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部高分美劇刷爆屏幕,那就是《后翼棄兵》,又叫做《女王的棋局》。因為在網上不斷地看到各種各樣的安利和推薦,於是我熬了兩個晚上的夜看了全劇。女主角擁有著一副精緻的臉龐,衝著女主角的顏值和衣品,就算是對劇情無感的人,應該也會忍不住地把劇完。
一
故事的背景是美國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年幼的貝絲·哈蒙被送到了肯塔基州的孤兒院。她和那裡的技工薛波先生學習下象棋,很快地發掘出自己的驚人天賦。哈蒙由於常常大量地服用鎮靜劑來幫助自己腦內下棋,久而久之便對藥物上癮。之
後哈蒙被一對夫婦領養走,在養母的陪同下,她參加了很多的西洋棋大賽,很快便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全美冠軍。但隨著養母去世,哈蒙也陷入了困境,藥癮和酒癮纏住了她,精神一蹶不振,生活也一塌糊塗。
也許是上天不肯讓這位天才就此墮落和埋沒,哈蒙得到了朋友的幫助,最後打敗蘇聯的博戈夫,成為國際冠軍。
二
這部劇有一個很明顯的主題,就是要打破男性主導的西洋棋傳統,而對於女性獨立與社會地位的宣揚也貫穿於整部劇。
哈蒙從孤兒院裡,就表現出了和同齡孩子的區別。當其他孩子乖巧地坐在教室裡聽課時,哈蒙卻跑到地下室去和技工下棋,並在課上偷偷鑽研西洋棋的書籍。也正因為如此,哈蒙很快為自己的人生打開了另一扇窗。
長大後的哈蒙早已是小有名氣的州冠軍,同齡的女孩兒邀她去玩,哈蒙從中感到的是自身的格格不入。
其他女孩兒喜歡精緻可愛的洋娃娃,而她卻曾毫不留情地把洋娃娃丟進垃圾桶裡;其他女孩兒跟著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歌曲手舞足蹈,而她卻在嘈雜的人群中局促不安的坐著;其他女孩兒關心的是社交和約會,哈蒙的世界裡卻始終都是棋盤和棋局。
那個年代,下棋的幾乎是男性,在比賽中獲勝的也幾乎是男性。哈蒙的橫空出世打破了男性主宰棋賽的狀況,擴大一步講,則是打破了男性對整個社會的主宰。
這部劇的主角可以說是唯一的,那就是貝絲·哈蒙,雖然說劇中不乏男性角色,但他們扮演的大多是被哈蒙打敗的選手,或者是哈蒙成功路上的推手。
對男性角色的弱化、模糊甚至剔除正反映了這部劇的女性主義題材。劇裡多個地方都可窺見那個時代的女性地位,如開頭薛波先生以「女孩兒不下棋」為理由拒絕教小哈蒙下棋;哈蒙成名後,媒體在報導中也把關注點聚焦在「她是一個女孩兒」,而不是因為她的棋藝。
正因為這些社會現狀,哈蒙的天賦和成功才具有絕地反擊的社會意義。
三
哈蒙的成功之路具有傳奇色彩。不幸的童年給她帶來的心理陰影使她成了一個孤僻、薄情的人。
在西洋棋64方格的世界裡,她感覺很安全,因為她自己可以控制和主宰這個棋局的世界,她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獲得勝利、變得強大,因此在現實生活裡漂泊無依的心靈便在象棋的世界裡得到了重建和鼓舞,這也是她每一場比賽必贏的原因,她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和精力都傾注於象棋裡,她的生活只有棋!
從小到大,哈蒙始終未變的就是那雙嚴酷、冷峻和專注的眼睛,裡面寫滿了仇恨、憤怒和對勝利的渴望。這是原生家庭在她身上留下的傷疤。
由於不幸的家庭背景,哈蒙不得不過早地成長。但這種成長,是一種畸形的成長。
在這段成長之路上,她缺失了太多太多必要的環節,如親情、友情與愛情,她始終學會的僅是如何適應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生活。
而這些東西的缺失使她在後來的人生裡成了一個眼神裡透露著警覺與冷漠、對社交敬而遠之的人。因此第一次月經來臨時的驚慌失措、對性生活的好奇與嘗試以及糾纏她已久的藥癮、酒癮都使得哈蒙看起來像一個未完全長大的人。
養母是哈蒙獲得第二次成長的人。養母善於交際的性格也無形之中影響並改變著哈蒙的生活。養母告訴她「生活不只有棋」。因此哈蒙開始跳出棋的世界,參加聚會、做美容、到各地旅遊,做著各種她從未有過的新鮮嘗試。
四
作為全劇的唯一女主角,也是英雄形象的主角,貝絲·哈蒙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甚至是一個有著很多不足和缺陷的人。
她的眼神總是凌厲無比,常常現出冰山一樣的冷漠;她看起來似乎只愛她自己;她有著極強的好勝心,很難接受失敗;她無法做到像天才一樣的自律以至於在比賽的前一晚宿醉;她有令人恐懼的藥癮和酒癮......她唯一完美的,可能只有下棋的天賦和直覺了。
但這一切都使哈蒙更貼近一個真實的人,都與哈蒙所受到的童年創傷相呼應,也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哈蒙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並得到治癒和鼓舞。
毋庸置疑,哈蒙是西洋棋領域的天才。但是別人對她的幫助也同樣不能忽視。
孤兒院技工是她在象棋路上啟蒙老師和引路人;養母的陪伴和撫慰;孤兒院同伴的鼓勵和經濟支柱;還有曾被她打敗的男性選手們在最後至關重要的節點上,集體為他出謀劃策;甚至是賣雜誌的老闆的暗中幫助,他明知道哈蒙偷了雜誌,卻沒有揭穿並阻攔她。
這些人都在無形之中充當了哈蒙成功路上的推手。
全劇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淚點,唯一讓我淚崩的就是孤兒院地下室的牆壁上貼著的關於天才少女貝絲·哈蒙的各種報紙報導,還有技工和小哈蒙的合照。
哈蒙是個孤獨的人,但在這一路上,陪伴他的人不在少數,孤兒院的人都在默默地關注著她的比賽,大家都渴望這位天才少女站上屬於她的位置,而這一切哈蒙都不甚了解,直到看到牆上的報紙和合照,她大概終於知道原來自己並不是孤身一人。
五
看完這部劇,除了感受到「女性應該取得與男性並肩作戰的同等地位」以外,我的更多共鳴則存在於哈蒙孤僻的性格和孤獨的內心。
我欣慰於哈蒙一路上能遇到那麼多善良的人,也感動於哈蒙終於在經歷了恐懼、孤獨和迷茫後露出了釋然的笑容,對著同樣熱衷於下棋的俄羅斯老爺爺,輕鬆而愉悅地說:「Let’s play ch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