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易猝死,最全心電圖特點都在這!|肥厚型心肌病|心電圖|猝死|...

2020-11-19 騰訊網

在以往的《讀心術》專欄中,我們常常分析某個病例與心電圖之間的聯繫。而在本期專欄中,我們將會全面了解到肥厚型心肌病這類疾病的心電圖特點。

「卷首語」

《讀心術:學習心臟病診療的真功夫》,是「醫學界心血管頻道」和「哈特瑞姆心臟之聲」聯袂推出的精品欄目。

該欄目邀請北京朝陽醫院劉興鵬教授和田穎教授,精選有教學價值的案例進行解讀,每半月更新一次,於層層剖析中掌握臨床「讀心術」,於抽絲破繭中練就診療「真功夫」,旨在搭建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幫助臨床醫生提升診療水平。

首先,我們來複習一下關於肥厚型心肌病的定義。

這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為編碼心肌肌節蛋白基因組中的多個基因變異,常表現為左室肥厚且不伴有左室擴大為特徵,同時需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心室肥厚(主動脈瓣縮窄、高血壓、運動員心臟),是一種全球性疾病,患病率約1:500,40%-60%的患者可檢測出基因異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已發現了與11種基因突變相關,50%以上為β-肌球蛋白重鏈和肌球蛋白結合蛋白C,肥厚型心肌病的遺傳與臨床研究已歷經了50年。

早期心肌細胞肥大,心肌細胞排列紊亂、成角;心肌肥厚時出現壁內動脈管腔縮窄、管壁變厚;晚期結締組織與異常的細胞間基質增多,心肌及間質纖維化。這是肥厚型心肌病常見的病理生理學特點。

圖1: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學特點

如何從影像學的角度來診斷肥厚型心肌病呢?

超聲心動圖或心臟核磁(CMR)可較好的檢測左室壁厚度,用來評價心肌力學、室壁運動、腔室大小和功能,還可以識別心肌組織水腫、纖維化或浸潤的程度。

圖2:超聲心動圖診斷肥厚性心肌病

既然,心超及心臟核磁的表現都如此優秀,那麼心電圖檢查是否真的過時了呢?

NO~NO~NO~

心電圖檢查非常廉價,且應用廣泛、操作簡便,在心肌病領域中,可早於組織學及解剖學改變之前及時記錄到心電異常,並體現了功能及遺傳基質的相關細節,對心律失常相關的猝死風險的預測和評估提供了幫助。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電圖診斷標準

01

左房擴大

右心相對於左心位於前方,右心房(RA)位於右側,左心房(LA)是位於心臟最後方(背側)的心房,右房除極早於左房除極。當發生肥厚型心肌病時,因心肌肥厚致舒張功能障礙,心室充盈壓升高、流出道梗阻及二尖瓣返流的產生,導致左房擴張。

心電圖表現:P波可出現雙峰,時限延長,振幅增高。

圖3:HCM與P波異常

02

房室傳導異常

肥厚型心肌病可以發生房室傳導異常和希浦系統疾病,在一項較早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55名HCM患者進行電生理學研究,44名患者 (30%)存在HV間期延長(> 55 ms) 。

另一項納入178例HCM患者的研究發現,31例存在著I度AVB和6例存在著II度AVB ;肥厚型心肌病較少發生嚴重的房室傳導障礙,很少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有學者對451例HCM患者隨訪了5.2年,僅4.4%的患者需植入永久起搏器。

而孤立性表現為房室傳導異常的HCM患者大多為個案報導;雖然肥厚的室間隔發生纖維化,似乎可以解釋房室傳導異常和希浦系統的病變,但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對存在這些心電圖異常的患者進行CMR檢查,並未發現與之相關的心肌延遲強化。

03

心室預激

預激症候群可發生在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中,大多表現為心悸、暈厥等症狀;當出現左室肥厚伴心室預激時,通常提示預後不良,應想到可能是LAMP2或PRKAG2突變或Anderson-Fabry病等糖原儲存疾病,這對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治療和判斷預後具有重要的意義。心室預激的機制尚不清楚,動物研究顯示,其可能與房室纖維環的破壞及纖維化有關。

圖4:HCM與心室預激

04

QRS波

QRS波振幅增高 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見的心電圖異常。

當心室肥厚時,心臟肌絲數目增多、體積增大,致QRS波振幅增大;

當心臟擴大時,心肌表面積增加,而單純的室壁增厚並不足以引起QRS波的振幅增高。因此,室壁增厚與心肌表面積的增加存在著「幾何」關係,可使其與胸導聯的固定角度增加,使QRS振幅增加。

肥厚型心肌病常表現為室間隔及左室壁的增厚,面向左心室的肢體導聯(I、AVL)和胸導聯(V4-V6)常出現QRS波振幅增高。

圖5:23歲HCM患者的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和屍檢病理特徵

QRS波振幅減低 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晚期的表現,因結締組織與異常的細胞間基質的增多及纖維化,雖然HCM患者的心超仍示心肌肥厚,但由於其心肌電活動的喪失,常致使QRS波振幅減低。另外,當心肌肥厚合併低電壓時需排除心肌澱粉樣變。

圖6:HCM與低電壓

碎裂QRS波 由於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形成不均勻的纖維化和瘢痕組織,常出現碎裂QRS波,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形成的基質,可用於預測猝死及是否需行ICD的植入,其作為預測評估指標的有效性有待於進一步評估。

圖7:HCM與碎裂QRS波

05

Q波

肥厚型心肌病出現異常Q波可能與跨心室壁的心肌纖維化相關,與心肌梗死相似。有研究人員對HCM患者行冠狀動脈內心電圖,發現2種可能的Q波形成機制:一種是由於跨壁纖維化引起的局部電力損失;另一種是由於基底室間隔或基底左室游離壁不成比例的肥厚導致QRS波的初始向量異常。而CMR也證實Q波的存在與延遲強化的輕重和部位並不絕對相關。

圖8:HCM與Q波

06

類RBBB圖形

肥厚型心肌病發生室間隔肥厚時,可使心室除極由左向右的初始向量變大,使V1導聯的R波變大,同時伴有ST段抬高及復極時T波異常,V5、V6導聯的Q波加深;當心室肥厚時,心肌的除極時間延長,QRS波的時限延長,也可發生非特異性的室內阻滯。

圖9 : HCM與類RBBB圖形

07

T波倒置

肥厚型心肌病時,QSR波向量向左前增大,心室復極時間延長,復極不均勻增加,繼發T波倒置。

圖10: HCM與T波倒置

肥厚型心肌病時可出現動脈管腔縮窄、管壁變厚。除復極異常外,也可引起缺血性ST段壓低。那麼,HCM繼發的ST-T異常與心肌缺血之間該如何鑑別呢?

圖11:HCM與心肌缺血

08

QTc間期延長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約1/8存在著QTc間期延長,常大於480 ms,明顯高於健康人群;QTc延長可能與心肌肥厚、纖維化和流出道梗阻相關。

因心肌細胞存在著電生理重構,可出現明顯增強的晚鈉電流和延遲復極化,也是一個主要的決定因素;QTc在基線心電圖上的延長曾被報導為HCM患者植入ICD的重要臨床預測指標。

讓我們縱向回顧一下,肥厚型心肌病心電圖的自然演變過程~

心電圖在病程中可發生顯著變化,反映長期的形態功能演變;

在表型發展階段,通常在青春期,QRS波電壓的增加和ST段和T波異常 的發展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最常見的變化表現為左房增大和不同程度QRS波時限延長,反映了室間隔纖維化和傳導組織受累;

很少在疾病晚期出現QRS波電壓下降,廣泛纖維化的表現;

在一部分患者中,可能出現ST段抬高伴T波倒置,為心室梗阻的情況下, 出現了心尖部室壁瘤。

因此,心電圖作為HCM的篩查工具可能比超聲心動圖更為敏感!

HCM該如何治療呢?

圖12:HCM的臨床結局

肥厚型心肌病發生的心律失常,通常以房顫為代表的房性心律失常,和以室速為代表的室性心律失常(繼發於肥厚心肌內的瘢痕或者心尖部室壁瘤),少部分患者出現房室阻滯,而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室顫。

有SCD風險的HCM患者可能需要ICD進行一級預防,然而在年輕人中,ICD保護的益處必須與ICD相關的併發症進行權衡。

那麼具體HCM該如何治療呢?

01

室間隔肥厚心肌切除術

圖13:室間隔肥厚心肌切除術

室間隔切除術自主動脈竇進入,在二尖瓣水平的間隔部向心尖部切除肥厚的心肌,而此處心肌下走行著左束支(LBB),因此手,術易導致LBB損傷,發生LBBB。

02

肥厚心肌化學消融術

圖14: 肥厚心肌化學消融術

經導管進入冠狀動脈分支注入無水酒精,閉塞冠狀動脈間隔支,使肥厚的心肌壞死、變薄,而間隔支常供血右束支,因此術後易發生RBBB。

小結

HCM是編碼心肌肌節蛋白基因變異,導致左室肥厚的遺傳性疾病;

90%以上的HCM患者存在心電異常,心電圖可以早期發現心肌異常,動態評估疾病進展;

HCM的心電圖表現需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左室肥厚、糖原儲積病、心肌澱粉樣等疾病相鑑別;

心電圖仍是HCM診斷和管理的基石;

心電圖與最先進的心臟成像技術結合,對HCM的診斷和管理具有更好的臨床價值。

99%的讀者都看了

心臟支架是被美國淘汰的技術?裝了支架就是廢人?專家組團開錘!

被誤診的「教科書級」病例,最終患者死亡……

年輕人多次喪失意識,心內科醫生靠一張心電圖找出真相……| 深度解析

3種常用搶救藥物的誤區,心內科醫生注意了!

每天兩杯奶茶「續命」,女孩喝進了ICU……

這樣測量血壓最準確!

想找文章?點擊下方輸入關鍵字就可以

專家介紹

劉興鵬

劉興鵬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律失常科主任。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創始人。

劉興鵬大夫心電圖時間3.0:始終以講述「心電圖波形背後的故事」為宗旨,深入淺出地講授判讀心電圖的思維方式和讀圖技巧。是國內一檔通過網際網路服務於廣大基層醫生、年輕醫生和心電圖愛好者的臨床心電圖學系統培訓欄目。

想獲取更多心臟病診療知識?

歡迎加入「讀心術」討論群

留下您的微信號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小編,

拉你入群~

註:驗證信息麻煩填寫姓名 醫院,方便入群審核

入群後進行實名制,備註醫院-姓名,

不然會被小編清理出去哦~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講課專家:劉興鵬北京朝陽醫院、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創始人

本文作者:紫菀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看過,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肥厚型心肌病屬於遺傳性疾病,會引起身體變化,因此需要引起重視
    導語:肥厚型心肌病可能會出現左心室肥厚、室間隔不對稱性增厚,以及心室腔變小的情況,這種病症通常會有家族史,大概會有50%的患者有基因異常的情況,多是因為家族性常染色體顯性異常的原因,臨床上可能會出現心排出量下降的情況,從而引起心悸、心絞痛、肺動脈高壓的情況,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
  • 哥哥猝死,24歲小夥在其葬禮上突然暈厥,他們得了同一種病
    一運動就容易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兩眼發黑,這些年來,小陳飽受疾病的折磨:他不敢快步行走,甚至洗著澡都有可能突然暈厥了。儘管知道自己的病很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但他從沒想到有一天會離自己那麼近。直到二哥因同一種病猝死,他和家人才慌了神。
  • 心電圖解析,小心第一個「坑」
    Q波,是心電圖的第一個負向波,從外形來看,Q波是心電圖中出現第一個「坑」。臨床實踐中也確實如此,即便都是異常Q波,原因卻千奇百怪。因此,我們要學會識別這些異常Q波之間的差異,才能進一步發現「罪魁禍首」的線索,從而避免被「坑」。
  • 心電圖檢查年年正常,她老公竟因心臟病猝死!
    文丨陳武山圖丨來源於網絡猝死一詞,近年來簡直以「瘋狂」的態度暴露於人們的眼球中,明星猝死事件、程式設計師猝死事件.....今天我們繼續聊「猝死」。01心電圖正常為何會猝死?有一位死者的家屬來醫院告訴我說,她丈夫身體一直很好,雖然有時他也會出現一些胸前區不適的現象,但每年的健康體檢也沒有發現任何心電圖異常的問題,可為何還會出現心臟病猝死呢?
  • 突然感覺心臟要「跳」出嗓子眼了,是猝死的先兆嗎?
    近年來,我國隨著心血管病發生率的增高,心臟猝死的發病率也明顯增加。但整體來看,雖然猝死發生率不高,但一旦發生則往往以死亡告終。有過暈厥(突然暈倒、意識喪失)、胸悶氣短、不明原因的突發胸痛等情況,就應該警惕。專家強調及早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血液檢測和CT或者磁共振等,有些人可能還要涉及基因檢測。
  • 人在猝死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嗎?
    研究發現,大多數猝死患者都患有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等,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後嚴重心力衰竭的患者,猝死的風險最高,危險係數最大。年輕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和惡性心律失常。 究其原因,在這些人群中,大部分猝死的人發生意外前都有巨大壓力,極度疲勞,生活極不規律,並且長期有嚴重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結構不合理、暴飲暴食、失眠、長期熬夜、抽菸、喝酒、嚴重缺乏運動等原因。
  • ST段抬高≠心梗,還有這9種心電圖必須鑑別! - 瀟湘名醫
    上次我們說了前5種,剩下的9種趕緊學起來~ ( )01高血鉀症高血鉀症在各科室都是一個時常出現的「常客」,高鉀血症的心電圖也會出現ST段抬高,且酷似急性心梗,但T波通常窄而高尖。在降低血鉀後,上述心電圖會很快消失,多見於糖尿病合併酸中毒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高血鉀症患者的ST段常為下斜形,而心梗的ST段抬高特點是平臺或上斜形,這是兩者較為明顯的差異。此外,高鉀血症的患者,心電圖會隨血鉀水平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若患者血鉀>10 mmol/L,可能出現室顫,甚至停搏!
  • 《巴啦啦小魔仙》女主僅25歲疑心梗猝死,年輕心梗都有這些特點
    孫僑潞媽媽表示,自己也不相信女兒猝死,網友大多表示希望這是假消息,畢竟,她才只有25歲,正是青春年華,前景一片光明之時。發生心梗的年輕人都有哪些特點呢?什麼樣的年輕人容易發生心梗?年輕心梗的誘因與老年患者相比,通常有嚴重吸菸、冠心病家族史、高膽固醇血症與肥胖的情況。
  • 幾種常見心肌病的基因檢測要點
    基因診斷是一種新興、準確的診斷方法,對有擴張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和其他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可篩查其是否帶有突變基因,及早確診。另外,基因篩查可以指導選擇性生育,杜絕該疾病在家族中的蔓延。 原發性心肌病的分類如下圖所示。
  • 看完這3張心電圖就明白了
    再來看心電圖的表現,總體QRS波很寬、aVR導聯為R波,胸前導聯負向同向性,無RS移行,V1導聯起始為Q波,對比竇律時的心電圖,多個導聯初始除極方向,均指示:寬QRS波心動過速和竇律大不相同,這是室速,而不是室上速(圖1)。
  • 年輕人猝死多因不良生活,老年人猝死很可能忽略了心臟檢查
    據報導,《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25歲的孫僑潞在大年夜因突發心梗去世,在該事件發生前孫僑潞曾因病住院治療,醫生曾提醒應注意休息,預防心臟病急性發作,似乎並沒有改變生活習慣,在跨年夜凌晨發生猝死。 另有報導,某電商一名23歲女員工在深夜下班回家途中猝死,猝死原因疑似突發心梗。
  • 十年磨一劍,ACC/AHA肥厚型心肌病管理指南更新
    11月20日,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和美國心臟協會(AHA)聯合發布了關於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管理的新指南。這是2011年版指南發布後的再次更新,共列出六個類別的133項管理建議,反映了關於診斷和管理的最新證據。
  • 貓病特輯|肥厚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是貓咪最常診斷出的心臟病,並且隨著動物醫學檢查手段的進步,肥厚性心肌病越來越容易被診斷出來,也逐漸成為貓咪心臟病第一大殺手。肥厚性心肌病的貓咪會逐步走向心力衰竭,並且隨時可能猝死,目前的醫療水平尚無有效治療方式。提前了解肥厚性心肌病的症狀、檢查方式、併發症、日常養護和預防,是我們作為貓咪家長唯一能盡力去做的。
  • 以免猝死找上門
    張同學,24歲,平時有運動習慣,有天晚上突然大叫一聲後失去意識,經同學施以心肺復甦術,並撥打120送醫,在救護車上由救護技術員電擊數次之後,恢復心跳,抵達醫院時意識已慢慢甦醒,心電圖顯示為布魯格達症候群,由心臟電生理專科醫師評估後,裝上體內自動去顫器,恢復正常生活。上述2個病例都有猝死症狀,原因卻不同,李女士是急性心肌梗塞,張同學則是原發性心室顫動。
  • 男子深夜按摩猝死 死亡來臨前徵兆這些要注意!
    近年來猝死的案件經常發生,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雖然說猝死發生的很突然,但是猝死之前身體還是會做出以下反應,及時察覺到猝死徵兆或許能夠撿回一命。下面盤點一下關於猝死的徵兆有哪些。    猝死的徵兆  1.加重胸悶要警惕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一段時間可緩解,這種現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現的症狀表明冠狀動脈內的粥樣硬化斑塊還不穩定,隨時有可能發生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 45歲男子,白天心電圖正常,晚上就心肌梗死!如何避免再次發生!
    45歲,趙先生最近不舒服,總是胸悶憋氣,一陣一陣,每次幾分鐘就能好,尤其上樓就會加重,隨後去診所做了心電圖正常,就沒當回事。晚飯後,趙先生突然胸口一緊,眼前發黑,渾身大汗,快要暈倒,趕緊撥打120,做心電圖提示心肌梗死。
  • 如何看待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導火索:熬夜、酗酒以及焦慮等情緒?
    前幾天,央視揭露了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導火索,此新聞立馬登上熱搜。 其實Dr.X一點也不驚訝,因為我們太多的人都不知道「猝死」這件事,離我們有多近! 正如報導中所說:「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
  • 心臟正常的人做劇烈運動會猝死嗎?
    如果你所說的「心臟正常」的依據是平時沒有心臟的不適症狀,或者做心電圖檢查沒有發現異常,那麼我的回答是:「有可能會」。下面嚴謹的來回答這個問題。真正正常的心臟在劇烈運動時發生猝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猝死的人絕大多數都已經發生心臟病,只是平時不知道、或者事先沒有檢查出來而已。
  •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早知道早救命!
    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臥床靜養。心肌病多是遺傳性疾病,早期不易察覺,出現症狀時多已發生心肌結構的不可逆改變,如心臟擴大、心肌肥厚等,非常容易引發猝死。因此,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疲乏、胸悶時,應高度警惕心肌炎、心肌病的發生。  徵兆六、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