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暴亂讓盟友看清現實!外媒發聲:歐盟對華關係應走自己的路

2021-01-17 排頭博覽

一場國會暴亂不僅讓美國民主制度淪為笑柄,也讓美國的盟友們看清了現實,現在,他們不能再把美國的全球影響力視為理所當然。布魯塞爾「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網站11日刊發評論文章,呼籲美國在暴亂之後直面當今的世界,並稱歐盟在對華關係上應走自己的路。

文章稱,2020年以一場政治煙火告終,然而,點燃焰火的不是英國首相詹森歡慶的「脫歐」,而是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在人們期待新年到來時,很少有人相信中歐雙方能在年底前結束談判,但歐盟還是出於自己的考量做出了一個戰略選擇,雖然這份協議需要歐盟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它「利大於弊」。

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過程中,拜登曾以帶有懷舊色彩的話說,美國將「重回談判桌的首位」,他任命的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還在推特上敦促歐洲與華盛頓「協調」對華立場。但是,歐盟最終拒絕了這一「召喚」,表明它將「獨立」行動,至少在貿易方面獨立。

這篇評論認為,雖然拜登在大選中獲勝讓布魯塞爾鬆了一口氣,但是,在後川普時代,歐盟已經意識到和美國的利益出現了深深的分歧,它不會再為了尋求保護而一頭扎進美國的懷抱。對於拜登的請求,歐盟沒有時間等待,歐洲主權大國正在自己思考、自己決定、自己行動。

文章表示,如果能維護歐洲利益,與華盛頓方面「協調」當然是好的,但是,如果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協定使美國公司比歐洲公司更具優勢,那歐盟推遲與中國達成協定就是「自害行為」,將給布魯塞爾造成經濟和地緣政治損失。而且,考慮到中國的體量和與歐洲的相互聯繫,歐盟根本無法忽視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即便布魯塞爾將中國視為「系統性的競爭對手」,但只要需要,就不該與中國中斷合作。

這篇評論還提到,美國對歐洲的失望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自暴徒和無賴衝擊國會開始,美國最好能克服這一點,停止對昔日西方的幻想,直面今天的世界。作為川普的繼任者,拜登可能會被譽為西方的「偉大治療師」,但是拜登的悲劇在於,他的願望已無法實現,他大談民主、價值觀和全球領導力,但是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進一步下降。最後,文章總結道,就目前而言,馬克龍、默克爾、馮德萊恩等人對中國的看法更具有戰略性和深謀遠慮。

「歐盟觀察家」網站的這篇文章對美國來說可能十分犀利,但這正是美國需要面對的現實。美國正在一步一步走下坡路,其盟友們則開始對新總統能否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表示懷疑,為此,包括歐盟在內的美國盟友們可能需要採取一種更務實和現實的態度。

相關焦點

  • 歐洲重新審視美國,盟友關係逐漸崩塌
    默克爾表示,自己將對歐美關係進行更具體、更根本的思考。德國方面認為川普的決定是在挑釁,美國撤軍將會成為德美深入分歧的象徵。 另外,德國與美國在海底天然氣管道「北溪-2」項目上產生了分歧,也是近期多國不斷爭議的重點之一,天然氣管道從俄羅斯直達德國,建成之後能大幅改善歐洲的能源工業問題,但美國政府卻不認可此項目,將其視為眼中釘,威脅不斷,美國的制裁對歐盟主權幹涉,危害歐洲能源安全問題。
  • 從情比金堅到矛盾頻繁,美國和歐盟到底是什麼關係?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不僅有著鶴立雞群的強大國力,更有前呼後擁的盟友陣容。在今天233個國家和地區中,美國有名有姓的盟友數量就至少有60個,而歐盟作為美國的老牌盟友,一直都令美國相當的矛盾。理論上說,同為資本主義陣營又都是發達國家,美國和歐盟各國理應互幫互助、相親相愛才是,但二戰期間的美國奪走了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二戰後更是推動第三世界獨立,對英法等殖民帝國形成了釜底抽薪的打擊,使其徹底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可能;因為冷戰時期的蘇聯以及當下的俄羅斯這個共同敵人的存在,美國和歐盟理應攜手並肩,同仇敵愾才對,但現實情況是美國不僅破壞了歐盟心心念念的
  • 美國使壞,中歐談判急踩剎車?外交部連續2天發聲,信號很強烈
    儘管美國當前面臨疫情大流行、經濟衰退、失業危機加劇等重大難題,但川普政府依舊我行我素,頻頻使壞,不僅接二連三的將我國部分企業列入制裁名單,甚至對一眾歐洲盟友施壓,阻止這些歐洲盟友與中國進行投資合作,也使得中國與歐洲的部分經濟往來顯得「焦灼」。
  • 全球直播美國暴亂,美國軟實力要破產了!
    在網上有各種各樣的美國暴亂現場直播視頻,感謝網際網路,讓我們遠隔萬裡,卻如同身臨其境,看到了那麼多美國的靚麗風景線。我們看到了美國民眾在推倒林肯的雕像;我們看到美國民眾在衝擊白宮;我們看到了美國民眾縱火燒掉了白宮附近的教堂;我們還看到川普為了去教堂走兩步拍個照,竟然下令美國軍警用催淚彈和瓦斯開道。
  • 美國支持印度內亂,莫迪看清現實了?外媒嘲:金錢不是萬能的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 在國際關係上,西方國家充分展示了什麼叫做: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用在近期的印度和美國身上就非常貼切。美國作風一向都是唯恐天下不亂,這次也沒有例外。近期,印度爆發內亂,原因是新修改的法律沒有得到農民群體同意,所以後者開始反抗。令莫迪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內亂中,農民竟然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
  • 歐盟苦思對華政策 竟從50年前一首歌找到靈感
    1989年,蘇聯外交部發言人格拉西莫夫(Gennadi Gerasimov)開玩笑地用辛納屈的歌曲來形容戈巴契夫的「新思維」,特別是允許鄰近的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 )國家決定自己的內部事務,即讓他們走他們各自的「我的路」。
  • 美國逐漸失去盟友信任,各懷鬼胎,德國的野心更是藏不住了
    「美國優先」不可取,逐漸失去盟友信任雖然說日本、以色列和德國是美國盟友, 這三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他們的對外戰略並不相同,也各有自己的小心思和打算。目前的情形來看,日本選擇的是相對隱忍的態度,而以色列對於稱霸中東的態度非常的強烈,以色列相對於德國來說更加注重步步為營。
  • 歐洲盟友有些懵直呼看不懂,川普這招必殺技太狠了
    川普最近糗大了,嚴重失控遠未見拐點的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席捲多地的黑人暴亂,使川普招致美國高層不分黨派、不分敵友廣泛抨擊,支持率降至執政期間最低點,競選連任敗相盡顯。不過川普很快發現這次退群有些失靈,德國總理默克爾不但直接表態力挺世衛組織,甚至還與川普加緊遏制我國經濟科技發展策略大唱反調,公開發聲將正視我國在現行國際架構裡爭取領導地位的決心,進一步加大與我國經濟合作力度。德國作為歐盟龍頭老大,默克爾發言一言九鼎,這就是為歐盟未來規劃定調。
  • 在港美國記者強硬發聲:這是暴亂!
    當然,對於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流媒體一直以來是刻意的進行顛倒黑白的報導,說這是HK人在和平抗議,然後攻擊HK警察暴力鎮壓。當然,這些明顯的謊言,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看不下去了。我們之前知道,已經有來自美國的很多人站出來,向美國人民傳遞HK正在發生暴亂的真相。
  • 澳媒文章:美國挑起對華「新冷戰」讓亞太盟友不安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7月27日發表該網站編委會的文章稱,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正在華盛頓帶頭髮起針對中國的新冷戰。無論對美國本身或對中國的最終結果如何,都使亞太地區的盟友和夥伴深陷其中。文章編譯如下: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正在華盛頓帶頭髮起針對中國的新冷戰。
  • 美國要成「最大贏家」?鐵桿盟友向其伸出橄欖枝!果然劍指中國
    在美國政府權力交接之際,一些西方國家也開始蠢蠢欲動。日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披露稱,這些國家為了跟隨美國,甚至試圖挑戰聯合國地位。他們似乎已經放棄了對"多極化世界"的追求,打算徹底倒向美國。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亞洲國家也不消停,向中國釋放強烈信號。
  • 美國欲發動新冷戰,幾乎無人問津?倒是有5個盟友加入「反美潮」
    「讓美國重新偉大」的另一面,就是「讓盟友重新當狗」。套用一句話——「當你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當美國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國的痛苦之上,那麼別國也不介意加入自發形成的「反美陣營」,即便是美國的盟友也不例外。
  • 國際銳評丨品行惡劣的蓬佩奧企圖把歐盟當提線木偶
    擅長挑撥離間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最近又盯上了中歐關係。他多次鼓動歐洲和美國聯手對抗中國,企圖把歐盟當作自己的提線木偶,跟在美國後面構建針對中國的小圈子。不難看出,在蓬佩奧抹黑打壓中國的拙劣表演中,美國傳統盟友歐洲是他最渴望成為其道具的。這也暴露出他面對中歐加強合作的焦躁、惶恐和無奈。
  • 孫海潮:歐美關係的前世今生
    首先是盟國佔盡了美國的便宜,「德國最壞」,這種局面必須改變;其次是與俄羅斯戰略對立耗費巨大得不償失,應該改善對俄關係;三是對華貿易既喪失就業又遭受經濟巨虧,必須讓中國做出補償。在此基礎上,川普提出「北約過時」和要求盟國支付「保護費」。首次出席北約峰會,對歐洲盟國領導人極盡輕蔑,第一句話便問「北約新總部大樓花費多少錢」?
  • 形勢突變,盟友不「鐵」,最大對手不再是中國
    澳網友感動過頭的背後:害怕被美國拋棄針對於此,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約翰·布拉克斯蘭德近日發文指出,事實上,「被美國拋棄的擔心和恐懼一直籠罩著澳大利亞。美國福克斯新聞藉此發文稱,眼看川普即將下臺,中澳關係惡化,澳大利亞擔心會被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拋棄。
  • 英國海軍奉命隨時出擊,歐盟提醒:我們是盟友
    英國脫歐談判已經進行了多年的,但是很多方面並沒有達成協議,在這幾年中英國損失非常大,幾年時間,已近共有8000億美元資金從英國流走,另外談判期間英國每個月的損失都在10億美元左右。英國表示如果不能儘快達成脫歐談判,英國可能單方面脫離歐盟。同時英國也會動用軍艦捍衛自己的權利。英國脫歐後有權利捍衛自己的漁業權力,此舉是在施壓歐盟儘快同意脫歐進程。
  • 戳穿川普的虛張聲勢吧,歐盟拆臺美國:這樣的威脅不會發生
    導讀:美國一直妄圖施壓自已的盟友不要使用華為的5G基站,不過美國幾乎全部失敗了,然而美國又用情報共享來威脅自已的五眼情報聯盟的盟友,不過歐盟這次站出來為華為說話了,歐盟委員稱:戳穿川普的虛張聲勢吧,倫敦不用就此擔心,因為這樣的威脅其實並「不會發生。
  • 鐵桿盟友終於站隊澳大利亞,澳總理卻打退堂鼓:努力保持與華關係
    他公開表態稱,不要進一步放大此事,要努力保持與華工作關係。不過,尷尬的是,就在莫裡森改口同一天,澳盟友紐西蘭剛剛就漫畫事件公開聲援澳大利亞。"我們將為你們帶來和平"近段時間,澳方士兵在阿富汗戰場殘殺平民的事件持續發酵,如此反人道的罪行招致全球人民的譴責。然而面對這些觸目驚心的慘案,莫裡森政府僅象徵性地解僱了13名涉案士兵就草草了事。
  • 蓬佩奧稱全球都想成為美國盟友,外交部:哪個國家願同流合汙?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接受採訪時稱,全世界各國會意識到,他們堅定地想要成為美國的夥伴和盟友。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華盛頓郵報》刊文認為,蓬佩奧為實現其政治野心不惜操縱美國外交政策,導致美國外交遭受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損害。美國哈佛大學、喬治敦大學、塔夫茨大學等美國高校近50名國際關係和外交政策學者發表聯合聲明,認為美國政府外交政策近乎失敗,在疫情、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半島核問題等方面都進退失據,令美國陷入虛弱和孤立,引發不穩定、不安全和人類痛苦。
  • 希拉蕊·柯林頓一旦當選,對華關係以何方式開場?
    二是協助歐巴馬打造「亞太再平衡」戰略,宣稱「21世紀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著重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為美國的利益代言,重新布局美國在本地區的夥伴關係體系,確立美國對華政策的「新邊界」:「未來的政治將決定於亞洲,美國將置身於行動的中心」;「我想讓中國明白,美國在亞洲的戰略並不是只有唯一焦點」,「我們不會為與中國建立更好關係就犧牲自己和美國傳統盟友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