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12:45 |浙江新聞客戶端 |孫金良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發展關頭,改革者勝!
漫步在古越大地,從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改革在這塊土地上迸發出強勁的動力,一次次「騰籠換鳥」盤活老舊廠房,「築巢引鳳」助力經濟騰飛;一場場「鐵腕執法」守住了青山綠水,留住了藍天白雲……所有的變化離不開紹興全面深化改革所帶來的「紅利」釋放。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路上的荊棘和坎坷,近年來,紹興市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加快發展的「關鍵一招」,深化落實中央、省委各項改革決策部署,圍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題主線,以「四個體系」建設為戰略重點,持續打好以「兩業經」「雙城計」「活力城」為主要內容的高質量發展組合拳,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奮力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賽道上,為浙江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作出紹興貢獻。
強化改革 激發經濟新活力
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
近年來,紹興市委高度重視改革工作,強化改革主體責任落實,以新理念、新作風統籌謀劃改革攻堅,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搶抓歷史機遇,緊跟時代潮流,奮力書寫紹興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作為「畝均論英雄」改革首創地,紹興堅持念好「兩業經」,確定了「3+2+4」(「3」即紡織、化工、金屬加工三大重點傳統產業,「2」即黃酒、珍珠兩大歷史經典產業,「4」即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現代醫藥、新材料四大新興產業)的產業體系,接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省級試點1.0版、2.0版,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深入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內生性增長與外生性增長同時發力,推動製造業從塊狀經濟、鏈狀經濟向集群經濟發展,實現傳統產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打開了紹興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通道。
目前,紹興市全面完成了336家印染企業、299家化工企業的「關停並轉提」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越城區34家印染企業、21家化工企業跨區域集聚為全省首創,紹興也因此成為全省唯一獲「騰籠換鳥」考核「八連冠」的城市。
2017年以來,紹興還招大引強,累計引進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171個,其中50億元以上33個、100億元以上11個、300億元以上2個,計劃總投資超過6000億元。先後引進集成電路設計頭部企業豪威科技、國內晶圓代工頭部企業中芯國際、封測頭部企業長電科技等項目,帶動形成全產業鏈項目集群落戶發展態勢,目前已籤約落戶集成電路產業項目20餘個,被列為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創新中心。
據悉,2017年~2019年,紹興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9%、7.4%、8.4%,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新興產業佔比從2017年的33.3%提高到目前的44.3%。
同時,紹興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全省「四大」建設和杭紹甬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等多重疊加機遇,一方面結合「一區兩廊」(紹興濱海新區、科創大走廊、文創大走廊)建設,聯動推進開發區(園區)改革提升省級試點,實現全市8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80%以上的經濟總量集聚到省級以上開發區,成功培育集成電路、高端生物醫藥、先進高分子材料3個「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成為長三角兩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創新中心之一,獲批紹興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三大國家級開放平臺。另一方面,全面實施「融杭聯甬接滬」發展戰略,杭紹臺高鐵、杭紹城際鐵路、杭紹臺高速等一大批重大項目正加快實施,「市域半小時、杭甬半小時、上海一小時」交通圈正加快構建,教育、醫療、旅遊、出行等公共服務的「一張網」「一張票」「一卡通」也積極推進,47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長三角通辦、101項事項實現杭紹甬通辦。
此外,紹興統籌推進全市域協同發展、市區融合發展和古城新城聯動發展,以「一線城市」標準打造城市核心功能,實施千年古城行動計劃,加強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城市的競爭力影響力大幅提升。
以人為本 提升群眾獲得感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
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紹興市持續深化「一窗辦、全城辦、一證辦、移動辦」、「標準地+承諾制」、企業和個人「一件事」改革、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加快政府數位化轉型,部門間「最多跑一次」走在全省前列,90%事項實現「跑一次」;身份信息變更、交通事故處理、退役軍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等個人「一件事」和不動產司法拍賣、招投標等企業「一件事」等在全省推廣應用;全市網辦率、掌辦率分別達到97%、90%;「15分鐘政務服務圈」基本建成;項目投資審批實現「辦事不出區」「拿地即開工」。
「解決好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體現的不僅是過硬的能力,更是優良的作風。」紹興市委相關負責人說。從「關鍵小事」入手,紹興市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教育體育事業改革、社會保障領域改革,做到小切口大實效,用心用力解決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推進國家醫保基金監管誠信體系建設試點。紮實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一派政通人和的社會景象如春風潤物悄然而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除此之外,紹興市制定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1+9」政策體系,實現涉企政策「一網受理、一次兌現」。疫情防控期間,還研究出臺了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的37條政策措施,積極落實減稅降負政策,今年1~11月份全市市場主體共獲得各類政策紅利397億元。
同時,深入實施駐企服務員制度,全面開展「三駐三服務」和「走企連心」等活動,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9年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報告》中,紹興居全國第5位;2020年中央電視臺發布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年度報告》中,紹興居全國經濟活躍城市綜合排名第6位。2020年經濟傳媒大會《全國地級市營商環境熱力指數報告》,紹興市位居「全國地級市營商環境熱力指數TOP50」第5位。
探索創新 為整體智治賦能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敢打硬仗,啃硬骨頭,確保幹一件成一件。
作為國家改革創新試驗田,紹興市在前幾年深入推進「811」美麗紹興行動、「千萬工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五廢共治」以及治氣、治土行動計劃等各項工作的基礎上,201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浙江唯一的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兩年多來,紹興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圍繞「1+4+7」方案體系,梳理計劃制定62項制度,實施90項總投資156億元重點項目,開展19項應用技術項目攻關,並按照「整體智治」的理念,建成「無廢城市」信息化平臺,成為全國首個實現五大類固廢智慧化閉環管理的城市。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能力顯著提升,今年9月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進會在紹興召開。
在全省率先剿滅劣Ⅴ類水,全市Ⅲ類以上斷面比例保持在100%,獲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榮譽「大禹鼎」;大氣環境質量PM2.5平均濃度從2017年的4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6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率從2017年的83%上升到91.1%,改善幅度居長三角地區前列。群眾普遍感到紹興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空氣更清新了,「稽山鑑水」正煥發出新時代的顏值和魅力。
「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紹興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紹興市以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標杆城市為目標,高水平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社會治理領域延伸,建設全科受理、辦調一體、集成聯辦、一站化解的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全面開展「楓橋式」縣鎮村和「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建設,強化「五星」系列創建,統籌推進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雪亮工程」與「基層治理四平臺」建設,深入推進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工作規範化建設……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了人民群眾安全感,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2017年12月,紹興「五星達標3A爭創」工作機制被評為「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獎」。2019年7月,全國公安機關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活動推進會在紹興舉行。2020年4月,紹興在全省建設平安浙江工作會議上被授予「平安金鼎」。
改革大潮湧,揚帆正當時。進入新時代,立足新起點,紹興堅持「整體智治」理念,以數位化改革牽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在不斷深化改革中率先走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域先行之路,為建設「重要窗口」作出更大紹興貢獻、展示更多「紹興風景」。
(圖片由紹興市委宣傳部提供)
16083531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