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業大學發表論文揭示釀酒與鮮食葡萄的選擇信號與進化特徵

2020-11-19 生物谷

 

奎玲博士等人近期在國際期刊《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上發表題為「Identification of Selective Sweeps in the Domesticated Table and Wine Grape (Vitis viniferaL.)」的研究論文,揭示了釀酒葡萄與鮮食葡萄在馴化過程中的選擇信號與進化特徵。

葡萄(Vitis viniferassp.vinifer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它被認為在6000-8000年前由其野生祖先V. viniferassp.sylvestris馴化而來。根據用途,栽培葡萄通常可分為釀酒葡萄、鮮食葡萄或釀酒/鮮食兩用葡萄。釀酒葡萄果穗較緊湊,果粒較小,果皮厚,果肉少;而鮮食葡萄通常果穗較疏鬆,果粒較大,果皮薄,果肉多。釀酒葡萄的酸度通常為6-9g/L,而鮮食葡萄的酸度通常較低,僅為3-5g/L左右。因此,不管從外表還是內在,兩者都有著明顯區別。然而,兩者是如何在馴化過程中發生的變化仍缺少比較研究。

在此研究中,研究人員共收集了30個鮮食葡萄,30個釀酒葡萄,30個釀酒/鮮食兩用葡萄資源,以及30個野生親本的表型與重測序數據。表型比較表明,釀酒與鮮食葡萄的果實重量、酸度和香氣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基於7,522,958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SNP),研究燃油鑑定得到幾個重要的選擇掃描區域,如2號染色體上性別決定位點外。此外,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共有四個高選擇信號位點,然而未檢測到已知的QTL連鎖位點。通過鑑定這些選擇信號掃描區域的基因位點,可以揭示葡萄馴化過程中受到選擇的重要農藝性狀。這些信息不僅揭示了葡萄的適應和多樣化的機制,還將指導葡萄遺傳育種和作物改良。(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葡萄除了釀酒還能幹嘛?當然是吃啦!
    我們這些整天接觸葡萄酒的人,聊到葡萄都是張口就來,什麼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黑皮諾(Pinot Noir)、霞多麗(Chardonnay)、長相思(Sauvignon Blanc)的如數家珍,可以說出數十種。但你若要聊葡萄酒的人說出幾種鮮食葡萄,還真未必能說的出口。
  • 【學術前沿】中國農業大學唐軍團隊揭示凋亡相關因子Bat3依賴HAUSP...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唐軍/張蕊團隊在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JMCB)發表了題為「HLA-B-associated transcript 3 (Bat3) stabilizes and activates p53 in a HAUSP-dependent manner」的封面文章,首次揭示凋亡相關因子Bat3通過HAUSP(但不依賴其去泛素化活性
  • 釀酒葡萄,好吃麼?
    2020/5/14 ○ mandy 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曾經去水果店買了十斤葡萄在家自釀葡萄酒
  • 項目專家的成果「鮮食葡萄新品種培育及優質高效綠色效栽培技術...
    2020年4月19日,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葡萄及瓜類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項目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劉三軍研究員團隊完成的「鮮食葡萄新品種培育及優質高效綠色效栽培技術集成應用」成果,通過了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
  •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喙頭蜥基因組揭示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6 19:08:06 2020年8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紐西蘭奧塔哥大學Neil J.
  • 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MBA中國網】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蘋果、桃、梨都能釀酒,為什麼只有葡萄 C 位出道?
    因為除了「含糖」,釀酒還要考慮到很多其他因素,正是這種種因素加起來,才造成了葡萄酒而非其他果酒產業的成熟與傳播。為什麼葡萄最適合釀酒?我們先要明白一件事,釀酒所用的葡萄並非我們平時吃的葡萄,而是專門的一個名為「釀酒葡萄」(Vitis Vinifera)的種,不管是口感還是外形,都跟我們平時吃的巨峰、紅提等等相差很大。
  • 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研究團隊揭示菌根共生介導的植物氮素轉運途徑
    因此,研究菌根共生不僅可以揭示植物對環境適應的演化機制,而且對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化肥施用,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氮和磷是農業生產中需求最大的兩大必需營養元素。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徐國華和陳愛群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題為「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OsNPF4.5 nitrate transporter reveals a conserved mycorrhizal
  • 上海科技大學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論文,與人類腦發育機理相關!
    1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羅振革課題組關於人類腦發育機理的研究論文。近年來,羅振革研究團隊對該重大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率先揭示了類人類特異性基因TBC1D3對於大腦皮層擴增和溝回形成的促進作用。隨後,他們對TBC1D3作用的分子機制進行了深入探索。首先,研究人員利用近年發展起來的類腦器官技術研究了TBC1D3的作用。
  • 雲南農業大學上演一場特殊的在線教學課
    這麼好的東西,大家應該直播賣出去……」31日,一場特殊的在線教學課在雲南農業大學上演。該校校長盛軍出現在「直播間」,號召全校3萬名大學生走進田間地頭,以直播的形式為家鄉農產品代言。  據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雲南農大3萬餘名學生還未返校,在家鄉的他們以「網課」的形式進行學習。當日,該校校長盛軍出現在「直播間」,倡議全校師生開展「在線實踐 直播家鄉 助力扶貧」活動。
  •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頂刊發表5篇研究,在結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6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九人民醫院雷鳴及武健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precursor ribosomal RNA processing by ribonuclease MRP」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介紹了釀酒酵母
  •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綜合新聞 國獎青年 | 王彥:追尋目標,全力以赴
    現已獲得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草業科學專業保研資格,現任草業171班團支部書記,中國農業大學紅十字會會長助理,獲2017-2018學年學習優秀三等獎學金、2017-2018學年菲迪獎學金、2018-2019學年學習優秀一等獎學金、2018-2019學年中國農業大學三好學生、2019-2020學年中國農業大學三好學生、中國農業大學2019年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二等獎、2019年桌球市級比賽三等獎
  • 浙江大學爆發!一個月內連續發表5篇神經科學領域高水平的論文
    浙江大學腦科學和腦醫學學院講師孫麗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生劉瑞為共同第一作者。孫麗和段樹民為共同通訊作者。>》雜誌發表題為Restoration of Cingulate Long-Term Depression by Enhancing Non-apoptotic Caspase 3 Alleviates Peripheral Pain Hypersensitivity的最新研究論著,揭示了Casp3通過與AMPA受體亞基的相互作用參與了前扣帶回皮層LTD,闡明了Casp3分子的非凋亡功能與前扣帶回皮層
  • 我國科研人員發表《Cell》封面文章,首次揭示蜱蟲病原體分布特點
    8月18日,山東大學生態健康研究院院長、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講席教授、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曹務春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研究員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
  • 雲南迪慶德欽縣昇平鎮阿東村:葡萄產業帶來了「甜日子」
    來源:經濟日報  6月15日,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記者來到了位於梅裡雪山腳下的雲南迪慶德欽縣昇平鎮阿東村,一進入村莊,映入眼帘的是酩悅軒尼詩香格裡拉(德欽)酒業有限公司,走進公司,葡萄酒的香味撲面而來。
  • 雲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成立
    雲南農大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高藝萌)日前,雲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成立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舉行。 會議表決通過了《雲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章程》(草案)和《雲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選舉辦法》(草案),選舉產生學校社科聯第一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秘書長和副秘書長。
  • 葡萄要想種植好,園地選擇是關鍵,小許給你幾點建議
    大家好,我是小許,葡萄種植我們一定要選擇適宜葡萄生長的土地,交通便利最好,今天我來為大家分享以下幾點1.環境條件按照NY5087的規定執行。《無公害食品鮮食葡萄產地環境條件》,不能在汙染嚴重的地方進行葡萄的種植。
  •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成員、農學院教授孔英珍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植物精細調控細胞壁果膠質甲酯化修飾程度的新機制。
  • 科學家揭示骨髓惡性腫瘤克隆進化的歷程
    科學家揭示骨髓惡性腫瘤克隆進化的歷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30:45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Ross L. Levine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