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熱播電視劇《巡迴檢查組》裡有一個情節,在馮森審訊米振東為什麼妄殺無辜時,米振東說他就像是豫讓一樣在報仇,馮森糾正了米振東關於豫讓報仇的錯誤論斷。那歷史上真實的豫讓報仇又是怎樣的呢?
關於豫讓報仇的故事在《資治通鑑》、《史記》、《呂氏春秋》中均有記載,雖然表述方式略有區別,但故事梗概基本一致。《史記·刺客列傳·豫讓者》記載: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範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後而三分其地。趙襄子最怨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呼!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chóu)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趙襄子與韓、魏兩國合謀滅了智伯,又將智伯的頭顱做成了盛酒的器皿。而智伯的門人豫讓知道後,立志要為智伯報仇。他先是改名換姓,冒充服役之人混進趙襄子的宮裡塗飾廁所,身上攜帶匕首,準備刺殺趙襄子。趙襄子路過時感覺不對,命侍從抓住了豫讓。但趙襄子知道豫讓是要為智伯報仇時,反而覺得豫讓是位義士,而且他作為臣子能夠為智伯報仇,也說明了智伯是天下賢德之人。於是就釋放了豫讓。不久,豫讓又在身上塗上漆,讓皮膚長滿瘡,吞下碳變得嗓音沙啞,讓人無法辨識。有朋友勸他為何不投靠到趙襄子的名下,以他的才幹,也一定會得著趙襄子的寵愛。但豫讓一心要為智伯報仇,如果投到趙襄子門下卻又想著刺殺他,是會讓後世身為人臣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的。
不久,豫讓埋伏在趙襄子經過的橋下,趙襄子經過時乘坐的馬受到驚嚇,趙襄子料定此人必是豫讓,吩咐下人詢問,果然是豫讓。趙襄子說,你也曾經在範氏和中行氏門下侍奉過,為何偏要智伯報仇呢。豫讓說,範氏和中行氏待我一般,我也一般的報答他們。智伯卻待我如國士,所以我要像國士那樣為他報仇。趙襄子說,我已經饒過你一次了,這次不能再饒你了。豫讓說,上次您饒我一次,已經說明您的聖明,今日我自知一死,但還是想請您借我衣服一用刺它幾下,以表我報仇心意。趙襄子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給豫讓,豫讓拔出劍,刺了多次衣服後,便橫劍自刎。
我們暫不評價智伯的好與壞,只說豫讓之所以能夠不惜以死為智伯報仇,充分說明了豫讓的衷心和對智伯知遇之恩的感激。而趙襄子能夠對豫讓心有懷柔,也說明了豫讓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據說,豫讓刺衣就發生在今天的邢臺,因此,豫讓也成為「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之一。如今,河北石家莊、邢臺等地正經受新冠疫情的考驗,希望河北的老鄉們都能成為抗疫的勇士和義士,順利度過困難,戰勝疫情;也感謝全國各地援馳河北的抗疫勇士們,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