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苦思對華政策 竟從50年前一首歌找到靈感

2021-01-07 瘋範兒

在5月2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布會上,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引用著名美國男歌手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的名曲曲名來解釋其外交政策:「(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我們沒有必要做出選擇。有些人想逼我們選擇,但沒有必要,必須像法蘭克·辛納屈的歌一樣,《My Way》(我的路) 。」

在80年代末,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曾用同一首歌來解釋他的政策,將它稱為「辛納屈主義」。今天,分析家們同樣將博雷利的政策稱為「辛納屈主義」,但這個政策究竟意味著什麼?

美國歌手與蘇聯領導人理論的關係

《My Way》這首歌1969年首次收錄在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同名大碟,自此風靡全球,不但成為辛納屈的代表作,在流行文化上亦常被用作為告別曲,表示一場表演的結束或一個人的離開。

事實上,這首歌也曾經象徵了一個時代的結束。1989年,蘇聯外交部發言人格拉西莫夫(Gennadi Gerasimov)開玩笑地用辛納屈的歌曲來形容戈巴契夫的「新思維」,特別是允許鄰近的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 )國家決定自己的內部事務,即讓他們走他們各自的「我的路」。

從冷戰的結束到新一輪競爭的開始

與80年代相比,今天的歷史趨勢已經逆轉了:2020年的「辛納屈主義」所象徵的已不是世界上兩個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逐漸消失,而是緊張關係的加劇。

1989年,世界正從兩極化走向單極化。蘇聯解體後,在美國和俄羅斯兩國的選擇,歐盟樂於一直站在美國一邊。

然而今天,在美國和中國的新衝突中,歐盟已經不那麼樂意於選邊站了。中國的崛起挑戰美國的霸權,也給歐盟帶來新的難題:如何維護老霸主和新挑戰者之間的平衡關係?

博雷利的「辛納屈主義」,簡單來說,是歐盟在中美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拒絕選邊站、不結盟。但正如布魯塞爾的外交人員在過去幾周所堅持的那樣,不結盟並不意味著等距離(non-alignment does not imply equidistance)。雖然過去川普反覆無常的政策讓歐盟領導層感到不安,但歐盟和美國在政治和文化上仍然非常接近。歐盟真正要面對的挑戰是西方單極化的結束,是中國的崛起。

疫情下的「制度性競爭對手」

長期以來,歐盟對中國的外交,更傾向於緩和對立與不同。然而,在2019年3月歐盟委員會發布的一份「戰略展望」報告中,委員會認為,中國已經不能僅僅被視為合作夥伴,它還成為了競爭對手,報告首次稱中國為「制度性競爭對手」。

從歐盟的角度來看,這是多年來的挫折的結果:譬如公平競爭和平等市場準入的談判的不成功,對中國不透明的政治制度的持續不信任,對中國在歐盟的戰略性投資的恐懼,以及歐盟成員國對中國問題的持續分歧。

然而,自報告發布以來,現狀似乎沒有好轉的跡象。事實上,最近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令這些挫折進一步加劇。疫情在中國爆發時,歐盟對中國最初的應對缺乏透明度表示擔憂。接下來,歐盟發現在很大的程度上醫療用品都依賴中國市場。最後,歐盟認為中國在歐洲國家所進行的「口罩外交」會加劇歐盟的內部分歧。6月10日,歐盟譴責中國對歐盟國家的社會進行「針對性的影響行動和虛假信息活動」。

正如法國《世界報》前總編輯最近寫道:「在中國和歐洲之間,有一個新冠肺炎的前後對比」。

歐盟「走自己的路」?

歐盟已經明確表示不會選邊站,走自己的路,但歐盟還沒表示的是:歐盟的路到底是什麼?

要讓27個成員國達成一致,當然很困難的。在中國問題上,歐盟不僅面臨制度性的競爭,還面臨制度性的分歧:歐盟國家從北到南,中國的投資水平差異很大;瑞典堅持在人權問題上批評中國,希臘卻拒絕批評;有些國家通過歐盟與中國對話,有些國家設立專門的外交平臺(譬如17+1合作),並還都在維持單獨的雙邊會談……

博雷利希望將歐盟27個成員團結在他所謂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觀周圍。歐盟成員國對一些有關中國的問題確實有一致意見:歐盟國家希望在氣候變化和非洲經濟發展等議題上得到中國的幫助,它們都想平等地進入中國市場,有時也希望能有一個對抗美國的多邊主義盟友。而在價值觀方面,它們希望中國能尊重其開放的社會,結束其在新疆的高壓再教育運動,以及減少對香港的壓力。

然而,雖然歐盟外交官一直都有提倡這些觀點,但問題是如何將這些觀點融入博雷利的「辛納屈主義」?辛納屈的歌詞表達的是個人主義,是「一言堂」,而不是多元化,不是充滿「雜音」的布魯塞爾殿堂。歐盟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它的多元價值觀融入到一個明確的政策裡,如何讓「我們的路」變成「我的路」。

歐盟希望避免中美之間的結構性對抗,這只是一個主義的開始。如果它想以歐盟各國的異口,同聲向中國說話,就應該首先界定好它的同聲為何。

相關焦點

  • 【iGCU報告】孫冰巖:拜登的外交政策團隊與對華政策認知
    2013年希拉蕊為準備總統競選而提前離開國務院後,沙利文並未跟隨離開而是被託付給拜登,擔任副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繼續參與歐巴馬政府重大外交政策的制定。2016年大選前,幾乎所有媒體都預測沙利文將擔任希拉蕊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或國務卿。經歷失望的2016大選後,沙利文回歸民主黨政策研究圈蟄伏,隨後加入拜登的外交政策團隊,為拜登的外交政策定調。
  • 【屬靈饑渴】《認識你的敵人》連載58:歐盟的符號
    歐盟的旗幟上也有一圈12顆星星;但注意,海報上的這些星星的方向被倒轉過來、成為倒五角星--代表頭上有角的撒旦、巴風特(Baphomet)。 這樣,海報上撒旦的公開符號,環繞、懸停在新議會大廈上方,這象徵撒旦在歐盟的統治地位。下圖是歐盟旗幟。
  • 劉德華喝醉創作一首歌,本是無心之舉,卻火了幾十年
    劉德華喝醉創作一首歌,本是無心之舉,卻火了幾十年。劉德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不管是歌曲還是電影都是非常經典的,讓人不禁回到了那個年代。在四大天王那個時代,劉德華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不管是上了歲數的老人家,還是剛回說話的小孩,都知道這個華人的驕傲,劉德華。到現在將近四十年了,這個熱度還是很大,也是說明了這個人的優秀。
  • 義大利疫情挑戰歐盟邊境政策
    當下,在歐盟內部,更為緊迫的事是要密切討論其唇亡齒寒的邊境政策究竟要走向何方。  意政府防控能力遭質疑  義大利對於新冠肺炎不是沒有警惕,義大利1月31日就宣布,禁止中國(包括港澳臺)航班入境。然而,最近幾天,義大利成為亞洲之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
  • 拜登對蔡英文「已讀不回」是其對華政策的縮影
    這要從拜登的世界觀說起,深圳衛視&直新聞就梳理了拜登從政47年職業生涯中有關對華政策的取態,選取其中一些關鍵節點,研判拜登宣誓就職後對華政策的走向,包括關稅問題、5G問題等,梳理越仔細就越會發現,臺海問題只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部分。基於理性和美國利益優先的原則,事實上,在過去幾十年的歷史中,美國政府對臺當局「已讀不回」才是常態。
  • 匈牙利對華政策契合度很高,合作積極,自稱為皈依基督教的東方人
    中國與匈牙利關係很早就建立了,在1949年10月,新中國與匈牙利就建立了外交關係。作為蘇東集團的一部分,匈牙利的對華政策與蘇聯保持一致。1989年蘇東劇變後,匈牙利才真正走向獨立自主的外交。匈牙利在蘇東劇變後的主要外交方向是歐洲與美國,並積極尋求加入北約和歐盟。在加入北約之前,1991年2月匈牙利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共同組成維謝格拉德集團,以實現安全協作。由於北約的安全屬性很強,匈牙利加入北約整體過程很順暢,1997年便已經正式成為北約成員國。
  • 拜登接受專訪,首談三條對華政策方向!
    大國之巔首先認為,上述"對華三條",其實符合我們近一個多月來,對美國下任拜登政府的一些判斷。關於第三條,拜登在選舉進行演講時,便曾經反覆強調過,並不是什麼新鮮的內容。而關於前兩條,則預示著拜登將不會全部推翻川普政府的政策。起碼在對華貿易方面,不僅全盤接受,還要變本加厲,繼續加碼,進行新一輪的"貿易訛詐"!
  • 英國脫歐後的新移民政策,歐盟低技能工人受積分制的影響
    當地時間,英國正式脫離歐盟,結束了的歐盟成員國身份。持續了幾年的「脫歐」劇終於結束了!在英國正式脫歐後,很多人關注移民政策,英國也做出了正式回應。英國政府發布了關於新積分制的詳細政策聲明(TheUKPoints-BasedImmigrationSystem:PolicyStatement)。
  • 拜登對華政策班底全是熟人?但他說美國最大威脅不是中國
    對華強硬的「華盛頓共識」川普上任後,2017年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川普政府出臺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美國把中國定義為主要「戰略對手」和「競爭者」。尤其是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川普對中國開展了全方位的對抗和孤立,覆蓋貿易、科技、外交、政治、宣傳、人員交流、通信技術,防治新冠等諸多方面。
  • 外媒發聲:歐盟對華關係應走自己的路
    布魯塞爾「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網站11日刊發評論文章,呼籲美國在暴亂之後直面當今的世界,並稱歐盟在對華關係上應走自己的路。文章稱,2020年以一場政治煙火告終,然而,點燃焰火的不是英國首相詹森歡慶的「脫歐」,而是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在人們期待新年到來時,很少有人相信中歐雙方能在年底前結束談判,但歐盟還是出於自己的考量做出了一個戰略選擇,雖然這份協議需要歐盟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它「利大於弊」。
  • 一首 雪の華 ♪
    「一首」是我們的特別欄目。每次推送,欣君都會為你放首歌,可能與你的生活、心情息息相關,也歡迎後臺點歌,說說你的故事。一首。146號。- 本周「一首」主題「天寒地凍」-我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你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這被凍掉邏輯感的歌詞,真真實實的正在眼前發生。當北方的孩紙淡定的在室內烤著熱水汀,南方的小夥伴在DOWN機的空調前抱團取暖,伴著水管勢如破竹的爆裂聲,不停挑戰著自己的生存技能。儘管離春天還有一點點距離,抬頭已能望見光芒最亮的恆星在不遠處朝夕相伴。
  • 為何周杰倫20年前10天寫50首歌,如今3年難出新專輯?
    據說,有一次他將一首的詞曲寄給了張學友,然而張學友並不來電,一舉扔進了垃圾桶。後面他決心自己唱這首歌,事實證明,很多人也喜歡他唱的這首歌,它的名字叫《星晴》。眾所周知,周杰倫是吳宗憲發掘了他的音樂才華。並且幫助他發出第一張專輯《Jay》。同時歌迷中也廣泛流傳著周杰倫成名前,在吳宗憲的要求下,短短10天寫出50首歌的故事。
  • 歐盟:到2030年消除無家可歸現象
    據德國電視一臺25日報導,在歐盟各國,流浪街頭的人近十年間呈爆炸式增長趨勢。新冠疫情暴發後,各國為了防疫,對無家可歸者提供救助,顯著減少了街頭流浪漢數量。為「趁熱打鐵」,歐盟議會最近通過一項決議——樹立「2030年實現歐洲街頭沒有無家可歸者」的新目標。  根據這項決議,歐盟成員國應緊急制定長期的國家戰略,來減少街頭流浪漢的數量,直至降為零。
  • 趙柯:轉變中的歐洲對華政策
    光明網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劉夢甜 李澍 王曉秋)12月13日,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舉辦的「2020年國際形勢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京舉行。國際戰略研究院「一國兩制」與國家統一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趙柯作《轉變中的歐洲對華政策:從以商促變到新接觸主義》的發言。
  • 中國歐盟商會拜訪市知識產權局
    2020年11月26日,中國歐盟商會代表團拜訪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楊慧接待了代表團一行,並舉行會談。楊慧副局長對中國歐盟商會代表團到訪表示歡迎,並向外方簡要介紹了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主要職能及上海市智慧財產權聯席會議機制,並重點介紹了近期上海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國際合作交流方面的重要進展。
  • 北大iGCU報告:拜登對華政策如何?其五派謀士已透露細節
    正是因為其將近30年參與外交事務的經歷,拜登在美國外交政策界積累起廣泛的人脈關係網,這使他在2020年大選中輕鬆組建起數量龐雜、組織有序、政策全面的外交政策團隊。2013年希拉蕊為準備總統競選而提前離開國務院後,沙利文並未跟隨離開而是被託付給拜登,擔任副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繼續參與歐巴馬政府重大外交政策的制定。2016年大選前,幾乎所有媒體都預測沙利文將擔任希拉蕊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或國務卿。經歷失望的2016大選後,沙利文回歸民主黨政策研究圈蟄伏,隨後加入拜登的外交政策團隊,為拜登的外交政策定調。
  • 誰都可以有一首屬於自己的歌
    出生於千禧年的童高飛曾擔心,當個人興趣成為收入來源,人會掉進錢眼裡,忘記熱愛音樂的初衷。  開張兩個月,他們每天能收到四五十個線上諮詢。對方訴說情緒和故事,希望能擁有一首原創歌曲。他們服務的客戶裡,有幼兒園的兒童,也有68歲熱愛音樂的男人。  這像一條隱匿的潮流:一群自稱資質普通的年輕音樂愛好者,利用自己的音樂技能,滿足更多普通人對原創音樂個人的、私密的需求。
  • 施光南:一首傳世的歌!
    他還找來報紙上的蘇聯詩進行譜曲有次上課時他突發靈感「有一股旋律泉水般噴出來!」施光南03寒冬中的愛情1964年,施光南畢業未及他一展宏圖兩年後「文革」爆發他頂著極大壓力創作了《馬鈴聲聲響》可這首歌曲竟無人敢唱,無人敢演施光南感到十分痛苦、迷惘施光南1964年畢業匯報表演
  • 50歲仍不婚不娶,靠一首歌吃一輩子,演唱會秀腹肌「嚇壞」Ella
    光良自1993年出道至今,在娛樂圈一直有著不小的名氣和關注度,雖然近幾年可能因為出現在鏡頭前的次數比較少,但毫不影響他的人氣。早年他曾和品冠組合成"無印良品",貢獻出了很多經典歌曲,可惜最後最後又各自單飛發展。
  • 12 年前讓我心醉的一首歌,今天在足浴店聽到了
    但,聽到其中一首曲子時,卻給我奇妙的感覺,那是一種溫熱的親切感,似是故人來。我能肯定的是,它也是熟悉的一首歌,但卻想不出名字來。腦子裡百轉千回,想起了一個名字——童麗,但還是想不起歌名。回來路上,在網易雲音樂找童麗的歌,都對不上。換成 QQ 音樂,終於找到了,是童麗的《伶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