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解析,小心第一個「坑」

2021-01-07 醫脈通心內頻道

Q波,是心電圖的第一個負向波,從外形來看,Q波是心電圖中出現第一個「坑」。臨床實踐中也確實如此,即便都是異常Q波,原因卻千奇百怪。因此,我們要學會識別這些異常Q波之間的差異,才能進一步發現「罪魁禍首」的線索,從而避免被「坑」。

作者:王玉偉 金迪 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心內科

基礎篇

正常心室除極從室間隔開始,首先是由左束支的間隔分支自間隔左下側向右上的間隔肌開始的,這樣自希氏束傳下的激動繼室間隔除極後,繼而穿過右側面(約用0.005~0.01 s),通過右束支傳來的激動使心尖部的右側間隔及小梁肌除極。室間隔除極產生右前方的向量形成Q波,正常情況下,時限不超過0.03 s(III、avR導聯除外),深度不會超過同導聯R波的1/4,各導聯Q波電壓值均有其正常範圍(參考表1)。

表1 各導聯Q波電壓高度正常值(mV)

異常Q波是指Q波時限≥0.04 s,深度≥同導聯R波的1/4或Q波出現在不應該出現的導聯。異常Q波包括病理性Q波和正常變異性Q波,前者又分梗死性Q波與非梗死性Q波。

異常Q波並不一定都是心肌梗死,也不一定都與疾病相關。肥胖、妊娠心臟位置會發生改變,出現位置性Q波(雖超出正常標準,但不屬於病理性Q波)。

傳統意義上的病理性Q波診斷標準是針對心肌梗死。之後,在其基礎上又提出了非梗死性Q波的概念,即非心肌梗死性疾病引起的Q波,可見於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挫傷、肥厚性心肌病、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大量心包積液、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硬皮病、澱粉樣變性、原發性或轉移性心臟腫瘤等,其發生機制可能與心電軸偏移、心臟轉位、心臟激動傳導途徑異常、急性心肌缺血損傷、局限性的電靜止、纖維化或其他成分代替心肌、室間隔肥厚等有關。

實踐篇

病史簡介

患者40歲男性,以「活動後胸痛5年,加重1周」入院,5年前活動後出現心前區疼痛,疼痛呈針刺樣,伴心悸、頭痛、大汗、呼吸困難,休息5分鐘後緩解,無其他伴隨症狀。患者未行診治,於活動後反覆出現心前區疼痛,偶有左肩部放射痛,休息5~10分鐘後緩解。1周前患者手提重物時突發心前區疼痛,伴心悸、大汗、呼吸困難,取蹲踞位後約30分鐘症狀緩解。患者今來診,門診以「胸痛查因」收住。病程中,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飲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夜間可平躺入睡,否認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患者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病等病史,否認傳染性疾病,否認吸菸、飲酒史。家族史:母親曾診斷「肥厚型心肌病」。

入院查體:體溫36.5℃,脈搏10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壓111/76 mmHg,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性囉音,心率100次/分,心律齊,A2>P2,胸骨左緣3~4肋間可聞及收縮期噴射樣雜音,腹部平軟、無壓痛,未聞及血管雜音,雙下肢未見水腫。心肌酶學指標均正常。

心臟彩超:左室心肌非對稱性肥厚,以室間隔基底段為著,最厚處約30 mm,靜息狀態下未見節段性運動異常,收縮期二尖瓣前、後葉及腱索前向運動(「SAM」徵)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左室流出道最大壓力階差約90.3 mmHg。

冠脈造影:冠脈分布呈右冠優勢型,左右冠脈未見明顯狹窄,間隔支粗大。

入院心電圖示:竇性心律,下壁異常Q波。

圖1 患者入院心電圖

心電圖解讀

患者心電圖最引人注目的是下壁異常Q波,Q波深而窄,振幅≥1/4R波。這個特徵性的Q波有時會被誤診為「發病年齡不明確的心肌梗死」,但這些Q波時限短,並不是「梗死型Q波」(Q波較寬,可參考圖2)。

急性心肌梗死Q波寬,常存在動態演變,陳舊性心肌梗死Q波時限一般為70~80 ms。肥厚型心肌病時的Q波更深、更窄,時限通常<30 ms,常見於側壁導聯,偶見於下壁導聯。

圖2 下壁心肌梗死心電圖

既然都是下壁病理性Q波,為何原因差距這麼大呢?我們來捋一捋這背後的機制。

當發生下壁心肌梗死時,心肌梗死對應部位的心肌不能除極,而其他部位心肌照常除極。然而,壞死心肌表面的電極記錄到的是其他部位心肌的除極向量,其方向是背離電極的,所以形成負性的Q波或QS波,又叫「梗死型Q波」。

肥厚型心肌病雖無壞死心肌,但是其本身室間隔增厚,導致自左向右的心室初始除極向量增大,常出現在前側壁導聯,也可出現在下壁和前壁導聯。作為「非梗死型Q波」的一大成員,其病理性Q波的特點是:Q波深而窄(振幅≥1/4R波,時限通常<30 ms),但是同一導聯的T波一般直立,即出現Q波與T波的分離現象,不出現病理性Q波的導聯可合併ST段下移、T波倒置。

肥厚型心肌病病理性Q波的發生率可達20%~30%,單純表現為左心室游離壁肥厚、心尖區肥厚的肥厚型心肌病通常不出現病理性Q波。

病例分析

此例患者為青年男性,因胸痛入院,否認高血壓、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病史,綜合患者家族史、心電圖、心臟彩超、冠脈造影等輔助檢查,診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明確,暫不考慮心肌梗死。

冠心病與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鑑別時,除了心電圖Q波的形態差異之外,還應注意參考患者年齡、高血壓、高血脂等冠心病危險因素。

雖然冠心病也可並發左心室或室間隔肥厚和左心室舒張功能受損,但其心臟彩超一般不會出現特徵性的改變,如明顯的非對稱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SAM徵等,冠脈造影也可見與病情相符的冠脈粥樣硬化病變。

結 語

細微之處見真章,心電圖解析亦是如此,通過觀察形態的細微差異尋找關鍵線索,同時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其他輔助檢查綜合分析病因,才能避免被「坑」。

參考文獻:

[1] Gori F, Basso C, Thiene G.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 patient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0, 342(8):593-4.

[2] 陳新.黃宛臨床心電圖學(第6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診斷與治療指南編寫組,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7, 45(12): 1015-1032.

相關焦點

  • 心電圖記錄、P波
    這是一份沒有明確診斷的心電圖,麻煩友友們在底下留言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己見,覺得其他網友診斷更全面,給他點個讚唄。心電圖記錄大多數情況下,只記錄 12 個導聯(6 個肢體導聯和 6標準心電圖由 4 欄組成,每欄 3 個導聯,即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 1 、 V 2 、V 3 ; V 4 、V 5 、 V 6 。每欄是用時記錄的,每條線都是連續記錄的。在心電圖底部提供一個或數個的節律波(一個導聯的連續記錄波形)。走紙速度通常為 25mm/s (12 導聯全程記錄為 10s)。
  • 心電圖怎麼看,心電圖講解
    要想知道心電圖怎麼看,首先要了解心電圖的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義。
  • 圖文解析,3分鐘掌握側壁STEMI的心電圖表現
    心電圖檢查是心血管疾病診療過程中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識別心電圖上的蛛絲馬跡有利於對患者進行正確及時的救治。如何通過心電圖來識別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一起來看一下吧!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看完這3張心電圖就明白了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名家大咖解讀病例,分別有疑難心電圖、背景知識、深入解析等內容,敬請關注《醫學界·心電解剖室》!昨日,我們推送了一則病例——,你是否已經找到答案了呢?病例解析不知不覺又來到了老生常談的問題,寬QRS波心動過速的鑑別診斷。針對這例患者,我覺得看圖是一個方面,但更加重要的是,結合病史去看圖。
  • 2例急性心梗,心電圖表現竟完全不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名家大咖解讀病例,分別有疑難心電圖、背景知識、深入解析等內容,敬請關注《醫學界·心電解剖室》!昨日,我們推送了一則病例—— 持續胸痛2小時,血壓僅70/54mmHg!病因是……| 答題有獎,你是否已經找到答案了呢?
  • 這種病易猝死,最全心電圖特點都在這!|肥厚型心肌病|心電圖|猝死|...
    圖2:超聲心動圖診斷肥厚性心肌病既然,心超及心臟核磁的表現都如此優秀,那麼心電圖檢查是否真的過時了呢?心電圖表現:P波可出現雙峰,時限延長,振幅增高。小結HCM是編碼心肌肌節蛋白基因變異,導致左室肥厚的遺傳性疾病;90%以上的HCM患者存在心電異常,心電圖可以早期發現心肌異常,動態評估疾病進展;HCM的心電圖表現需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左室肥厚、糖原儲積病、心肌澱粉樣等疾病相鑑別;心電圖仍是HCM診斷和管理的基石;心電圖與最先進的心臟成像技術結合
  • 可是心電圖正常,怎麼辦?
    可是每次去做心電圖都正常!相信,不少人遇到過這種問題,那麼到底是不是心臟病?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辦呢?到底應該吃點什麼藥物才能好呢?一、反覆心慌,心電圖找不到原因,怎麼辦?心慌,首先我們想到的就是心臟問題,於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醫院做心電圖,可是到醫院就不心慌了,做完心電圖都是正常的。
  • 盧喜烈 張夏琳:圖解心房心室肥大的心電圖診斷
    心電圖診斷房室肥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在於:①房室肥大心電圖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存在差異。;⑤2009年AHA/ACCF/HRS聯合發布的《心電圖標準化與解析建議》中,在談到心電圖診斷房室肥大方面的作用時指出:臨床心電圖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檢出和評估心腔的肥厚。
  • 到底怎麼看「心電圖」,絕招!
    最近有微友在微社區提出到底如何看心電圖,今天小編和大家討論討論這個我們常常苦惱的心電圖。想購書的朋友請通過微書屋進行購買。大多數人只知道心電圖是一張有著密密麻麻格子的紙,紙上面有著一些不規則的曲線。除了少數醫生專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電圖的,下面就教教大家怎麼看心電圖。
  • 為啥每次去醫院,動不動就要查心電圖?做心電圖,能查出什麼病?
    心電圖相信很多人都做過,可能是在進行入職體檢時,還有可能是檢查一些心臟疾病的時候,但幾乎每個去醫院去檢查的病人,動不動就要查心電圖,其實心電圖無非是檢查心臟方面的問題。檢查心臟的方式有很多,為何恰恰都是心電圖呢?進行過心電圖檢查的人都清楚,心電圖檢查前的並不需要準備什麼,只需要患者心態平和就可以,非常適合在關鍵時候更快地知道患者心臟的情況。
  • 急診心電圖,看不懂怎麼辦?
    心電圖是搶救患者時必不可少的檢查,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因此每個醫生都應該具備最基本的心電圖判讀能力,並對需要即刻處理的危急心電圖有一定的識別能力。這個能力不僅是心內科、急診科醫生應該具有的,每一個醫生都應該了解。可是,心電圖學的複雜程度常超出想像,心內科專科醫生也不見得敢說自己能看懂所有的心電圖。
  • 心室肥厚與心肌勞損心電圖
    在心電圖上,典型的心肌勞損圖形是肥大側心室面ST段呈凸面向上型下降,T波呈負正雙向,有的甚至出現ST-T融合似波浪形,而在對應導聯出現ST段呈凸面向下的抬高和伴正負雙向的T波改變。傳統的觀點認為,心室肥厚圖形合併ST-T改變的心電圖,稱為心室肥厚伴勞損。近年來,有人主張廢棄心室肥厚伴勞損這種說法,又重新強調關於收縮期負荷過重與舒張期負荷過重的概念。對於以上概念,臨床心電圖學者們也有不同的看法。
  • 如何讀懂一份正常範圍的心電圖
    上周,丁香播咖為大家帶來了多場直播,我們整理了「心電圖正常範圍的判讀」這場直播中的部分內容,方便大家深入學習。
  • 動態心電圖和普通心電圖有何不同?這3點可別搞錯,不然錢白花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出現心臟不適症狀會及時對心臟進行檢查,而心電圖檢查作為最基本的心臟檢查項目是必不可少的,在心電圖檢查中有一項動態心電圖也是在臨床上經常使用到的檢查項目,但由於很多人對於動態心電圖檢查存在誤區,導致結果出現錯誤,因此要了解這些誤區。進行動態心電圖有哪些誤區?
  • 一張「心電圖」,救了大爺
    心肌梗死不一定會有很明顯的臨床症狀,但關鍵時刻的一個心電圖檢查,卻能及時挽救一條生命。 近日,80歲的施大爺因胸悶和胸痛來到寶蓋鎮龍穴村衛生所看病。他自認為身體沒有大礙,打算拿些藥就回家。但村醫高鍾敏沒敢掉以輕心,結合以往的臨床經驗,他將施大爺留下,安排了一次仔細的心電圖檢查。
  • 醫療設備公司AliveCor起訴蘋果公司,指控Apple Watch心電圖功能侵權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蘋果最新資訊 > 正文 醫療設備公司AliveCor起訴蘋果公司,指控Apple Watch心電圖功能侵權
  • 黃偉春:臺灣院前救治由消防員做心電圖
    黃教授指出,患者入院後先做常規檢查再做心電圖會延遲治療時間,榮民總醫院嘗試調整了順序,讓胸痛患者入院後首先做心電圖,再做其他檢查,縮短了心肌梗死的治療時間。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南臺灣五縣市的32家院所協作成立高榮緊急心導管醫療網,設立了高雄榮總24小時專線,首創24小時緊急心導管雙專線,一通專線電話動員導管室。
  • 心電圖,還有這麼多種「花式」連法?
    心電圖是最重要的無創檢查之一,既能看得出心肌梗死,也能反映出心律失常,既能診斷心臟擴大,又能體現電解質異常,肺栓塞、腦梗、心肌病等,也都有著各自特異的心電圖表現,甚至單獨一個疾病的心電圖表現,都能出一本書,比如心電圖在肺栓塞診斷中的價值。
  • 解剖心電圖——透過竇律看房顫
    在心電圖上,兩者也是涇渭分明,一個P波規律,QRS波規律,井井有條;一個P波消失,RR間期絕對不齊,雜亂無章。「千裡之堤,毀於蟻穴」,房顫也不是一天發生的,平素的竇性心律心電圖上,也能看到很多的蛛絲馬跡。結合最近門診的一位患者,我們一探究竟。作者:何金山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醫學英語丨心電圖
    Electrocardiogram (ECG) 心電圖 [iˌlektrəuˈkɑ:diəgræm]Normal ECG 正常心電圖 [ˈnɔ:məl]Abnormal ECG 不正常心電圖 [æb'nɔ:məl]Sinus rhythm (SR)竇性心律 ['sainəs] [ˈriðəm]Sinus tachycar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