挑戰性,尤其在產科面對兩個生命時,科室醫護人員肩上的擔子也就變得更重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作為全省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每天都在上演著生死時速。多年來,科室以臨床為主體,醫療、教學、科研並駕齊驅,形成了產科、婦科以及富有特色的婦女保健科。
  • 小夥成獅面人 臉上長了巨瘤
    「因為面容太嚇人,我自己都不敢照鏡子……」18歲的小夥子小楊患有神經纖維瘤症,面部長了一個巨瘤,導致半個臉皮膚嚴重鬆弛,下垂的肉瘤將雙眼遮蓋,如同「獅面人」,走路時需將肉瘤掀開方能視物。他因為常常遭人嘲笑被迫放棄學業,待在家中不敢出門,小楊說自己做夢都想把臉上瘤子切除。
  • 西安交大一附院發熱門診預檢處三個女孩拖行李箱來排查
    1月26日早8時多,華商報記者來到省級定點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發熱門診預檢處設立於該院南門入口處,是一排白色的帳篷,現場大約有10人左右正在排隊排查。篩查後由專人領至發熱門診從西安交大一附院東大門進入,能看到引導牌,路面都有醒目的紅白兩色路標指向「發熱門診預檢處」,醫院門診大樓和院內都張貼著「發熱患者須知」,提醒「如果您近期去過武漢或接觸武漢相關人員,同時伴有呼吸道症狀(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疼痛)或發熱症狀,請在門診廣場帳篷預檢分診臺篩查登記後
  • 聽·西安丨西安公交開通12條醫護專線,為「白衣天使」提供免費服務
    下午5時許,我省第二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癒者杜某也已符合出院標準,正式宣告痊癒,從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出院。(記者 車陽陽)◆王浩檢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並看望慰問支援武漢醫護人員家屬4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王浩到高鐵北客站和未央區沁園小區檢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看望慰問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家屬。
  • 39歲患者突發腦梗 36分鐘緊急溶栓見奇效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李海鋒 夏青)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神經內科成功救治了一例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該患者入院僅36分鐘就啟動「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進行靜脈溶栓,溶栓後1小時,患者症狀迅速緩解,肢體功能及語言恢復正常,神經功能缺損症狀得到改善。
  • 西安交大二附院兒童病院舉辦兒童保健義診活動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成東麗) 1月16日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病院舉辦了兒童保健大型義診活動,為家長在育兒方面進行答疑解惑。每個寶寶出生後都是家裡的心頭肉,他們的出生給每個家庭帶來喜悅的同時,對於新手爸媽來說,育兒途中也遇到了各種摸不著頭腦的問題,為此,交大二附院兒童病院專門舉辦了此次義診活動。
  • 西安交大二附院醫聯體醫院榆林市星元醫院揭牌
    西安交大二附院副院長李小鵬與榆林市星元醫院院長張小龍進行醫聯體籤約。榆林市星元醫院黨委書記王建睿主持儀式。 張小龍在致辭中表示,20年的發展歷程,星元醫院引進高端人才,建立特色專科,尋求同道幫扶,成立了榆林第一個國內名醫會診中心,23名國內知名專家長情陪伴,真幫真扶,在西安交大二附院等國內知名醫院的幫助下,星元醫院的技術實力步入國內先進軌道
  • 【西安晚報】聚焦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內科團隊
    51歲的李女士,因反覆上腹不適3個月多,當地醫院經檢查發現胃黏膜下隆起,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胃底糜爛。考慮有胃部腫瘤的可能性,李女士隨後來到交大二附院消化內科住院治療。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後,消化內科團隊密切配合,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順利完成了這臺胃底黏膜下腫瘤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完整切除巨大腫瘤(2×3×6.5 cm),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 交大二附院脂肪肝診治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6月5日上午,由中國醫師協會授牌的西安交大二附院脂肪肝診治中心在醫院醫療綜合大樓前舉行揭牌儀式,院黨委書記韋俊榮、院長賀西京、著名消化內科專家羅金燕、龔均、等及相關科室醫護人員參加了儀式。韋俊榮書記和羅金燕教授為西安交大二附院脂肪肝診治中心揭牌。
  • 英雄凱旋 國禮相迎:西安用盛唐迎賓儀式致敬援鄂醫護人員
    英雄凱旋 國禮相迎:西安用盛唐迎賓儀式致敬援鄂醫護人員 2020-05-14 0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金婚老夫妻害怕到想放棄治療,今天一起出院回家,醫護人員:看到了...
    2月15號,病區裡接診一對確診新冠肺炎(重症)夫妻:76歲的妻子龍桂雲意識模糊;84歲的丈夫高光利深度昏迷,此前因患癌症做過近40次放化療。十多天的治療之後,龍桂雲病情向好,提出要親眼見見老伴,給他鼓勁加油。見到老伴時,龍桂雲說,你要乖,要配合醫生,要和我一起回家。在場的年輕醫護人員說:這是我見過愛情最好的模樣。今天上午,經過綜合評估,老兩口終於康復出院,一起回家。
  • 交大二附院成功承辦國際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研討會
    5月26日至27日,由陝西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主辦、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內科承辦的陝西省第十四屆國際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研討會在華山國際酒店召開,省內外二百餘名消化內科醫生與會聆聽精彩講座、觀看最新前沿診療技術演示並交流工作經驗。我院院長賀西京教授參加開幕式並向大會致辭,大會由省消化內鏡學會副主任、交大二院消化內科王進海教授主持。
  • 大醫院背後的小故事——張嘉益和交大二附院的不解之緣
    劇中有個情節刁菊花(張嘉益飾演的刁大順之女)因為早孕去「大醫院」檢查,亮出了一張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化驗單,也讓西安交大二附院小小火了一把。其實,在這張化驗單的背後,張嘉益多年前就曾和交大二附院結緣,並實實在在做了一些事情。
  • 【陝西日報】西安交大二附院
    1月16日,記者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小兒外科見到了高亞教授,回想起前些天患者家屬來送錦旗的事情,他依然很感動。他說:「我和我的團隊採用了磁壓榨吻合術治療了一例小兒食管狹窄,這本是醫生的職責,但患兒祖孫三代專程從老家趕到醫院來送錦旗表達感謝,我十分感動。」 「這個病例是這樣的,患兒因誤食燒鹼後發生吞咽困難,出現口腔、胸骨後疼痛,口腔充血糜爛。患兒在當地入院,當地醫院採取了洗胃等治療措施後,患兒的食管鏡檢結果正常,並且開始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