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刁小嘴
看著馮唐的新書《成事新法》,有一句話把我逗笑了,他說:
「我是業餘寫作(儘管不業餘),其實一直有個全職的管理工作。我真的是頂尖的管理專家,而且是戰略管理專家,只是極少人知道。」
我笑(褒義)是因為他是多麼的迫切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他不僅僅是位作家,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其他面。
馮唐的多面中,有婦科博士的樣子,也有管理者的霸氣,不僅有作家的才華,還有詩人的浪漫,但好像每個身份之間都不太搭界。
《環球人物》雜誌上是這樣評價馮唐的,「他真正厲害的是,既能做個霸氣側漏的商人,也能做個文藝灑脫的作家。」
馮唐的前半生分為三部曲,也正是他多層身份的詮釋:
1. 醫學博士
馮唐1971年出生,原名是張海鵬。從小就是一名學霸,考試次次第一。在某次採訪中,他說過:「我考試沒得過第二,記單詞看一遍就會。」
有這樣的兒子,開家長會時,家長是何等的開心與自豪?1990年,他考上了協和大學,當時北京區只收2名學生。
通過8年的刻苦,他拿到了「婦科腫瘤專業臨床醫學博士」。他見過太多病人從化療到離開,有種無能為力的無奈。
2. 前「麥肯錫合伙人」
隨後,他辭職不做醫生。考了託福去了國外,拿到碩士,通過五輪面試,進了麥肯錫。又通過8年時間,成為了麥肯錫的合伙人。
想著跳槽到華潤集團,工資少一半,圖個清閒,結果工作量依舊,又堅持了5年。直到2014年,他決定當一位醫藥投資人。
3. 作家、詩人
馮唐家庭一般,小時候他會拿著小馬扎,坐在院子裡看書。沒有空調,沒有電扇,汗流浹背也會繼續看。
這種生活苦嗎?當然不,因為喜歡。成年後,即便在高強度每周近80-100個小時的工作下,他依舊會找時間來寫作。
從醫到商的20年間,他寫了16本小說,也出版了16本,據說《春風十裡不如你》是他的第17本小說。
我實在好奇,他到底是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的呢?在《馮唐成事心法》這本書中,他介紹了四個訣竅:
1. 有所「逼」
在《謝謝你來了》這檔節目中,37歲的何瑜娟,曾經在歐洲當導遊,每個月2萬多的工資,不少人羨慕不已。
但她很疲憊,很糾結,天天工作,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當她遇到愛情時,毅然決然地去了愛人的家鄉,扶貧創業。
常言道,不逼下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實力在哪,但問題是,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只有工作,而沒有消遣,實力也終究無法體現吧?
上文介紹過馮唐的工作時長,他最長有68個小時沒合眼,如果遇到開完會,沒幾個小時就又要繼續幹活了,怎麼辦?
他靠遊泳來讓自己清醒一些,遊個一千米,接著再去工作。他原本沒打算在寫作上發展太遠,但是:「…只工作我會瘋的」。
馮唐不僅靠寫作緩解壓力,同時他也一直遵循著一條麥肯錫學到的鐵律:「晚上12點以後,不討論嚴肅問題」。
反而有些事第二天很快就解決了,效率大大提升。不要過度強迫自己發掘潛力,累了就歇一歇,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時間,才能做到良性循環。
2. 有所專
專在此處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專心,一個是專業。
所謂專心,就是我們小時候總聽老師說的一句話,「玩的時候好好玩,學的時候認真學。」可惜我們大部分時間,玩和學是分不開的。
就拿我寫東西來說,每次安排好計劃,卻總被打斷。我的心一會飛到聊天上,一會又好奇發生了什麼事兒,「不專心」成了幹活時的一大忌。
而馮唐之所以可以成為斜槓青年,就是因為做每件事兒的時候特別關注,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哪怕天塌了,都和他沒關係」。
所謂專業,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興趣愛好,「把這個愛好培養成為一個專業,至少奔著半專業去努力」。
《抗住就是本事》一書中提到王石,他很多興趣愛好,由於專注到極致,每一項幾乎都快成了專業。
例如他喜歡登山,堅持了10多年,成了國家二級登山運動員,最後當上了登山協會副主席。
例如他喜歡劃賽艇,就每天都練,不僅成為了亞洲賽艇協會主席,後來還努力推動賽艇運動。
把自己變成了半專業或者專業,既有底氣和別人去說,「這個行業我也懂」,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平衡了工作與生活。
3. 有所規
「規」就是規矩,凡事有規矩,才能成方圓,怎麼規範自己,就怎麼規範別人。馮唐在書中舉了自己在麥肯錫工作的例子。
他們的小團隊,在工作中,會有兩條規定:
第一點是互相尊重各自的選擇與生活。
團隊的人可以選擇工作五天或者工作六天。如果不喜歡自己被早晨或者過晚打擾,那就要提前告訴周圍的人,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習慣。
第二點是提前計劃下一個季度要做的事情。
如果某些重要時刻要出去,那就讓其他人提前知道,未來有幾天你不在。
這就好比先給別人提前打個預防針,不僅讓他人提前安排好與「你」的工作,也避免萬一在緊急情況下找不到人而煩躁。
馮唐的這一點,和《抗住就是本事》書中作者提到的一個「裸體戰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裸體戰術」強調的是在一開始就把話說到位,攤開底牌,帶來的效果都是為了讓對方知道「你」的想法和要做的事兒,而讓後續溝通更容易。
4. 有所貪
馮唐說;「你可以把生活中的某種愛好,變成可真正獲利的途徑,然後理所當然地追逐」。
例如他寫作,一開始只是想換換腦子。一不留神的就寫了十多本,有的還被改編成電影。讀了100多本英文小說,也翻譯過詩集。
人生在不斷嘗試的時候,有些好事兒會不斷地激勵著你往正向走,弄出點名堂,體現自己成功的小价值。
如今的社會,不怕才藝多,就怕沒才藝。所以,只要「有所逼」,「有所專」,「有所規」,「有所貪」,你也會像馮唐一樣合理安排好時間的。
有人會把《馮唐成事心法》當成一本成功學書,實則不然。這本管理方面的書,關注在成事上,讓每件小事兒,都能找到規律,少走彎路。
上面介紹的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只是書中的冰山一角,馮唐將西方管理、中國東方智慧,以及自己20年的實踐經驗融合在一起,從知己,知人,知世,知智慧四個板塊介紹「成事」的真諦。
馮唐說:「我將自己20年職業管理生涯中吃過的苦、踩過的雷、翻過的雲,見識過的人,總結為成事心法,希望你能成事,多成事,持續多成事。」
不論你在職場上遇到了危機,還是在婚姻中想學會如何維繫感情,又或者希望投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質感,都可以讀讀這本書。不僅能幫你答疑解惑,還能告訴你如何才能活得更多彩。誠摯推薦《馮唐成事心法》。
參考文獻:1. 讀者,2019,馮唐:生活沒那麼複雜,「不要臉」就對了2. 誰最中國,2018,「假文藝」,真馮唐3. 【馮唐成事心法】「我,35歲,沒錢沒家」:人到中年,必須明白這個道理4. 專訪馮唐:自律到極致,他為何不再爭強好勝?
------------------------------------------------------------
您好,我是刁小嘴,一個愛吃榴槤的高個子,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分享日常。
聲明:本文配圖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