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年底,克裡姆林宮宴會大廳,高朋滿座,杯影交觥。尼基塔•赫魯雪夫春風滿面,頻頻向客人們舉杯敬酒。不久前,在激烈的權力角逐中,他以不可動搖的決心和力量一一擊敗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登上蘇聯最高領導者的寶座。宴會上,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得意,興致勃勃地給來賓們講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故事:
「有一次,」赫魯雪夫開始講道:「一所監獄裡關了幾個人,一個是社會民主黨人,一個是無政府主義者,還有一個是卑賤的猶太人——一個沒有受到過多少教育名叫皮尼亞的小矮個兒。由於分發食品、茶葉和菸草的需要,他們決定選出一個頭頭。那個無政府主義者是反對任何人掌權的,於是輕蔑地提議選卑賤的皮尼亞當頭頭,大家照辦了。不久,他們決定挖一條通到監獄院牆外面的地道,以便越獄。但是,他們知道獄警必定會向第一個逃跑的人開槍,所以看來沒有人願意帶這個頭。突然,那個卑賤的小個子猶太人皮尼亞挺直身子,說道:『同志們,你們用民主程序選了我當你們的領導,因此,我應該第一個去。』」「這個故事的寓意是,」赫魯雪夫繼續講下去:「不管一個人出身多麼低微,只要送到某個崗位上,他就會成為無愧於他的職位的人物。」「那個小個子皮尼亞就是我。」赫魯雪夫這個故事比較客觀地反映和評價了自己,他正是在出身卑賤、文化修養不高的劣勢下逐漸走上最高領導崗位的。當然,這不是通過所謂的「民主程序」,而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機遇。其中機遇對他尤為重要。赫魯雪夫一八九四年出生於烏克蘭一個名叫加裡諾夫卡的小村莊,他的父親謝爾蓋是一個煤礦工人,「一輩子都幻想當資本家。」但始終未能如願。家庭的苦難和貧困使童年的赫魯雪夫不得不去給別人放養牲口,每天僅掙兩個戈比。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成了頓巴斯的尤索夫卡廠的機械工人。十月革命後第二年,他加入布爾什維克黨,那時二十四歲。那年,這個高加索的放豬娃當上了紅軍營教導員,以其出色的成績和組織才幹嶄露頭角,並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聯共(布)黨史簡的教程》後來記載了這麼一段話:「對紅軍引進政治教育的是列寧、史達林、莫洛託夫、赫魯雪夫……等這樣一些活動家。」那年,頓巴斯發生特大饑荒,個別地方甚至發生了吃人肉事件。在這次饑荒中,赫魯雪夫的第一任妻子加琳娜死於傷寒症,她為赫魯雪夫留下了兒子列昂尼德和女兒朱麗婭。二年後,赫魯雪夫認識尼娜•彼德羅夫娜,並與她結了婚。尼娜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女子,「她像她丈夫一樣精力充沛,但毫無他那種粗俗。她那外在的熱情給人以好感……她趣味高雅——熱愛古典音樂、芭蕾舞、法國和俄國文學——談起這些來顯得很在行。」這個忠貞的女子專情地伴隨了赫魯雪夫一生。一九二三年,生活上遭遇巨大創痛的赫魯雪夫在仕途上得到補償,這一年,他第一次結識了拉扎爾•卡崗諾維奇。這位烏克蘭共產黨的第一書記是史達林的親密戰友和有力支持者,他不但在工作上,而且在具體的生活細節上也極力效法史達林。當然他更是一個領袖追隨者,在列寧時代,他身著西服並留著「伊裡奇式」鬍子,而到史達林時代,他馬上換成史達林式短上衣,剃掉山羊鬍子,留出「史達林式」八字鬍。卡崗諾維奇「還是個行為專注的人。假如中央委員會發給他一把斧頭,他連一場風暴都能砍掉;不幸的是他在砍壞樹的時候,有時連好樹也一起砍掉。」他對赫魯雪夫敏捷的才智和憨厚老實的神態十分欣賞。由於他的提拔,赫魯雪夫青雲直上。一九二九年,赫魯雪夫獲得進入史達林工業學院讀書的機會,很快被選為學院黨支部書記,因為他是「來自工具機旁的無產者」;在同學中年齡最大,黨齡最長。不久,又一次大好機遇使他吉星高照,一下子成為「暴發戶」。一年後,赫魯雪夫成了莫斯科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人,過了五、六年,又直接進入政治局。這種「火箭式」上升引起許多官運不佳的競爭者的羨慕和憤怒,他們斥責赫魯雪夫是一個「不要臉和不要自己那個『我』的人」,因為他的上升全賴娜佳•阿利盧耶娃的幫助。確實,娜佳的幫助使赫魯雪夫神秘地走運了。赫魯雪夫後來回憶說:「起先我以為我在莫斯科黨內的提升,是應該感謝卡崗諾維奇的,但我很快就發現,我的提升出於史達林本人的成分比卡崗諾維奇更多。顯然,史達林一直在通過他的妻子娜佳•阿利盧耶娃注意著我,她在史達林面前為我唱讚美詩,於是史達林就叫卡崗諾維奇幫我的忙。」娜佳當時也在工業學院讀書,學的專業是人造纖維,她是黨組織的一個幹部。因工作的需要,赫魯雪夫作為第一書記經常跟她接觸,娜佳便把他在工業學院維護總路線與敵鬥爭的情況詳細地告訴史達林。「娜佳的匯報有助於史達林決定對我的態度,我把它叫做『我的彩票』。當史達林通過娜佳•阿利盧耶娃觀察我的活動時,我抽得了一張幸運的彩票。由於她,史達林才信任我的。」三十年代中期,史達林開始的大清洗造成黨內領導的許多「空缺」,也給赫魯雪夫創造了飛黃騰達的機會。儘管他的仕途後來也經歷過一些小小的曲折,但總的說來,官運亨通,一路躥紅,四九年後調回莫斯科,就任蘇共中央書記。到史達林逝世前夕,赫魯雪夫已成為黨中央五巨頭之一—史達林這麼做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平衡馬林科夫、貝利亞等人的權力。不久,史達林的病逝和清除貝利亞的運動又很快地把他推到了前臺。當然,史達林絕不會把一個毫無政績的人拉進最高權力圈。事實上,赫魯雪夫在過去的十多年間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並體現了充分的忠誠。其一是大清洗。1934年,史達林發起大規模的政治清洗,赫魯雪夫是最起勁的鼓吹者和執行者。他曾強烈要求處死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揚言「對於這些託洛茨基集團唯利是圖的法西斯走狗,我們只有一句話,就是處死他們。」他在莫斯科時,協助並消滅了他38位同事中的35個,又鎮壓了莫斯科地區146位黨委書記中的136人。在1937年,他遵照蘇共政治局確定的定額要求,逮捕了莫斯科省市的41000多名「罪犯和富農分子」,其中處死8500名。這使史達林感覺到「這是一位可信任的同志。」 其二是作為軍人的功績。赫魯雪夫在衛國戰爭中表現英勇,中將軍銜,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41年6月,納粹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蘇聯。當時赫魯雪夫在基輔,他被任命為西南方面軍的政委,在基輔進行了浴血奮戰,雖然最後基輔失守,但他忠實地執行了命令並遲滯了德軍的進攻勢頭。1943年6月,赫魯雪夫參加了庫爾斯克大戰,11月收復基輔,擔任烏克蘭人民委員會主席、烏克蘭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1945年2月,赫魯雪夫和鐵木辛哥元帥組織了有64萬紅軍參加的哈爾科夫戰役。1945年8月,又參加了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並和葉廖緬科元帥制訂了反攻計劃,這計劃後被朱可夫制定的「天王星行動」計劃取代,但他也參加了該行動,消滅德軍33萬人。戰爭重創了新生的蘇聯,但戰爭也給平民出身的赫魯雪夫抹上了英雄的色澤。 其三是出色的地方建設。戰爭給烏克蘭帶來了巨大損失:喪失人口530萬,1.6萬家工業企業和集體農莊被摧毀,1945年還發生了百年少見的大旱災。赫魯雪夫在巨大的困難面前,體現出了卓越的才智和意志力,他運用各種方法緩解災情,恢復生產,並在二年後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這些手段包括向中央申請食品援助得到成功,要求減少穀物上繳配額獲得批准,向民眾發放供應卡獲得成功,把農莊進一步合併、加大機械化作業和合作取得可觀的成效,盡力縮小城鄉差距、進行一體化布局效果明顯,強化對敵對勢力的打擊和強化社會主義公有化的宣傳取得成效等。如此,在戰爭的廢墟上重建起了蘇聯的大糧倉和西南大屏障,得到史達林的高度讚賞。於是1949年,赫魯雪夫被召進入克裡姆林宮,變成了蘇共政治局五巨頭之一。從外表上,人們根本無法看出赫魯雪夫是一個能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的政治家。他那心寬體胖的憨態看起來完全像個中世紀俄國農村的典型農民,一副「大大的臉龐,臉上有一對贅疣,禿得厲害,鼻子大而翹起,一對兜風耳」,常年累月穿一件烏克蘭式的偏領男衫。然而,就在這副外表下卻蘊藏著勇敢無畏的精神,沒有任何人敢像他這樣不顧後果地冒險,越是別人不敢碰的事,他認準就堅決地幹。
清除貝利亞,是赫魯雪夫邁向權力高峰的第一步,也是第一次投下生命的賭注。
美國前總統理查得•尼克森曾經說過:「沒有誰具有比尼基塔•赫魯雪夫更加令人啼笑非的幽默感,更敏捷的才智。」「他的為人粗魯,不愧是俄羅斯母親養育的一條莽漢,此人脾氣暴躁,但卻不乏韌性,雖然他能很自然地表演醜態,但只有在他想扮演小丑時,他才是小丑。他是把輕重和吹牛作為一種策略使用的。」
這話形象地勾勒出赫魯雪夫不拘一格的舉止和豐滿鮮明的個性。粗魯、頑皮、吹牛是他留給世人的絕妙印象。也許沒有比聽赫魯雪夫演講更令人愉快的事了。他的演講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常常手舞足蹈,堪稱布希維克主義演說藝術新流派的奠基人,這風格有別於以往任何舊的流派——辭藻華麗的託洛茨基派和經院式的布哈林派,它以高音量,多手勢見長。平淡無奇的話語中常含挑釁和威脅的氣氛,赫魯雪夫在高談闊論時,「常常用腳尖抵住對方的腳尖,用食指戳對方的肋骨,」「好像他那針刺般的語言需要這種針刺般的動作來加強分量。」「說到興頭上,他馬上眯起眼睛,像機槍手瞄準準星那樣,連珠炮似地把他的論點、穢語、大話一股腦兒地拋將過來。越是人多,他的聲音就越大,其粗魯、驕橫和狂妄表現得極為徹底。」「赫魯雪夫在暴怒時說的許多話若是換在文明外交時代的話,足以引起對方宣戰。」
用演戲來比喻赫魯雪夫的演講可謂是最恰當的了,他極盡表演之能,即使一個樂隊自會也會自嘆不如,「有時,他伸出兩手,敏捷地向下一砍,把話頭剎住,就像要趕跑一隻蒼蠅一樣。如果這還不成功,他就會使用一些土話把話題岔開。要是他覺得自己聽膩了某個論點,想換換口味,就會不耐煩地抬頭望天,當他想加強講話的語氣時,他就把胳膊伸直,兩手合成一個杯狀,似乎那裡裝著不言自明的真理,讓大家都來作見證。他生氣時,就把兩隻胳膊高舉過來,一齊揮舞,就像指揮他的樂隊加大音量一樣。」
有許多事情,在我們看來,即使發生在普通人身上,也會感到不可思議,更何況作為一個大國的最高領導人。一九六零年,赫魯雪夫率領一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的代表大會。在會上,他提出把聯合國總部搬到瑞士或蘇聯去,當遭到大會主席團拒絕時,這位大國領導人竟喪失最起碼的禮儀,一會兒起鬨,一會兒大哭,幹擾別國代表的發言,當英國首相麥克米倫發言時,赫魯雪夫粗魯的舉止達到了頂點,他竟當著差不多所有國家代表的面,脫下皮鞋,把它當作木槌敲擊桌面,以示抗議。
赫魯雪夫這種毫無顧忌和輕率的表演,常使蘇聯領導人感到惱火。認為他簡直是在出醜,以致於許多人都看輕了他。把他當作「不知好歹的普通犬馬」、「馬鈴薯政治家」。西方也有觀察家認為此人不值得一提,「他給史達林擦靴子都不配,更不用說穿史達林的靴子。」然而,人們卻忽視了就在這放蕩的儀表下,卻積澱著赫魯雪夫敏捷的才智、堅定的目的感和經過千錘百鍊而堅不可摧的內在力量。
赫魯雪夫還是一個大家公認的民間幽默大師,但他的幽默往往帶有冷酷和不思分寸的情調。一位在赫魯雪夫時期出席過克裡姆林宮例行宴會的西方外交官說了這麼一件事:在宴會的高潮中,當大家正在盡情暢飲的時候,赫魯雪夫忽然向貴賓們問道:「你們知道為什麼我們至今把米高楊留在領導班子中嗎?這裡有個主要原因,他跳列茲金卡舞異常出眾!想要享受眼福嗎?」大家一致表示歡迎,這時赫魯雪夫不由分說地把一塊婦女頭巾掛到勃列日涅夫頭上(跳列茲金卡舞要男女成雙),又命令式地讓米高揚起來跳舞。
赫魯雪夫生性活潑好動,有時幾乎到頑皮的程度,一九五六年,在訪問南斯拉夫時,他乘坐的汽車輪胎撒了氣,他跳下車,嬉鬧著向他的副手米高揚挑戰,在路旁舉行一次即席角力比賽,當時他已整整六十一歲。
還有,不切實際的吹牛也是赫魯雪夫的一項業餘愛好,它不但吹倒了世界,然而最終也吹倒了自己。
「威德維石涅茨,」人們給赫魯雪夫下了這樣一個結論。
一九五六年,溫斯頓•邱吉爾曾對赫魯雪夫說:「先生,您搞大規模的改革很好!我只是勸您不要過於匆忙。過深淵不那麼容易,不是身子一縱就可以跳過去的,搞不好,會掉進深淵的。」當時赫魯雪夫聽後感到不以為然,但八年後,他最終還是應了邱吉爾的話。一九六四年,這位精力充沛的老人被悽厲地趕下了政治舞臺。赫魯雪夫把自己推向滅頂之災的最大失誤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犯了史達林說的那種「痴呆病」——掉以輕心。他變得那樣自信,那樣自命不凡,「他那始終不變的朝三暮四,他那雜亂無章而又危險的信口開河,他那沒完沒了的組織又改組的病態癮,他那咄咄逼人的橫衝直撞,再加上他那親自了解一切,親眼看到一切,親手做到一切的毫無道理的剛愎自用,他那在友誼上的背信棄義和政治上的盲目自信,」足以使周圍的人把他當成危險的獨裁者。他成了自己性格的犧牲品。
那些曾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學生」終於策劃把「先生」拉下臺了。陰謀參與者中最積極的一個是——被馬林科夫、莫洛託夫分子踢出去,而又被赫魯雪夫作為朋友請回來的那個人——勃列日涅夫,赫魯雪夫長期以來一直把他當作自己最信得過的朋友,然而傷心的是,這個莫斯科凱撒在下臺時也終於未能對他怒喝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