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歲孩子成長密碼,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2021-03-02 教而有方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 相信這些成果能夠幫助咱們做爸媽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 

1歲半到2歲半

反覆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

大約在1歲半到2歲半,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2歲孩子

「不」字當頭,打滾撒賴,一意孤行,佔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意圖。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對待這麼小的小寶寶,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採取恰當措施,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輕易讓孩子討價還價,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讓步。

把孩子的很多「壞行為」,理解成孩子探索、學習的求知行為。比如,你教孩子搭積木,他卻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學。這時,你應該把他的行為理解為,他現在對積木倒塌時的現象更感興趣,他在琢磨推與倒之間的關係。

3歲孩子

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易於接受,也樂於分享。 

3歲孩子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易於接受,也樂於分享。雖然在3歲的時候,他一向強硬的拒絕態度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但他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他在肢體動作的控制上,已經相當成熟和舒暢。他步伐穩定,急轉彎也不費勁。語言能力也發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長,從3歲半開始到4歲,反抗成了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徵。3歲半是一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3歲半的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發展上,也表現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得發抖。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卻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他都在掙扎中過日子,生活過得很不愉快。他正在體驗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以及自我這個個體。許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有他想像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更有趣的是,戀母情結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4歲孩子

心是活潑的,喜愛冒險,喜愛遠足,喜愛刺激。 

4歲孩子心是活潑的,喜愛冒險,喜愛遠足,喜愛刺激。他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遊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新書。對於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4歲孩子發現大人雖然還是握有大權,但是並非全能,同時,他也發現自己很有力量。從他的觀點看來,壞事未嘗不可以做,屋頂不會因此而塌下來。4歲的孩子經常開口閉口都是狗屎、大便之類的話。而到了4歲半,他開始學會了討價還價。從這個時段開始,孩子也漸漸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壞。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

5歲孩子

開朗愉悅,懂事了、講理了,一心要做個好小孩、討媽媽歡心。 

5歲孩子開朗而愉悅,懂事了、講理了,一心一意要做個好小孩、討媽媽歡心。在這個年紀裡,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歲小孩的生活總是跟現在、這兒息息相關。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條街道、鄰居,以及幼兒園的教室。他對新的、陌生的事物沒有太大的興趣,也不會為了冒險而冒險。

5歲的孩子自然而然地變得安靜了、有節制了、更顧家了。他喜歡遵守既定的規則、限制,對於別人已經嘗試過的,或既成的事實,就覺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時間是現在,最喜歡的地方是這裡。

5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斷得很準確,而且他就只嘗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經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歲的小孩不會胡思亂想地擔心事情,6歲的小孩則常擔心放學後找不到媽媽。5歲的小孩會認為,媽媽一定在家的,不只現在在家,以後永遠也會在家,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滅的。

到了5歲半,會有一個重大改變。5歲半的特質是遲疑不決,懶散閒蕩。

6歲孩子

進入了暴風驟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個性極端兩極化。 

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願。6歲孩子同時在很乖和很叛逆兩個極端遊走,把筆畫或數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 歲現象。

他什麼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而且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噩夢也會給6歲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係也遊走於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6歲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常現象。

7歲孩子

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

7歲孩子不再像6歲時那樣和你頂嘴,卻也不那麼喜歡與人交往。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來磨磨蹭蹭,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別人要他做什麼事時,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動。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裡,充滿了感傷的基調。他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有意找他麻煩。7歲孩子很容易把什麼都朝壞的方面想像。

7歲孩子很在意上學不遲到、作業及時完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從這時候開始,懂得在意別人怎麼評價他了。準確地說,他開始很在意老師怎麼看待他,開始有心想做個讓老師滿意的好學生。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間的時候了。這就是他喜歡把自己的東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夠,這時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屜、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歲孩子不但字跡變得小了很多,還喜歡專門琢磨很細小的東西,這是因為他們的眼睛和大腦配合的發育到了這一階段。他會喜歡湊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東西了。

7 歲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雖然道德觀念的建立要到8 歲才開始形成,但7歲娃已經開始出現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開始在意不能去拿別人的東西(雖然偶爾他也還是會拿);不能說謊、騙人,做錯了什麼不去抵賴、推委;而且他會很有意願地遵守規則,恪守無誤。

8歲孩子

和7歲完全相反的,是忽然變成話匣子了。他對自己對別人的要求都忽然嚴格起來,甚至可以說是很苛刻。這種「審視」也使得他對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有相當準確的判斷。這帶給8歲孩子的另一個裡程碑式的成長,是他們開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觀念,開始明白事情與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他非常願意做好孩子,願意把事情做好,願意遵守規矩。他對好與壞的觀念,不再局限於父母是否允許怎麼做,而是根據他萌芽的因果邏輯關係,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觀念。在此之前,孩子對「好」與「壞」的判斷來自於父母「準許」或者「不準許」。

8歲孩子對「對與錯」的看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好與壞」的兩極,他的思維開始豐滿起來。他很在意他對自己的感覺,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感覺。他會豎著耳朵聽大人聊天時怎麼評價他,或者揣摩他們說話時的臉色,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誇獎,對別人的批評則非常敏感。於是當他受到指責批評時,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責怪別人,好讓自己容易承受些。

8歲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媽媽的年齡。他非常需要媽媽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對話、遊戲。總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包括一起勞作、玩耍、聊天、讀書,這讓他覺得他「全部佔有」著媽媽。媽媽無論怎麼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撥出半個小時,全心全意滿足孩子「全部佔有媽媽」的心理需求。這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對媽媽的心理依戀期,為孩子坦然走向9歲的獨立打好基礎。他這時充滿了探索與探險的興趣,空間感覺也擴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徑上搭乘公車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區內的探索範圍越來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別人的私院裡。他喜歡地理,喜歡研讀甚至利用地圖。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8歲孩子受傷的比例,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

8歲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係很敏感。他對家裡發生的事開始關注起來,包括關注大人的電話、信件、閒聊,試圖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歡和同齡的孩子玩,喜歡和同性別的孩子玩。這時的友情是真正的雙向友情,因為他不再單純以自我為中心,開始留意別人怎麼做怎麼想。他不但願意為別人效勞,也希望別人能像他一樣願意回報他。

9歲孩子

獨立而執著的年齡,學習能力跨越提高的一年。 

在此之前的數年間,每升高一年級,功課要求的難度比上一年都似乎只是增加一點點。而現在卻遇到了一個巨大的跨越:要勝任四年級的功課,不但需要孩子具備新的思維方式、新的抽象觀念,還需要孩子用全新的方法來運用以前學過的、如今或多或少能記住的一些知識。

老師們都很清楚,對四年級小學生的要求是一種跨越式的提高,但是,許多家長卻並不了解這一點。因此,假如過去一直學得很好的孩子,如今忽然出乎意料地變得學習很吃力,這往往會令家長感到十分不可思議。

儘管不少九歲孩子的確面臨著相當嚴峻的課業要求,但是,更多的孩子還是喜歡上學的。早上起床準備上學的一整套慣例,到了現在已經變得相當順利,很少再有焦頭爛額的忙亂了,而且大多數的孩子都已經自己承擔了做好準備去上學的許多事情。

不過,話雖如此,一個九歲的小小少年還是有可能丟三落四,哪怕他頭天晚上已經做好了準備,該拿的東西都放到了妥當的地方,可是,在去學校的時候,該帶的東西他也仍然可能沒有帶齊全,你還是要不時地提醒他才好。

孩子回家聊學校的話題可能比以前更多了。他尤其喜歡聊他自己的某些成功的、突出的表現,也喜歡聊聊學校發生的某些特別事情。

由於成就感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相當重要,因此小男生和小女生往往都變得十分好強,不論是做功課還是玩耍,他們都不願意失敗,都要竭盡所能。 

10歲孩子

生活非常美好, 是一個行動孩子, 而不是一個思考孩子。

孩子給人的感覺就仿佛9歲和10歲之間真的有個分水嶺,一旦跨過去孩子就登上了一座新的山峰,來到一個全新的地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從10歲到14歲的成長周期。當然,有些孩子在這片新地域裡還站不太穩,他們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

總的來說,10歲孩子的日子比9歲時好過多了,尤其是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10歲的孩子是一個行動孩子,而不是一個思考孩子。隨便一個簡單的事情就能帶給他很大的快樂,比如說晚飯後可以出去玩、沒有家庭作業、光顧一個兒童樂園??

懼怕的情緒少之又少。以前怕狗、怕黑的孩子,根據10歲孩子的報告,實際上他們自然而然不再害怕這些了。

10歲孩子最常見的情緒表達,是生氣,這夠讓你意外吧?這個心滿意足的、樂於合作的、可愛的小小10歲孩子,生起氣來,那叫個火山爆發,又快又猛,甚至又踢又咬。如果他能控制得稍微好一點,他會張口大罵,會哇哇大哭,也會一邊狠狠跺著腳一邊哇啦哇啦罵著回到自己屋裡去。

儘管10歲的孩子也會氣得哭,不過總的來說他們覺得「都多大了,哪能哭呢」,所以,這個年齡的眼淚是最少的。一個男孩子可能很堅定地告訴你,「要是割破了哪裡,或者他們不帶我去哪裡,我才不會哭」,可是如果爸爸死了,他還是會哭的。剛才還雨淚滂沱的孩子,轉眼就可以這麼淡定地跟你侃侃而談。悲傷有時候會令他們落淚,不過不常有,他們倒是更容易被氣得大哭。

10歲孩子可能會傷心,當然通常不會傷得太深。如果誰傷了他的心,有些孩子會「哭著回家」 ,也有些孩子裝得若無其事,很快鎮靜下來,掩飾自己的難堪。

11歲孩子

時刻處於動態的年齡,狀態不穩定。 

11歲的孩子在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方面,不會刻意做有規律的事情。

在情緒方面,叛逆的苗頭已經生長。11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在成長,獨立意識增強,反覆無常是常態,家長要予以理解。

在活動與興趣愛好方面,對抗性增強,不願獨自玩耍 。在學校,開始十分嚴格地要求老師,老師們也面臨挑戰。

12歲孩子

性格和行動都處於較理想狀態,青春期初期各項特徵凸顯起來。 

12歲孩子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已讓大人省心不少,負面情緒減少是這個年齡的主要特點。他們自信獨立、善解人意,並有了自我主張。

在人際關係方面,與家人關係緩和,異性之間不再排斥,同時興趣廣泛,偏愛集體活動。對學生生活充滿了熱情,甚至熱情過度。

在道德方面,他們多了一絲思考,少了一絲衝動。 

13歲孩子

自我性格糾結的一年中,動手能力頻頻閃現靈光。 

13歲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會來個突然轉向或者急剎車。他一改12歲時的陽光、沉穩,再度陷入糾結的狀態。不願與人交往,內向,有點退縮,不願被別人窺探。

他雖然不喜歡與成年人打交道,但看待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時的他開始懂得克制自己,不會吃起來沒完沒了,基本上能做到按時上床睡覺。

雖然他這時的性格陰鬱,悲觀,隱秘。可是,在動手方面,他們頻頻閃現靈光,喜歡敲敲打打,自己動手修理和製作東西。

總體來說,13歲的少年已經明顯顯露出青春期少年的特點。

14歲孩子

當他從擰巴的13歲邁入14歲的年齡時,在這個充滿生氣的一年,你會看到角色多變的少年。他熱愛學校,熱愛與人交往,願意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十分充實。

14歲的他包容性更強,而不再像一年前那樣,對看不慣的事情也較少大肆批判。

儘管14歲的孩子具備這麼多優點,但不能忽視這時候有些男孩和女孩會接觸毒品。在性方面,14歲的年青人由於沒能獲得足夠的知識與信息,會遇到意外懷孕、墮胎等諸多問題。

這時候,家長如何面對和管教孩子在性方面的問題是非常必要和棘手的事情。好在,14歲的年青人絕大部分都會表現出更強的責任感,這是值得讓人欣喜的事。


相關焦點

  • 【芙羅拉❀成長】1-14歲孩子成長密碼,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強烈建議收藏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8歲孩子受傷的比例,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8歲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係很敏感。他對家裡發生的事開始關注起來,包括關注大人的電話、信件、閒聊,試圖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歡和同齡的孩子玩,喜歡和同性別的孩子玩。這時的友情是真正的雙向友情,因為他不再單純以自我為中心,開始留意別人怎麼做怎麼想。他不但願意為別人效勞,也希望別人能像他一樣願意回報他。
  • 研究1-14歲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幫你了解自家孩子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8歲孩子受傷的比例,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8歲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係很敏感。他對家裡發生的事開始關注起來,包括關注大人的電話、信件、閒聊,試圖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歡和同齡的孩子玩,喜歡和同性別的孩子玩。這時的友情是真正的雙向友情,因為他不再單純以自我為中心,開始留意別人怎麼做怎麼想。他不但願意為別人效勞,也希望別人能像他一樣願意回報他。
  • 讀懂孩子成長密碼,北京東城今天推出「好家長必修課」
    跟孩子在「玩」中建立良好親子關係、讀懂初中生的身心密碼、與高中孩子一起面對選擇與規劃……今天(24日)上午,東城區「好家長必修課」首批課程發布,來自心理、教育的各學段專家們,將帶領家長們真正認識孩子,讀懂孩子的成長密碼,與學校形成育人合力。
  • 教育|耶魯跟蹤40年研究,揭秘1-14歲兒童的成長密碼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孩子們40多年,調研1-14歲兒童的生理、心理需要、行為的變化與發展。這些研究成果,有助於教育者更加了解孩子。 內容來源節選自路易絲·埃姆斯等的著作《你的N歲孩子》。
  • 14歲現象,家長面對叛逆期孩子應該怎麼辦
    勤藤教育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的苦惱,「孩子14歲了,最近變得很敏感,和他說話總是愛搭不理。」「應該是叛逆期到了,什麼事都和我對著幹,讓他寫作業他還發脾氣!」
  • 1-5歲孩子的成長地圖是什麼樣的?
    1-5歲孩子的成長地圖是什麼樣的?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耶魯有一套專門講幾歲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 海清14歲「神仙級」兒子爆紅,優秀的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身上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而媽媽的愛,對於孩子一生的成長都非常重要。「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媽媽。」尊重孩子是愛孩子的一種具體表現,也是愛孩子的真正內涵。與很多控制性媽媽不同的是,海清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每一個看似幼稚的行為,她大多時候都會鼓勵。給孩子選擇的機會,給孩子有自己愛好的機會,給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 聽懂《西遊記》,才明白孩子的成長真正需要什麼
    從三年級開始,自我的種子就開始入駐他的身體,也就說到了三、四年級,孩子的物質體、以太體、星芒體和自我體,這四個部分都已經開始形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關係,從失衡到最後慢慢建立平衡。到五年級以後這四個體之間已經建立了平衡,這個階段是指從7-14歲之間來談這個問題的。
  • 專家:1-2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家長應該注意什麼
    1歲之後的寶寶就進入了一個成長的關鍵時期,孩子的自主獨立意識增強了。喜歡開始自己做事情不希望大人來幫助自己,雖然不會說這個概念,但是已經用行動證明了想要自己完成的意願。但是孩子還小很多想要去完成的事情都不在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內,所以每次的嘗試大多數都會以失敗而告終。
  •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文:紅紅醬首發百家號:霍霍的小世界前段時間,我有個朋友跟我抱怨,說自家孩子最近有些叛逆,總是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她特別頭疼,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然後特別感嘆地說了一句:「怪不得都說可怕的2歲!真的太恐怖了!」
  • 理解孩子的叛逆,也是對孩子成長的一種解讀
    2-3歲是孩子經歷的人生第一個叛逆期一般能夠持續到4歲或者5歲,此時孩子常常會做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希望能夠引起別人的注意。叛逆其實是一種成長的表現,此時孩子內心有了自己的想法,渴望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認同。
  • 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初中生,家長如何避免孩子早戀?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身心發展迅速。進入青春期後,對異性產生濃厚興趣,開始想吸引異性關注。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初中生事件,應該引起廣大家長的關注,那就是,在自家孩子處於青春期時,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男女關係,甚至給予必要的兩性知識教育。
  • 你家孩子屬於哪種氣質?了解「氣質9向度」,給孩子舒適成長環境
    他們花了14年時間,通過85個家庭,對141名新生兒進行追蹤研究,在孩子1歲之前,每3個月做一次實驗,1-5歲之間每2年做一次實驗,以此來總結孩子的氣質類型。最終這些心理學家得出了結論,並將孩子的氣質分為9個向度,一次來衡量孩子的不同氣質類型。
  • 孩子成長的3個叛逆期,讓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最好的修養
    男孩生氣地說:「媽媽為什麼不聽我說話,我再也不想和她說話了……」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疼愛有加,但真正尊重孩子的很少。孩子成長路上無小事,比起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孩子更希望父母關注他的點點滴滴。讓孩子把話說完,傾聽他們的心聲,不要忽略他們的感受,養育孩子如同栽種花草一樣,是需要時間來呵護的。
  • Trolli口力軟糖有型有趣,孩子成長的零食伴侶
    許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樂於分享、慷慨大方,這需要父母有意識的教育和引導,Trolli口力經典漢堡軟糖作為陪伴80/90後一代成長的「網紅零食」,是當代父母的不二選擇,五顏六色、健康美味的軟糖不但豐富了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飲食生活,還能讓孩子懂得助人和分享的愉悅。
  • 孩子春季長得最快,趕緊了解一下孩子怎麼補鈣
    孩子春季長得最快,趕緊了解一下孩子怎麼補鈣 2020-04-19 1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跟蹤14位英國孩子成長, 決定人生命運的到底是什麼?
    紀錄片通過記錄14個孩子的人生軌跡呈現英國社會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其作品本身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拍攝每個人物的意義圖片來源:SBS 從1964年開始,7歲,14歲,28 在這些來孩子中,有的出身孤兒院、有的父母都是勞工、有的來自中產家庭、有的讀寄宿學校,而之後每隔七年,麥可都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了解他們的生活、詢問他們對現狀的看法和未來的規劃。
  • 1歲孩子坐飛機,媽媽的一個舉動,引網友狂贊!
    前段時間,在上海機場,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剛滿一歲的孩子乘坐飛機。因為擔心孩子哭鬧會打擾到其他乘客,年輕的媽媽暖心地給其他旅客準備耳塞與糖果等小禮物。電影院因此損失上萬元,而事發之時「熊孩子」的家長對自家孩子爆踢銀幕的行為並未進行制止。 而「熊孩子」惹禍的事例比比皆是。青海倆「熊孩子」偷開他人汽車發生事故、 「熊孩子」連掰14輛奔馳車標、「熊孩子」掰壞博物館2萬元玻璃球...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18歲,還有一個經常被忽視的14歲。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叛逆表現會有所不同,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找出叛逆的真正原因,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叛逆期」。孩子在14歲時的叛逆期,家長是需要十分注意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內心敏感多變,逆反心理最突出。
  • ...快樂成長1+5」愛心公益活動,900餘名失愛孩子有了「黨員爸媽」
    【網絡公益】「快樂成長1+5」愛心公益活動,900餘名失愛孩子有了「黨員爸媽」 2020-12-14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