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派藝術粵劇走進增城鄉村,讓非遺文化永葆活力

2020-12-27 廣州日報

為弘揚羅派藝術、重振粵劇雄風,廣州市增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羅派藝術粵劇傳承人謝運洪率領增城區新塘鎮眾星粵劇藝苑一眾粵劇演員走進增城區新塘鎮水南文化中心廣場開展粵劇文化下鄉活動。該團體一直活躍在增城區新塘鎮以及周邊地區進行演出,還經常應邀到北京、香港、澳門等地進行交流、切磋,深受觀眾歡迎。

2015年3月,羅派藝術粵劇入選增城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代表性傳承人謝運洪於2008年被「粵劇大老倌」羅品超大師收為第七個入室弟子。此後,在恩師的言傳身教下,他對林衝、楊五郎、呂布、薛平貴等形象傳承得非常到位,並在2011年7月把《林衝之風雪山神廟》曲目帶到了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演出。

據了解,新塘曲藝事業擁有深厚而廣泛的群眾基礎,除新塘工會的工聯劇團外,白石、新街、甘湧等十多個村都有組織業餘曲藝社。2010年9月眾星粵劇藝苑在新塘鎮水南村正式掛牌成立,這也是新塘鎮近年來成立的第35個曲藝社。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徐靜 通訊員袁展鵬、張雅玲、湛煒財 陳劍婷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高鶴濤 通訊員 增城區融媒體中心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高鶴濤、徐靜 通訊員 袁展鵬、張雅玲、湛煒財、陳劍婷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黛伊

相關焦點

  • 製作粵劇頭飾,傳承非遺文化: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舉辦粵劇頭飾非遺體驗活動
    >「粵劇頭飾」非遺傳承人寧靜(左二)在指導大學生體驗製作流程。      邂逅非遺文化「粵劇頭飾」,碰撞出炫麗的火花。日前,一場體驗「粵劇頭飾」製作的活動在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文化中心舉辦,受到了一群大學生學員們的熱捧。      此次活動由共青團南莊鎮委員會主辦,南莊鎮在校大學生協會承辦。活動以「『粵』動·嶺南精髓」為主題,旨在弘揚南莊傳統文化精神和加深年輕人對非遺文化的認識。
  • 「粵音繞梁」非遺專列走進梅花獎得主吳非凡老師的粵劇世界
    大洋網訊 11月25日,「傳廣府文化·承非遺瑰寶」的第一班非遺列車正式發車,十幾名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廣東粵劇博物館,跟隨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獎獲得者——吳非凡老師學習廣府文化瑰寶粵劇的知識、品析粵劇獨韻、了解粵劇妝面及行頭。
  • 走進粵劇的百花深處 看非遺如何傳承與創新
    相關部門和業界也在努力探索,希望引領人們一起走進粵劇的百花深處。專家探討 戲曲的突破必須建立在規律之上第八屆羊城粵劇節以中國戲劇家協會為指導單位,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聯合主辦。
  • 「增城」1978創意產業園分館:打造多元文化盛宴
    公共文化設施配套完善,1978創意產業園同時也是增城區文化館分館。積極開展各項文化活動,集文化創意、攝影藝術、創意辦公、美食文化、休閒旅遊於一體,是增城最大的綜合性文創產業園區。1978創意產業園以開放及包容的態度,打造多元文化盛宴。
  • 吳川粵劇南派藝術一代宗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國光先生逝世
    粵劇南派藝術第二代傳人、粵劇南派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原吳川市文化局副局長、原吳川市粵劇團團長林國光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21年1月1日19時28分在湛江逝世,享年82「林國光先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一直致力於粵劇的保護、傳承和弘揚,為推動我省傳統戲劇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我們為失去林國光先生這樣優秀的傳承人感到無比惋惜,謹致沉痛哀悼!"這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發來的唁電。
  • 文化強市|「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荔灣是廣州傳統歷史文化風貌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區之一,粵劇、粵曲、「三雕一彩一繡「等文化符號享譽全球,廣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荔灣使命在肩。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其中提出,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 粵劇節走進華工,馮漢華帶你走進粵劇面譜藝術的「百花深處」
    11月17日至25日,廣州迎來第八屆羊城粵劇節(原羊城國際粵劇節),期間,海內外粵劇工作者及愛好者齊聚廣州進行粵劇藝術的交流、切磋。羊城粵劇節自1990年開始舉辦,已成功舉辦七屆,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最具權威性的粵劇文化交流品牌。在海外華人華僑的眼中,粵劇代表了家鄉,是他們與祖國溝通的重要紐帶之一。
  • 濟南市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再次成功推選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
    根據《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工程實施方案》有關要求,省文化和旅遊廳安排部署第三批全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街道)申報工作,依託非遺項目典型,區文化和旅遊局完善項目信息,整理項目資料,積極申報,經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推薦項目成功入選,項目所在地濟陽街道列入山東省第三批「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街道)
  • 荔灣區永慶坊「旅遊+非遺」 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
    廣州市荔灣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和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化利用,推動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並在此設置全市首個非遺街區,運用「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雙促進,帶動文旅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推動老城市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 順德非遺項目全體亮相!市民零距離體驗非遺文化盛會
    (點擊此處觀看視頻)  唱腔優美的粵劇、剛柔並濟的洪拳、形式獨特的龍舟、挺爽柔潤的香雲紗、技法精湛的粵繡、鮮嫩可口的炸牛奶……12月19日,「記憶·傳承--2020順德區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在順峰山公園牌坊前五行橋廣場舉行,順德區59項區級及以上非遺項目全體亮相,與市民近距離接觸,呈現了一場獨具順德特色的非遺文化盛會。
  • 增江街非遺生活館上個周末真的不一般
    2020增江街「慶元旦,活非遺,重傳承」非遺文化活動01「品美果,刻生活」之非遺欖雕展示和體驗活動增城生產烏欖和白欖,烏欖除了能製作欖角外,還能製作成欖雕工藝品。增城欖雕屬於雕刻工藝中的一種,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溯源於增城新塘鎮,為古時清代的歷年貢品。
  • 【活動】非遺「靜」距離!粵劇頭飾手藝人,解讀非遺手藝密碼!
    本周六,南莊鎮文化志願者協會特邀粵劇頭飾工匠寧靜老師到南莊,進行「面對面」交流,帶你穿梭古今,解讀非遺手藝密碼!手把手教你製作粵劇頭飾,感受民族傳統工藝魅力,體會匠心獨運的傳統文化,共同傳承南莊非遺文化。
  • 說唱表演、潮流市集、藝術展覽……永慶坊國慶活力開街!
    大洋網訊 今年以來,特色餐飲、休閒娛樂、時尚精品零售、老字號、文化藝術、創意工作室、精品民宿酒店等業態陸續進駐永慶坊,10月1日,又有10多家上新的人氣新店。永慶坊的業態正不斷豐富,時新的花店隔壁是傳統的西關銅器店,這也是永慶坊新舊結合魅力的縮影。
  • 繁榮傳統文化 點亮美麗鄉村|榮基文化藝術中心落成慶典
    特別是他用心用情、親力親為投入到家鄉的美麗鄉村建設。據不完全統計,他為文坉村的建設和其它公益事業累計投入了數千萬元的資金,先後為村裡修路植樹,修建了和順廣場、文化長廊,新建了大坉小學教學樓、清理了振江河、修建了河堤小橋和亭臺樓閣、種上柳樹荷花美化環境,現在又投資建設「榮基文化藝術中心」、「耕讀公園」,改建村文化樓等傳承傳統文化、提升文化修養的各項文化場所。
  • 粵劇下朗,傳承有道!結合美麗文明村居建設,張槎街道打響「粵劇下朗」文化品牌
    在這次佛山粵劇周期間,由張槎西貝戲劇藝術中心編排的《情緣十三郎》,更是以舞臺劇的形式,再現了江譽鏐傳奇的一聲。在江文幹看來,粵劇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講究悟性、技巧,是一門比較複雜的表演藝術,因此懂粵劇的人精神氣質往往優於其他人。「有什麼煩惱一來這裡就會消失不見,長期唱戲,身體也保持得好好的。」江文幹說,喜歡粵劇的人多了,村裡的文化氛圍就濃了,大家的精神風貌自然也會提升了。
  • 荔灣文化體驗月來了!粵港澳名家同臺唱戲,黃俊英藝術館開館
    荔灣文化體驗月來了。10月17日至30日,由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西關新活力」2020年荔灣區文化體驗月系列活動,陸續在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恩寧路、廣州文化公園等地舉行,文藝演出、讀書活動、文化講座、非遺展示等10餘項活動充分彰顯荔灣文化新活力。
  • 粵劇文化盛宴:廣州白雲區428名師生同臺展示粵劇傳統教育特色
    」藍色字可加關注       12月19日,由廣州市白雲區主辦、白雲區同和小學承辦的白雲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教育聯盟現場會暨粵劇文化藝術節舉行戲曲舞蹈及創意剪紙秀       粵劇是嶺南特有的傳統藝術文化。
  • 助力廣州建設文化強市,增城「文旅體二十條」吹響產業發展號角
    > 增城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和平臺效應,在粵港澳大灣區推進「人文灣區」建設中,推動影視產業、文化產業迸發勃勃生機,助力疫情背景下的大灣區影視文化旅遊體育產業破局新生,爭成為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的重要承載地。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不斷深入挖掘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藏文化資源,使古老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