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節走進華工,馮漢華帶你走進粵劇面譜藝術的「百花深處」

2021-02-19 廣州粵劇院

11月17日至25日,廣州迎來第八屆羊城粵劇節(原羊城國際粵劇節),期間,海內外粵劇工作者及愛好者齊聚廣州進行粵劇藝術的交流、切磋。羊城粵劇節自1990年開始舉辦,已成功舉辦七屆,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最具權威性的粵劇文化交流品牌。在海外華人華僑的眼中,粵劇代表了家鄉,是他們與祖國溝通的重要紐帶之一。粵劇可謂溝通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知音語言與文化使者,團結和凝聚著歸僑和僑眷的親情鄉情。

11月23日晚19:00,粵劇節走進華南理工大學,組委會特別邀請到紅線女藝術中心演出和培訓部部長、華南理工大學「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廣東粵劇藝術傳承基地」特聘教師馮漢華作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粵劇知識講座——《粉墨青紅 塗心於面——粵劇面譜知識漫談》,華南理工大學眾多師生到場聆聽學習。

本次講座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主辦,廣州粵劇院、紅線女藝術中心、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廣東粵劇藝術傳承基地」共同承辦

早在2017年,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創建「廣東粵劇藝術傳承基地」,並正式與粵劇節承辦單位廣州粵劇院共建教學實習基地,共同推動粵劇藝術的保護、傳承和推廣。2018年,該基地被教育部選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017年至今,廣州粵劇院連續4年每周派出優秀演職員前往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相關專業課程。在專業老師們的指導下,華工學子們從粵劇唱腔到表演身段,從民樂演奏到粵劇鑼鼓,逐漸走近、深入學習粵劇藝術。23日晚的講座中,馮漢華老師從「面譜」這一獨特粵劇化妝藝術引領師生們走進粵劇藝術的「百花深處」。

講座上,馮漢華老師以精煉的語言,先是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戲曲臉譜的歷史演變、藝術特色,通過中西方戲劇表演的比較,更清晰地展示出戲曲臉譜獨特的表現風格。而後,馮漢華老師又通過粵劇面譜的定義、溯源、分類;開面的法則和方法;粵劇面譜的特色;粵劇面譜與京劇臉譜對比;粵劇花臉行當的表演,以及他個人早期創作孫悟空面譜的創作理念等方面,深入介紹粵劇面譜的藝術特色。值得一提的是,馮漢華老師還現場展示了多幅其親手描繪的粵劇面譜。面譜畫面精緻,筆觸細膩,可謂 「工細心巧神韻來」。

據馮漢華老師介紹,粵劇面譜是圖案化的性格化妝,是歷代藝人長期創造,採用裝飾、誇張、象徵的手法來塑造舞臺人物的化妝造型藝術。粵劇面譜鮮明地表現了舞臺人物的面貌,不但可以揭示出人物的類型、性格、品質、年齡等綜合特徵,還可以用線條、顏色、圖案表現舞臺人物的喜、怒、哀、樂,粉墨青紅,塗心於面。粵劇面譜具有強烈的儀式感,是粵劇的象徵。

    在漫長的時光中,粵劇面譜隨著粵劇的孕育成熟,逐漸形成,並以譜式的方式相對固定下來。粵劇面譜以誇張的色彩和線條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貌,一般用來表現粵劇表演行當中的淨、外、醜和少數旦腳、生腳、雜腳所扮演的各種人物。按顏色分類,可分為黑面、白面、紅面、金面、五色面等,按圖形分類,可分為三塊瓦、碎面、六分面、象形面、陰陽面等,按行當分,可分為大淨面譜、大花面面譜、二花面面譜、醜腳面、旦腳面譜等。在開面技法特色上,採用了洗筆、噴粉、燈蕊草點鬍鬚、墨用烏煙鉛粉等。粵劇面譜的特色風格表現為:粗獷野氣、色彩斑斕、瑰麗雄奇。

    粵劇面譜不僅有獨立的審美意義和欣賞價值,它還與舞蹈化的身段動作、音樂化的念白和演唱緊密結合,是粵劇表演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馮漢華老師主講的《粉墨青紅 塗心於面——粵劇面譜知識漫談》講座,進一步加深華工師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嶺南本土文化的認知和理解,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粵劇的藝術魅力。

購票方式:

1.中演票務通網站

http://m.t3.com.cn/s?kw=%E7%B2%A4%E5%89%A7

2.南方劇院售票處

微信號 :gzyjy1953

新浪微博:@廣州粵劇院

相關焦點

  • 走進粵劇的百花深處 看非遺如何傳承與創新
    大洋網訊 四年一屆的羊城粵劇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優秀劇目展演、華人華僑社團粵劇粵曲聯展、粵劇電影展映、粵劇研討會以及粵劇名師講座等活動,受到粵劇愛好者的追捧。粵劇於2009年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如今,粵劇入選「世遺」已步入第二個十年。
  • 粵彩大南 粵劇面譜「最」驚豔
    6月11日,作為第七屆羊城國際粵劇節系列活動之一的「織夢嶺南·遊園驚豔」粵劇專題活動在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辦,大南路小學的師生也參與其中
  • ▷織夢嶺南,遊園驚豔,名畫家進校園畫粵劇面譜好過癮!
    「織夢嶺南·遊園驚豔」粵劇專題活動是第七屆羊城國際粵劇節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著名時裝設計師鄧兆萍擔任總策劃。    代表作:《粵劇百名伶圖》《粵劇之情》系列、《為美麗加分》 《追風踏浪》 《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等。作品被嶺南美術館、廣東省博物館、粵劇藝術博物館等多家機構收藏。入編《嶺南畫壇60家》,入編《粵海藝蹤》。
  • 第八屆羊城粵劇節精彩開鑼 雲展播優秀劇目和粵劇電影
    仙樂飄飄從何來,此曲只應天上有……」11月17日晚,第八屆羊城粵劇節開幕式在廣州大劇院舉行。羊城粵劇節自1990年開辦,迄今已成功舉辦過七屆,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最具權威性的粵劇文化交流品牌。11月17日至25日,羊城粵劇節將不間斷推出優秀劇目展演、華人華僑社團粵劇粵曲聯展、粵劇電影展映、粵劇研討會以及粵劇名師講座、藝術沙龍等活動。
  • 就這今晚,這部「時尚清新」的粵劇為羊城粵劇節開幕
    《清水河畔》將以輕喜劇的形式為人們展開一幅廣州近年來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今晚,第八屆羊城粵劇節開幕式將在廣州大劇院舉行,新編粵劇據悉,羊城粵劇節自1990年開始舉辦,已成功舉辦七屆,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最具權威性的粵劇文化交流品牌。
  • 粵劇《八和會館》將亮相第八屆羊城粵劇節和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
    粵劇《八和會館》將亮相第八屆羊城粵劇節和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
  • 羅派藝術粵劇走進增城鄉村,讓非遺文化永葆活力
    為弘揚羅派藝術、重振粵劇雄風,廣州市增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羅派藝術粵劇傳承人謝運洪率領增城區新塘鎮眾星粵劇藝苑一眾粵劇演員走進增城區新塘鎮水南文化中心廣場開展粵劇文化下鄉活動。2015年3月,羅派藝術粵劇入選增城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代表性傳承人謝運洪於2008年被「粵劇大老倌」羅品超大師收為第七個入室弟子。此後,在恩師的言傳身教下,他對林衝、楊五郎、呂布、薛平貴等形象傳承得非常到位,並在2011年7月把《林衝之風雪山神廟》曲目帶到了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演出。
  • 21臺劇目20部電影 羊城粵劇節約定你
    據悉,本屆粵劇節以中國戲劇家協會為指導單位,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聯合主辦,廣州粵劇院承辦,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廣州市演出電影有限公司、紅線女藝術中心、粵劇藝術博物館協辦。
  • 細說粵劇臉譜
    粵劇過去稱為大戲 ,花臉化妝稱為開面 ,也就是「別開生面 」。你 多畫一點 ,他少畫一點 ,還沒有譜 ,靠的是師徒相授。1963年 ,廣東省劇協搜集、繪編了 《粵劇臉譜集》,才有粵劇臉譜。粵劇臉譜是 粵劇藝術家 根據對各種人物的理解 ,用比較固定的圖案和色彩做臉部化妝 ,確定每個人物所特有的臉部造型圖式。
  • 粵劇《百花亭贈劍》新視角再現古典意韻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毛俊輝導演介紹說,這個版本的《百花亭贈劍》以現代劇場的方式重新詮釋經典粵劇,在傳承戲曲魅力的同時,對劇本進行合理的刪減,並改編了結局,以吸引新一代年輕觀眾走進劇場,欣賞粵劇,感受傳統文化所煥發出的新意趣。
  • 第八屆羊城粵劇節|優秀劇目展演排期出爐!
    秋風萬裡動,粵韻響羊城,11月17日至25日,廣州將迎來第八屆羊城粵劇節(原羊城國際粵劇節),屆時,海內外粵劇工作者及愛好者將齊聚廣州進行粵劇藝術的交流
  • 眾名家同臺獻唱,紀念粵劇宗師羅家寶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在第八屆羊城粵劇節中,一場名為《蝦腔永響經典長存》的演出吸引了廣大粵劇迷的關注。當天的晚會上,一眾粵劇粵曲名家和蝦腔的傳人及愛好者走進經典,傳唱蝦腔,精彩演繹引發現場觀眾陣陣叫好。名家接連登場,羅家寶經典再放光彩晚會共推出八個節目,其中兩個是曾由羅家寶主演的名劇選段,包括革命現代戲《山鄉風雲》中一場「訪貧問苦」。
  • 紀念粵劇大師羅家寶專場晚會舉行
    《蝦腔永響·經典長存》新快報訊 第八屆羊城粵劇節正在如火如荼舉行中 ,近日在廣州江南大戲院推出的《蝦腔永響·經典長存》的專場晚會吸引了廣大戲迷關注。晚會由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胡智榮文化基金、廣東八和會館聯合演出,以紀念粵劇一代宗師羅家寶誕辰九十周年做主題,知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爭相登臺,走進經典,傳唱蝦腔。
  • 張福偉與他的粵劇面譜世界
    然而退休之後的他,不但退而不休,還給自己安排了三件工作,其中一件就是挖掘、整理、創作粵劇面譜,希望使更多人了解粵劇面譜,喜歡粵劇面譜,喜歡粵劇。           張福偉十二歲開始跟隨師父易日洪學習表演花面行當,隨後轉益多師,一直致力於把具有嶺南特色的粵劇面譜傳承下去。
  • 金雞百花,走進鄭大!
    黃河之濱,「百花」齊放金秋九月,「豫」見鄭州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大眾電影節百花獎在河南鄭州舉行(劉昊然在星空放映啟動環節寄語「星空放映」)這場電影盛會也同鄭大結下不解之緣金雞百花,走進鄭大!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第八屆羊城粵劇節拉開帷幕 《東江傳奇》《抉擇》等一大批新時代...
    陳惠婷攝  汙水治理,豬場拆遷,村民投票,建設美麗鄉村……17日晚,一部具有濃鬱當代生活氣息的粵劇《清水河畔》在廣州大劇院上演拉開了第八屆羊城粵劇節的帷幕。  羊城粵劇節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粵劇文化交流品牌,每四年舉辦一屆。
  • 傳統粵劇需要接近年輕觀眾審美——專訪更新版粵劇《百花亭贈劍》藝術總監毛俊輝
    >《百花亭贈劍》(更新版)藝術總監、導演及改編毛俊輝《百花亭贈劍》(更新版)      2018年香港藝術節推出的賽馬會本地菁英創作系列節目、全新粵劇經典《百花亭贈劍》,是由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戲劇界翹楚毛俊輝策劃及執導的創新嘗試。
  • 一大波粵劇電影在路上
    在剛剛閉幕的第八屆羊城粵劇節上,粵劇電影展映是一大亮點,粵劇節期間共有20部粵劇電影輪番展映。粵劇電影既優化了粵劇藝術的產品供給,也對粵劇傳播有著重要意義。據悉,接下來,廣州粵劇院還有多部經典粵劇被陸續搬上大銀幕,將進一步激發粵劇的傳統活力,拓展粵劇藝術的發展空間。
  • 新浪潮粵劇《百花亭贈劍》
    圖:王志良(右)、林穎施主演《百花亭贈劍》    應屆香港藝術節嘗試開創全新專業粵劇創作平臺,特邀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首任院長毛俊輝策劃及創作全新粵劇經典《百花亭贈劍》,集合年輕粵劇菁英臺前演出雖則,很多觀眾的談論焦點都放在飾演百花公主的林穎施身上,小妮子因為太過用功而導致聲帶受損,導致三場演出都負傷上陣。於我而言,這種巧合更加能夠彰顯出中西兩派不同表演體系的碰撞,是一次難得的觀劇經驗。  該劇是為「粵劇新浪潮計劃」而製作,談到新浪潮,不免聯想到法國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時期,這是影評人對於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的一些法國導演團體的稱謂。
  • 萌cry你了嗎!粵劇娃教你認清「五大行當、十大角色」
    提起粵劇,你居然一臉茫然、覺得只是老一輩的事情?那是因為你的打開方式不對!快來看看這些可愛的粵劇人物卡通,有沒有萌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