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用感官來塑造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禁會問:為啥不一樣?答案也許就是源自於自己的「心」吧。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講述的是一道奇特的光降臨地球籠罩城市,一部分人被光抓走,傳言這些人都是相愛的人,而留下的人既要探尋真相,又要直面自我的故事。
一切歸結於「心」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是聽到:「用心學習」、「用心吃飯」和「用心做事」等等,把一切都出自於心。是的,心是我們的主宰。
心情決定風景。
不一樣的心情決定不一樣的風景。當你心情焦慮多愁善感的時候,你看周圍的風景是憂鬱的;當你心情無助悲哀失去的時候,你看周圍的風景是灰色的;當你心情喜悅壯志滿懷的時候,你看周圍的風景是清爽的;當你心情淡然目標堅定的時候,你看風景是美好的。
不要刻意跟別人講你看到的風景,因為他看不懂你的風景,你也理解不了他看到的風景。
心就是「本我」的存在。
有時候我們這個「我」太大,太講究自我了,太在乎自我了,導致我執太厚重,然而消弱了慈悲心,這是很不好的趨勢。
不要去刻意要求別人承認自己,你就是你自己,不要偽裝成別人眼中的你。當一個人想刻意澄清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變成了別人眼中的你,其實沒這個必要。懂你的人依然懂你,不懂你的人依然懷疑你,你又何必想方設法找理由來為別人澄清事實的真相呢?即使你把真相告訴了他,他會相信你所說的真相嗎?
懷疑是人的本性。
除了懷疑別人之外,有時候我們自己也會懷疑自己,當你受到挫折無助的時候,當你屢屢受到失敗的時候,你會懷疑自己,哪裡出了問題?其實這些都很正常,懷疑是人的本性,本性源於心。
如果懷疑是正當的,那麼我們要把自己的這顆心修煉得更加平和、更加寬廣、更有包容性。
人需要有定力
人是世界中的個體,我們不是單獨錯在於這個世上的,我們這個個體在社會中充滿了屬於自己的網絡,一個驕縱複雜的網絡。
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網絡裡吸收的信息太多了,複雜多變,好壞不分,哪些對我們有用的?哪些沒用的?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個體不一樣,用途也不一樣;標準不一樣,對錯也不同,這就需要你有自個的定力。
電影開頭描寫了我們的生活都是在循規蹈矩進行著,就連夫妻之間的性愛也都變成了無情緒的事情,無味而又平淡。直到有一天,一束奇特的光到來,「相愛的人都被一束光帶走了,留下的都是不相愛的。」這句話撬動了所有活著的人的心。我們沒有太多悲憫被光帶走的人,因為被光帶走的人都是相愛的、一對一對的,所以潛意識裡被光帶走的人是幸福的,而活著的人內心也不停地追問自己:我們有愛嗎?
我們有愛,這是一個充滿了愛的世間。
在平淡的生活中,很多瑣碎的事情充滿了我們的思維空間,任由雜念佔據,我們不去清理,也懶得去清理,這也許是惰性的原因吧。
惰性的存在讓本來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起來。有人說:早起的鳥人有蟲吃。沒錯,天道酬勤。當你能夠用勤奮來感動你自己的時候,你就有收穫。
假如有一天我們把這些雜念清理出思維空間,清淡的心就會出現一絲暖暖的愛意,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以及你的愛人一直都在你心裡。
正念是最好的定力。
我們都會從各個地方各種途徑獲得各種信息,正念是篩選信息最好的工具。正念賦予我們能量,有正念就不會有人云亦云,有正念就不會有懷疑猜測,有正念就不會有慌亂無措。
那什麼是正念?正念就是覺照,同時它也意味著深入地觀察。站在外面去觀察某個對象是不夠的,只有當我們契入某個對象並與它成為一體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它。這都歸結於心,用正知的理念形態修煉好自己的心。
生活需要表達
我們都是凡人,凡人都有瑣碎的生活。在一個平淡無奇的世界裡,也許很多人都覺得沉悶而無味,這是事實,我們無法改變,哪又怎麼辦呢?答案就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需要我們用心去表達。
我們都是用心去感知這個世界。
我們每個個體組成了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包含著我們,有時候會笑,有時候會哭,苦笑構成了這個情感世界。
電影的結尾講述的是人和人之間的表達,是發自肺腑的、真誠的表達。一束光代表不了任何意義,而是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最想表達的是什麼?「我愛你!」當伴隨著輕柔的音樂響起的時候,我們就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我們。
表達就是勇敢地說出來。
在我們內心充滿著很多情感,有興奮的,有悲哀的,有彷徨的,有內疚的,甚至有邪惡的等等如是。這些都需要我們有勇氣去面對,才能勇敢地表達出來。不要積累太多負面的情緒,不要怕,說出來就好。
放下一些累贅的東西,還原一個真實的自我,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必修的功課吧。
愛是一種表達。
有些人都像螞蟻一般忙碌,有些人像蜜蜂一般忙碌。忙碌去探尋更多的無知,忙碌去尋找更好生活,然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變成了公式化了,變成了機械化的存在。其實我們可以停下來,哪怕暫停一下也可以,我們把自己真實的情感向在乎自己的人表達出來,這是一種釋放,愛也需要表達。
我們一直都在想知道真愛是什麼?所謂的真愛就是在如水的生活中,平淡見真情吧,那是一種暖暖的幸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