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迴檢查組》裡馮森講的「士為知己者死」的豫讓真有其人嗎?

2021-02-08 小姜說事兒

近期熱播電視劇《巡迴檢查組》裡有一個情節,在馮森審訊米振東為什麼妄殺無辜時,米振東說他就像是豫讓一樣在報仇,馮森糾正了米振東關於豫讓報仇的錯誤論斷。那歷史上真實的豫讓報仇又是怎樣的呢?

關於豫讓報仇的故事在《資治通鑑》、《史記》、《呂氏春秋》中均有記載,雖然表述方式略有區別,但故事梗概基本一致。《史記·刺客列傳·豫讓者》記載: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範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後而三分其地。趙襄子最怨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呼!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chóu)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趙襄子與韓、魏兩國合謀滅了智伯,又將智伯的頭顱做成了盛酒的器皿。而智伯的門人豫讓知道後,立志要為智伯報仇。他先是改名換姓,冒充服役之人混進趙襄子的宮裡塗飾廁所,身上攜帶匕首,準備刺殺趙襄子。趙襄子路過時感覺不對,命侍從抓住了豫讓。但趙襄子知道豫讓是要為智伯報仇時,反而覺得豫讓是位義士,而且他作為臣子能夠為智伯報仇,也說明了智伯是天下賢德之人。於是就釋放了豫讓。不久,豫讓又在身上塗上漆,讓皮膚長滿瘡,吞下碳變得嗓音沙啞,讓人無法辨識。有朋友勸他為何不投靠到趙襄子的名下,以他的才幹,也一定會得著趙襄子的寵愛。但豫讓一心要為智伯報仇,如果投到趙襄子門下卻又想著刺殺他,是會讓後世身為人臣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的。

不久,豫讓埋伏在趙襄子經過的橋下,趙襄子經過時乘坐的馬受到驚嚇,趙襄子料定此人必是豫讓,吩咐下人詢問,果然是豫讓。趙襄子說,你也曾經在範氏和中行氏門下侍奉過,為何偏要智伯報仇呢。豫讓說,範氏和中行氏待我一般,我也一般的報答他們。智伯卻待我如國士,所以我要像國士那樣為他報仇。趙襄子說,我已經饒過你一次了,這次不能再饒你了。豫讓說,上次您饒我一次,已經說明您的聖明,今日我自知一死,但還是想請您借我衣服一用刺它幾下,以表我報仇心意。趙襄子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給豫讓,豫讓拔出劍,刺了多次衣服後,便橫劍自刎。

我們暫不評價智伯的好與壞,只說豫讓之所以能夠不惜以死為智伯報仇,充分說明了豫讓的衷心和對智伯知遇之恩的感激。而趙襄子能夠對豫讓心有懷柔,也說明了豫讓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據說,豫讓刺衣就發生在今天的邢臺,因此,豫讓也成為「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之一。如今,河北石家莊、邢臺等地正經受新冠疫情的考驗,希望河北的老鄉們都能成為抗疫的勇士和義士,順利度過困難,戰勝疫情;也感謝全國各地援馳河北的抗疫勇士們,你們辛苦了!

相關焦點

  • 巡迴檢查組以豫讓為劍,正義劃上了完美的句號,雖有不足但還不錯
    這部《巡迴檢查組》一路追來真是有些辛苦,其間經歷了拖沓的開頭、瘋狂的廣告植入、「最醜」女主角等波折,今天,終於迎來了它的大結局,不過,這部劇在總體上來說,其實是不錯的,雖說在它的前期有些冗長,但後期倒也做了一定的修復,最主要的是主角于和偉太給力了,他生生地把6.2的評分硬憑一已之力拉回到了6.7分,當然,劇中的另外幾個主要人物也是可圈可點的。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Gentlemen die for those who appreciate them, and ladies tryto look good for those who love them. 原文晉畢陽之孫豫讓,始事範中行氏而不說,去而就知伯,知伯寵之。
  • 義俠豫讓:捨身取義,士為知己者死
    豫讓僥倖逃脫,隻身藏匿於深山。在深山裡,豫讓感嘆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他認為智伯待他如知己,而智伯死得如此悲慘,便下定決心為智伯報仇雪恨。於是他改變姓名,冒充犯罪服苦役的人,混進趙襄子的宮廷之中,企圖借整修廁所的機會,用匕首刺殺趙襄子。可是,趙襄子在上廁所時突然有所警覺,命令手下將豫讓搜捕出來,從豫讓身上搜出了兇器。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邢臺古城的北面是一片泉水旺盛,蘆葦叢生的窪地,在這窪地之上有座古老的石橋。秋末冬初朔風乍起,那蘆花便像雪花一樣四處飛舞,這朵朵蘆花在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悲壯故事。春秋末年晉國來了一位能人志士名叫豫讓,晉國的大夫智伯以國士之禮待他,這讓在豫讓很是感激,因為在此之前自己在他處從未受到過這等恩遇。後來三家伐晉,趙襄子殺了智伯,還將他的頭漆成酒杯,而豫讓逃進了山裡,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決心尋找時機為智伯報仇,第一次,豫讓懷揣匕首,裝成犯人混進趙襄子的家中修理廁所,企圖在趙襄子上廁所的時候刺殺他。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豫讓
    說起豫讓這個人,可能很多讀者並不了解。但是說起豫讓的那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可謂是人盡皆知。豫讓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人,作為晉國智家的家臣,在韓趙魏三家分晉後,豫讓一生都在為給他的主人智伯瑤復仇而奮鬥。雖然最終失敗,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四大刺客之一。
  • 海大富:士為知己者死
    還有一種俠,在金庸作品中並不多見,可在春秋戰國時期卻是俠名遠播,那就是士為知己者死的刺客,太史公在《史記》中繪聲繪色描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5位刺客的生平事跡,頗受後人推崇,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俠,不畏強暴,死報知己,這幾位刺客的主人未必是正人君子,所刺殺的也未必是十惡不赦之徒,只因其受人之恩,則忠人之事,沒有是非之分,故而不為金庸先生所喜,但其筆下也鮮有這樣的俠士
  • 關係硬路子廣冤屈大的馮森,于和偉撐起了《巡迴檢察組》一半看點
    聲勢浩大的電視劇《巡迴檢察組》,並沒有取得前輩《人民的名義》那樣閃耀的成績。珠玉在前,爆款需要運氣。但是因為他,《巡迴檢察組》裡于和偉飾演的檢察官馮森,這部劇就值得一看。這不是一個典型的檢察官,他有兩個特別的身份,還有他的大信仰。
  • 一劍刺出千古名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這句話可是大有深意,春秋戰國之際有「刑不上士大夫」的說法,這個"邢「並不是說士大夫所有的刑罰都不用,而是特指「肉刑」,針對臉、手腳等實施的邢,由於施行了這樣的刑罰以後,人就很難看了,士大夫以上都比較看重面子,因此,寧願死也不願意接受,這就是「士可殺,不可辱」。
  • 『讀書』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智軍被滅後 ,智伯瑤的臣下豫讓隱居深山,發誓道:「士為知己者效命,女為悅己者美容 。我要捨命為智伯瑤報仇,來報答知遇之恩  」。於是他隱姓埋名,假扮成服刑者,進宮廷為趙襄子洗澡掃廁所,藉機接近趙襄子,見機行刺。一次 ,趙襄子到廁所,發現情況異常,喝令左右抓住刺客,搜出匕首 。經審問,豫讓供認不諱:「我要刺殺你,替智伯報仇。」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個典故的背後是一樁刺殺事件
    古文中有許多「金句」,這些金句常常被後人活學活用。久而久之,金句變成了典故。有一句話叫,「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形容願意為賞識自己的人付出一切。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中,《戰國策》是西漢貴族劉向組織門客編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書中記載了戰國年間,七雄混戰的歷史。
  • 提到士,只能想到「士為知己者死」?先秦時期士文化,內容非常廣
    很多時候,一個人為了表達對另一人的忠心,會說「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也常常用來表達,自己願意為某人奉獻,表達對其對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決心。「士為知己者」這句話,非常有歷史來頭,最早是春秋時期四大刺客之一豫讓說的。他為了報答智氏對自己的賞識之恩,不惜毀容,行刺打敗智氏的趙襄,甚至最後自刎而死。
  • 「士為知己者死」?不,應為「士為信己者死」,團隊的分工與信任
    一起努力需要有一個前提,相互信任和尊重。沒有信任和尊重,所謂的一起努力,永遠是個自欺欺人的笑談。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士為知己者死」。比如「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的豫讓,比如「風嘯嘯易水寒」的荊軻,似乎說的都是「士為知己者死」。但我深入這些故事之後,深切地覺得,那些讓我以命相報的,並不是「知我」,而是「信我」,也就是,相信我。
  • 《巡迴檢察組》大結局:再見馮森,不負遇見!期待于和偉
    一部《巡迴檢察組》再次刷新了大家對于和偉的認知,從顛覆形象的大背頭鄭天明到震撼人心的檢察官馮森,他的演技真的是讓觀眾折服。今晚追了將近一個月的《巡迴檢察組》迎來大結局,馮森和米振東的攻心較量成為最後結局的看點。馮森對於豫讓的理解,以及對內心魔鬼和天使的詮釋都是讓米振東絕望的。
  • 《巡迴檢查組》一個讓人心疼的馮森,笑容背後隱忍了多少傷痛?
    由于和偉、韓雪、馬元、馮雷、韓童生、宋春麗、成泰燊、王海燕領銜主演的《巡迴檢查組》,該劇以「九三零案」重啟調查的過程為主線展開,隨著劇情深入,一個個謎團也是撲面而來。沈廣軍殺人案以及苗苗失蹤到底有沒有關聯?馮森妻子鄭瑋麗被害幕後真兇又是誰?
  • 士為知己者死!
    明朝舊臣的表現也讓人大跌眼鏡。史書記載:「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由此可以看出崇禎皇帝為君之道有多失敗。自古帝王治世在於先治人心。但崇禎皇帝卻以一句「朕非亡國之君,爾等乃亡國之臣」概之。不僅讓我們想起了春秋時期的豫讓。豫讓最初是晉國範氏家臣,後又給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無聞。
  • 巡迴檢察組講的什麼故事 巡迴檢察組好看嗎
    近期,一檔檢查劇《巡迴檢查組》的上映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眼球,這部戲集結了不少的老戲骨,觀眾們熟悉的達康書記就在其中。而這部劇剛剛上映6集就引發了熱議,不同於以往討論男女主角的設定,大多數觀眾都表示看劇看的雲裡霧裡,不知所云。巡迴檢查組講的什麼故事,這部戲值得追嗎?
  • 《巡迴檢查組》神秘人物不是「甩棍」,而是馮森「兩位得力幹將」
    《巡迴檢查組》最神秘的人不是「九三零殺人案」的幕後真兇,也不少隱藏在政法系統裡的「甩棍」,而是檢查組組長馮森的「兩個得力幹將」。「九三零殺人案」幕後真兇,種種跡象都指向米振東,是他策劃了這起殺人案,而且是精心設計的,而宋麗敏、白小蓮都是他的幫兇,這兩個女人甚至在監獄門口開海鮮店的傅明月以及米振東妻子童小娟,這四個女人都心甘情願的為米振東辦事,可見米振東的人格魅力多厲害。
  • 巡迴檢查組最新劇情解析 苗苗是被誰殺的
    《巡迴檢察組》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金盾影視中心、湖南廣播電視臺出品的良心大劇!那麼,巡迴檢查組最新劇情解析!苗苗是被誰殺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巡迴檢查組最新劇情解析!苗苗是被誰殺的?
  • 巡迴檢查組苗苗死亡真相是什麼猜測 苗苗是沈廣軍殺的嗎
    沈廣軍可能並沒有猥褻苗苗,930殺人案現場或許有第四個人存在!那麼,巡迴檢查組苗苗死亡真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巡迴檢查組苗苗死亡真相!馮森推理能力有多強?  電視劇《巡迴檢察組》自開播以來,這是最危險的兩集。在最新劇情中,講到了「九三零」殺人案案情有一些反轉。
  • 《巡迴檢查組》:甩棍就是武強,馮森已經察覺
    剛開始很多觀眾對於《巡迴檢查組》這部電視劇,秉持著質疑的態度,畢竟有珠玉在前,《人民的正義》在當年播出之後,在網絡上的反響非常好。這部劇雖然不是續集,但是很多演員相同,而且一些劇情也比較類似,屬於同一題材的電視劇,在觀看了部分劇集之後,也覺得這部電視劇確實比大家的預期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