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生老病死是世間常態。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悲歡離合。
對於寵物,對於貓貓狗狗而言,因為短暫的壽命,這個狀況就更加激烈頻繁。
有的時候,它們的命運被主人掌控;有的時候,任何人都無能為力。
遭遇的每一次意外,日漸衰老的身軀,都可能帶來永生的分別。
這一切,在寵物醫院裡演繹的淋漓盡致。
「你要確定是經濟問題,咱就再試試,否則它沒了咱就心安理得了。」
老尹坐在醫院的辦公桌前,一個叫明亮的小夥子站在他的對面,桌上放著一張安樂死執行確認單。
明亮雙手叉腰,杵在原地一動不動,身後背著的一根逗貓棒尤為顯眼。
五年前,剛來北京的明亮領養了小貓湯圓。
「我是在微博上領養的,當時有兩百個人想要它,我都覺得自己沒戲了...」
緣分讓他們相遇,相互陪伴度過一個又一個白天和黑夜,明亮早把湯圓當成了自己的生命中的一部分。
五年後,湯圓病重,想要活下去,可能需要打一輩子的胰島素,在痛苦中不斷煎熬。
而昂貴的治療費用,即使是花掉明亮所有的積蓄,也完全不夠。
是讓湯圓繼續活下去,還是選擇安樂死?看似有兩個選擇,又好像一個選擇都沒有。
「我籤吧。」
許久之後,明亮走到桌前,拿起筆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簡簡單單兩個字,不過十幾個筆劃,卻代表著湯圓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明亮抱著湯圓,像往常一樣,輕輕地撫摸它的毛髮,
「沒事啊,爸爸陪你走到最後啊...」
醫生將注射器扎進湯圓的前爪,藥物推進去,湯圓慢慢安靜下來,躺在明亮的腿上,一動不動。
明亮瞬間奔潰,低下頭靠近湯圓,全身顫抖,不停抽泣...
類似這樣的場景,老尹已經見過太多次了。
作為這家寵物醫院的院長、一名資深獸醫,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帶著身患重疾的寵物,從各國各地趕過來找他。
他能治各種疑難雜症,許多病重的寵物經他手後,很快就又能活蹦亂跳。
但動物終究和人不一樣,就拿狗來說,一般的狗狗壽命都在9到15歲之間。
這意味著,無論主人呵護的多好,無論醫生做多少努力,到了年齡,他們終究會離開這個世界。
據了解,我國每年死亡的寵物有近300萬隻,而每一隻去世的寵物背後,都可能會有一位傷心到極點的主人。
因為救治寵物,老尹和很多主人都比較熟悉,成亮就是其中的一個。
每個周末,成亮和妻子孟楠都會帶著奇奇來找老尹複診。
不同於很多人養的名貴品種,奇奇是一隻純土種狗。
2005年,成亮在街頭第一次見到流浪的奇奇,它鐵絲纏頸,奄奄一息...
成亮看不過去,把它救回了家。從此開始,奇奇走進了他的生活,也走進了他的心。
如今,奇奇已經17歲了,作為狗界的「老人」,它已經到了離開的年紀。
成亮找到老尹,他的願望很簡單,能讓奇奇多活一天是一天。
但想要維持這個生命並不容易。
為了方便照顧,成亮每天和奇奇一起睡在客廳的墊子上。
他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給狗狗餵飯、餵藥、打針、輸液...
身體的勞累只是一部分,看病帶來的巨大花銷則更加現實。
每個周末拿藥,都要花去至少兩三千塊錢。
站在櫃檯前,成亮的錢常常不夠,只能轉頭找妻子商量。
成亮曾經問老尹:「「她可能多陪我兩年嗎?」
老尹回答他:「能,那你得去那邊陪她。」
2020年1月31日,奇奇閉上了眼睛,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成亮為它布置了一個葬禮,伴隨著閃爍的燭火,奇奇安靜的躺在白色花叢中。
他溫柔的撫摸著它的身體,親吻它的臉龐...
「謝謝你陪我,奇奇。」
人和寵物的悲歡離合,老尹每天都在感受,這也讓他變得有些「不一樣」。
從醫院的角度來看,帶寵物上門治病的人也算是顧客,顧客是上帝,按理說應該哄著,但老尹偏偏養成了一張「毒舌」。
狗狗突然發病,連心臟都停止了跳動,老尹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搶救回來。
主人抱著狗狗一邊流淚一邊不停感謝老尹,老尹卻轉過頭說道:
「其實還不如那麼走了算了。」
有主人感慨,希望自己的寵物能夠少受一點罪,活的時間長一些。
老尹卻說:「活得長的代價就是多受罪。」
有很多養寵物的老人,把狗狗的命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還重要。
老尹也不留情面:「你先走了,狗沒走,你更閉不上眼,狗怎麼辦呢?」
無論主人說什麼,老尹都能想方設法地懟你一頓。
你越傷心,哭的越厲害,他說的越重。
人們將老尹稱為「懟神」,不論什麼情況,不論面對誰,他都從來不留情面。但他並不是真的鐵石心腸,相反,他比誰都在意這些寵物。
與其說他在懟人,倒不如說他是在表達對這些動物的了解、尊重和愛。再往深處看,他的「懟人」,其實是對寵物主人的開導。
毫無疑問,大多數主人都很愛自己的寵物,但對於寵物的生老病死,卻很少有人能坦然接受。
當寵物已經到了離開這個世界的年齡,所謂的治療,只是在儘量延長寵物的壽命。
因為主人的愛和不舍,它們在痛苦的治療中為主人而活,而到最後,主人也會更加難受,更加崩潰。
是放手讓寵物離開還是留它們繼續在這個世界苟活,這樣的抉擇,老尹也經歷過。
老尹全名叫尹鐵垣,打小起,他就喜歡寵物,到現在,他一共養過4隻狗,11隻貓。
老尹的第一隻貓叫「咪咪」,遇到它時,他還是一個讀初中二年級的小孩子。
咪咪陪著他一起長大,到他讀完高中、讀完大學,再到他成為一名獸醫...
不知不覺間,二十年過去了,咪咪渾身是病,已經到了該離開的時候。
老尹心裡清楚,讓咪咪活下去,它就得承受無盡的痛苦和折磨;讓咪咪離開,反而是一種解脫。
經歷了一番心理鬥爭之後,他親手送走了咪咪...
老尹最後養的狗叫春杏,他親自接生,看著它來到這個世界,看著它一點點長大。
他們一起度過了九年的歡樂時光,直到春杏的肝上發現了腫瘤。
看著春杏飽受病痛的摧殘,即使大家都在勸阻,老尹仍然下定決心給它送走。
「我可以把它的肝切掉一塊,它會很疼,它也會恢復。等到傷口都癒合的時候,下一個出血又來了,只會更壞。
我就再切一塊,我就一塊一塊把它的肝切完,然後它又轉移到肺...」
老尹少見的哽咽了:「給它安樂了我最疼,它就不疼了。」
親身經歷過痛苦,老尹看得很通透。
他在治寵物:「我在治病,我在救命。我沒治好,人再罵我,我都沒關係,因為我已經盡力了。」
他也在治人:生老病死,誰也阻止不了。老尹能做的,就是幫這些主人度過心理上的難關。
老尹認為,當已經為寵物付出了一切,面對它的離開,主人可以難過,但不可以崩潰。
「其實治到最後,那些瀕死的狗是在治人。通過我的治療,讓狗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能讓主人有個接受的過程。」
在老尹看病治療的同時,人和寵物之間的各種溫情故事,也在另一家寵物醫院裡不斷上演。
B站紀錄片《寵物醫院》,通過最真實的記錄,將醫院裡的故事展現了出來:
鋪著藍布的手術臺、各種型號的手術鉗、穿戴整齊的醫生...
乍一看去,像不像某家醫院裡醫生正在給病人做手術?
但實際上,這是寵物醫生正在給貓媽媽進行剖腹產。
貓媽媽是一隻懷孕兩個月的布偶貓,名字叫「披薩」。
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很快,小貓就出來了。
醫生們迅速撕去小貓的胎盤,擦拭口腔裡的粘液,固定頭部甩出氣道裡的粘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