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對索尼、愛華、松下的隨身聽只能仰望!現在全成了電子垃圾

2021-01-15 幻塵科技

在我的記憶中,當年索尼、愛華、松下的隨身聽,都是有錢人才能用得起的產品,都是需要仰望的存在。不過再高端的產品,也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被淘汰,最終變成電子垃圾。索尼、愛華、松下的隨身聽也例外的。之前我就收集過很多已經淘汰,品相很差的索尼、愛華、松下磁帶隨身聽。在我看來雖然它們成了電子垃圾,但看著感覺還是很懷舊的。

這款是索尼的一款磁帶隨身聽,應當屬於中期產品,產地還是日本。後期索尼的磁帶隨身聽產地是馬來西亞。

這款磁帶隨身聽的成色已經很差了,上面全是歲月流下的痕跡。一看就經常使用,磨痕明顯。

隨身聽上帶液晶屏,是中期磁帶隨身聽的一大特色,後期的產品,液晶屏很多都改到線控上了。

這款產品的型號為WM-GX612。很可惜,在網上找不到當年的價格信息。估計一些老舊雜誌上會有它的信息吧。這是一款錄放機,也就是說它可以錄音。外殼是塑料的,我個人還是喜歡全金屬的產品,不過就是這種塑料外殼的產品,當年國內都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出類似的產品來。這也顯示出當時,日系產品有多麼的強大。其實現在日系依舊不弱,很多人說日本製造沒落了。還經常拿手機來做例子,說日本的手機遠不如國內的。但是你看看那些國產手機,使用的攝像頭,基本上都是索尼的,所以哪來的沒落呢?電源裡的電容,好一些的產品,使用的都是日系產品,可見日系依舊強大。

這款隨身聽也有線控,不過我沒有見過實物。

這邊是外接電池倉的接口。以前像索尼、愛華、松下的隨身聽都是帶有電池倉的,電池倉的作用就是放置5號電池,從而起到延長播放時間的作用。在我的印象,它們自帶的電池,都是口香糖充電電池,應當是鎳氫的,也許更老的產品,自帶的是鎳鎘的。反正肯定沒有鋰電池,一直到了MD時代,我看才看一些MD隨身聽產品採用了鋰電池。剛開始是外置的,後來竟然也搞成了內置的。所以手機電池搞成內置的,並不是手機的首創。當時官方的說法,就是為了更加輕薄,這也是現在手機廠家的說話。但是卻讓MD使用壽命大大的減小,有不少就是因為內置鋰電池漏液,造成了損壞。當年使用外接電池倉,並且使用五號乾電池時,如果電量不足,用牙把乾電池咬上几上,就又能聽上一段時間了,這個操作讓我對它省電的特色記憶猶新。

磁帶倉的開關是產品的上方。

這個是口香糖電池倉,使用的是充電電池。

磁帶機內部展示。

我手裡多數的磁帶機的磁頭全是下方的,這個是在上方。當年索尼、愛華、松下的隨身聽價格都比較高,剛開始流行的是磁帶隨身聽,然後是CD隨身聽,之外是MD隨身聽。再後來,就是MP3時代了。現在除了少數發燒友之外,大家一般都是用手機聽歌了吧?

聊音質的話,真的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因為磁帶本質上音質就是很差的。現在這些產品,多數只是說說情懷罷了,偶爾聽聽老歌也是不錯的。現在那些老膠盤播放器又復活了,磁帶機會不會也會復活呢?把最新的技術加到磁帶機上,讓產品不僅僅能播放磁帶?就像現在很火的OPPO Find X手機,不是也的以前已經淘汰的機械滑動裝置又拿了回來嗎?

相關焦點

  • 當年的奢侈品,現在成了垃圾!MD音樂隨身聽,曾經土豪們的玩具
    閱讀量竟然是十位數),但我認真看了每一條回復(回復真是妙趣橫生,網友們全是人才),發現的確有一小部分網友,喜歡這些懷舊類的產品的。所以嘛,今天依舊是曬這些產品。好像沒人規定,數碼類作者必須得寫新產品吧。我倒是想寫新產品,但3070顯卡我能搶得到,買得起嗎?況且這種顯卡對我而言真沒多大意義。我當年玩FC都能獲得樂趣。現在靠3070不一定能得到。
  • 30年的愛華PX50隨身聽上手體驗:不愧是曾經的王者
    印象裡,愛華、索尼、松下的隨身聽是當年大多數人買不起的數碼產品。因為價格昂貴,它們還被稱為是有錢人的玩具。筆者第一次見愛華隨身聽還是學生時期,那年表哥從城裡帶回了一隻愛華隨身聽,整屋的年輕人都圍上了,那時筆者就在心裡默默立下小目標,以後工作了一定要買一個。時至今日,筆者在二手市場淘了一個愛華PX50,也算是完成了當年的小目標吧。
  • 當年的高大上,現在成垃圾了,50元收了臺松下CD機
    花50元收了一臺松下的CD隨身聽,除了CD機本身之外,再無其它配件。試了一下沒有什麼問題,就是沒有線控,音效無法調節。默認是S-XBS的,也就是重低音,聽著感覺不太舒服。在網上找了一下線控,發現價格比CD機還貴,只能等以後慢慢的配了。這款松下CD機的型號是:松下SL CT780,在當年也算是比較高端的產品了。
  • 三十年前的松下磁帶隨身聽,價值一萬塊,外觀仍不過時
    說起磁帶隨身這個產品,恐怕很多00後都一臉懵圈,他們只聽過MP3播放器或手機播放器,還真沒聽過磁帶隨身聽。而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磁帶隨身聽是小時候最深的記憶。說起當年高端的磁帶隨身聽,大家肯定會想到索尼WALKMAN,但實際上松下、愛華、夏普等品牌也都推出過磁帶隨身聽產品。其中松下RQ-S3絕對是高端中的高端,不僅做工精良,低音震撼,而且只有巴掌大小。松下RQ-S3是1989年4月推出的產品,距今已有31年歷史,目前存世量相當稀少。
  • 那個年代相當牛的隨身聽,有的已經成為古董,有的成了電子垃圾
    今天還是曬電子垃圾,最近這段時間,估計都是類似的產品了,爭取每天一款,懷懷舊,做做夢。幾年前,我瘋狂的迷上了這類產品(就是之前說過那句話,等我將來有錢了,我想買幾個買幾個,可是等後來也沒有錢,但我還是要買幾個,沒想到一買就買了好多個,如果最後不是家裡出事,估計還會買下去吧。)
  • 編輯手記:那些為隨身聽著迷的日子
    編輯手記:那些為隨身聽著迷的日子    這臺索尼CD機讓我想起了曾經對隨身聽痴迷的日子,我仔細想了一下,從我開始聽音樂到現在,已經換了12臺隨身聽或者說是可攜式音樂播放設備了,到現在我已經完全不玩隨身設備
  • 當年1600多買的MD隨身聽,現在成了垃圾,都沒什麼人記得了
    現在將近20多年過去了,這款產品也慢慢成了電子垃圾,除了極少數發燒友,懷舊愛好者之外,基本上就沒什麼人記得了,甚至有很多人都不認識這類產品。要知道當年,這種名叫MD播放器的產品,可是真正的高端貨。除了極少數有錢人,土豪,以及超級發燒友能買得起之外,多數人只能流流口水。在我看來,那時它比現在的蘋果手機還強大。
  • SONY隨身聽篇
    1986年,「WALKMAN」正式被收入牛津英語詞典,成為隨身聽的代名詞。直到今天,無論是索尼的磁帶隨身聽、CD隨身聽、MD隨身還是MP3隨身聽統統可以在機身的明顯處找到「WALKMAN」這個值得紀念的稱呼。當然,松下、愛華等很多廠商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例如世界上首款線控隨身聽就是愛華在1985年生產的HS-R8。在大家的共同推廣下,80年代起WALKMAN終於走紅全球。
  • 二十年前,「有錢人」用的隨身聽,如今路邊賣6元
    下午,我與朋友一起逛後浪市場,各樣各樣的小吃和小玩意讓我一下子興奮起來,我逛了一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攤位,裡面全是八、九十年代的懷舊數碼產品,我挑了一個成色相對較新的愛華隨身聽,花了6元。和索尼、松下一樣,愛華隨身聽是我曾經望塵莫及的數碼產品,印象裡,那都是有錢人用的,如今花6元淘到也算是了卻了童年的願望。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都是磁帶隨身聽,這差距可真大
    幾天前曬過一堆磁帶隨身聽,但是不少網友說沒看到,其實是系統沒給推薦,當然看不到了。畢竟是老古董,估計很多年輕人都沒見過。對它感情最深的,也許只有80後了。我在上學期間購買過不少隨身聽,有國產的,還有國外的,當然國外全是日系的。對磁帶隨身聽影響最大的,就是索尼了,而且索尼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walkman。
  • 佳能尼康索尼松下,2020雙十一全畫幅無反微單購買推薦!
    而松下S5這張牌打的,跟GH系列一樣的體積,在四個全畫幅無反系統裡面也是比較小的了,性能差點完全乾掉了自家的S1,有多少S1用戶現在在酸這臺S5呢?其實現在的S1用戶也不用著急,新機發布必然會給一些功能來勾引買家,而當過一段時間新機熱度過了,自然會給老機型更新個更強大的固件打個雞血用來彌補下老用戶的心理傷害,再讓老用戶有一波談資,自然又是一波不花錢的宣傳。
  • 中學時代的記憶,原來松下也出過這麼廉價的磁帶隨身聽,相當懷舊
    接著曬多年前的電子產品,今天曬的是一款松下的磁帶隨身聽。很多網友,包括我自己,在印象當中松下的磁帶隨身聽,應當都是高大上,超薄之類的。而不是像今天展示的這款,充滿著招牌風味。
  • 帶著 CD 隨身聽出街,感覺自己就是全村最靚的仔 | 極客博物館
    不過因為磁帶本身的特性,音質並不是非常好,CD 或者說光碟在之後的誕生也就成了必然。同樣小巧的尺寸,完成了從模擬音頻到數字音頻的轉型,在音質上也更加有保證。到了 2019 年線上聽歌和數字專輯更受歡迎,但直到現在 CD 仍然是最為主流的音樂存儲介質。手機以及 MP3 播放器的普及,大多數人已經不再使用 CD,但在 2000 年前後 CD 機和 CD 隨身聽絕對是最潮流的聽歌方式。
  • 成都70、80後,那些年隨身聽陪伴的日子,你還記得嗎?
    在那個沒得電腦,沒得網絡,沒得手機,談不上數碼,更無法想像體感設備的年代,我們最大的娛樂和擁有的夢想,就是一臺可以隨時隨地聽卡帶或CD的隨身聽,無論是索尼,愛華還是任何一個山寨品牌。那時,70或者80後還很年輕,才剛剛曉得到春心蕩漾的感覺是有好蕩漾。拿著學英語的藉口喊父母買了隨身聽,但聽的卻是港臺流行和校園民謠。
  • 當年日本設計的東西就是不一般,松下MD音樂播放器,你用過嗎?
    松下的SJ-MR220 MD音樂隨身聽,當年被稱為"輕量級"MD錄放冠軍。也曾經是全球最小最輕最長播放時間的MD。2001年上市,當時價格,折合人民幣大約在1600元左右。這價格,那時有幾個人能買得起呢?2001年,大家可以想想,你的工資是多少?
  • 這部古董Walkman「隨身聽」能賣四千塊
    對於不少熱愛收藏的玩家來說,索尼Walkman的某些限量版或紀念版絕對是個好東西。就拿這部型號為WM-EX9的索尼20周年紀念版隨身聽來說,誰能想到十多年後的今天,它反而越來越值錢,能賣個四千塊呢!當年索尼的東西就是機械味十足,打開蓋子可以看到裡面的滾輪,能在這麼複雜的機械機構內,將機身控制的這麼薄,也只有索尼、松下等日系隨身聽廠商能做到。那個年代的國產雜牌磁帶隨身聽,一個個跟塊磚一樣厚,看上去毫無美感。
  • 能夠「隨身」的相機:索尼微單A6000
    他們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很多值得拍攝的瞬間,因此很多人喜歡隨身帶著相機。現在的手機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應該說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基本可以拍到比較不錯的畫面了,但有兩個問題仍無法解決:1.光學變焦。(數碼變焦是以犧牲畫質為代價的,不討論!)2.弱光拍攝。
  • 收音機,錄音機,電視,隨身聽,MP3...
    到了大學,已經是磁帶隨身聽的時代了。一進學校大門,看到很多的學長學姐,腰帶上挎著隨身聽,耳朵上戴著耳機,騎著自行車在學校穿行,酷斃了。囊中羞澀,只好跑到商店裡買了一個「京華」牌隨身聽,記得是80元。離開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覺得我的腳下全是音符。幹完這一票我就不幹了,這個工作接近沒譜。拿到了360元後,我直接衝到了商店,買了倒數第二便宜的愛華隨身聽,倒數第一的是280元,而我的是348元。剩下的,買了一張影響我一生音樂品味的專輯《校園民謠一》。